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玲玲的画教案精选

来源:筏尚旅游网
5《玲玲的画》教案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玲玲刚画好的参赛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巧妙地掩盖污渍。故事中玲玲所遇到的事情,在生活中其实也常常遇到,它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评、幅”等15个生字,会写“幅、画、评”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教学方法】讲授法 朗读 讨论 圈写批注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出示课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二、学习生字词

1.学习本课中要求会认的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3. 学习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 4.在生字本上练一练,写一写。 5.我会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

1. 玲玲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吧。

2.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玲玲满意地笑了。

3.从这几个句子中,我们得知玲玲的心情变化过程由一开始时候的得意到后来的伤心,最后又非常满意。

4.结合原文来看,一开始得意是因为终于完成了这幅画,而且从端详一词来看,应该自我感觉画得不错;为什么伤心了呢?画弄脏了,水彩笔的颜色掉在画上了。最后,在爸爸的引导之下,让这幅画更完美了,所以玲玲满意地笑了。 四、精读感悟

1.体会完玲玲的心情变化,让我们由衷的佩服这位爸爸,文中爸爸的一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你找到了吗?

2.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3. 在这句话中,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指什么呢?

4. 坏事是水彩笔掉到画纸上,把玲玲刚画好的画弄脏了。好事是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使画更生动、更温馨了。 5. 爸爸这句话中包含哪些道理呢?

6. 其实,爸爸的话中有两层意思:一是生活中,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做好或

不小心做错的事都看成是坏事,因为好坏是可以改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要沉着冷静,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样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

7.朗读指导:要注意人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幼稚的语气。 五、课堂小结 1.畅所欲言。

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投入,那么动情,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爱。

2. 是啊,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要怕,只要学会思考,世界就不会有难事。在这里,老师也送你几句富有哲理的话。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六、布置作业

如果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的事,你会怎么办? 七、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坏事 好事

