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机务员-专业

机务员-专业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一. 电话交换

第一章 程控数字交换机 填空题

1.程控交换机是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的简称,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以预编好的程序来控制交换机的动作. 2.按交换网络接续方式来分类,程控交换机可以分为空分和(时分)两种方式. 3.程控交换机按交换信息的不同,可分为模拟交换机和(数字)交换机. 4.程控交换机硬件可以分成(话路)部分和控制部分.

5.程控交换机话路部分中的远端模块和母局间需要有数字中继(接口设备)进行配合,来完成数字传输所必要的码型转换,信令住处的提取和插入等功能.

6.程控交换机用户接口电路中的编译码是两个相反方向上的转换,编码器将用户线上送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译码器则完成相反的(数/模)转换.

7.数字中继器是程控交换机和局间数字中继线的(接口电路),它的入/出端都是数字信号. 8.在局间中继线上传送的多频记发器信号MFC是(多频)信号.

9具有两个或多个频率成分的信号音的产生原理与单频信号音是类似的,所不同的是取样的时长应该是包括采样脉冲在内的所有频率成分的周期的(公倍数).

10.数字音频信号,主要是指在局间中继线上传送的(多频信令).

11.由于在局间数字中继上传送的是数字化的多频信号,所以可以使用多频信号的接收器直接接收,而不需要进行(数/模)变换. 12.在交换系统中,处理故障的程序一般具有(最高优先级),.一旦发现故障,系统就将中断正在执行的程序,及时转入故障处理. 13.程控交换软件采用多道程序运行,可以使处理机在一段时间内同时保持若干进程处于(激活)状态. 14.程控交换机半固定数据从使用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局数据)和用户数据. 15.程控交换软件系统中的暂时性数据用以描述交换机的(动态)情况. 16.程控电话呼叫的处理过程是在多个不同的稳定状态之间的(迁移)过程.

17.话务负荷能力是指在一定的呼损率下,交换系统在(忙时)可以负荷的话务量. 18.程控交换机控制系统的呼叫处理能力用最大忙时(呼叫尝试)次数来衡量.

19.呼损率是(交换设备)未能过错成的电话呼叫数量和用户发出的电话呼叫数量的比值. 第二章 电话网

1.电话网从设备上讲是由交换机,(传输电路)和用户终端设备三部分组成的.

2本地电话网是指在一个统一(号码长度)的编号区内,由端局,汇接局,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线,以及用户线,电话机组成的电话网. 3本地电话网中的端局,仅有本局交换功能和来,去话功能,直接与(用户)连接.

4依据本地网规模大小,端局的数量,本地网结构可分为两种,即网状结构和(二级网)结构. 5本地网中仅设备端局,各端局之间设置(低呼损)直达中继电路群,电路群组成网状网.

6.IP电话业务泛指利用IP网络(协议),通过IP网络提供或通过电话网络和IP网络共同提供的电话业务. 第三章 话务及呼叫处理能力

1.在影响话务量三要素中,用λ表示平均呼叫强度,用s表示平均占用时长,用T表示时间区间,则话务量的表达式为(Y=λsT). 2.在影响话务量三要素中,用λ表示平均呼叫强度,用s表示平均占用时长,则话务量强度A的表达式为(A=λs). 3.话务量是由电话用户进行呼叫并(占用)交换设备形成的.

4话务呼损的计算方法是忙时损失的话务与忙时总话务量之比,话务呼损的表达式为(P=A损/A入). 5话务统计数据是提供网络管理,网络优化的(基本参数),是评价交换设备的重要依据.

6呼叫处理能力中的固有开销是指与呼叫处理次数(无关)的系统开销,固有开销不随话务负荷的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7单位时间内处理机用于呼叫处理的时间开销表达式为(t=a+bN). 二.光纤通信

第一章 同步数字体系技术

1.ADM是一个三端口设备,它的输出和输入均为(STM-N)光信号,支路信号可以是准同步的,也可以是同步的. 2.SDXC也是SDH传输网的重要网络单元,它主要由交叉连接网,接入端口和(监控单元)三部分组成. 3.SDH网络单元中交叉连接网的功能是在监控单元控制下完成接入端口信号间的(交换)或能. 4.同步数字系列的网络节点接口NNI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国际标准化的(接口速率)和信号帧结构.

5.SDH传输网STM-4信号的标准速率为(622080)kbit/s. 6.SDH传输网STM-16信号的标准速率为(2488320)kbit/s. 7.SDH传输网STM-信号的标准速率为(9953280)kbit/s.

8.SDH复用映射结构中的虚容器是SDH网中用以支持通道层连接的一种信息结构,它是由容器加上(通道开销)构成的,可分成低阶VC和高阶VC两种.

9.SDH复用映射结构中的管理单元是在高阶通道层和复用段层之间提供(适配)功能的信息结构,它由信息净负荷和指示净负荷帧起点相对于复用段起点偏移量的管理单元指针组成.

10.SDH复用映射结构中的同步传送模块由N个STM1信号以同步复用方式构成,它代表一个具有(标准等级)速率的STM-N信号的帧. 11.SDH技术中,为了将各种信号复用映射进STM-N帧结构信息净负荷区的过程,必须要经过映射,定位和(复用)三个步骤. 1.SDH技术中通道BIP-8字节B3用作高阶通道(误码)监测. 2.TU-3指针提供VC-3在(TU-3)帧中灵活和动态的定位方法.

3.TU-12指针提供VC-12在(TU-12)复帧中灵活和动态的定位方法.

4.电信网络的各种功能大致可概括成两个功能群,即传送功能群和(控制功能群).

5.SDH传送网可以从垂直方向分解三个的层网络,即电路层,(通道层)传输媒质层。

6.SDH网络中对于双向环复用段倒换既可用2纤方式也可用4纤方式,而对于(通道)倒换只用2纤方式. 7.SDH自愈网中双向4纤环路的保护方式有两种,即(段保护)方式和环保护方式.

8.SDH在2纤双向环自愈保护中,每个传输方向用一条光纤,且在每条光纤上将一半容量分配给(业务)通路. 9.在光互联网络中,基于分组或信元的数据网络支持(统计复用),并可利用多种方式接入到光网络中. 10.目前最流行的IP传送技术有三种,即IP Over ATM, (IP Over SDH )和IP Over WDM. 第二章 密集波分复用传输原理

1.ITU-T G.692建议,DWDM系统的绝对参考频率为(193.1)Hz.

2..DWDM系统是指波长间隔相对较小,波长复用相对密集,各信道共用光纤一个(低损耗)窗口,在传输过程主享光纤放大器的高容量WDM系统.

3.DWDM系统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双纤单向传输和(单纤双向传输).

4.G.652光纤有两个应用窗口,即1310nm和1550nm,前者每公里的典型衰耗值为0.34dB,后者为(0.2dB).

5.G.653光纤又称做包散位移光纤是通过改变折射率的分布将1310nm附近的零色散点,位移到(1550)nm附近,从而使光纤的低损耗窗口与零色散窗口重合的一种光纤.

6.G.655在1530_1565之间光纤的典型参数为:衰减<(0.25 )dB/km;色散系数在1~6ps/nm²km. 7.在理论上,光通信中产生受激布里渊散射影响的门限功率Pth的计算公式是(Pth=0.03Δλ). 8.克尔效应也称作折射率效应,也就是光纤的折射率n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变化的(非线性)现象. 9.光通信中,克尔效应的表达式为(n=n0+n2P/Aeff).

10.在多波长光纤通信系统中,克尔效应会导致信号的相位受其它通路功率的(调制),这种现象称交叉相位调制. 11.当多个具有一定强度的光波在光纤中混合时,光纤的(非线性)会导致产生其它新的波长,就是四波小组频效应. 12.光纤通信中为了克服FWM效应引起的串音干扰,不同波长间的最小通路间隔应满足的公式为(ΔW≥0.25 MP/D )

13.光纤通信中激光器间接调制,是在光源的输出通路上外加调制器对光波时行调制,此调味制器实际起到一个(开关)的作用. 14.恒定光源是一个连续发送固定波长和功率的(高稳定)光源.

15.电光效应是指电场引起晶体(折射率)变化的现象,能够产生电光效应的晶体称为电光晶体.

16.集成电吸收调制激光器的波长微调主要是靠改变温度来实现的,其波长的温度灵敏度为(0.08nm/℃). 17.光耦合器的作用是将信号光和泵浦光合在一起,一般采用(波分复用)器来实现.

18.光隔离器的作用是抑制光反射,以确保光放大器工作稳定,对它的要求是插入损耗小,与偏振无关,隔离度优于(40dB). 19.光栅型波分复用器属于角色散型器件,是利用(角色散)元件来分离和合并不同波长的光信号. 20.DWDM系统中λ1中心波长是(18.51nm). 21.DWDM系统中λ2中心频率是(193.5THz). 22.DWDM系统中λ3中心波长是(550.12nm). 23.DWDM系统中λ4中心频率是(193.3THz). 第三章 SDH传输网维护测试项目及方法

1.SDH设备的接口可分PDH接口和(SDH)接口.

2.按照我国光同步传输网技术规定,SDH设备的PDH接口有三种速率,即2048kbit/s,34368kbit/s和(1392)kbit/s. 3.在ITIU-TO.150建议《数字传输设备性能测量仪表的通用要求》中规定了(6种)SDH测试信号结构。 4.平均发送功率是发送机耦合到光纤的伪随机数据序列的(平均功率)在S参考点上的测试值。 5.接收机灵敏度是指在R参考点上达到规定的误比特率时所能接收到的(最低)平均光功率。 6.接收机过载功率是在R参考点上,不定期到规定的BER所能接收到的(最高)平均光功率。

7.完成倒换时间的两种测试方法主要有利用示波器测试支路产生差错的时间和(利用通道开销C2字节)测试。 三.数据通信

第一章 分组交换数据网

1.根据交换机在网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可分为中转交换机和(本地)交换机.

2.分组交换数据网网络管理有两种方式,即(集中管理)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管理.

3.分组装拆设备可以安装在分组交换机内,也可设在远离分组交换机的地方,采用(X.25)协议接至分组交换机. 4.分组交换机中远程集中器的主要功能有数据集中功能,规程转换功能和(本地交换功能).

5.数据通信中,交换机之间的传输信道主要有两种形式,即PCM数据信道和(模拟信道)加调制解调器构成的信道. 6.数据通信中,用户线路有两种形式即(数据信道)和市话线路加装调制解调器构成的信道. 7.DTE与DCE之间的数据通信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即空闲阶段,(控制阶段)和数据传送阶段. 8.数据通信中,LAPB的帧可分为三大类,即信息帧,(监控帧)和无编号帧.

9.数据通信中,分组通过链路层传输时都封装在LAPB信息帧的信息字段中,信息字段包括分组头和(用户数据). 10.数据通信中,X.25网中逻辑信道是在DTE-DCE接口或网内中继线上可以分配的一种(编号)资源. 第二章 帧中继(FR)技术

1.帧中继具有吞吐量高,(时延低),适合突发性业务等特点. 2.帧中继技术主要应用在(广域网)中,其支持多种数据型业务. 3.帧中继传送数据使用的传输链路是(逻辑连接).

4.与分组交换一样,帧中继采用(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 5.帧标志用于帧定位,值为(01111111).

6.数据链路连接标识是帧中继的(地址)字段. 7.命令响应比特在帧中继网路中(透明)传输.

8.地址字段扩张比特在帧中继网中用于指示地址是否(扩张).

9.丢弃指示比特用于指示在网路拥塞情况下丢弃信息帧的(适用性). 10.FSC为帧序列校验序列用于保证在传输过程中帧的(正确性).

11.帧中继的虚电路是由多段DLCI的逻辑连接而构成的(端到端)的逻辑信道. 12.帧中继采用拥塞(告知)比特来实现拥塞控制. 第三章 数字数据网(DDN)

1.DDN是利用数据信道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图像信号的(半永久)连接电路的传输一网路. 2.DDN用户环路又称用户接入系统,通常包括用户设备,用户线和用户(接入单元). 3.DDN异步传输速率为50bit/s至(19.2)Kbit/s. 4.DDN同步传输速率为600bit/s至()Kbit/s. 第四章 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

1.物理层主要是提供ATM信元的传输通道,将ATM层传来的信元加上其传输开销后形成连续的(比特流),同时在接收到物理媒介上传来的连续比特流后,取出有效的信元传给ATM层.

2.ATM网络物理层中的比特定位是指采用适合于物理媒介传输的波形,根据需要插入和取出(定时信息)并进行线路编码. 3.ATM层信元复用/解复用在ATM层和物理层的(TC子层)接口处过完成.

4.ATM层信元VPI/VCI翻译在用户终端信头操作是指填写VPI/VCI和PT,在网络节点中是指(VPI/VCI)的变换. 5.ATM层中的一般流量控制功能由(信头)中的GFC比特支持.

6. ATM适配层会聚子层基本功能是对高层应用的数据进行(检错纠错)处理,对于实时业务必须考虑收发业务的同步. 7. ATM的目标是对任何形式的业务分布都能达到最佳的(网络资源)利用率.

8.信元形式的ATM网络和分组形式的传统数据网络的本质区别之一就是ATM网络采用(面向连接)的呼叫接续方式. 9. ATM技术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信元的复用,交换和传输过程,均在(虚通路)上进行. 10.ATM通过VC建立连接有两种方式:交换虚通路连接和(永久虚通路). 11.| ATM中用户间有两种连接方式点对点和(点对多点).

12. ATM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能为网络中传送的(信元流)提供不同的QS保证. 13. ATM流量控制技术的连接管理是通过合约建立起UNI和NNI(连接)来完成的.

14.ATM网络中的ABR拥塞控制是基于速率的控制机制,通过响应网络中的(状态状态信息)来动态的调整信源发送速率. 第五章 局域网和城域网

1.常见的局域网主要有(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络等. 2按带宽分类以太网可分成10Mbit/s,( 100Mbit/s) 和1000Mbit/s等.

3按照IEEE802系列标准局域网由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和(逻辑链路)控制层组成. 4局域网常见的拓扑形式为总线形和(环形)两种.

5虚拟局域网的划分方法大体上有三种,即基于端口划分VLAN,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和基于(网络协议)划分VLAN. 6.IP城域网骨干层的网络设备有三层交换机和千兆比(交换路由器).

7城域网可以分成三种组网模型,即企业网模型,(L3+BAS)模型和智能IP业务节点模型. 8目前一般是将城域网划分为核心层,(汇接层)和接入层.

9.IP城域网用户管理中的相对于分散认证分散管理方式是将用户信息放置在靠近用户的(汇集层)上,用户接入网络时客户管理系统不需要到远端去就能获取有关用户的信息而完成对用户的认证.

10用户如果以以太网方式接入,则城域网提供给用户的一般是(10/100)Mbit/s以太网接口.

11在网络转换设备中,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可以有三种实现方式,即静态方式,支态方式和(复用动态)方式. 12典型的IP城域网按照其提供的业务,可划分为两种类型:接入型园区网络和(互连型)园区网络. 第六章 因特网 ( Internet)

1.通信协议是计算机之间用来(交换交换信息)所使用的一种公用的规范和约定.

2.IP地址是数字型的,它由两部分组成,前面的部分为网络标识,后面的部分为(主机标识). 3.因特网具体的接入方式可分为远程终端方式,(拨号IP)方式和专线方式.

4.通信协议有两种:一种是串行线Internet协议SLIP,另一种是(点对点协议PPP).

5.超文本信息服务系统是Internet网上一个超文本信息服务系统,或者说它是一个分布式异构(多媒体)信息系统. 6.使用超文本置标语言HTML主要用于WWW服务器上(主页和文件)的构造,并能用Netscapa等网络浏览器浏览. 7.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WWW服务系统就是指客户机和(服务器)组成的系统. 8.防火墙分为包过滤防火墙,电路级防火墙和(应用层)防火墙三种.

