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组合改良式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来源:筏尚旅游网
1336 结 果 陕西医学杂志2015年1O月第44卷第1O期 主要手段,是错骀畸形矫治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矫 形作用主要是产生牙槽变化,使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 16例患者应用改良式上颌拾垫式矫治器1年,拍 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治疗前后骨组织方 面、牙齿方面、软组织方面的指标,结果见附表。骨组 织方面:上颌骨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SNA)、 倾,上颌磨牙可向近中、胎方萌出,下颌磨牙受拾支托 的影响保持位置不变,从而建立前牙的覆胎覆盖关系, 唇档可刺激上颌前方基骨骨质的增生改建,牵张骨膜 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ANB)、下颌平面角 (GoGn—Sn)、上颌部分相对与整个侧面的关系(N—A— Pg);牙齿方面:上中切牙的倾斜度(U1一NA)、上中切 牙的突度(U1一NA距);软组织方面:唇的突度(UL— 成骨,利于上前牙的唇侧移动,肌肉的姿势行为具有控 制间隙的潜力,其唇档、颊屏撑开唇颊肌,前牙齿槽充 分发育同时可增加上颌磨牙和前磨牙间的牙弓和牙槽 弓间距,肌功能建立新的平衡 ],但是FRⅢ型矫治器 Eline)、软组织凸度(G—Sn—Pq)、鼻唇角等。临床观察 制作复杂,体积大,限制语言和吞咽功能,其矫治作用 显示:16例患者前牙和(或)一侧后牙反验均纠正,呈 正常胎表现;上齿槽骨丰满,反胎或偏胎面型改变明 显,呈对称直面型;软组织改变与骨组织改变协调一 致,鼻唇沟变浅,一侧塌陷的面型纠正,变得对称丰满。 附表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一16, 4-s) 注:与治疗前比较,*P<O.Ol;AP<O.05 讨 论 因遗传因素、哺乳期喂奶姿势或橡胶奶嘴孔、偏侧 咀嚼等原因,造成唇颊侧肌压力和乳尖牙磨耗不足造 成的牙性、齿槽性、功能和轻度骨性AngleⅢ类反耠, 现早期正畸矫治常用方法是骀垫式矫治器、FRⅢ型矫 治器等 ]。传统上颌骀垫矫治器是以前移乳前牙,去 除殆干扰,使下颌后移。生长发育是在遗传和渐成因 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机械力和功能矫形治疗本身 即是渐成因素,它可以通过机械装置和功能性矫治器 实现,影响调控基因的表达,改变殆、颌、面三维形态 和结构,使牙弓显著扩大和矢状不调改善。。。],而单一的 殆垫式矫治器,其机械力双曲簧推前牙向前,去除殆干 扰,袷垫可以解除反耠锁结关系和使下颌后移,但是对 上述因素所造成的反殆、偏骀和因此造成的齿槽骨和 肌肉组织塌陷无法矫正;FRⅢ型矫治器自1967年德 国医生Frankel研制和创立以来,从欧洲传至世界,功 能矫形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早期治疗的 有限,无单侧扩弓选择性,对偏侧反骀疗效不肯定。为 将二者优势互补和增加新的矫治作用,我们设计了改 良式上颌胎垫式矫治器。 1结构和原理 为了使矫治器唇档、颊屏和胎 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调改性,塑胶基板厚度设计为 1~2 mm;为使矫治器上颌唇档和颊屏牵张骨膜有力, 骨质沉积良好,唇档和颊屏距离上齿槽黏膜3~5 mm 的功能间隙;为使反猞脱离锁结关系和使下颌向后并 连接颊屏和腭部基托,在两侧后牙猞面上制作猞垫使 之连接;为使矫治器固位,增加支抗,抵抗因加力而产 生的反作用力,在两侧磨牙上弯制一对或两对箭头卡 或邻问钩;为使前牙向唇侧移动,矫正反骀,在前牙舌 侧舌隆突上缘放置双曲舌簧;为矫治两侧后牙反猞或 一侧后牙反验,为增加支抗腭侧扩弓器包埋在上颌基 托中间、或偏向反胎左侧或右侧斜劈。使改良的上颌 牙拾垫式矫治器既有机械力又功能矫形力,将传统拾 垫式矫治器和FRⅢ型矫治器有机结合,设计有机械 力箭头卡环或邻问钩,以增强支抗,附双曲舌簧用以加 力;唇档和颊屏功能矫形装置,可纠正因全牙列、两侧 后牙或一侧后牙反猞而使面部肌肉塌陷,解除了异常 口周压力;配合上颌基托包埋腭侧扩弓器,矫治两侧后 牙或一侧后牙反验。扩大了矫治范围。同时临床医生 配合调磨反猞侧下颌乳尖牙,以纠正反骀,建立正常袷 关系。 2 制作技术 既改变了传统猞垫矫治器制作方 法,又改变了传统FRⅢ型矫治器需要求验关系、上耠 架、弯制钢丝多,打磨费时,只在上颌模型制作,简化工 艺,缩短时间,费用低。 3 外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性和功能性组 合的改良式上颌胎垫式矫治器是机械性传统拾垫矫治 器和功能性FRⅢ型矫治器的完美组合,不同于传统拾 垫矫治器没有唇档和颊屏;不同于功能性FRⅢ型矫 治器无机械装置固位卡环和加力双的曲舌簧;不同于 传统验垫矫治器和功能性FRⅢ型矫治器无扩弓器。 4 临床疗效 16例患者应用改良式上颌验垫式 陕西医学杂志2015年1O月第44卷第1O期 矫治器1年,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治疗前 后比较:ANB、U1一NA和U1一NA距治疗前后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SNA、GoGn—Sn、N—A—Pg 和G—Sn—P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参考文献 1337 EI]司新芹,张彩娣,李湘琳.Frog磨牙远移器和Cetlin推磨 牙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6): 683-685. 