启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八、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我以玲玲的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理解文中爸爸的话为主要问题,教育学生:生活就是这样,要乐观,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成优势。我还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人物的说话的语气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单元 三 课题 玲玲的画 课时 1 授课日期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端详等词语。感悟积累目标 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端详等词语。感悟积累对教学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重点 教学难点 课 型 教学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端详等词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新授 教学媒体 讲授法、练习法 课件 一、 复习生字新词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文中的生字新词,来,先和它们打打招呼吧。出示写有生字的ppt。 教 学 过 程 1、开火车读,让二到三个小组学生开火车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做点评。如果发现有学生读错的时候教师指出来,并让同学帮他纠正。 2、全班齐读。 3、巩固难写的字。 师:同学们,在这些生字中,有一个最复杂的字,那就是“糟”字,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生回答。师点评。(如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这很不错。) 师:来,孩子们,伸出你们的小手在桌子上面写一写这个字吧。(指导书空) 3、复习容易读错的词语。 师:孩子们,我们记住了难写的字,还有一个容易读错的词语。 指明读“脑筋”这个词语。 4、指明读。如果学生读得很准确,老师评价:从你读这个词语中,我知道了脑是鼻音,筋是前鼻音。如果学生没有读正确,让学生帮他指正。 5、齐读这个词语。 教 学 过 程 二、 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大意。 1、找文章重点句子。 师:小眼睛亮不亮?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有“脑筋”这个词语的句子,划上横线。 指明回答。 出示ppt(在文中找出有脑筋这个词语的句子,划上横线。) 齐读句子。 2、句子中有一对反义词,他们是? 3、带问题自读课文。 师:文中的坏事指的是什么,好事又指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小组讨论刚才的问题。 出示ppt。(文中的坏事指的是什么,好事又指的是什么呢?) 教师提示讨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5、汇报交流。 指2到3组学生代表发言,注意学生汇报时的语言表达。 教师及时点评。 三、 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端详”。 师:孩子们,我们知道,文中的好事坏事都与玲玲的画有关,那你们想不想欣赏欣赏玲玲第一次画的画呢? 出示画ppt.(玲玲画的画) 看了这幅画,你想说什么呢? 玲玲对她的画满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回答。 谁知道端详的意思呢?给大家讲讲吧。 当学生都答不对时,师:出示ppt.(小女孩在仔细的看画。) 看,小女孩在做什么呢? 她看得怎么样? 像她这样认真仔细的看就叫“端详”。 现在老师在仔细地看镜子,请你用上“端详”一词把老师的动作说具体成一句完整的话。 2、朗读玲玲与爸爸的对话。 师:玲玲端详着他的画很久很久,都忘记了时间,爸爸在催他了,指名读爸爸说的话。教师点评时注意指导读出催促的语气,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回答道: 指名读玲玲说的话。 同学们,这是玲玲和谁的对话,请同桌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指一到二组同学朗读展示。 2、学习4到7自然段。 师煽情: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纸上,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此时玲玲的心情是什么?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 爸爸听了玲玲的哭声,问道: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玲玲回答道: 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爸爸仔细的看了看玲玲的画,说道: 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师生分角色朗读五至七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3、学习第8自然段。 师:玲玲听了爸爸的鼓励,拿起笔,发生了什么? 出示PPt,齐读第八自然段。 玲玲画了什么呢? 把描写小狗样子的句子划上横线。 齐读这个句子。 懒洋洋是那类词,你还能说几个吗? 你能再用这个词说几句话吗? 4、品读爸爸的话。 爸爸看了玲玲的画,是怎么说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指名读爸爸说的话。 男女生赛读爸爸说的话。 在这句话中,“糟” 是什么意思? 6、说话训练: 师:孩子们,更好的事情发生了,你们看,是什么事?你是从哪一个自然段知道的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玲玲捧着心爱的奖状回到家里,她会对爸爸说什么呢?让学生大胆想,尽情说。(突出课文难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用心思考,就能让坏事变成好事) 四、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有许多坏事变成好事的故事,你也一定能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让孩子们讲故事。教师注意鼓励性点评。 板 书 设 计 玲玲的画 满意 动脑筋 伤心、难过 坏事变好事 更满意 教 学 反 思 5 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她叫玲玲。(板书:玲玲教师指导第二个“玲”字为轻声)她最喜欢画画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的作品吧。(补全课题)

二、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出示生字课件)你会认这些生字吗?有谁来试试?(指名读) 3.“小老师”带读生字。

4.去掉生字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5.教师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6.出示生词卡,在小组内互相指读生词。 7.教师领读生词,校音指导。

8.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写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和结果。 9.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0.教师总结:

起因:弄脏画,来不及重画。(坏事) 经过:在脏的地方画一只小花狗。(动脑筋) 结果:画看上去更好了。(好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轮流读课文。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指导:玲玲为了参加评奖,画了一幅画,叫《我家的一角》,但是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这幅画看上去更好了。)

3.同桌互相交流:玲玲最后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呢?这幅画有多美呢?

四、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读准字音,组词。(指名读,全班读) 2.小组讨论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3.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及、报”这2个生字。(“及”字的起笔应该是撇;“报”字右半部分的第一笔是横折钩。)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讲述故事。(难点) 2.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1.猜字游戏:学生读字、词,书写,同桌互相纠正。 2.分段指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二、熟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1~3自然段。

(1)大家看!(出示玲玲的画)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参加评奖了,你们认为她能得奖吗?