9.私有网络地址是指内部网络的主机地址,而公有网络地址是指在(Internet)上的全球唯一的IP地址. 10.利用公用网络,来传输私有信息而形成的(逻辑网络)就称为虚拟私有网. 11.虚拟私有网从建立隧道的角度分为二层隧道VPN和(三层隧道VPN).

12.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主要包括网络服务的可用性,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和网络信息的(完整性).

13.网络安全性问题的核心在于网络是否得到控制,即是不是任何一个(IP地址)来源的用户都能够进入网络.

14.防火墙的主要目的在于判断来源IP,将危险或未经授权的IP数据拒之于系统之外,而只让(安全)的IP数据通过. 15.在计算机上实现的数据加密,其加密或解密变换是由(密钥)控制来实现的. 16.IP安全协议簇包括两个协议,即认证报头协议和(安全数据封装)协议.

17.存取控制或(访问控制)在经典的以及现代的安全理论中都是实行网络系统安全策略的最重要的手段.

18.电子商务是指以电子手段连接企业,客户及其合作伙伴,利用电子(支付)系统以便捷的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 四、无线通信

第一章 无线通信概述

1.无线电通信是指利用(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经过空间传送信息的通信方式。 2.中波通信白天主要靠地波传播,夜晚也可由(电离层)反射的天波传播。 第二章 移动通信

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单向通信方式和双向通信方式两大类别,而后者又分为单工信方式、双工通信方式和(半双工)通信

方式三种。

2.单工制通信就是指通信的双方只能(交替)地进行发信和收信,不能同时进行。

3.双工制通信就是指移动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发 言和收信,这时收信与发信必须采用不同的工作频率,称为频分双工。 4.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友分多址是一种利用扩频技术所形成的不同的(码序列)实现的多址方式。

5.目前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调制技术主要有(连续相位)调制技术和线性调制技术两大类。 6.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话音编码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即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 7.移动通信网无线区群的激励方式一般分为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

8.移动通信网无线区群的中心激励是指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9.移动GSM网络中,选择无线小区模型的基本原则是在考虑了传播条件、复用方式、多重干扰等因素后必须满足(载干比)的要求。 10.移动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系统——BSS的控制部分,在BSS中起(交换)作用。 11.移动知消息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存储和(转发)用户的短消息。 12.移动操作维护中心,用于对GSM系统的(交换)实体进行管理。

13.无线子系统的物理信道支撑着逻辑信道,以GSM系统为例,逻辑信道可分为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两大类、 14.移动业务信道主要传输话音和(数据)。 15.移动控制信道主要传输各种(信令)信息。

16.移动收发信机电源控制单元中的定时总路线——TimingBus从DXU单元至TRU单元间传送无线空间的(时钟)信息。 17.移动收发信机电源控制单元中的CDU总线连接CDU单元至各个TRU单元,(帮助)实现O&M功能。

18.移动GSM基地台主要有2个接口中,一个是面向(移动台)的Um接口,另一个是面向基站控制器BSC的A—bis接口。

19.移动通信中天线是一种无源的能量转换器件,通过把高频高能变为电磁场能量或把电磙场能变为高频电能,从而实现移动通信网络与用户手机终端在(空中接口)的连接。

20.移动通信中由于业务区域的宽度已经确定,所以不能通过压缩水平面的波束宽度来提高天线增益,只能通过变窄垂直面的(波束宽度)来提高天线增益。

21.移动通信中在天线周围除存在交变电场外,还存在由交变电流所产生的交变磁场,这两个场的幅度分布取决于(双极振子)上电压和电流的分布。

22.移动通信中减小互调干扰的三种类型滤波器是通带滤波器、阻带滤波器和(陷波器)。

23.研究表明,如移动单元所收到的各个波分量的振幅、相位和角度是随机的,那么合成信号的方位角和幅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别为0≤θ≤2π(γ≥0)。

24.对于电波传播中的多径衰落,基站采取的措施就是采用时间分集、(频率分集)和空间分集的办法。 25.移动通信中信道工作于符合瑞利分布的快衰落并叠加有信号幅度满足对数(正发布)的慢衰落。

26.移动基站控制器是基站收发台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连接点,也为基站收发台和操作维修中心之间(交换信息)提供接口。 27.移动基站控制器主要的功能是进行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并对本控制区内移动台的(越区切换)进行控制等。

28.移动用户的位置更新分为三种情况,即通常位置更新、开机时的位置更新和(周期性的位置更新)。 29.若手机正在使用时,需作位置更新,则通过(SACCH)来获得新的位置区识别码。

30.GPRS网络是在GSM网络基础之上,新增两个节点——SGSN和(GGSN)而形成的移动分组数据网络。 31.GPRS的基本功能是在移动终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路由器之间提供(分组传递)业务。 32.GPRS网络分成两个部分:无线接入和(核心)网络。 33.移动台有两种分组接入方法,即一步接入和(两步接入)。

34.GPRS支持两种类型的承载业务,即点对点业务和(点对多点)业务。

35.GPRS点对点面向连接的网络业务属于虚电路型业务,它为两个用户之间传送多路数据分组建立(逻辑虚电路),它要求有建立连接、数据传送和连接释放的过程。

36.GPRS用户终端业力可以分为基于PTP的用户终端业务和基于(PTM)的用户终端业务。 37.GPRS用户用IMSI来识别,它有一个或多个(网络层)地址。 38.GPRS中分组数据协议地址通过(移动性)管理过程激活或清除。

39.GPRS支持标准数据协议的应用,允许与IP网络和(X.25)网络互联互通。 40.GPRS在现有的GSMPLMN上引入两个新的网络节点:SGSN和(GGSN)。

41.在两个GPRSPLMN之间的接口称为Gp,它将两个的GPRS网络连接起来进行(消息交换)。 42.GPRS PLMNG与固定网络的(参考点)称为Gi,固定网络的典型是分组数据网络。 43.完整的GPRS移动台应由以移动设备和(SIM卡)构成。

44.GPRS骨干网络有两类,即PLMN(内部骨干网络)和多个PLMN之间的骨干网络。 45.GPRS网中C接口是FILR与GMSC之间的接口,交换(呼叫)的路由信息和短消息。 46.GPRS网中E接口是MSC之间的接口,交换有关(切换)的信息。

47.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是采用WCDMA(空中)接口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48.WCDMA系统中的电路交换网络提供(电路交换)的连接。 49.WCDMA系统中的分组交换网络提供(数据包)的连接服务。

50.Cu接口是WCDMA系统中SUIM卡和ME之间的(电气)接口,Cu接口采用标准接口。 51.Uu接口是WCDMA的(无线)接口。 52.CDMA网络的标准接口主要包括Uu、(Iub)和Iu等。

53.无线接口一般指用户设备和网络之间的Uu接口,无线接口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三个协议层。 .CDMA网络Iub接口的传输层,规定了在Node B和RNC之间建立(网络连接)的程序。 55.CDMA网络中Iu接口的协议分成两个平面,即用户平面协议和(控制平面协议)。 第三章 微波通信

1.微波接力通信是利用微波(视距传播)以接力站的接力方式远距离微波通信,也称微波中继通信。 2.数字微波同步技术主要包括位同步、时隙同步及(帧同步)。

3.有源微波接力站是指具有补偿接收信号的传输损耗和失真,并完成频率转换和(路由改向)功能的接力站。 4.有源微波接力站有基带、(中频)和射频三种转接方式。

5.无源微波接力站是指用金属反射板、绕射栅网或以两个背对背微波天线直接联结的方式,来改变(波束传播)方向的接力站。 6.微波站是指地面微波接力系统中的(终端站)或接力站。

7.微波分路站或称主站是指有落地话路又有(转接)话路的接力站,它除珍有终端站的部分特点外,对微波链路有两个以上的通信方向。

8.微波收信机用于将携有基带信号的射频信号转变为具有(标称)基带电平的基带信号。

9.模拟微波电话调制解调设备是指用频分复用多路电话信号对载波进行频率调制和从调频信号中(恢复出)多路电话信号的设备。 10.数字微波调制解调设备将数字复接设备来的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于频带传输的(键控)信号。 第四章 卫星爱信

1.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而进行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2.同步卫星通信是指在地球赤道上空约(36000)km的太空中围绕地球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通信卫星。 3.国际卫星通信已由以模拟频分方式为主,转向以(数字时分)方式为主。

4.卫星通信网是由一个或数个通信卫星和指向卫星的若干个(地球站)组成的通信网。 5.卫星的温控方式有两咱,即(有源控制)和无源控制。

6.地球站天线设备由主反射面、副反射面、馈源及跟踪伺服系统组成,一般采用修正开型(卡塞格伦)天线。 7.频分多路复用是多个话音通道在基带频率上按频率顺序排列合并成一个(宽带信号)的过程。 8.时分多路复用是多个话音PCM信道在时间域内顺序排列合并成一个单一(数据流)的过程。 第五章 无线市话通信

1.无线市话的网络接口采用开放的(V5.2)信令接口。

2.小灵通网络中的无线子网主要通过Q.931协议与RT或GW相连,一般采用(E1)线缆进行连接。 3.小灵通无线子网内站基站与手机间通过(STD-28)空中接口协议进行通信。 4.小灵通基站按输出功率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即500mW基站、(200mW基站)和10mW基站。

5.小灵通基站控制器RPC的主要功能是向各个基站馈电,实现话路集线控制,完成(协议)转换。 二.单项选择题 一. 电话交换

第一章 程控数字交换机

1.数字交换中在表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功能时,字母”B”表示的是(馈电).

2.在数字交换中表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功能时,字母”H”表示的是(混合电路). 3.在数字交换中表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功能时,字母”T”表示的是(测试控制). 4.程控交换机的电压为负48V,在通话时,馈电电流在20Ma~( 100 )mA之间.

5.程控交换机向用户话机发出的振铃电流具有比较高的电压,国内规定为90V+(15)V.

6.话务集中的思想就是将M条连通数字交换网络的话路分配给N条用户线共用,而集中比N:M通常是(大于1 )的. 7.关于公用电话网中使用的信号音我国多采用(450 )Hz的频率,通过不同的断续方式来定.

8.一般要求局用程控交换机的系统中断时间在40年中不超过(2 )小时,相当于可用度A不小于99.9994%/. 9.交换系统的再启动次数一般要求每月在(10 )次以下.

10.一般认为,在本地电话网中,总呼损在2%~( 5%)范围内是比较合适的. 第二章 电话网

1.我国电话网的等级结构已由原来的五级结构逐步演变为(.三级),长途电话网基本完成由四级网向二级网过渡. 2.电话网全网演变为三级时,两端局之间最大的串接电路段数为( 5 ),吕接交换中心数最多为6个. 3.网状网结构的本地网中,各端局所从属长途局设置低呼损,即≤(0.5%)呼损率直达中继电路群. 第三章话务及呼叫处理能力

1构成话务量或电信负载的三要素是(呼叫强度),占用时长或服务时长和时间区间. 二.光纤通信

第一章 同步数字体系技术

1.SDH传输网最基本的同步传送模块是STM-1,其信号速率为(15520 )kbit/s. 2.STM-1帧频8kHz,即每秒传送8000帧;一帧的周期为(125)μs. 第二章 密集波分复用传输原理

1.光纤WDM明线技术中的FDM模拟技术,每路电话(4kHz).

2.光纤WDM中的小同轴电缆60路FDM模拟技术,每路电话(4kHz ). 3.光纤WDM中的中同轴电缆1800路FDM模拟技术,每路电话(4kHz ).

4.光纤WDM中的光纤通信140Mbit/sPDH系统,TDM数字技术,每路电话( )kbit/s. 5.光纤WDM中的光纤通信2.5Gbit/sSDH系统,TDM数字技术,每路电话().

6.光纤WDM中的光纤通信N³2.5bit/sWDM系统,TDM数字技术+光频域FDM模拟技术,每路电话()kbit/s. 7.G.652光纤可以将2.5Gbit/s速率的信号无电再生中继传输至少(600 )公里左右.

8.由于SPM随长度而积累,因而是采用G.652光纤的单波长系统的基本非线性损伤,门限功率大约为(18 )dBm. 9.DWDM系统的无电再生中继长度从单个SDH系统传输的50~60km增加到了500~( 600 )km.

10.间接调制方式的激光器,可以应用于≥2.5Gbit/s的高速率传输,而且传输距离也超过(300 )km以上.

11.在DWDM系统中,根据ITU-T G.692建议的要求,激光器中心波长的偏差不大于光信道间隔的十分之一,即对光信道间隔为1.6nm(200GHz)的系统,中心波长的偏差不能大于(±20)GHz.

12.DWDM系统中λ10的中心波长为(1555.75 ) nm,中心频率为192.7THz. 13.DWDM系统中λ12的中心波长为1557.36nm,中心频率为(192.5 )THz. 14. DWDM系统中λ13的中心波长为(1558.17 )nm,中心频率为192.4THz. 15. DWDM系统中λ16的中心波长为1560.61nm,中心频率为(192.1 )THz. 第三章 SDH传输网维护测试项目及方法

1.ITU-T G.841建议对复用段倒换环的倒换时间作出这样的规定:环上如无额外业务,无预先的桥接请求,且光纤长度少于1200km,则倒换时间应少于( 50 )ms.

-xx

2.为了判断光接收机灵敏度的BER=1³10,一次观察的时间,按所测的比特数计,需要不少于10³(10 )比特. 三.数据通信

第一章 分组交换数据网

1.数据通信中,X.25网中DTE-DCE之间的主要接口信号有(6 )个. 2.数据通信中,一条链路最多可存在(4096 )条逻辑信道.

3.数据通信中,X.25网中一条永久虚电路一旦建立就永久占用一个逻辑信道号,直到被拆除,逻辑信道号可取1~( 4095 ).

4.吞吐量是分组交换机的主要性能之一,它表示分组交换机每秒处理的分组数,在给出该指标时,必须指出分组长度,通常为(128 )

字节/分组.

第二章 帧中继(FR)技术

1.帧中继网中,交换单元一帧的信息长度比分组长度要长,预约的最大帧长度至少要达到(1600)字节/帧,适合封装局域网的数据单元.

2.帧中继用户数据包括控制字段和信息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信息字段的内容应由整数个(8)比特组构成. 3.目前,帧中继可以提供的速率是(1.5)/2Mbit/s. 第三章 数字数据网(DDN)

1.从组网功能区分.DDN节点可分为用户节点,接入节点和(E1节点).

2.不同等级的网络主要用2048Kbit/s数字信道互连,也可用N³( )Kbit/s数字信道互连. 第四章 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 1. ATM适配层要将上层传来的信息流分割成(48)字节长的ATM业务数据单元SDU,同时将ATM层传来的ATM-SDU组装,恢复再传给上层.

2. ATM信元是定长的,而且信元的长度较小,只有(53 )字节.

3.ATM信元分为信头和净负荷两部分,信头为(5 )字节,净负荷为48字节. 第五章 局域网和城域网

1.总线型局域网中封装在MAC帧中的LLC帧,最大长度为(1500 )字节.