05)。说明本组合的改良式上颌胎垫式矫治器,对牙 性、齿槽性和功能性Angle[II类患者疗效肯定;对全牙 [2]卢钰,王增全,艾毅龙.两种猞垫矫治器阻断性治疗乳 前牙反猞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5):441— 443. 列反胎、两侧后牙或一侧后牙反猞疗效显著;对轻度偏 颌配合调猞疗效肯定;对因反殆造成的面部软组织塌 陷有一定疗效,配戴矫治器时间越长,疗效越好;扩大 [3]李建华,封小霞.骨支抗前牵引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 医学杂志,2013,40(3):416~418. [4]钟明红,耿玮.上颌前方牵引联合FR-Ill矫治器治疗前 了矫治范围;治疗时间缩短,临床观察显示了良好的治 牙反骀的牙颌结构变化[J].浙江实用医学,2010,15 疗效果。 (3):220—222. (收稿:2015—03—10) 比塔派克斯糊剂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损69例 辽宁医学院研究生学院(锦州121000) 王丽娜 张 斌▲ 摘 要 目的:探讨比塔派克斯糊剂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损的临床意义。方法:118例牙周牙 髓联合病损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牙周基础治疗 及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氧化锌甘油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治疗;实验组采用比塔派克斯糊剂加牙 胶尖充填根管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并对实验组患者牙周牙髓联合病损I型、II型、III型 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显效53例(76.81 ),高于对照组的35例(50.72 )(P<0.05);总有效率 实验组68例(98.55 ),高于对照组的54例(78.26 )(P<0.05);治疗前I型牙周牙髓病损患者 17例(24.64 ),治疗后I型牙周牙髓病损患者55例(79.71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比塔派克斯糊剂较氧化锌甘油糊剂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损临床疗效明显。 主题词 慢性牙周炎 牙髓炎 @比塔派克斯糊剂 @氧化锌甘油糊剂 【中图分类号】R781.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5.10.028 牙周炎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牙周炎的分类有 对象与方法 很多种,其中慢性牙周炎较为多见,而且慢性牙周炎患 1 对 象 l18牙周炎,牙髓炎患者随机分成对 者多为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的增龄性萎 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9例。对照组男39例,女30例, 缩或病理性萎缩更是导致牙周牙髓联合病损的重要原 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8.7±9.5岁;实验组男4O 因[1-2]。牙周病变主要表现为牙周袋的出现以及牙周 例,女29例,年龄34 ̄81岁,平均年龄57.4_4-9.2岁。 袋内的细菌感染,牙髓的感染主要是牙髓内部的混合 根据患者牙周牙髓联合病损的严重程度分为3型:I 感染,牙周病变和牙髓病变的起因不同;牙周牙髓联合 型,牙髓根尖周病引起牙周病变,17例;II型,牙周病 病损是指牙周病变与牙髓病变两者感染和病变的相互 变引起牙髓病变,21例;III型,牙周病变与牙髓病变 扩散和影响,从而导致联合病变的发生l_3 ]。对牙周牙 并存,31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构成比例、发病年龄、病 髓联合病损患者应首先进行牙周治疗,随后进行根管 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 治疗。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现我院对118例 有可比性。 牙周牙髓联合病损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 2方 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牙周基础治 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疗,牙周治疗主要包括:尽可能找出原发病因,彻底消 除其感染源,控制菌斑,进行龈上龈下洁治,同时需注 意牙髓病变,防治牙髓病变更加严重,可服用抗生素治 ▲通讯作者: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疗牙周炎症。牙周治疗后,牙周病变病情稳定并得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