一、决策阶段
是对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等进行可行性研究及必要的先行试验,作出开发决策的工作阶段。是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初期工作,对新产品研究开发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这一阶段包含下列程序。 (一)市场调查和预测,内容包括: 1、国外市场有无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
2、国内外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技术水平对比; 3、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价格及市场竞争能力等; 4、顾客对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使用意见和对新产品的要求; 5、提出新产品市场预测报告。 (二)技术调查,内容包括: 1、国内外技术方针策略;
2、过内外现有的技术现状,产品水平和发展趋势; 3、专利情况及有关最新科研成果采用情况; 4、功能分析;
5、经济效果初步分析;
6、对同类产品质量信息的分析、归纳;
7、同类企业与本企业的现有技术条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特点;
8、新产品的设想,包括产品性能(如环境条件、使用条件、有关标准、法规、可靠性、外观等),安装布局应执行的标准或法规等;
9、研制过程中的技术关键,根据需要提出攻关课题及检验大纲。 (三)先行试验
根据先行试验大纲进行先行试验,并写出先行试验报告。 (四)可行性分析,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的可行性分析,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其内容:
1. 分析确定产品的总体方案;
2. 分析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含功能参数; 3. 提出攻关项目并分析其实现的可能性; 4. 技术可行性(包括先行试验情况,技术先进性,结构,零部件的继承性分析); 5. 产品经济寿命期分析;
6. 分析提出产品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 7. 企业生产能力分析;
8. 经济效果分析:(1)产品成本预测;(2)产品利润预测。 (五)开发决策
1.对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技术文件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报告及开发项目建议书一类文件,开发项目建议书内容:
(1)新产品开发项目(顾客需要、目标预期效果); (2)市场、顾客调查结果(市场动向、预测需要量); (3)技术调查结果(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分析);
(4)新产品基本构思和特点(初步设想、包括外观要求);
(5)开发方式(自行开发或需引进技术,确定先行研究的内容);
(6)必要的投资概算; (7)可行性分析;
(8)销售设想(时间、数量、价格、利润)即竞争性分析。 2.厂长批准开发项目建议书,正式列入企业性产品开发计划。
二.计划阶段
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这个阶段以技术部门为住,制造部门配合进行。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要尽可能采用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先进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设计。
(一)初步设计
1.总体方案设计(技术任务书) 其目的在于阐明产品设计理由,正确解决产品的选型问题,并确定产品的基本结构,它包括:
(1)系统及外形、整体结构设计; (2)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3)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2.技术任务书
内容按JB/T5054.5的规定。 (二)技术设计
它是产品的定型阶段。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工艺性、经济性都取决于技术设计阶段,它包括: 1.整体结构设计于计算。
2.技术经济分析,并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3.修正总体方案。 4.主要零部件设计
(1)绘制主要零部件草图;
(2)对潜在的质量问题进行预防或纠正。 5.提出特殊外构件和特殊材料。 6.审计评定
(1)设计计算的正确性;
(2)主要零部件结构的继承性、经济性、工艺性、合理性;
(3)特殊外购件、原材料采购供应的可能性,特殊零部件外协加工的可能性; (4)设计的工艺性,装配的可行性,主要装配 (5)质量问题分析及措施;
(6)产品标准化程度的落实措施。 (三)工作图设计
1. 全部零部件设计及编辑设计文件
(1)提出全部产品工作图样、包装图样及设计文件,内容按JB/T5054.2和JB/75054.5的规定; (2)进行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其内容按JB/75054.5和JB/75058的规定; (3)进行早期质量问题分析并采取措施。 2.图样及设计文件审批
(1)按规定程序对图样及设计文件进行会签、审批;
(2)标准化审查按JB/75054.7的规定; (3)工艺性审查按JB/Z338.3的规定。
三、试制阶段