12

2.IEEE802.1Q标记是在以太帧头和数据之间插入(12 )比特来标示的,因此,理论上在一个网络中最多顺以有2=4096个虚拟局域网. 第六章 因特网 ( Internet)

因特网域名的总长度不得超过(255 )个字符. 四、无线通信

第一章 无线通信概述

1超短波通信只能靠直线方式传输,传输距离约(50)km。 第二章 移动通信

1.移动通信使用的极低频频段的频率范围为(3~30Hz)。 2.移动通信使用的中频频段的频率范围为(.300~3000kHz)。3.移动通信使用的极高频频段的频率范围为(.3~30GHz)。4.移动通信

2

使用的甚长波的波长范围是(100~10kMm(10~10m))。5.移动通信使用的短波的波长范围是(100~10m(10~10m)

-1-2

6.移动通信使用的厘米波的波长范围是(10~1m(10~10m))。7.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8.90MHz,采用(900)MHz频段。

8.标准的有线传输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CM),每秒钟抽样(8000)次,每次抽样值用8ht来表示,总的码率是kbmps。

9.移动通信网中的小区制是指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10)公里左右,在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

10.对流层传播方式应用于波长小于(.10)米,频率大于30MHz的无线通信中。 11.无线电波分布在3Hz到3000GHz之间,在这个频谱内划发为(12)个带。 12.手机更新周期这一参数是由系统设置的,可从0——(255)。

13.GPRS网络在无线传输信道上的时间轴按照复帧序列来组织,每一个复帧包含52个TDMA帧,组织成12个无线块,每一个无线块包含(4)个TDMA帧。14.互联网协议(IP)到达GPRS系统,IP数据包含(20)字节IP包头,这些IP数据包首先在子网数据汇聚协议(SNDCP)层转换成逻辑链路控制(LLC)帧。

15.GPRS网络中一个RLC块所经历的时间大约为18.5ms,或者等效于一个TDMA帧大约为(4.625)ms。16.GPRS网络中当编码速率为1时,传输能力为21.4kbit/s,而当编码速率为1/2时,每一个时隙的瞬时传输能力下降到(9.05)kbit/s。 17.根据GSM的TDMA概念,一个RLC块是用(4)个连续突发传送的。 18.GPRS网络中CS—1编码方案中每个RLC块的有效载荷为(160)比特。 19.GPRS网络中CS-2编码方案中1个时隙的数据速率为(12.0)kbit/s。 20.GPRS网络CS-3编码方案2个时隙数据速率为(24.0)kbit/s。 21.GPRS网络CS-4编码方案中4个时隙数据速率为(60.0)kbit/s。

22.当采用静态分配GPRS业务信道方式时,初期一区一般考虑分配一个频道(载波),即(6)8个信道时隙用于分组数据业务。 第三章微波通信

1微波各接力站收发设备均衡配置,站距约50km,天线直径1.5~4m,半功率角(3~5°),发射机功率1~10W,接收机噪声系数3~10dB,必要时二重分集接收 第四章 卫星爱信

1地面上用微波接力通信系统进行的通信,因系视距传播,平均每(2500)km假设参考电路要经过每跨距约为46km的次接力转接

2.国内卫星通信一般的TDMA方式为(60)Mbit/s以下速率。

3.卫星地球站通过赤道上空约36000km的通信卫星的转发进行通信,视地球站纬度高低,其一跳的单程空间距离为72000~(80000))km

4.常用的固定卫星以C频段的居多,C频段为上行6GHz,下行(4)GHz 5.Ku频段卫星为上行(14)GHz,下行11GHz/12GHz 第五章 无线市话通信

1小灵通基站控制器RPC从小灵通核心网络侧接收kb/s PCM信号,然后将其转换为(32)kb/s ADPCM的信号并发送给相应的基站。 判断题 一. 电话交换

第一章 程控数字交换机

2在交换网络中传送的模拟信号,对于所有的空分交换来说属于模拟交换机,而时分交换机中的脉幅调制信号(PAM)是属于数字交换机.³

6通常在数字交换网络中间接对以PCM编码的数字信号进行交换. ³

18中国1号信令规定,前向记发器信号采用在高频组共有6种组合;而后向信号采用的是在低频组共有15种组合.³

19在以中国1号为代表的随路信令系统中,局间记发器信令以双音频组合的形式编码.它们的接收是通过固定连接到数字交换网络的数字多频接收器(多频码收器)完成的.

21一般说来,呼叫处理程序对局数据和用户数据只能修改而不能查询. ³.

31本地网内的程控交换机在长途自动和半自动接续中,不能够向长途局提供主叫用户类别和主叫用户号码. ³

第二章 电话网

4.在分级电话网中,本地交换中心位于较高等级,而转接交换中心和长途交换中心位于较低等级. ³ 8.本地电话网网状网结构主要适用于交换局数量较大,各局交换机容量小的本地电话网. ³

第三章话务及呼叫处理能力

5呼叫处理能力中的系统开销不等于处理机运行处理软件的时长/统计时长.³ 二.光纤通信

第一章 同步数字体系技术

11.SDH技术中信号标记字节G2用来指示VC帧内的复接结构和信息净负荷的性质.

12.SDH技术中通道状态字节C1用来将通道终端的状态和性能情况回送给高阶VC通道的源设备,实现双向通道的状态和性能监视. ³

19.SDH自愈保护中,通常情况下通道倒换环使用共享保护,复用段倒换环使用专用保护. ³ 21.SDH自愈网中4纤双向环的每段有四个传输方向,每个方向的业务容量和保护容量相等. ³ 27.在光互联网络中,数据业务使用固定的复用结构. ³ 第二章 密集波分复用传输原理

4.一根光纤只完成一个方向光信号的传输,反向光信号的传输由另一根光纤来完成,因此同一波长在两个方向上不可以重复利用. ³

5.在一根光纤中实现两个方向光信号的同时传输,两个方向的光信号应安排在相同步波长上. ³ 6.单纤双向传输不允许单根光纤携带全双工通路. ³

8.G.655光纤的工作区色散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当零色散点位于短波长区时,工作区色散为负,当零色散点位于长波长区时,工作区

色散为正. ³

16.分离外调制激光器是将输入光分成两路不相等的信号分别进入调制器的两个光支路. ³ 22.光放大器是一种需要经过光/电/光的变换而直接对光信号进行放大有源器件. ³ 第三章 SDH传输网维护测试项目及方法

1.在SDH测试中,如测试VC-4通道,则选择TSS5信号结构;测试140Mbit/s通道,则TSS1结构. ³ 三.数据通信

第一章 分组交换数据网 判断题

2.分组交换数据网分组交换数据网集中管理方式适合于网络规模较小场合,合网设1—2个网管中心. ³ 7.数据通信中,分组终端不具有X.25接口的设备总称. ³

9.在数据传送阶段,X.21接口不能提供比特序列的数字传送. ³ 16.数据通信中,X.25网中永久虚电路不经常处于数据传输状态. ³ 第二章 帧中继(FR)技术

6.帧中继在链路层完成统计复用,帧透明传输和错误检测,提供发现错误后的重传操作. 9.在帧中继连接中,两个端口的用户/网络接口(UNI)具有相同的DLCI值. ³

10.目前帧中继地址字段仅使用两个8比特组,第一个8比特组的EA置为”1”,第二个8比特组的EA置为”0”. ³ 第三章 数字数据网(DDN)

4.枢纽节点只用于DDN的一级干线网. ³ 第四章 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

3.ATM时隙中存放的实际就是分组交换中的集中. ³

15.ATM网中有两种优先级别,通过信头中的CLP位来区分,即CLP=1表示优先级高,CLP=0表示优先级低. ³ 第五章 局域网和城域网

5网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修改帧的内容和格式. ³

7局域网中的交换和共享是对应的,交换式网络允许在一个时间片断内同时有多对通信,共享式网络在一个时间片断内可以有多对通信. ³

12可管理和可扩展的电信运营网络肯定不是分层网络. 第六章 因特网 ( Internet)

2每台上网的主机都有自己独特的Internet地址,这种地址一般有一种形式即名称形式. ³

4人偿根据网络标识长度和主机标识长度的不同,将Internet的网络地址分为A,B,C,D等四类地址. ³ 12防火墙只用于对Internet的连接. ³

16用于解决网络层安全性问题的产品主要是防火墙产品. 四、无线通信(³)

3.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收信机的主要作用是把天线接收下来的射频载波信号首先进行低噪声放大,然后经过变频、中频放大和解调后还原出原始信号,最后经过中频放大器放大输出。

6.移动通信网的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小容量的小区制和大容量的大区制。 28.移动通信系统中两个电台在地理上的间隔距离无助于减小信号干扰。

29.对于模拟调频移动无线电,一般来说,两个同频道小区之间的距离与小区本身半径之比,约为4/9。 34.同一障碍物高度对长波长产生的绕射损耗大于短波长。

39.在同一BSC内切换过程中,BSC控制一切,MSC有一定的参与,在切换完成后由BSC告知它这一消息。 53.采用GPRS推荐的CS—1和CS—2信道编码方案时,数据速率仅为90.5kbit/s和134.0kbit/s。 55.每一个GPRS PLMN均有两个接入点,其中R用于移动台的接入,Uu参考点用于消息的发起和接收。 62.GPRS网中D接口是MSC与BSS之间的接口,交换BSS管理,呼叫处理和移动性管理等信息、 63.GPRS网中A接口是HLR与VLR之间的接口,交换MS位置信息和用户管理信息。 71.Iub接口是WCDMA系统中连接VTRAN和CN 的接口。 73.Iu接口是连接Node B与RNC的接口

2.数字微波接力系统采用空分多路复用,射频调制在中小容量时,常采用移相键控(PSK)技术。

6.微波中继站是指只起单纯接力作用的站,它在数字链路中有时也起重新整理数字码流的作用,称为再生中继站,它具有上、下话路的功能。

1.同步卫星通信业务有卫星固定通信业务(FSS)和卫星移通信业务(MSS)之分,MSS使用C频段和Ku频段,FSS使用L频段。 2.卫星通信的上行链路受4GHz微波系统的干扰,下午链路受6GHz微波系统的干扰。 多选

一、电话交换

第一章 程控数字交换机

1.程控交换机按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ABC)。A.集中控制 B.分级控制 C.全分散控制 D.混合控制 2.程控交换机目前可以传送的信号有(ABC)。A.脉帐调制信号 B.增量调制信号 C.脉码调制信号 D.减量调制信号 3.呼出的类别分为(ABC)。A.全部呼出(K=1) B.呼出国际和国内长途自动电话(K=2) C.只呼叫国际长途自动电话(K=3) D.只呼叫本地电话

4.程控交换机的控制部分是计算机系统,由(ABCD)组成,通过执行软件系统,来完成规定的呼叫处理、维护和管理的功能逻辑。A.处理器 B.存储器 C.输入设备 D.输出设备 5.数字中继器的主要功能有(ABCD)。A.码型变换 B.码型反变换 C.时钟提取和帧同步 D.信令的提取和插入

6.程控交换机的数据处理系统拥有大量公用资源,这些资源有(ABC)等。A.DTMF收号器B.中继线 C.交换网络链路 D.用户线 7.在自动电话交换机中,用户通话完毕,挂机复原采用的复原控制方式有(ABCD)。A.主叫控制 B.被叫控制 C.主被叫不控制 D.主被叫互控

第二章 电话网

1.目前固定电话网的通信业务主要包括(ABCD)等。A.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 B.固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 C.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 D.IP电话业务

2.IP电话业务的主要业务类型包括(ABCD)。A.端到端的双向话音业务 B.端到端的传真业务 C.端到端的中、低速数据业务 D.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国内和国际长途智能网业务 第三章 话务及呼叫处理能力

1.话务类型通常包括(ABCD)等组合而成。A.呼叫类型 B.业务类别 C.话务源 D.话务目的 2.中继资源话务控制的种类主要有(ABCD)。A.取肖抵达迂回话务控制 B.取消溢出迂回话务控制 C.跳跃控制 D.中继预留控制 3.呼叫目的话务控制主要包括(ABC)。A.目的码话务裁截控制 B.呼叫间隙控制 C.难以到达控制 D.中继预留控制 4.影响交换机呼叫处理能力的因素主要有(ABCD)。A.系统容量 B.系统结构 C.处理机能力D.软件设计水平 二、光纤通信

第一章同步数字体系(SDH)技术 1.SDH网络单元主要有(ABCD)。A、同步光缆线路系统B、终端复用器C、分/插复用器D、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2.SDXC具有复用、(ABCD)和网络管理等功能。A、配线B、网络连接C、保护与恢复D、监控

3.网络节点所要完成的功能包括(ABCD)等多种功能。A、信道终结B、复用C、交义连接D、交换

4.SDH复用映射结构中的容器是一种用来装载各种不同速率的信息结构主要有(ABCD)和C-4几种。A、C-11B、C-12C、C-2D、C-3 5.SDH复用映射结构中的支路单元是一种在低阶通道层和高阶通道层间提供适配功能的信息结构,它由信息净负荷和指示净负荷帧起点相对于高阶VC帧起点偏移量的支路单元指针组成,有(ABCD)几种。A、TU11B、TU12C、TU2D、TU3 7.SDH网络的基本物理拓扑有(ABCD)和网孔形等类型。A、线形B、星形C、树形D、环形 8.SDH自愈保护的方式主要有(ABCD)。A、2纤单向通道倒换环B、2纤单向复用段倒换环 C、4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D、2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

第二章密集波分复用(DWDM)传输原理

1.G653光纤可以在1550nm波长的工作区毫无困难地开通长距离(AD)系统,是最佳的应用于单波长远距离传输的光纤。A、10Gbit/sB、14Gbit/sC、17Gbit/sD、20Gbit/s

2.在零色散波长区,传输3路WDM系统,传输25km以后,就可能产生不可弥补的失真,解决的办法有(ABC)。A、采用不等间隔的波长安排B、增加光通路的间隔C、适当缩短光放大器间距D、适当加大光放大器间距 第三章SDH传输网维护测试项目及方法 SDH光缆线路系统包括(ABC)。A、复用器B、光缆线路C、再生器D、中继器 三、数据通信

第一章 分组交换数据网 1.分组交换网由分组交换机、(ABCD)和传输信道等组成。A.网络管理中心 B.远程集中器C.分组装拆设备 D.分组终端

2.分组终端是分组交换机的主要设备之一,一般分组终端都有基本的(ABCD)和友好的人——机界面等功能。A.键盘会话 B.文件传送 C.支持多用户操作 D.支持多窗口 3.数据通信中,X.25包括(ABC)。A.分组层 B.数据链路层 C.物理层 D.传送层 4.数据通信中,X.25网中逻辑信道的主要状态有(ABCD)。A.准备好状态 B.呼叫建立状态C.数据传输状态 D.呼叫清除状态 第三章 数字数据网

1.DDN由(ABCD)组成。A.用户环路 B.DDN节点 C.数字信道 D.网络控制管理中心 2.DDN可为公用数据交换网、(ABCD)、会议电视、ISDN以及邮政储蓄计算机等提供中继信道或用户的数据通信信道。A.各种专用网 B.无线寻呼系统 C.可视图文系统 D.高速数据传真 第四章 异步传输模式网络

1.ATM层功能可以分为(ABCD)等功能。A.信元复用/解复用 B.信元的产生和提取 C.信元VPI/VCI的翻译 D.一般流量控制 2.ATM网可分为(ABC)。A.公用ATM网 B.专用ATM网 C.ATM接入网 D.ATM支撑网

3.ATM网络接口主要有(ABCD)和基于帧的UNI。A.用户网络接口 B.网络节点接口 C.宽带网间接口 D.数据交换接口

4.ATM宽带网间接口的特点是支持不同网络间的多种业务传送,包括(ABCD)等。A.基于信元的PVC方式业务 B.PVC方式的帧中继业务 C.电路仿真业务SMDS D.SVC业务

5.ATM网的OAM功能分成(ABCD)和再生段级。A.虚通路级 B.虚通道级 C.传输通道级D.数字段级 第五章 局域网和城域网

从结构上可以将城域网分为(ABC)。A.骨干层 B.汇聚层 C.接入层 D.物理层 第六章 因特网

1.TCP/IP协议采用层次结构,主要有(ABCD)。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接口层 2.虚拟私有网从实现技术的角度分为(AB)。A.基于传统技术的VPN B.基于MPLS的VPN C.基于用户设备的VPN D.基于网络的VPN 3.虚拟私有网从应用范围的角度分为(ABC)。A.Access VPN B.Intranet VPN C.Extranet VPN D.MPLS VPN 4.虚拟私有网从IETF的角度分为(ABCD)。A.拨号VPN B.虚拟专线 C.路由VPN D.局域网VPN 5.网络技术中,主要苏南检测方法有(ABCD)。A.基于审计的攻击检测技术 B.基于神经网络的攻击检测技术 C.基于专家系统的攻击检测技术 D.基于模型推理的攻击检测技术