(2)玲玲的画真美啊!现在请同学们把第1自然段齐读一遍。(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3)读第1句话,想一想:“得意地端详”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端详”呢?(教师通过模拟仔细看的动作,引导学生体会“端详”)

(4)玲玲很开心、很满意,就在这时,谁来催玲玲了?(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5)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催你们睡觉的?带着这种感觉读。 (6)爸爸妈妈真关心你们,你们多幸福啊!玲玲又是怎样回答爸爸的呢? 2.学习第4~6自然段。

(1)就在这时,仔细听,你听到什么了?(“啪”的一声)呀!画脏了,玲玲伤心地哭

了起来。(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师: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伤心)

(3)猜猜哭着的玲玲会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6自然段) (4)这可怎么办?谁来帮帮玲玲?(学生思考,讨论解决办法) 3.学习第7~9自然段。

(1)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爸爸是怎么安慰玲玲的?他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帮玲玲呢?(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7自然段)

(2)在爸爸的指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3)瞧!(课件出示画)看着这幅画,玲玲满意地笑了。你觉得这幅画怎样? (4)不仅玲玲满意了,爸爸也很高兴。请同学们画出爸爸说的话。(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是指什么呢?你找到“坏事”变成“好事”的秘诀了吗?(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这里的“坏事”泛指做得不如意的事;这里的“好事”泛指通过自己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把做得不如意的事情变成令人满意的事情。)

三、回归课文,领悟情感

1.找出文中描写玲玲心情发生变化的语句,说说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教师补充并相机板书)

2.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重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

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幅、脏”字的意思并应用。

2、理解“端详”、“幅”、“又”、“脏”“仔细”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玲玲情感变化的原因,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悟中朗读、图义结合 【学习方法】合作讨论法、独立思考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

教师用电脑出示两幅画(玲玲修改前的画和修改后的画)。 1、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两幅画,说一说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 2、第一幅画楼梯是空空的,而第二幅画楼梯上趴着一只懒洋洋的小花狗,这一只小花狗画出来整一幅画平添出温馨!那么我们今天来讲一讲,这两幅画背后的故事吧! 5 .玲玲的画(师板书课题)。 二、品读赏析 1、课件出示: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预设:(1)玲玲对自己画的画满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小朋友快在这一段中找到它。(端详)点红色。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呢?像老师这样看是不是端详呢?老师演示。 (2)请你来演一演? (你们看,他把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

个遍,这就是“端详”。 (3)讲解“幅”字

幅 (一幅画)

福 (幸福) 2、课件出示: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预设:一个\"又”字说明了什么?

已经不是一次了 ,说明爸爸对玲玲的疼爱;也从侧面说明玲玲画这幅画花了很长时间。 3、课件出示: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预设:(1)(学习“叭、脏”)师:这个字应该怎么读? (字卡“叭”)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叭,还是个拟声词,就是用来模拟声音的词。(喇叭的“叭” ) (2)还有这个字读(脏)什么?

脏,左边是个月,右边是个庄。有个双胞胎兄弟?谁能给它组词? 这个字还读,它是个多音字。

zāng 弄脏 脏水

脏 zàng 心脏 内脏

4、课件出示:

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 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预设:“仔细地” 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你觉得画什么合适? 5、课件出示: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 预设:能不能把“想了想”这个词去掉?为什么?玲玲会想些什么? 玲玲为什么要画小花狗?你觉得玲玲的做法怎么样?“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

6、课件出示:

爸爸看了, 高兴地说:“看到了吧, 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预设:(1)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话的?

(2)爸爸告诉了我们,不能把一些没做好的事看成坏事,因为坏事也能转化成好事;另外,遇到做不好或做错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去弥补。

7、结果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还获得了一等奖。 预设:(1)玲玲多高兴呀!坏事终于变成了好事。

(2)因为画上小花狗后,这幅画( )所以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看来“坏事”经过弥补往往真的能变成 ( ) 。 8、课件出示:

玲玲的心情变化是怎么样的?

得意地 伤心地 满意地 开心 四、拓展延伸

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以后,我们也碰到像玲玲这样糟糕的事,应该怎么办呢?

预设:(1)下课的时候,新买的裙子不小心被钉子钩破了。 (2)美术课下课铃响了,就在这是你的画不小心弄脏了。(如草地上染上了红颜料。) 五、总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难题动脑筋想办法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掉的! 五、布置作业:

回到家里,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自己从书刊中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六、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

满意地

伤心地 肯动脑筋 --- 坏事变好事

满意地 开心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