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omPowerTechnoloT gy
Nov.25,2016,Vol.33No.6
()文章编号:3000096642016061722 中图分类号:61,TM76 文献标识码:A1TM---运营探讨
分布式发电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的协同发展趋势
竹瑞博,王 栋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山西太原030000
对电力能源的供应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分布式发电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出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的一种新形式的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具有发电成本投入少、电能损耗量低、灵活性高、环保节能等优势。在配电网系统中应用分布式发电技术一方面提升了发电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技术性的难题需要克服。智能电网技术与分布式发电技术的融合对于实现电力系统的无缝并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中从两者的特征入手分析了两者在结合应用中的实际情况,探究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协同发展
CollaborativeDevelomentTrendofDistributedGeneration p
TechnoloandSmartGridTechnolo gygy
,HU RuioWANGDonZb -g
(,)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BranchofShanxiElectricPowerComanTaiuan030000,China pyy
:W,Abstractiththedevelomentofsocietandeconomthesulofelectricowerhasbeenutforwardnewand pyyppypp
hiherreuirements.Distributedenerationisanewformofowerenerationtechnolotomeettheneedsofsocialande- gqgpggy
,,onomicdeveloment.Distributedenerationtechnolohastheadvantaesoflessinvestmentlowowerconsumtionc pggygpp
,,,andsoon.Ontheonehandthealicationofdistributedeneraenvironmentalrotectionenersavinhihflexibilit- ppggpgygy
,,ofowerenerationontheotherhandthereiontechnolointhedistributionnetworksstemtoimrovetheefficienct pgypygy
aresometechnicalroblemstoovercome.Theinterationofsmartridtechnoloanddistributedenerationtechnolo ggypgggy
,lasanimortantroleintherealizationofseamlessridconnectedowersstem.Inthisaerthecharacteristicsofthe pypgpypp
,twoareanalzedincombinationwiththeactualsituationinthealicationandexloreitsfuturedevelomentdirection. ypppp;;:coordinateddevelomentsmartridtechnolowordsdistributedenerationtechnoloKe ggypggyy
也是能源需求和消费大国,随着 我国是人口大国,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我国必须通过能源的循环开发与利用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电网系统中必须对发电方式进行改革,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布式发电是在当前环境下比较适合的发电方式,具有节约资源、灵活多变等优势,是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中对电力能源需求量增大的可靠保障。
的风险极低;第二,经济性。由于输电距离的缩短而减少了线路磨损和不稳定所带来的损耗;第三,灵活性。分布式发电中,其电源占地面积小,投资少,工程建设的周期较短,因此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供电问题;第四,环保性。分布式发电中多采用天然气等环保、可再
2]
。同时其就近供电的生能源,因此有利于环境保护[
模式也减少了供电线路的建设,使电磁污染进一步降低。
1 分布式发电的概述
()分布式发电的概念1
美国的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律中首次提978年,1
出了分布式发电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配电网中直接设置的或者主要分布于负荷周围的发电设备,进而
1]
。分布式发实现高效、优质、经济、安全、可靠的发电[
电电源即分布式发电中所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微型燃气轮机以及燃料电池等。由于以上发电的设备规模较小,能够直接在用户周围设置,并且可以直接向需要的场所输送电能。
()分布式发电的特征2
分布式发电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可靠性。分布式发电中其电源多运用微型或中小型机组,操作方式简便且电站之间相独立,出现大规模的供电事故
收稿日期:20167401--,作者简介:竹瑞博(男,山西运城人,硕士,工程师,研究1987-)
方向:电力通信。·172·
2 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的概念1
目前对于智能电网的概念,学术界尚未给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通常认为,在电网中采用高级的传感设备作为其中心,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动化的信息网,对所有用户和节点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并应用电子终端设备在电厂和传感器之间、电网企业与用
3]
。户之间建立即时性的连接以及双向的通信[
()智能电网的特征2
智能电网的特征如下:第一是自我恢复与自我管理。智能电网中能够实现连续性的自我检测、评估、处理以及分析,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有效及时地对网络分
4]
。段与电网的原件进行存储;第二是双向的电力服务[
电力能源的买卖双方市场通过智能电网连接,并产生新的电力服务与产品,各个电力市场能够实现无缝式的有效衔接,因此促进了电力能源的市场化;第三是有效安全的电能质量。智能电网能够为经济运行提供有效的电力能源供应,安全系数非常高;第四是兼容性与