6.电子商务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等。A.信息管理系统 B.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C.电子订货系统 D.商业增值网 四、无线通信

第一章 无线通信概述

1.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射机由(ABCD)和功率放大器等组成。A.振荡器 B.放大器 C.调制器D.变频器 2.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机主要由前置放大器、(ABCD)和低频基带放大器等组成。A.变频器B.本地振荡器 C.中频放大器 D.解调器 第二章 移动通信

1.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ABCD)构成。A.发信机 B.收信机 C.天线 D.馈线

2.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多址方式有(ABC)以及它们的混合应用方式等。A.频分多址B.时分多址 C.码分多址 D.空分多址 3.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ABCD)和短消息中心(SC)。A.拜访位置寄存器(VLR) B.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C.鉴权中心(AUC) D.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4.移动操作维护中心的主要功能有维护测试功能、障碍检测及处理功能、(ABCD),以及用户跟踪、告警、话务统计功能等。A.系统状态监视功能 B.系统实时控制功能 C.局数据的修改功能 D.性能管理功能

5.在多信道共用系统中,移动台可按多种方式选择空闲信道,主要有专用(ABCD)等。A.呼叫信道方式 B.循环定位方式 C.循环不定位方式 D.循环分散定位方式

6.无线电波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的方式主要有(ABCD)。A.直达波或自由空间波 B.地波或表面波 C.对流层反射波 D.电离层波

7.GPRS点对点交互式电信业务包括(ABCD)。A.可恢复业务 B.消息业务 C.对话业务 D.远程控制业务 8.GPRS点对点多业务可细分为(ABC)。A.点对多点广播业务 B.点对多点群呼业务 C.IP多点广播业务 D.虚电路业务 9.GPRS基于PTP的用户终端业务主要有(ABCD)。A.信息点播类业务 B.电子信函业务C.会话业务 D.远程操作业务 10.GPRS的业务质量的基本属性是(ABCD)和平均吞吐量。A.优先权 B.时延 C.可靠性D.峰值吞吐量

11.TLLI地址范围分成(ABCD)等区域。A.本地 B.异地 C.随机 D.辅助 12.GPRS网络逻辑功能包括移动接入、MM、(ABCD)等。A.分组选路与传送 B.逻辑链路管理 C.无线资源管理 D.网络管理 13.UMTS系统的网络单元包括(ABCD)和外部网络。A.用户终端设备 B.陆地无线接入网C.CN D.OMC 14.WCDMA系统单元中CN负责与其他网络连接和对UE的通信和管理,主要功能模块有(ABCD)和HLR。A.WMSC/VLR B.GMSC C.SGSN D.GGSN

15.WCDMA系统的接口主要有(ABCD)和Iub接口。A.Cu接口 B.Uu接口 C.Lu 接口D.Iur接口 第三章 微波通信

1.微波通信具有(ABCD)等特点,可用于点对点,一点对多点或广播等通信方式。A.可用频带宽 B.通信容量大 C.传输操作小 D.抗干扰能力强

2.微波通信系统由(ABCD)及用户终端设备等组成。A.发信机 B.收信机 C.天馈线系统 D.多路复用设备 第四章 卫星爱信

1.数字卫星通信方式有(ABCD)。A.数字话音插空的时分多址 B.不加话音插空的时分多址C.星上交换时分多址 D.卫星数字通道方式

2.按卫星的服务区域划分,有(AB)和国内卫星通信网等。A.国际卫星通信网 B.区域卫星通信网 C.模拟通信网 D.数字通信网 3.通信卫星按使用的业务频段分有UHF、(ABCD)Ku、Ka等频段的单频段卫星,或两种以上频段的多频段综合型卫星。A.L B.S C.C D.X

4.通信卫星地球站终端高利 指地球站设备中(ABCD)等功能的设备。A.执行接口 B.基带信号处理 C.复接和分接 D.调制和解调 第五章 无线市话通信

1.依据软交换网络标准,新一代的小灵通MSwitch系统体系结构可以分为(ABCD)和运行支持层等层面。A.业务与应用层 B.控制层 C.传输层 D.接入层

2.小灵通智能天线技术,主要包括(ABCD)等几个方面。A.波束成形 B.自适应波束控制C.空间分集 D.空分多址接入技术

下册简答题 一、电话交换

第一章程控数字交换机

1.全分散控制方式程控交换机的主要优点有哪些?答:(1)当增加容量和增加新性能时可以增加相应的微处理机,而不会影响原有处理机的能力;(2)能充分利用微电子技术的进步,方便地引入新技术和新业务;(3)当发生故障时影响面较小,避免了全系统瘫痪。

2.在数字交换系统中,信令设备的功能主要包括哪些?答:一是提供各种数字化的信号音,如拨号音、心音等;二是DTMF话机的双音频信号的接收;三是局间采用随路信地,多频记发器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四是局间采用No.7信令时,实现信令终端的所有功能。

3.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特点有哪些?答:(1)实时性强;(2)并发性和多道程序运行;(3)可靠性要求高;(4)能方便地适应交换机的各种条件;(5)软件的可维护性要求高。

4.提高程控交换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有哪些?答:一是对关键的设备(如处理机,交换网络等)采用冗余配置;二是采用各种措施及时发现已出现的错误,在交换机软、硬件出现故障时,迅速确定故障性质及其所在,如为硬件故障,则隔离故障部件,调用备用设备重新组成可工作的硬件系统;如为软件故障,则采用程度段的重新执行或再启动,予以恢复。

5.简述程控交换机运行软件的定义和组成。答:程控交换机运行软件是指存放在交换机处理机系统中,对交换机的各种业务进行处理和程序和数据的集合。由程序和数据两大部分组成。

6.简述程控交换机操作系统和定义及其功能。答:操作系统又称为执行控制程度,是处理机硬件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它统一管理系统中的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各个作业的流程,协调处理机的动作和实现处理机之间的通信。主要功能是任务调度,存储管理,定时管理,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处理机之间的通信,系统的防御和恢复。 7.简述程控交换操作系统中任务调度和存储器管理程序的基本功能。答:任务调度程度的基本功能是按照一定的优先级高度已具备运行条件的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从而实现对多个呼叫的并发处理。存储器管理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对动态数据区及可覆盖区的分配与回收,并完成对存储区域的写保护。

8.简述程控交换操作系统中定时管理和消息处理程序的基本功能。答:定时管理的功能是为应用程序的各进程提供定时服务,定时服务可分为相对定时和绝对定时。消息处理程序用来完成进程之间的通信,当收、发进程位于不同的处理机中时,则还需要有一个

网络处理程序来支持不同处理机之间的通信。

9.简述程控交换操作系统中故障处理程序的基本功能。答:故障处理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系统中出现的软、硬件故障进行分析,识别故障发生原因和类别,决定排除故障的方法,使系统恢复正常的工作能力。故障处理程序之所以设在操作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实时性要求很高。

10.简述程控交换机系统中呼叫处理程序的定义及其组成。答:呼叫处理程序负责整个交换机中所有呼叫的建立,监视与释放,并完成对各种电话新业务的处理。呼叫处理程序由硬件接口、信令处理、电话资源管理、呼叫控制、呼叫服务、计费处理等程序组成。 11.简述程控交换机维护管理系统的功能及其组成。答:维护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和维护交换机运行所需的局数据和用户数据,统计话务量和话费,及时发现和排除交换机出现的软件、硬件故障,使交换机正常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管理子系统、话务统计子系统、维护子系统、测试子系统和计费处理子系统几个部分。 12.简述程控电话呼叫的处理过程。答:(1)主叫用户摘机,发出呼叫请求;(2)交换机送出拨号音,准备收号;(3)收号;(4)号码分析和路由选择;(5)接通至被叫用户,向被叫用户振铃;(6)被叫应答,通话;(7)话终释放。

13.简述长途自动电话计费方式。答:长途自动电话计费通常采用集中的详细话单方式,即CAMA(Central ized AMA)方式,由发端长话局产生详细话单,根据发话时间、通话时长和通话距离来确定费率、折扣、基本话费和相应在的附加费用。

14.简述智能网业务的计费方式。答:智能网业务一般采用单独的计费方式,由业务控制点SCP决定某智能网业务是滞计费,业务交换点SSP(对应于交换机)记当计费类别和计费相关信息,并在呼叫结束后,由SSP将详细计费信息送往计费中心,有关费用公摊的信息由SSP送到SCP,由SCP送往业务管理点SMP,然后再送到结算中心进行分摊。

15.交换系统中可用度的表达式是什么?答:为了表示系统的可用度和不可用度,定义了两个时间参数――平均故障音隔时间MTBF和平均匀隔故障修复时间MTTR,前者是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后者是系统因故障而停止运行的时间。可用度A表示为:A *MTBF/(MTBF+MTTR).

16.交换系统中不可用度的表达式是什么?答:U=1-A *MTBF/(MTBF+MTTR).

2

17.交换系统中常采用的双处理系统,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近似表达式是什么?答:MTBFD=MTBF/2MTTR

222

18.交换系统中双机系统的可用度的近似表达式是什么?AD= MTBF/(MTBF+MTTR) 第二章电话网

1.简述话务呼损的类型。答:从呼损产生的位置可分为本局呼损、局间呼损和全程呼损三大类。

2.在中继群的话务统计中,最关心的三个指标是哪些?答:一是呼叫接通率,呼叫接通率=成功的呼叫次数/呼叫总次数;二是网络接通率,网络接通率=到达被呼叫终端或用户的占用次数/总占用次数;三是每线话务量,在双向中继中,每线话务量=(发话话务量+入话话务量)/中继线数量。

3.按目的码进行话务统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目的码;(2)试呼次数;(3)占用次数;(4)成功呼叫次数;(5)应答次数;(6)话务量。

4.对公用设备的话务统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设备名称;(2)设备数量;(3)观察期内的话务量;(4)占用总次数。 5.简述话务控制的概念和目的。答:话务控制就是为了保证电话网话务处理能力平滑均匀,提高电话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运行的可靠性,防止网络阻塞蔓延,使其保持在设计值之下,以防止系统过负荷和拥塞,保证网络的疏通能力和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话务控制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优化网络的话务流向。

6.话务控制中的操作参数包括哪些内容?答:一是需要控制的话务量的规模,主要有控制百分比和呼叫速率;二是启动话务控制的门限。主要有试占次数和应试比等。三是对于受控呼叫的处理方式。由控制对象来分类。四是对于被阻塞呼叫的处理,如忙音,录音通知。

7.简述取消抵达迂回话务控制(CANCEL TO)的功能。答:此控制的功能是用来拒绝选择到指定路由或中继群的部分或全部话务。 8.简述取消溢出迂回话务控制(CANCEL FROM)的功能。答:此控制的功能是当指定的直达路由或中继群发生阻塞时,禁止部分或全部的溢出话务选用迂回路由或中继群出局。

9.简述跳跃控制(SKIP)的功能。答:此控制功能是指强制部分或全部到达指定路由的话各,选用下一条路由或中继群。若是最后一条呆用路由或中继群时,呼叫将被导向无电路可用的录音通或指定的信号音。

10.简述中继预留控制(RESERVATION)的功能。答:此控制的功能是当电路群出现或接近出现拥塞时,在此电路群中保留一定数量的可用中继不被某种特定的话务类型使用,预留机制由交换机根据电路群资源的空闲程度而自动激活或取消,来双向或出局中继群的话务流量。

11.简述目的码话务裁截控制(CODE BLOCKING)的功能。答:此控制的功能是用来对那些到达被叫方可能性较小的话务按百分比进行裁截,使网络避免受到大量无效话务的冲击。该控制是对那些在被叫方处于难以处理的话务较早地进行裁截,避免在其占用较多

的资源后失败。 二、光纤通信

第一章 同步数字体系(SDH)技术

1.简述SDH基本概念及网络单元。答:所谓SDH是由一些基本网络单元(NE)组成,在光纤上可以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传送网络,它具有全世界统一的网络节点接口(NNI0),从而简化了信号的互通以及信号的传输、复用、交叉连接和交换过程;有一套标准化的信息结构等级,称为同步传送块STM-N7(N=1,4,16„„)。

2.简述SDH技术中终端复用器(TM)和分/插复用器的作用。答:TM和ADM是SDH传输网中两个最常用的网络单元。TM用作线路终端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准同步电信号(2、34或140Mbit/s)复接成STM-N信号并完成光——电转换及其逆过程。也可将准同步支路和同步支路(电的或光的)或将若干个同步支路(电的或光的)复接成STM-N信号并完成光——电转换及其逆过程.

3.简述SDH技术中STM-1的帧结构。答:STM-1帧结构是由270例和9行8bit字节组成的矩形块状结构。帧结构中的字节是从左到右,自上而下按顺序传送的,整个帧结构分成段开销(SOH)、管理单元指针(AUPTR)、信息净负荷(payload)三个区域。 4.简述SDH技术中STM-N的帧结构。答:高阶同步模块STM-N信号是将STM-1信号按同步复用,经字节间插后得到的,STM-N的帧结构是由270*N列和9行8bit字节组成的矩形块状结构,整个帧结构包括希开销(SOH),管理单元指针(AUPTR),信息净负荷(payload)三个区域。

5.简述目前我国光同步传输网技术所定的SDH基本复用映射结构。答:63图

6.描述SDH技术段开销中使用者通路字节F1的功能。答:该字节留给使用者专用,主要为特殊维护目的而提供临时的数据/语声通路连接。速率为kbit/s。

7.描述SDH技术段开销中自动保护倒换通路辽节K1和K2的功能。答:这两个字节用作自动保护倒换(APS)指令;通过这两个字节实现保护保护倒换,响应时间较快。

8.描述SDH技术段开销中复用段远端缺陷指示字节K2(b6~b8)的功能。答:利用该字节向发送端回送一个指示信号,表示接收端已检测到上游段缺陷或收到复用段告警指示信号;当解扰后KZ的b5~b8为“110”则表示MS-RDI。

9.描述SDH技术段开销中同步状态字节S1(b5~b8)的功能。答:该字节表示同步状态信息;各网元的S1(b5~b8)由它跟随的时钟信号等级来定义。

10.描述SDH技术段开销中比特间插奇偶校验N *24位码B2的功能。答:B2字节用作复用段误码监测;误码码监测的原理与BIP-8(B1)类似,只不过计算的范围是对前一个STM-N帧中除了RSOH以外的所有比特进行计算,并将结果置于扰码前的B2位置上。 11.SDH技术中通道踪迹字节J1的功能是什么。答:J1是虚容器中第1个字节,其位置由相关的指针来指示,该字节被用来重复发送高阶通道接入占识别符(HO APID),使通道接收端能够据此确认与所指定光送端是滞处于挂线的连接状态。

12.简述SDH传送网中电路层的作用。答:电路层直接面向通信业务,设备包括各种交换机和用于租用线业务的交叉连接设备。电路层向用户提供端到端之间的电路连接一般由交换机建立。

13.简述SDH传送网中通道层的作用。答:通道层支持一个或多个电路层网络,为其提供传送通道,可分成高阶VC和低阶VC组成的两种通道层。SDH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对通道原网络的连接进行管理和控制。

14.SDH自愈保护中,2纤单向通道倒换环的特点是什么。答:2纤单向通道倒换环的特点是:环内每个节点提供信息分/插功能;环路的通信容量等于环中ADM的光系统容量,STM-12纤单向通道倒换环能传送63个2048kbit/s基群信号;由于环内只需安置与无保护的线性分/插结构相同的设备,因此费用省。此外,无论是接收机、发送机、光纤或接点发生故障,2纤单向通道倒换环都是通过网络单元(ME)上的通道倒换进行保护的。2纤单向通道环实际上是单端操作的1+1保护倒换,不需APS协议。 15.SDH的网络管理可以划分为哪几层。答:SDH的网络管理可以划分为五层,从下至上分别为网元层(NEL)、网元管理层(EML)、网络管理层(NML)、业务管理层(SML)和商务管理层(BML) 。