是通过产品的试制与试验,验证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工装图样的正确性,产品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并完成产品设计确认的工作阶段。包括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 (一)样品试制
1. 工艺方案设计,编制工艺方案,内容按JB/Z338.4的规定。 2.工艺规程,工艺定额及工装设计
(1)工艺规程设计,编制试制工艺文件,其内容按JB/Z338.5、JB/187.2的规定;
(2)必要的工装设计;
(3)编制材料定额,其内容按JB/Z338.6规定; (4)编制工时定额,其内容按JB/Z338.6规定; 3.生产准备
(1)原材料准备;
(2)外购、外协件的准备; (3)工装准备; (4)设备准备。 4.样品试制
加工、装配、调试、编写样品试制总结报告。 5.形式试验
按产品标准进行全部形式试验并编写型式试验报告。 6.顾客试用
交顾客试用并编写试用报告,收集顾客意见,作为产品改变依据。 7.样品试制坚定
按JB/T5.54.5规定提供全套坚定文件。 8.设计改进
(1)研究并提出设计改进方案; (2)最终设计评审;
(3)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修改并定型。 (二)小批试制
1.工艺方案设计及评审
(1)编制试制工艺方案,内容按JB/Z338.4的规定; (2)工艺方案及评审,并编写工艺方案审评报告; (3)初步确定工序质量控制点。 2.工艺规程、工艺定额及工装设计
(1)工艺规程设计编制生产工艺文件,内容按JB/Z338.5、JB/Z187.2的规定 (2)设计工装;
(3)编制材料定额,按JB/Z338.6的规定; (4)编制工时定额,按JB/Z338.6的规定;
(5)编制工序质量控制文件,内容按JB/Z220.的规定。 3.生产设备
(1)原材料准备; (2)外购件准备; (3)工装制造;
(4)检测工具、仪器准备; (5)设备准备
(6)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4.小批试制
(1)试验工艺规程、工序能力及工装;
(2)加工、装配、调试,编写小批试制总结报告; (3)开展工序质量控制点活动。 5.型式试验
通过产品型式试验编制型式试验报告。 6.小批试制坚定
视产品类型、批量而定。 7.试销
(1)试销服务
(2)收集顾客意见; (3)质量问题分析;
(4)编写质量信息反馈报告。
8.完善设计 (1)按小批试制鉴定意见和反馈的质量信息,修改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2)完成产品企业标准的上级备案。
四.定型投产阶段
(一)工艺文件鉴定
1.工艺文件改进并定型; 2.材料定额定型; 3.工时定额定型;
4.工序质量控制点文件完善并定型。 (二)工艺装备定型 模具、夹具、量具、检具、辅具、工具、工位器具的必要改进并定型。 (三)设备的配制与调试
主要生产设备的配制与调试 (四)检测仪器的配制与标定
产品主要检测仪器的配制和标定。 (五)分承包方的设置
主要分承包方的选定和控制。
(六)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的完整性 1.设计、试制阶段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 (1)技术任务书或技术项目建议书; (2)明细表;
(3)外购件汇总表; (4)标准件汇总表; (5)协作件汇总表;
(6)产品标准;
(7)总图(总装备图); (8)部件装配图; (9)零件图;
(10)包装图样及文件; (11)包装图;
(12)产品特性值重要度分级表; (13)设计平审报告; (14)使用说明书; (15)合格证;
(16)标准化审查报告; (17)试制坚定大纲; (18)试制总结; (19)型式试验报告; (20)试用报告。
2.样品坚定、小批坚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 (1)技术任务书或技术建议书; (2)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3)技术设计说明说; (4)文件目录; (5)明细表; (6)产品标准; (7)总装配图; (8)部件装配图; (9)零件图;
(10)包装图样及文件; (11)标准化审查报告; (12)试制坚定大纲; (13)试制总结; (14)型式试验报告; (15)试用报告。
3.正式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 (1) 图样目录; (2)明细表;
(3)外购件汇总表; (4)标准表汇总表; (5协作件汇总表; (6)产品标准; (7)总装配图; (8)部件装配图; (9)零件图;
(10)包装培养及文件。 4.工艺文件的完整性
(1)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纪录;
(2)工艺方案;
(3)产品领部件工艺路线表; (4)冷冲压工艺卡片; (5)冲压工序卡片;
(6)塑料零件注射工艺卡片; (7)装配工艺过程卡片; (8)装配工艺卡片;
(9)塑料零件压制工艺卡片; (10)喷漆镀铝工艺卡片; (11)检验卡片;
(12)关键工序明细表; (13)外协件明细表; (14)外购工具明细表; (15)专用工艺装备明细表; (16)工位器具明细表;
(17)专用工艺装备图样及设计文件; (18)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19)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汇总表; (20)企业标准工具明细表; (21)工艺验证书; (22)工艺总结;
(23)产品工艺文件目次。 5.质量控制点应具备的文件 (1)质量特性分类表; (2)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3)工序质量控制点流程图; (4)工序质量分析表; (5)操作指导卡;
(6)质控点工序质量检验纪录卡; (7)质控点工艺装备周期点检卡; (8) 质控点设备周期点检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