016年11月25日第33卷第6期2
竹瑞博,等: 分布式发电技术与
智能电网技术的协同发展趋势
TelecomPowerTechnolo gy
,,Nov.252016Vol.33No.6
5]
。第五是运行的高效率与较高的经济效开放性特征[
益。
在智能电网中主要应用了四种技术,分别是高等级的测量体系、高等级的配电运行、高等级的输电运行以及高等级的资产管理。
3智能电网技术在分布式发电技术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技术应用于分布式发电中的必要性1
分布式发电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方便地接入到配电网中。然而许多分布式发电中的电源在中压和低压的配电网中结合运行时,需要采用新的技术方案,同时要想实现电压的有效控制和智能仪表的运用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过去所采用的单项潮流的配电系统
6]
。与传统的电网相比,已经不能继续应用了[智能电
网的最大优势和特征就是将循环能源、分布式的能源同电力系统进行有效的融合,因此为“即插即用”控制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具体的应用方式2
太阳能发电在日本智能电网规划中大范围使用,同时在汽车上配置安装了快速的充电设备,分布式发电为汽车实现电力能源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日本还特别组织了大批的科研人员对电力系统中接入分布式电源之后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我国运用智能电网的时间相对还比较短,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阻碍,因此亟需国家从资金和
7]
。政策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
()智能电网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接入标准3
依据设置中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为了进一步降低在电网系统中产生的线路损耗,同时对电压的分布情况进行合理的优化与改善,并对无功功率的分配方式进行改造和优化,就需要以分布式发电的电源发展状况以及负荷在实际运行中增长的状况为基础,优化智能电网中接入分布式的电源位置,并且对接入的容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和优化,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
()分布式电源在智能电网中的控制方法4
在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即插即用”电能控制的基础上,严格的管理控制以及良好的协调分布式的发电是实现电力能源系统高效、平稳运行的可靠保
8]
;以功率系统为基础的控制,对有功、无功通过不障[
同的控制模块实施分离式的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微网多控制的特殊需求;现代化的智能电网中,以多代理系统作为基础,在智能配电的自动化系统中,多代理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分布式发电代理、控制代理以及数据库代理。
4 结 论
运用智能电网技术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分布式发电的效率,两者的结合是我国电网系统未来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可以说应用智能电网技术是实现我国分布式发电的基本保障。通过智能电网技术与新的智能仪表、保护方案、控制方式的结合,确保双向潮流的实际需求。目前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以及分布式发电模式的应用中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阻碍,因此电力领域和科技领域中必须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供电效率,确保电力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参考文献:
[]李 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1 王成山,
]():与挑战[电力系统自动化,J.2010,0502104+23.1-[]甘德强,美国智能电网和分布式2JohnNJIANG. 卢 永,
]发电重点方向的调研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J.2010,08():09126.1-[]万宇鑫,涂国煜.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3 曹军威,]():究[计算机学报,1J.2013,060114367.-[]宋 昕.中国微电网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殷晓刚,4 武 星,
]():现状[高压电器,J.2013,010914249.1-[]窦鹏冲,李雨薇.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5 李 鹏,
()]:应用[电力自动化设备,J.2015,040486.1-[]张国钢,耿英三.智能电器最新技术研究及应用6 王建华,
]():发展前景[电工技术学报,J.21015,090911.-[]高志远,曹 阳.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关键技7 李 博,
():]术[中国电力,J.2015,101112330.1-[]曹一家,李俊雄.智能电网中的电网友好技术概8 黎灿兵,
]():述及展望[电力系统自动化,J.21011,121510207.-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上接第132页)
但是双线 顺控+经典方法编程的思路更加清晰,
圈的问题却是无法忽视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了跳转指令。从纸面上的分析来看该程序是没有错误存在的,然而在上机调试的过程中问题还是暴露出来,顺控程序内的输出线圈均不动作,编程软件也给出双线圈错误的警告。
最终采用了第二套方案,依靠众多中间继电器层层控制,各种开关间的互锁机制,虽然略显繁杂但可靠,通过一番调试达到了设计要求。但是过长的程序,繁多的互锁开关给设计带来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只
能在逻辑的不断完善和仿真调试中得到完全满足要求
的程序,工作量巨大。参考文献:
[]南京:东南大学出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1M]. 马小军.
版社,2007.[]变频器技术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M]. 姚锡禄.
2009.
[]电气控制与P北京:中国电力出版3LC应用[M]. 巫 莉.社,2008.
·1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