16.简述SDH网络管理中网元层的功能。答:网元层是最基本管理层,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管理功能,对特定的管理区域,网元管理器设置在一个网元中会带来很大的灵活性。网元的基本功能应包含单个的配置,故障,性能等管理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实现分布管理,此时单个网元具有很强的管理功能,从而对网络响应各种事件的速度极为有益,尤其是为了达到保护目的而进行的通路恢复情况更是如此。

17.简述SDH网络管理中网元管理层的功能。答:网元管理层应提供诸如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等功能,还应提供一些附加的管理软件包以支持进行财政、资源及维护分析功能。

18.简述SDH网络管理中网络管理层的功能。答:网络管理层负责对所辖管理区域进行监视和控制,应具备TMN所要求的主要管理应用功能,并能对多数不同厂家的单元管理器进行协调和通信。

19. 简述SDH网络管理中业务管理层的功能。答:负责处理合同事项,在提供和中止服务、计费、业务质量、故障报告方面提供用

与户基本的联系点,并与网络管理层、商务管理层及业务提供者进行交互式联络。另外,还应保持所统计的数据。 第二章密集波分复用(DWDM)传输原理

1.光纤WDM与同轴电缆FDM技术不同点有哪些?答:(1)传输媒质不同,WDM系统是光信号上的频率分割,同轴系统是电信号上的频率分割利用。(2)在每个通路上,同轴电缆系统传输的是模拟信号4kHz语音信号,而WDM系统目前每个波长通路上是2.5Gbit/sSDH或更高速率的数字信号系统。

2.什么是光通信中的斯托克频率?答:答:当一定强度的光入射到光纤中时,会引起光纤材料的分子振动,低频边带称斯托克斯线,高频边带称反斯托克斯线,前者强度强于后者,两者之间的频差称为斯托克斯频率。

3.什么是光通信中的受激拉曼散射。答:当一定强度的光入射到光纤中时,会引起光纤材料的分子振动,低频边带称斯托克斯线,高频边带称反斯托克斯线,前者强度强于后者,两者之间的频差称为斯托克斯频率。当两个频率间隔恰好为斯托克斯频率的光波同时入射到光纤时,低频波将获得光增益,高频波将衰减,高频波的能量将转移到低频波上,这就是所谓的受激拉曼散射(SRS)。 4.理论上,光通信中的克尔效应能够引起哪些不同的非线性效应。答:在理论上,克尔效应能够引起下面三种不同的非线性效应,即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和四波混频(FWM)。

5.简述光纤通信中激光器直接调制的定义、用途和特点。答:直接调制:即直接对光源进行调制,通过控制半导体激光器的注入电流的大小,改变激光器输出光波的强弱,又称为内调制。传统的PDH和2.5Gbit/s速率以下的SDH系统使用的LED或LD光源基本上采用的都是这种调制方式。直接调制方式的特点是,输出功率正比于调制电流,简单、损耗小、成本低。一般情况下,在常规G.652光纤上使用时,传输距离≤100km,传输速率≤2.5Gbit/s。 第三章SDH传输网维护测试项目及方法

1.简述SDH测试信号结构TSS1的功能。答:为了测试提供高阶通连接功能(HPC)和采用AU-4结构的网络单元(NE),测试信号

23

结构TSS1是一种适用于C-4容器所有字节,其长度为2-1比特的PRBS测试序列。

2.简述SDH测试信号结构TSS3的功能。答:为了测试提供高阶通连接功能(HPC)和低阶通道连接功能(LPC)的网络单元(NE),

23

测试信号结构TSS3是一种适用于C-3容器所有字节,其长度为2-1比特的PRBS测试序列。

3.简述SDH测试信号结构TSS4的功能。答:为了测试提供高阶通道连接功能(HPC)和低阶通连接功能(LPC)网络单元(NE),测

15

试信号结构TSS4是一种适用于C-12容器所有字节,其长度为2-1比特的PRBS测试序列。

4.简述SDH测试信号结构TSS5的功能。答:为了测试提供高阶通道适配功能(HPA-4)和采用AU-4网络单元(NE),测试信号结

23

构TSS5是一种适用于C-4容器所有字节,其长度为2-1比特的PRBS测试序列。

5.简述SDH测试信号结构TSS7的功能。答:为了测试提供低阶通道适配功能(LPA-3)和采用AU-4结构的网络单元(NE),测试

23

信号结构TSS7是一种适用于映射入C-3容器所有PDH支路比特,其长度为2-1比特的PRBS测试序列。

6.简述SDH测试信号结构TSS8的功能。答:为了测试仅提供低阶通道适配功能(LPA-12)和采用AU-4结构的网络单元(NE),

15

测试信号结构TSS8是一种适用于映射入C-12容器所有PDH支路比特,其长度为2-1比特的PRBS测试序列。 7. 简述SDH光通道衰减的定义和测试方法。答:光通道衰减是再生段S、R点之间的衰减。

光通道衰减测试方法有三种,即:基准方法是剪断法,第一替代方法是后向散射法,第二替代方法是介入损耗法。

8. SDH具有哪几类电接口?答:SDH设备具有三种类型的电接口:第一类为SDH的155520kbit/s电接口;第二类为准同步数字体系(PDH)的三种电接口,即2048、34368和1392kbit/s三种速率;第三类为数字同步网接口,即2048kHz和2048kbit/s基准定时源接口。

9. SDH中与复用段保护倒换有关的时间有几个。答:与复用段保护倒换有关的时间有三个:一是保护条件的检测时间;二是完成倒换时间要求为不超过50nm;三是返回模式下的等待恢复时间要求在5至12分钟范围。 三、数据通信

第一章分组交换数据网

1.简述分组交换机的主要功能。答:(1)支持网路的基本业务(虚呼叫,永久虚电路)及补充业务,如闭合电路群,快速选择,网路用户识别等;(2)可进行路由选择,以便在两个DTE之间选择一条较合适的路由;进行流量控制,以使不同速率的终端也能进行互相通信;(3)可实现X.25,X.75等多种协议;(4)可完成局部的维护、运行管理、报告与诊断、计费及一些网路的统计等功能。 2.简述数据通信中,分组交换数据网中网路管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1)网路配置管理与用户管理;(2)日常运行数据的收集与统计;(3)路由选择管理;(4)NMC通过网络对各交换机软件加载及修改;(5)网络监测,故障告警与网络状态显示;(6)计费管理。

3.简述分组交换机中分组拆装设备的功能。答:分组拆装设备主要有两个功能:(1)规程转换功能,PAD可把非分组终端的简单接口规程与X.25协议进行相互转换。完成字符的组装和分组的拆卸。(2)数据集中功能。PAD可把各终端的字符数据流组成的

分组,按照X.25协议在PAD至分组交换机的中、高速线路上交织复用。 4.什么是X.25建议。答:X.25建议即“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是分组数据交换网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因此习惯上将分组数据交换网简称为X .25网。 5.简述数据通信中X.25网中虚电路和逻辑信道的区别。答:(1)虚电路是主叫DTE到被叫DTE之间的虚连接,而逻辑信道是在DTE-DCE接口或网内中继线上可分配的代表子信道的一种编号资源,一条虚电路由多个逻辑信道链接而成。(2)一条虚电路具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呼叫清除过程,永久虚电路可以预约时由网络建立。也可以通过预约清除,而逻辑信道号是客观存在的,他有占用和空闲的区别,但不会消失。

6.我国的公用分组交换网可以提供的基本业务有哪些。答:(CHINAPAC)我国的公用分组交换网可以提供的基本业务有可交换虚电路,永久虚电路和任选业务闭合用户群,快速选择业务,反向计费业力,阻止呼入/呼出业务及呼叫转移。

7.我国的公用分组交换网提供的新业务有哪些。答:可提供的新业务有虚拟专用网,广播业务,帧中继,SNA网络环境,令牌环形局域网的智能桥功能,异步轮询接口功能及中继线带宽的动态分配等功能。另外,CHIAPAC上还可以开放电子邮件系统和存储转发传真系统等增值业务。 第二章 帧中继(FR)技术

1.根据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网络拥塞情况,帧中继网络将采取哪些措施。答:(1)将BECN比特置“1”,通知到各帧中继用户;(2)将置“1”的DE比特丢弃;(3)每N帧丢掉一帧,当N=1表示缓冲器已满时,所有的帧将被丢弃。同时,用户在收到发自网络的拥塞通知后将作出相应动作,以减轻网络负荷,避免数据丢失。

2.简述帧中继的特点。答:帧中继最主要的四个特点是传输速率高,网络时延低,在星形和网状网上可靠性高和带宽的利用率高。 第三章 数字数据网(DDN)

1.简述DDN接入节点。答:接入节点主要为DDN各类业务提供接入功能,主要包括有:(1)N*Kbit/s(N=1~31),2048Kbit/s数字信道的接口;(2)N*Kbit/s的复用;(3)小于Kbit/s的子速率复用和交叉连接;(4)帧中继业务用户的接入和本地帧中继功能;(5)压缩话音/G3传真用户的接入功能。

2.简述DDN E1节点。答:E1节点用于网上的骨干节点,执行网络业务的转接功能,主要有:(1)2048Kbit/s数字信道的接口;(2)2048Kbit/s数字信道的交叉连接;(3)N*Kbit/s(N=1~31)复用和交叉连接;(4)帧中继业务的转接功能。E1节点主要提供2048Kbit/s(E1)接口,对N*Kbit/s进行复用和交叉连接,以收集来自不同方向的N*Kbit/s电路,并把它们归并到适当方向的E1输出,或直接接到E1进行交叉连接。

3.简述DDN一级干线网的核心层节点互连应遵照的要求。答:(1)枢纽节点之间采用全网状连接;(2)非枢纽节点应至少与两个枢纽节点相连;(3)国际出入口节点之间,出入口节点与所有枢纽节点相连;(4)根据业务电路情况,可以任意两节点之间连接。 第四章 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 1.简述ATM的特点。答:(1)采用时隙划分的方法进行复用;(2)ATM网络采用面向连接并预约传输资源的方式;(3)在ATM网络内部取削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只在网络的边缘进行控制;(4)ATM信元的头部功能降低。 2.简述B-ISDN协议参考模型的分层功能。答:协议参考模型包括四层功能,其中:(1)物理层:完成传输信息(比特/信元)功能。(2)ATM层:负责交换、路由选择和信元复用;(3)ATM适配层(AAL):完成将各种业务的信息适配成ATM信元流;(4)高层: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完成高层功能。

3.简述ATM论坛定义的ATM业务类别。答:实际上ATM论坛定义了5种ATM的业务类别,从流量控制的角度出发,区分了恒定比特率业务(CBR)和可变比特率业务(VBR),并根据实时/非实时性,把VBR业务进一步分为实时(VBR-rt)和非实时(VBR-nrd)两类。另外考虑了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的要求,网络以尽力而为(Best Efford)的方式提供数据业务,进一步划分了可用比特率业务(ABR)和未指定比特率业务(UBR),前者保证一定的丢失率要求,后者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

4.简述BISUP的信令传送方式。答:一种是相关模式,信令和它所管理的数据连接在ATM中通过相同的网络节点进行交换;另一种为准相关模式。这种信令通过发端交换机后,就进入专门的信令传送网络中,经过信令转接点STP交换,最后交换到收端交换机与它管理的数据连接重新会合。 第五章局域网和城域网

1.IEEE802.2标准中局域网的逻辑链路控制协议的基本功能有哪些?答:(1)帧的地址编码;(2)以帧为单位的信息传输;(3)帧的顺序编号;(4)通过重发对有差错的帧实现差错控制。 2.简述局域网中网桥的功能。答:(1)读取A网络上传输的所有帧,经辨别后接收寻址到B网络的那些帧;(2)把接收到的帧发送到B网络;(3)对从B网络到A网络的帧作相似处理。

3.简述局域网中三层交换技术主要分类及其功能。答:一类是以流为基础的,这种技术基于流高速缓存(Flow Cache)进行数据

转发,它除了必要的路由查找过程外,大部分数据转发过程通过第二层交换处理。另一类是基于特别设计的硬件来实现逐包(Packet by Packet)查找的,这里的硬件通常是指CAM(Content——Addressable Memory)芯片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这类技术的特点是每一个包都要进行路由查找。 4.简述虚拟局域网通信的主要需求。答:(1)VLAN内部成员之间的通信;(2)VLAN之间的通信;(3)VLAN成员和公共资源的通信。

5.在网络层来看,城域网提供的主要业务有哪些?答:一是公共型网络业务,包括个人,企业用户上网,通过网络提供数据和视频业务等多种具体的业务类型;二是私有型网络业务,主要是网络互连业务,分布在不同办公地点的企业通过在本地连入城域网实现企业内部网互连。

6.简述组建城域网的方案。答:根据不同地区的IP业务发展情况,组建IP城域网有以下几种方案:采用高速路由器为核心组建IP城域网,采用高速LAN交换机为核心组建IP城域网,采用ATM交换机为核心组建小型IP城域网。 第六章因特网(Unternet)

1.简述因特网A类地址范围及其状态。答:0.0.0.0 保留;1.0.0.0——126.0.0.0可用;127.0.0.0 保留。

2.简述因特网B类地址范围及其状态。答:128.0.0.0 保留;128.1.0.0——191.2.0.0 可用;191.255.0.0 保留。

3.简述因特网C类地址范围及其状态。答:192.0.0.0 保留;192.0.1.0——223.255.2.0 可用;223.255.255.255 保留。 4.简述因特网E类地址范围及其状态。答:240.0.0.0——255.255.255.2 保留;255.255.255.255 广播。

5.简述因特网业务提供者一般需具备的条件。答:首先,它有专线与Internet相连;其次,它有运行各种服务程序的主机,这些作为服务器的主机可连续运行,可以随时提供各种服务;再其次,它有地址资源,可以给申请接入的用户分配IP地址。 6.简述WWW的特点。答:(1)使用“超文本”(Hypertext)和“超媒体”(Hypermdeia)技术;(2)使用超文本置标语言HTML;(3)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4)功能强大,使用简单方便。

7.简述无线应用协议栈的组成。答:无线应用协议栈(WAP)从上到下依次由以下各层组成:(1)WAE:无线应用环境为无线设备(如移动电话,寻呼机,PDA)的服务和操作指定一个应用框架。(2)WSP:无线会晤层协议为上层的WAP应用提供面向连接的,基于WTP的会晤通信服务或基于WDP无连接的,不可靠的通信服务。(3)WTP:无线事务层协议定义了WAP客户与服务器之间进行事务交换的机制。(4)WTLS:无线传送层安全协议是基于SSL/TLS的安全传输协议。(5)WDP:无线数据报协议,提供对不同承载层的适配,针对无线Internet承载网络的多样性,WDP为上层协议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报服务,将承载网络的不同特性封装在WDP层。对于IP承载网络,WDP直接采用UDP。而对于非IP的承载网络如SMS,USSD则通过WDP的适配层,向WTP或WTLS(如果WTLS实施)提供统一的数据报服务。 8.防火墙包过滤针对哪些要素对数据包进行控制。答:(1)数据包到达的物理网络接口;(2)源和目的IP地址;(3)传送层协议类型,如TCP、UDP协议等;(4)传送层源和目的端口号。 9.电路级防火墙针对哪些要素对连接或虚电路进行控制。答:(1)报文进/出的物理网络接口;(2)源和目的IP地址;(3)此连接的唯一会晤标识;(4)此连接的当前状态(即握手、建立和关闭)和顺序信息。 10.虚拟私有网VPN的优点有哪些?答:(1)降低成本;(2)容易扩展;(3)可随意与合作伙伴联网;(4)完全控制主动权。 11.简述网络安全的层次划分。答:(1)网络的安全性;(2)系统的安全性;(3)用户的安全性;(4)应用程序的安全性;(5)数据的安全性。

12.网络对称密钥加密系统的安全性依赖于哪些因素。答:第一,加密算法必须是足够强的,仅仅基于密文本身去解密信息在实践上是不可能的;第二,加密方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秘密性,而不是算法的秘密性。 13.网络加密技术中,提高握手认证协议的优点有哪些。答:(1)通过不断地改变认证标识符和提问消息的值来防止回放攻击;(2)利用周期性的提问防止通信双方在长期会话过程中被攻击;(3)虽然CHAP进行的是单向认证,但在两个方向上进行CHAP协商,也能实现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4)CHAP可用于认证多个不同的系统。 四、无线通信 第二章 移动通信

1.与有线通信相比移动通信的特点有哪些?答:(1)终端用记有具有移动性;(2)采用无线接入方式;(3)具有网间漫游和互通功能。

2.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发信机的主要作用。答:是将所要传送的信号首先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形成已调载波,已调载波信号经过变频(有的发射机不经过这一步骤)成为射频载波信号送至功率放大器,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送至天馈线。

3.解决移动通信多址系统设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一是多路复用,也就是将一条通路变成多个物理信道;二是信道分配,即将单个用户分配到某一具体信道上去。

4.简述GSM网络无线小区模型中的3/9复用方式的主要特点。答:一是不需要改变现有网络结构;二是在原有的基站基础上通过改变复用方式就可提高容量;三是系统不需要增加特殊功能;四是需要有足够的频带宽度以保证跳频效果。

5.简述GSM网络中直放站(中继器)的功能及其工作原理。答: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直放站在下行链路中,由施主天线现有的覆盖区域中拾取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对带通外的信号进行极好的隔离,将滤波的信号经功放放大后再次发射到待覆盖区域。在上行链接路径中,覆盖区域内移动台手机的信号以同样的工作方式由上行放大链路处理后发射到相应基站,从而达到基地站与手机的信号传递。

6.简述小区制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答:包括:移动终端,BSS子系统和MSS子系统等部分。移动终端与BSS子系统通过标准的Um无线接口通信,BSS子系统与MSS子系统通过标准的A接口通信。

7.简述移动交换MSS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答: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完成GSM的主要交换功能,同时管理用户数据和移动性所需的数据库。MSS子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管理GSM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和GSM移动用户与其它通信网用户之间的通信。

8.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中存有哪些名单。答:一是白名单,存贮已分配给可参与运营的GSM各国的所有设备识别标识IMEI。二是黑名单,存贮所有应被禁用的设备识别标识IMEI。三是灰名单,存贮有故障的以及未经型号认证的设备识别标识IMBI,由网络运营者决定。

9.简述目前移动基站普遍采用的板状天线高增益的形成的主要途径。答:一个就是采用多个半波振子排成一个垂直放置的直线阵,半波振子越多,增益越大,能量也越集中于水平方向上。另外一个途径就是利用反射板把辐射控制到单侧方向,将平面反射板放在阵列的一边构成扇形区覆盖天线。

10.无线天线俯仰角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并说明式中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答:θ=arctg(H/R)+Am 其中H为天线高度,R为小区半径,Am是修正值。

11.简述移动通信中控制邻近波道干扰的方法。答:为了减小邻近波道干扰需提高接收机的中频选择性以及优选接收机指标;另一方面要发射信号带宽,可在发射机调制器中采用瞬时频偏控制电路,防止过大信号进入调制器产生过大的频偏;在移动台功率方面,应在满足通信距离要求下,尽量采用小功率输出,以缩小服务区。如有可能,可建立一种功率自动控制系统,利用移动台接收到的基地台信号的强度对移动台发射功率进行自动控制,使移动台驶近基地台时降低发射功率。还有一些其他减小干扰的方法,如:使用天线定向波束指向不同的水平方向以及指向不同的仰角方向。 12.简述手机开机时的位置更新过程。答:(1)手机向系统请求分配信令信道(SDCCH);(2)MSC收到手机发来的IMSI可及消息;(3)MSC将IMSI可及信息再发送给VLR,VLR将IMSI不可及标记更新为IMSI可及。(4)VLR反馈MSC可及信息信号。(5)MSC再将反馈信号发给手机。 13.简述手机周期性位置更新的过程。答:(1)手机通过系统信息的得知所在基站是否需要周期性的位置更新及更新的周期。更新周期这一参数是由系统设置的,可从0——255。若参数为“0”,则不需要周期性的位置更新;若设为“10”,则更新周期为60分钟,手机将一小时做一个登记。(2)这一时间由手机和MSC中的计时器同时控制。(3)当手机中的计时器计时已到,则手机进行周期性的位置更新,而手机和MSC中的计时器亦重新开始计时。与此同时,MSC不断地对手机进行扫描。当MSC检测到手机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进行位置更新,MSC就将此手机设置为不可及状态。(4)MSC向手机发送确认信息,如果手机与系统有其他联系,则计时器清零。

14.在GPRS网络内,定义了哪几种不同的业务。答:在GPRS网络内,定义了四种不同的业务,即点对点无连接业务、申节点面向连接的业务、点对点多播业务和点对多点组呼业务。

15.在GPRS网络内,定义了哪几种不同的移动台。答:在GPRS网络内,定义了三种不同的移动台,即A.类工作模式移动台、B.类工作模式移动台和C.类工作模式移动台。

16.GPRS分组模式数据具有哪些特征。答:一是间断、非周期(或突发)数据传输,它是指相继传输之间的时间间隔远大于平均传递时延。二是频繁的小容量数据传输,例如,小于500字节的数据量,每分钟能发生多次。三是罕见的大容量数据传输,例如,包含数千字节的数据量,每小时才出现若干次。

17.简述GPRS参考模型。答:GPRS是要在一个发送实体和一个或多个接收实体之间,提供数据传递的能力。这些实体可以是一个移动台,也可以是一台终端设备。后者可以连接到一个GPRS网络,或连接到一个外部数据网络。 18.简述移动终端有哪几种类型。答:移动终端有三种类型:移动终端(TM),终端设备(TE0),终端适配器(TA)。

19.简述GPRS终端有哪几类。答:GPRS终端有三类:A类:GPRS和GSM电路型业务可同时工作;B类:可附着GPRS和GSM电路型业务工作,但二者不能同时工作;C类:只能附着GPRS业务。

20.简述GPRS分组交换业务与原GSM电路交换业务配合工作中的联合工作中的联合GPRS/IMSI附着以及分离功能。答:当移动台执行联合GPRS/IMSI附着时,一旦它送请求到SGSN,SGSN立即通知MSC/VLR,MSC/VLR存储SGSN的

地址。当移动台已经实现IMSI附着时,也就实现了GPRS附着,这样可以节省无线资源。

21.简述GPRS分组交换业务与原GSM电路交换业务配合工作中的联合路由区/位置区更新功能。答:当移动台同时改变了路由区和位置区时,联合路由区/位置区更新请求从移动台送到SGSN,SGSN将位置区更新请求转发给VLR,VLR即可知道移动台位置区的改变,这样可以节省无线资源。

22.简述GPRS分组交换业务与原GSM电路交换业务配合工作中的B类移动台的悬置/恢复程序功能。答:当B类移动台在GPRS业务期间,有一个电路交换呼叫呼入,MSCNLR送给SGSN一个悬置通知,SGSN收到通知后临时中断GPRS附着。当电路交换吃叫完成以后,MSC/VLR送给SGSN一个恢复通知,SGSN收到通知后再恢复GPRS附着,这样避免了移动台重建GPRS附着。

23.简述GPRS分组交换业务与原GSM电路交换业务配合工作中的经过GPRS网络实现电路交换业务寻呼功能。答:当MSC/VLR收到一个移动终接的呼叫或短消息时,MSC/VLR发送寻呼请求到SGSN。SGSN通过GPRS寻呼信道或分组数据信道发送电路交换寻呼。由SGSN将MSC寻呼信息转换成SGSN寻呼信息,移动台利用正常的电路交换GSM信道发出寻呼响应。 24.简述GPRS接入点名称(APN)的结构。答:APN包含两个部分:一是APN网络标志,定义GGSN可以连接的外部网络,这一部分是必须的;二是APN运营商标志,定义GGSN所在的PLMNGPRS骨干网,此部分是可选的。

25.简述GPRS的移动台工作模式。答:GPRS的移动台工作模式有三种。A类工作模式移动台可以同时提供GPRS和其他GSM业务;B类工作模式移动台可以监视同时用于GPRS和其他GSM业务的控制信道,但同一时刻只能提供一种业务;C类工作模式移动台只能提供GPRS业务。 26.在GPRS网络内,需要执行的逻辑功能组有哪些?答:一是网络接入控制功能;二是分组路由和传递功能;三是移动性管理功能;四是逻辑链路管理功能;五是无线资源管理功能;六是网络管理功能。

27.GPRS网是在GSM网络的基础上增加哪些功能实体构成的。答:GPRS业务支持节点、GPRS网关支持节点和点对多点服务中心。

28.GPRS分组路由和传输功能有哪些。答:(1)路由和传输分组;(2)中继功能;(3)分组终端适配功能;(4)封装功能。

29.简述UMTS系统的网络单元UE的组成及其功能。答:UE是用户终端设备,它主要包括射频处理中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协议栈模块以及应用层软件模块等;UE通过Uu接口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为用户提供电路域和分组域内的各种业务功能,包括普通话音、宽带话音、移动多媒体、Intemefi应用(如E-mail、WWW浏览、FTP等)。

30.简述WCDMA系统的基站的组成和功能。答:由下列几个逻辑功能模块构成:RF收发放大,射频收发系统,基带部分,传输接口单元,基站控制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扩频,调制,信道编码及解扩,解调,信道解码。还包括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相互转换等功能。

31.简述UTRANA在传输网络中应遵循的原则。答:一是信令面与数据面的分离;二是UTRAN/CN功能与传输层的分离,即无线网络层不依赖于特定的传输技术;三是宏分集完全由UTRAN处理;四是RRC连接的移动性管理完全由UTRAN处理。 32.WCDMA的网络接口具有哪些特点。答:一是所有接口具有开放性;二是将无线网络层与传输层分离;三是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 33.简述CDMA网络中UU接口的一般原则。答:(1)Uu接口是一个开放的接口,实现不同厂商的NodeB和UE进行互连;(2)物理层功能基本上在NodeB实现;(3)MAC层以上协议基本上在RNC终结,无线资源由RNC集中管理;(4)采用逻辑信道/传输信道/物理信道3层映射关系;(5)测量根据RRM算法需要可配置。NodeB对测量报告不做处理。 34.简述CDMA网络中UU接口的功能。答:(1)广播、寻呼、和RRC连接功能;(2)切换和功率控制的判决和执行;(3)无线资源的管理和控制;(4)WCDMA基带和射频处理。 35.简述CDMA网络中IU接口的一般原则。答:(1)Iu接口是一个开放的、多厂商设备兼容的标准接口;(2)Iu支持在协议层的UE的分离;(3)Iu支持UE与CN之间的透明非接入层信令的传输;(4)对于控制面和用户面,Iu规则必须支持无线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分离允许他们各自改变。 第三章 微波通信

数字微波的主要技术有哪些?答:(1)同步技术;(2)有效利用频谱技术;(3)前向纠错技术;(4)均衡与干扰抵消技术;(5)扰码及去扰技术(6)无损伤切换技术 第四章 卫星通信

1.卫星固定通信将在20GHz~30GHz的Ka频段开发业务,其频率是多少。答:上行(GHz) 29.5~30 带宽500MHz 下行(GHz)19.7~20.2 带宽500MHz

2.简述中国国内卫星通信网主要承担的任务。答:(1)电视节目,教育电视节目和部分省、自治区的地方电视节目的传送;(2)广播节目的卫星传送;(3)组织干线卫星通信电路和部分省内卫星通信电路;(4)组织公用和专用甚小和专用甚小天线地球站(V

SAT)网,包括以数据为主和以电话为主的VSAT网;(5)专用单位的卫星通信网。 3.简述卫星通信中遥测、遥控和跟踪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答:由应答机(含信标机)、遥测设备、遥控设备和测控开线组成,它的功能是接收地面测控站的指令信号,使星上设备按指令动作;向地面测控站发送遥测信号,提供卫得工作情况和环境信息,它还发送信标信号和转发测距信号,以供地面测控站跟踪和定轨。 4.简述模拟卫星通信方式有哪些?答:(1)FDM(CFDM)/FM/FDMA方式;(2)SCPC/FM(CFM)/FDMA方式;(3)SCPC/CFM方式;(4)CSSB/AM方式;(5)TV/FM方式。 5.简述数字卫星通信方式有哪些?答:(1)TDM/PSK/TDMA方式;(2)SS/TDMA方式;(3)TDM/PSK/FDMA方式;(4)TDMA/FDMA方式;(5)SCPC/PSK/FDMA方式;(6)CDMA方式;(7)VSAT方式。

6.简述通信卫星地球站的系统组成。答:卫星通信地球站由天线及其跟踪系统,低噪声放大器系统,高功率放大器系统,上、下变频器系统,调制、解调器系统,基带变换及复用系统,站间工程勤务系统,站内控制与监视系统,电源系统及其他站内辅助系统等组成。

7.通信卫星上、下变频器所具备的特性有哪些。答:(1)频率可变性。在卫星转发器所覆盖的500MHz带宽范围内应能任意变换工作频率。(2)低的交调失真。为适应多载波在一个变频器上工作,应有足够好的交调指标。(3)频率稳定度高。(4)小的寄生输出。(5)低的相位噪声。 第五章 无线市话通信

1.简述无线市话业务的特点。答:无线市话手持机发射功率小,对人体无电辐射伤害;体积小,重量轻;待机时间长。同时具有接发传真、接入Internet等十多项新功能。无线市话最大的优点是话费较低,一般通话计费与固定电话等同。 2.新一代小灵通Mswitch系统的特点有哪些?答:(1)基于全IP的WACOS平台;(2)多业务统一平台;(3)多协议支持;(4)支持多种终端接入技术;(5)高性能的软交换控制平台;(6)功能强大的后台运营支持与管理系统。 3.小灵通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后有哪些优势。答:(1)提高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2)提高基站接收机的等效发射功率;(3)降低系统干扰,提高信噪比;(4)增加系统容量,提高频谱利用率;(5)扩大基站覆盖范围

下册综合题 一电话交换

第一章程控数字交换机

1.程控交换机的优越性有哪些?答:(1)能提供许多新业务;(2)操作维护方便,运行可靠性高;(3)运行管理方便;(4)体积小,重量轻,节省机房面积;(5)节省了大量贵重金属;(6)灵活性强,适应性大;(7)便于采用公共信道信令系统;(8)便于使用综合业务数字网。

2.程控交换机的新业务主要有哪些?答:(1)缩位拨号;(2)热线服务;(3)呼出;(4)免打扰服务;(5)查找恶意呼叫;(6)闹钟服务;(7)截接服务;(8)无应签呼叫前转;(9)无条件呼叫前转;(10)遇忙呼叫前转;(11)缺席用户服务;(12)遇忙回叫;(13)呼叫等待;(14)三方通话;(15)会议电话;(16)主叫号码显示;(17)主叫号码显示;(18)话音邮箱。

3.通过FETEX-150程控交换机的用户级来阐述话务集中和扩散的实现原理。答:在FETEX-150程控交换机中,用户级是这样配置的:每一对用户处理机LPR能够对16个用户机框进行控制,每个用户机框中安装了15块用户电路板和1块选择板。而每块用户电路板上能够连接用户线。因此,每一对用户处理机能够对最多16*15*8=1920条用户线进行控制;而所有的16个用户机框通过4条PCM30/32的复用线连接到选组级上,因此所有的最多的1920人用户只能共用最多4*30=120条话路接入选组级上,可以达到的集中比最大为1920:120=16:1。 集中的过程是通过用户级的T接线器来完成的。每个用户机框中都有1个话音存储器,能够存储用户机框中的120个话路的信息。16个话音存储器都是由配置在用户处理机中的控制存储器进行控制,各机框内的某个话路能够连接到机框外的120个共用话路时隙的哪一个,是由控制命令字来决定的。 如果所有的共用时隙全忙,那么呼叫就会因无法接入选组级而损失掉。而当经常性地发生用户级的呼损时,就要考虑高速用户级上的用户线分布情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湖波集中比,将高话务量的用户线高速到其他低呼损的用户模块上去。

4.阐述拨号音(450Hz的连续音)的产生过程。答:拨号音是当程控交换机检测到用户摘机发出呼叫请求时,在进行必要的分析之后。如果判定用户可以呼出,向用户发出的通知音。发送拨号音的过程,是将用户的接收通路连接到系统中的信号音发送通路的过程,通常通过数字交换网络完成。交换机将模拟的拨号音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后,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播放的过程就是依次取出相应的信号音存储器中各单元的内容,通过PCM链路送到用户通路的过程。重复上述过程就完成了用户送出拨号音的任务。

5.阐述程控交换系统软件中程序和数据的关系。答:交换机的各项业务功能都是由程序来完成的,而这些功能的描述、引入、删除

及应用范围和环境等的控制功能,是由专门的数据来描述的。程序和数据是分离的,程序是依据数据的设定来响应各类事件,完成交换机的各项业务功能。另外,交换机中各个设备的工作状态、呼叫的进展情况、呼叫中各种设备之间的动态连接情况也是由数据来描述的。

6.程控交换系统软件中的局数据主要包含哪些内容?答:(1)配置数据;(2)交换局的号码翻译规则;(3)路由中继数据;(4)No.7信令数据;(5)计费数据;(6)新业务提供情况。 7.程控交换系统软件中的用户数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用户电话号码,用户设备码;(2)用户线类别:如普通用户线,公用电话用户线,用户小交换机用户线等;(3)话机类别:采用拨号脉冲方式还是DTMF方式;(4)用户的服务等级:如呼出,本地网有权,国内长途有权,国际长途有权等;(5)用户对新业务的使用权及用户已登记的新业务;(6)用户计费数据。

8.阐述程控交换机提供的接口和信令方式。答:现代的局用程控交换机能够提供多种接口和信令方式。 对于普通的模拟用户线,支持模拟的用户线信令,能够提供的用户线接口包括普通模拟单线用户,同线用户,投币电话用户线,PABX用户线等。对于ISDN用户,能够提供数字型的用户线信令,可以2B+D的基本接入方式和30B+D或23B+D基群速率接入方式。 对于接入网设备,交换设备应能够提供V5接口,包括V5.1和V5.2接口协议。 在局间中继线上,普遍采用数字中继。如采用2048kbit/s的E1或14kbit/s的T1速率接口,可以使用随路信令方式,如中国1号信令、国际上使用的R1和R2信令等。现在更多的使用的是以No.7信令方式为代表的公共信道信令方式。在E1接口中,优选选择时隙16作为信令链路,同时也允许其他时隙(时隙0除外)作为信令链路。 此外,在一些程控交换机上,还能够支持8448kbit/s的PCM二次群的数字中继接口。

9.阐述交换系统的可靠性的表示方法及其时间参数。答:程控交换系统的可靠性通常用可用度和不可用雇工来衡量。为了表示系统的可用度和不可用度,定义了两个时间参数——平均故障音隔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前者是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后者是系统因故障而停止运行的时间。因此,可用度A可表示为:A*(MTBF)/(MTBF+MTTR);而不可用度U则表示为:U=1- A*(MTBF)/(MTBF+MTTR) 第二章 电话网

1.阐述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的定义及其业务类型。答: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是指通过本地电话网在同一个长途电话编号区范围内提供的电话业务。主要业务类型有:(1)端到端的双向话音业务;(2)端到端的传真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3)呼叫前转、三方通话、主叫显示等补充业务;(4)经过本地电话网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本地智能网业务;(5)基于ISDN的承载业务。 2.阐述固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的定义及其业务类型。答:固定网国长长途电话业务是指通过长途电话网、在不同“长途编号”区,即不同的本地电话网之间提供的电话业务。某一本地电话网用户可以通过加拨国内长途字冠和长途区号,呼叫另一个长途编号区本地电话网的用户。主要业务类型有:(1)跨长途编号区的端到端的双向话音业务;(2)跨长途编号区的端到端的传真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3)跨长途编号区的呼叫前转、三方通话、主叫显示等各种补充业务;(4)经过本地电话网,长途网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跨长途编号区的智能网业务;(5)跨长途编号区的基于ISDN的承载业务。

3.阐述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的定义及其业务类型。答: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是指国家之间或国家与地区之间,通过国际电话网络提供的国际电话业务,某一国内电话网用户可以通过加拨国际长途字冠和国家码,呼叫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话网用户。主要业务类型有:(1)家或地区的端到端的双向话音业务;(2)家或地区的端到端的传真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3)经过本地电话网,长途网,国际网与智能网共同提供的家或地区的智能网业务,如国际闭合用户群话音业务等;(4)家或地区的基于ISDN的承载业务。 第三章话务及呼叫处理能力

1.阐述决定着话务量或电信负载的因素有哪些?答:第一,话务量的大小决定于用户使用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频繁程度。在数值上我们用平均呼叫强度来表示它。所谓呼叫强度,就是单位时间里用户为实现通信所发生的呼叫次数。单位时间内,用户通信次数越多,形成的业务流时就越大。第二,在呼叫强度一定的情况下,用户每次通信的时间越长,则呼叫占用通信设备的时间就越长,在通信系统中就表现为话务量越大,在数量上,我们用呼叫平均占用时长或平均服务时长来表示影响话务量的这一因素。第三,在呼叫强度和占用时长或服务时长一定的条件下,所考察的话务量的时间区间,也是一个影响话务量大小的因素。 2.阐述话务呼叫的过程会出现哪几种基本情况?答:(1)主、被叫用户接通,实现通话;(2)被叫用户忙,不能通话;(3)被叫用户久不应答,不能通话;(4)由于某种原因主叫用户不再继续呼叫,通常称作中途挂机;(5)由于某一部分机件忙而不能通话。 3.根据话务流向模型可以将话务统计的数据分为哪几类?答:(1)发话呼叫(OR);(2)本局呼叫(INT);(3)发话出局呼叫(OROC);(4)入局呼叫(INC);(5)入局终端呼叫(INCT);(6)转接呼叫(TRNS);(7)总终端呼叫(TERM);(8)总出局呼叫(OG)。

4.对中继群的话务统计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中继群代码;(2)该中继群中中继电路的数量;(3)可用中继电路数量;(4)呼叫总次数;(5)成功的呼叫次数;(6)应答次数;(7)发话话务量;(8)入话话务量。

5.阐述话务控制的两种策略。答:话务控制一般有两种策略。其一是扩展性控制。扩展性控制是将网络中可有物负荷较的资源用于遭遇拥塞的话务量。其二是保护性控制。保护性控制是在网络处于拥塞时。将呼叫接通率较低的话务取消,以防止拥塞扩散,避免部分话务对全网的影响。

6.交换机实现话务控制主要是由哪几种方法组成的。答:(1)利用可用的资源来保证最大数量的成功呼叫;(2)使每次呼叫的建立和完成所需的资源达到最小;(3)为成功的可能性较大的呼叫保留资源;(4)通过为双向中继提供一定数量的进局中继来引导话务流量;(5)取消网络外围的话务;(6)防止再次尝试呼叫;(7)通过特别的话务流量管理录音通知告知用户。 二光纤通信

第一章 同步数字体系(SDH)技术

1.与PDH传输网相比,SDH具有哪些主要特点?答:(1)STM-1中既可复用2Mbit/s系列信号又可复用1.5Mbit/s系列信号,使两大PDH系列在STM-1中得到统一,便于实现国际互通,也便于顺利地从PDH向SDH过渡,体现了后向兼容性。(2)有标准的光接口规范,不同厂家的产品可以在光路上互通,实现横向兼容。(3)灵活的分插功能。SDH采用单级复用,可直接从STM-N中灵活地上下支路信号,无需通过逐级复用实现分插功能,减少了设备的数量,简化了网络结构,节省了成本。(4)强大的自愈能力。SDH交叉连接设备的引入增强了SDH传输网的自愈能力,便于根据需要选择带宽,动态配置网络容量。(5)强火的网管能力。SDH的帧结构中有足够的开销比特,包括段开销(SOH)和通道开销(POH),可用来监控设备的告警和性能,进行网络配置、倒换、公务联络等等。(6)强大的网络生存性。自愈环形网络的引入,加上智能的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全网的故障定位和网络自愈功能。(7)具有前向兼容性。从STM-1以上采用同步复用(字节间插复用),便于升级到更高线路速率,并与将来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异步传递模块(ATM)兼容。

2.阐述SDH基本复用映射的步骤。答:(1)映射。映射是一种SDH网络边界处使支路信号适配装进相应虚容器VC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使各种支路信号与相应的虚容器VC容量同步,以便使VC成为可以地进行传送,复用和交叉连接的实体。(2)定位。定位是一种将帧偏移信号收进支路单元TU或管理单元AU的过程,即通过附加于VC上的AU指针(或TU指针)来指示和确定高阶(或低阶)VC帧的起点在AU(或TU帧)中的位置。(3)复用。复用是一种使多个低阶通道层信号适配进高阶通道或将多个高阶通道层信号适配进复用层的过程,基本方法是字节间插,也称正码速调整。它是利用位于固定的字节塞入指来显示塞入的字节究竟载有真实数据还是伪数据。

3.描述SDH技术段开销中字帧字节A1和A2的功能。答:该字节的作用是识别一帧的起始位置。

4.描述SDH技术开销中再生段踪迹字节J0的功能。答:该字节被用来重复发送段接入点识别符,以便使段接收机能据此确认其与指定的发射机是否处于挂线的连接状态。

5.描述SDH技术段开销中数据通信通路(DCC)D1~D2的功能。答:这些字节提供所有SDH网元可接入的通用数据通信通路,并作为SDH管理网络的传送链路。

6.描述SDH技术段开销中公务联络字节E1和E2的功能。答:这两个字节用于提供公务联络语声通路。 7.描述SDH技术段开销中比特间插奇偶校验8位码B1的功能。答:该字节用作再生段误码监测。

8.阐述SDH传送网中传输媒质层的作用。答:传输媒质层与传输媒质(如光缆或微波)有关,支持一个或多个通道层网络,通道层两个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完整性,而物理层涉及具体的支持段层的传输媒质。它可划分成段层(包括再生段和复用段)和物理层(如传输媒质为光缆)。其中段应涉及保证它为通道层网络节点(例如DXC)提供合适的通道容量,STM-N就是传输媒质层网络的标准传送容量:该层主要面向跨接线路系统的点到点传递。

9.SDH传送网络分层的好处有哪些?答:对网络分层的好处是:(1)单独设计和运行每一层网络要比将整个网络作为单个实体设计简单得多;(2)有助于规定TMN内管理目标;(3)每一层有各自的OAM&P,减少彼此影响;(4)使网络规范与具体实施方法无关,使规范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不会随技术换代而轻易更改。 10.阐述SDH传送网的分割模型。答:(1)子网的分割子网的分割即实现子网=较小子网+链路+拓扑,并进行递归分解,直至披露所要看到的最小细节为止,所能看到的最小细节恰好就是NE内实现交叉连接矩阵的设备。(2)网络连接的分割网络连接的分割与子网的分割一样,对网络连接也可以按同样方法进行分割,即实现网络连接=TCP+子网连接+链路连接+TCP,并进行递归分解。(3)子网连接的分割子网连接的分割每个子网连接可以进一步分割成一系列子网连接和链路连接的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分割必须以子网连接开始和子网连接结合,即实现子网连接=CP+较小子网连接+链路连接+CP,并进行递归分解。 11.阐述SDH网络管理中故障管理功能。答:(1)告警监视,即收集报告不同层网络的传输缺陷(或损伤)状态和指示信号,如:信号丢失(LOS)、指针丢失(LDP)、告警指示信号(AIS)等。(2)告警历史管理,即存储某一特定期间内的告警记录并提供查询和整理这些告警记录的支持。(3)测试管理,即出于测试目的而进行的某些控制操作,如在各个层网络的不回控制等。 12.阐述SDH网络管理中性能管理功能。答:(1)收集数据,包括物理媒质层、再生段层、复用段层、高阶/低阶通道层误码等性能

参数的收集。(2)存储数据,即存储多个15min间隔、24h间隔的历史性能参数。(3)门限管理,即对性能参数的门限进行管理,其方法是查询和设定某一性能参数的门限,当性能参数越过规定的门限时能够发出越限报告。(4)统计事件,即对SDH系统特有的一些事件(如指针调整事件)进行计数。 13.阐述SDH网络管理中配置管理功能。答:(1)状态和控制,包括APS状态和倒换管理,设备和释放人工、强制和自动保护倒换。(2)设备工作参数的设定和检索,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工作模式和版本的设定与检索。(3)连接管理,包括对网元内二端口和三端口交叉连接矩阵管理及对设备的控制、识别和删除。(4)开销字节的设备和检索。 14.阐述SDH网络管理中安全管理功能。答:(1)人机界面管理。(2)报表生成和打印管理。(3)管理软件的下载及重载管理。 第二章 密集波分复用(DWDM)传输原理

1.阐述受激拉曼散射(SRS)与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的区别。答:第一,峰值SBS比SRS大2个量级;第二,SBS频移(10~13GHz)和增益带宽(20~100MHz)远小于SRS的相应值;第三,SBS只出现在后向散射方向上,其影响要大于SRS。

2.举例说明由SPM引起的非线性影响的结果有几种可能。答:由SPM引起的非线性影响的结果有两种可能:当使用色散系统D为负的光纤工作区时,(例如G.653光纤的短波长侧或工作区色散为负的G.655光纤),系统色散受限距离变短;当使用色散系数D为正的光纤工作区时(例如G.652光纤、G.653光长波长侧,或工作区色散为正的G.655光纤),系统色散肥实限距离反而会延长。

3.阐述光源半导体激光器LD和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的主要区别和作用。答:LD和LED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发出的是激光,后者发出的是荧光,因此,LED的谱线宽度较宽,调制效率低,与光纤的耦合效率也较低;但它的输出特性曲线线性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适用于短距离、小容量的传输系统。而LD一般适用于长距离、大容量的传输系统,在高速率的PDH和SDH设备上已被广泛采用。

4.阐述DWDM的系统结构及其特点。答:DWDM可以分为开放式和集成式两种系统结构,开放式WDM系统的特点是对复用终端光接口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这些接口符合ITU-T G.957建议的光接口标准,WDM系统采用波长转换技术(Transpond),将复用终端的光信号转换成指定的波长,而集成式WDM系统没有采用波长转换技术,要求复用终端的光信号的波长符合系统的规范。 第三章SDH传输网维护测试项目及方法

1.阐述测试SDH平均发送功率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对于SDH设备输入口一般不需要送信号,如需要送信号,按输入口的速率等级,图案发生器选择适当的伪随机二元序列(PRBS)或合适的测试信号结构,向输入口送测试信号。(3)如有需要,测量并记录激光器的偏置电流(或输入功率)及温度。(4)光功率计设置在被测光波长上,待输出功率稳定,从光功率计读出平均发送光功率。(5)精细的测试,可以通过多次测试取平均值,然后再用光连接器和测试光纤的衰减对平均值进行修正。(6)如果系统具有激光器自动关闭功能,则在断开设备尾纤与线路的连接,将设备光发送口与光功率计相连时,需按下设备上的强制发光按键或通过软件设置强制被测设备光口发光。 2.阐述测试SDH发送信号波形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按输入口的速率等级,图案发生器选择适当的PRBS或测试信号结构,从输入口送测试信号。(3)调整光衰减器,使光/电变换器有合适的输入光功率。(4)调整示波器,调用相应的模框,获得稳定的波形,并由人工调整或由仪表自动对准,使波形与模框之间位置最佳。(5)按模框参数记录相应的数值。 3.阐述测试SDH接收机灵敏度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按监视误码的通道速率等级,图案发生器选择适当的PRBS,从支路田输入口送测试信号。(3)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加大衰减值,使误码检测器测到的误码尽量接近,但不大于规定的BER。(4)断开R点的活动连接器,将光衰减器与光功率计相连,读出R点的接收光功率PR。(5)对于精确的测量,应考虑R,R’和R’’各点光功率的差异,用活动连接器的衰减值对读出的接收光功率进行修正。 4.阐述测试SDH输出口信号比特率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将被测设备设置在内时钟(自由振荡)工作方式。(3)按被测接口的速率等级,图案发生器选择合适的PRBS或测试信号结构,从与被测输出口相对应的输入口送测试信号;群路口测试时,与此相对应的输入口一般不需要送测试信号。(4)用误码检测器在输出口接收测试信号,并检查误码检测器的输出时钟是否己跟踪了测试信号比特率。(5)用数字频率计(或用误码检测器自身)测量频率,所得数值即是输出口信号比特率。(6)断开图案发生器,此时数字频率计测量到的频率数值即是输出口AIS的比特率。 5.阐述测试SDH输入口允许偏差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图案发生器工作于外时钟方式(如果图案发生器自身具有加频偏功能,则用内时钟方式),按接口类型和速率等级,图案发生器或SDH分析仪(发送)从被测输入口送适当的测试信号。(3)外时钟输出(或图案发生器时钟输出)用数字频率计监视,首先将频率调整到接近标称值的任一频率上,用误码检测器与被测输入相应的输出口相连,判断系统已正常工作,无误码。(4)逐渐调偏频率,在指标要求的正、负范围内,整个过程中设备正常工作,无误码。(5)当需要测出实际可忍受的频偏极限时,可继续加大正、负频偏,直至刚好不出现误码为止,记录相应频偏值。

6.阐述测试STM-N输出口输出抖动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的功率在抖动测试仪要求的范围内。(3)按被测接口速率等级,设置抖动测试仪接收为相同速率。(4)设置抖动测试的测试器为f1—f4带通,连续进行不少于60秒的测量,读出测到的最大抖动峰—峰值。(5)设置抖动测试仪测试滤波器为f1—f4带通,重复步骤4,读出的抖动峰—峰值

7.阐述测试SDH终端设备STM-N输入口抖动容限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根据测试配置及被设备情况,抖动发生器选择适当结构的测试信号,选择抖动频率和幅度从被测输入口送加抖的测试信号。(3)用误码检测器监视相应的输出信号。(4)加大输入信号抖动幅度,直至刚不出现误码码为止,该抖动即为被测STM-N的输入抖动容限值,记录抖动频率和幅度。(5)改变抖动频率,重复3、4操作,获得完整的输入抖动容限。 8.阐述测试SDH设备的映射抖动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按PDH支路输出口速率等级,SDH分析仪发达相应结构的测试信号,信号内部PDH支路PRBS比特率首先置标称值,另外注意发送的STM-N信号不加指针调整。(3)按PDH支路输出口速率等级,抖动测试仪设置适当的测量滤波器。(4)用抖动测试仪在PDH支路输出口连续进行不少于60秒的测量,

-6

读出映射产生的抖动峰-峰值。(5)SDH分析仪改变PRBS的比特率,即加一定的频偏Δ∫,通常选取Δ∫=±5³10、Δ∫

-6-6

=±10³10或Δ∫=±15³10。(6)重复4和5操作将得到不同频偏的一组映射抖动数据。(7)在这组数据中,在某个特定的频偏下,抖动会较大,进一步在该特定频偏附近以较小的频偏步阶细心地改变PRBS的比特率。(8)再次重复4和5操作,留意找到最大的映射抖动值。该值即为最终测试结果。 9.阐述测试SDH设备的结合抖动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按PDH支路输出口速率等级,SDH分析仪表发送相应结构的测试信号,信号内部PDH支路PRBS比特率首先置标称值。(3)选择四种指针调整测试序列之一,同时按PDH支路输出口速率等级,设置指针序列参数,T1、T2和T3。(4)抖动测试仪在PDH支路输出口的连续进行不少于120秒的测量,读

-6-6

出抖动峰――峰值。(5)SDH分析仪改变PRBS的比特率,即加一定的频偏Δ∫通常选取Δ∫=±5³10、Δ∫=±10³10

-6

或Δ∫=±15³10。(6)重复4和5操作,将得到不同频偏的一组结合抖动数据。(7)在这组数据中,在某个特定的频偏下,抖动会较大,进一步在该特定频偏附近以较小的频偏步阶细心地改变PRBS的比特率;(8)再次重复4和5操作,留意找到最大的结合抖动值。

10.阐述测试SDH再生器拉动转移特性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首先断开被测迂曲生器,用短路光纤对SDH分析仪作自环,调整光衰减器II使抖动检测器接收到合适的光功率,例如Pm=-15dBm。(3)调整抖动发生踌躇,抖动频率在范围

p-p

内,设置抖动幅度。(4)逐个频率进行仪表实际的输出抖动测量,抖动检测器读数为A(UI)(用选频电平表读数为a(dB))。(5)断开短路光纤,接入被测再生器,调整光衰减器I,使再生器接收到合适的光功率,调整光衰减踌躇II,使抖动检测器仍

p-p

然接收到2操作时的合适光功率,例如Pm=-15dBm。(6)重复3和4操作,这次得到的读数是B(UI)或b(dB)。(7)再次测试所得结果经下式可计算出各频率点上抖动转移函数值,进而得到抖动转移特性曲线:143 11.阐述SDH抖动测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答:(1)在输出抖动测试时应注意仪表的抖动测量范围,通常仪表有两种范围可选,如20UI和2UI或10UI和1UI。在测量时只要估计被测信号抖动不会超出范围,选用小范围测试能得到较准确的测量结果。(2)在输入抖动容限测量时,有些仪表加抖能力有限,这进可能无法测到设备的实际抖动容限水平。(3)在测量SDH设备的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时,需要对发送STM-N信号的PDH支路PRBS净荷加频偏,这时要注意搞清仪表加频偏功能是对PDH支路信号加频偏还是对发出的STM-N线路信号加偏。 12.阐述SDH系统误码的停业务测试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按被测通道速率等级,图案发生器选择适当的PRBS或测试信号结构,从被测系统输入口送测试信号。(3)用下面的方法判断系统工作正常:第一个测试周期15分钟,在此周期内如没有误码和不可用等事件,则确认系统已工作正常;在此周期内,若观测到任何误码或其它事件,应重复测试一个周期(15分钟),至多两次。如果第三个测试周期内,仍然观测到误码或其它事件,则认为系统工作异常,需要查时原因。(4)系统工作正常的条件下,可进行长期对测,按指标要求设置总的观测时间(例如24小时),设置打印时间间隔(例如6小时),并设置性能评估为G826,最后启动测试开始键,并锁定仪表。(5)测试结束,从测试仪表上读出测试结果。 13.阐述测试SDH系统误码的在线监测时的操作步骤。答:(1)根据需要测试的实体一再生段、复用段、高阶通道或低阶通道,选择适当的监视点(通过光耦合器在光路测试可以监视再生段、复用段、高阶通道和低阶通道的全部误码性能,在监测接口测试只能监视高阶通道和低阶通道的误码性能)。(2)在监视点接入SDH分析仪(接收)。(3)调整SDH分析仪,同时监视相应的参数:B1、B2、B3和V5(bl\b2)。(4)设置测试时间,同时在网管上进行相同的监测。(5)测试结束后,记录测试结果。 14.阐述测试SDH设备误码特性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调整光衰减器,使接收侧收到合适的光功率。(3)按被测设备支路接口速率等级,图案发生器选择适当的PRBS或测试信号结构,向被测设备输入口送测试信号。(4)用下面的方法判断设备工作是否正常:第一个测试周期15分钟,在此周期内如没有误码和不可用等事件,则确认设备已工作正常:在此周期内,若观

测到任何误码或其它事件,应重复测试一个周期(15分钟),至多两次。如果第三个测试周期内,仍然观测到误码或其它事件,则认为设备工作异常,需要查明原因。(5)设备工作正常的条件下,进行长期观测,24小时观测结果应无误码(即误码为0)。 15.阐述测试SDH两个2048kHz外时钟输入定时基准倒换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发送端设备运行于外时钟工作

6

方式,通过网管定义外时钟源I为主用外时钟源II为备用,并使两个外时钟源有一琮的频差,即f1≠f2,但不超过4.6*10。(3)势头收端运行于从接心STM-N信号恢复定时的工作方式。(4)用示波器监视时钟源I,如果示波器测到的进钟输出同时从f1变为f2,证明基准倒换完成,用秒表记录从断开到倒换完成的时间。(6)整个过程中,可用某种方式监视系统传输情况,证明倒换过程中无误码产生。

16.阐述测试从STM-N信号中恢复定时和2048kHz同步外时钟倒换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发送端设备运行于外时钟工作方式。(3)接收端设备运行于从接收STM-N信号恢复定时的工作方式,并通过网管定义该方式为主用方式,定义外时钟源II为备用方式。(4)用示波器监视时钟输出,证明系统已同步于外时钟源I。(5)人为断开发送端的输出,此时接收端收到AIS,同时示波器测到的时钟输出应从f1变为f2,证明倒换已完成,用秒表记录从断开到倒换完成的时间。 17.阐述测试SDH环形网保护倒换功能测试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SDH分析仪工作于通过模式。(3)通过网管监视系统工作正常。(4)按支路接口速率等级,图案发生器选择的测试信号向被测系统支路输入口送信号,在支路输出口用误码检测器监视;支路口可以是PDH接口或STM-N接口。(5)在工作光通道上模拟保护倒换条件,用SDH分析仪模拟产生帧丢失、告警指示信号和指针丢失;用光衰减器增加模拟产生超过门限的误码缺陷;用人为断开工作光通道的方法模拟信号丢失;逐项检验倒换功能。(6)对于5所做的每一项模拟,用图案发生器和误码检测器,以及网管系统进行监视,判断系统已过错成了从工作光通道到保护光通道的倒换;倒换完成后在网管系统上会出现保护倒换事件指示。 18.阐述测试SDH环形网保护倒换时间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SDH分析仪,把一个高阶VC-4通道的C2字节设置某个未定义的值,例如C2=CC。(3)SDH分析仪,在相应的VC-4通道监视C2字节,对于C2≠CC的帧进行捕捉;(4)制造倒换条件:断开工作光通道与设备输入口的连接,制造信号丢失倒换条件。(5)统计SDH分析仪捕捉到C2≠CC的帧的数量Nj。(6)进行4、5步骤5次,测到的Nj取平均 (7)计算平均倒换时间:151 19.阐述测试SDH设备STM-1内部环回功能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按被测设备支路口接口速率等级,图案发生器选择合适的测试信号,向被测设备送信号。(3)误码码检测器II应能正常接收到该信号,无误码。(4)通过网管系统发出A端STM-1内部环回命令。(5)误码检测器I立即应能接收到图案发生器的信号,无误码,无告警。(6)误码检测器II必须显示AIS。(7)通过网管系统发出B羰STM-1内部环回命令。情形应同5、6步骤。 20.SDH通道内部环回功能测试时的操作步骤。答:(1)接好电路。(2)按被测设备支路口接口速率等级,图案发生器选择合适的测试信号,向被测设备送信号。(3)误码检测器II应能正常接收到该信号,无误码。(4)通过网管系统发出A端或B端通道内部环回命令。(5)误码检测器I立即应能接收到图案发生器的信号,无误码,无告警。(6)误码检测器II必须显示AIS。 三数据通信

第一章 分组交换数据网

1.阐述分组交换网的基本结构。答:分组交换网通常采用分级结构,根据业务流量、流向和行政地区设立各级交换中心。一级交换中心可用中转分组交换机或中转与本地合一的分组交换机。一级交换中心相互连接构成的网通常称为骨干网。一级中心一般设在大中城市。由于大中城市之间的业务量一般较大,且各个方向都有,所以骨干网一般采用全连通的不完全网状网的拓扑结构。二级以下的交换中心一般充在中心城市。由于中心城市间业务量一般较少,而它与大城市之间的业务量一般较多,所以它们之间一般采用星状拓扑结构,必要时也可采用不完全网状拓扑结构。分组交换网由分组交换机、网络管理中心、远程集中器与分组装拆设备、分组终端和传输信道等组成。

2.阐述数据通信中X.25网的特点。答:(1)X.25网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将数据信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传送。(2)X.25网采用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提供交换虚电路和永久虚电路等基本业务。(3)X.25网还提供广播传送、VPN、E-MALL、电子数据交换(EDI)、传真存储转发,可视图文等可选来务和增值业务。(4)X.25网具有较为完善的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功能,与帧中继网等相比,X.25网本身提供错误检测和重传机制、流量控制、应答和监视机制,大大降低了对传输线咱和用户终端的要求。(5)X.25网采用X.121建议的地址编号方案,X.121地址又称国际数据号码。因为PVC没有呼叫建立阶段即不需要寻址,所以X.121地址只在SVC中使用。(6)与各种新兴的数据通信网相比,X.25网在传送速率、网络吞吐量、通信进瞎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发展空间有限。

3.阐述分组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答:(1)端口数,包括同步与异步端口数;(2)吞吐量,表示该交换机每秒处理的分组数。在给出该指标时,必须指出分组长度,通常为128字节/分组。(3)每秒能处理的呼叫次数。在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是在不传送数据分组时给出的值。(4)路由数,表示该交换机能与其它交换机相连接并能进行咱由选择的数目,一般它等于中继端口数。(5)

平均分组处理迟延,是指在传送一个数据分组从输入端口至输出端口的所需平均处理时间。在给出该指标时也需要指出分组长度。(6)提供用户可选的补充业务的能力。(7)支持X.25等协议的版本。(8)提供非标准接口的能力。 第二章 帧中继技术

简述帧中继的协议结构。答:智能化的终端设备把数据发送到链路层,并封装在LAP-DLD信道路接入协议中,由于用X.25的LAPB派生出来的这种可靠的链路层协议的帧结构中,实施以帧为单位的信息传送,帧不需要在第三层处理,能在每个交换机中直接通过,即帧的尾部还未收到前,交换机不可以把帧的头部发送给下一个交换机,一些属于第三层的处理,如流量控制,留给了智能终端去处理。这样帧中继把通过节点间的分组重发并把流量控制、纠错和拥塞的处理程序从网内移到网外或终端设备,从而简化了交换过程,使得吞吐量大时延小。 帧中继采用统计复用,即按需分配带宽,适用于各种具有突发性数据业务的用户。用户可以有效地利用预先约定的带宽,并且当用户的突发性数据超出预定带宽时,网络可及时提供所需带宽。 第三章数字数据网

-6

1.阐述DDN的特点。答:(1)传输差错低。一般数字信道的正常误码率为10以下,而模拟信较难达到。(2)信道利用率高。一条PCM数字话路的典型传输速率为Kbit/s。通过复用可以传输多路19.2Kbit/s或9.6Kbit/s或更低速率的数据信号。(3)不需要MODEM。与用户的数据终端设备相连接的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一般只是一种功能较简单的通常称做数据服务单元或数据终接单元的基带传输装置,或者直接就是一个复用器及相应的接口单元。(4)要求全网的时钟系统保持同步。DDN要求全网的时钟系统必须保持同步,否则,在实现电路的转接、复接和分接时就会遇到较大的困难。(5)建网的投资较大。 2.阐述DDN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的功能。答:(1)用户接入管理;(2)网络结构和业务的配置;(3)网络资源与路由管理;(4)实时监视网络运行;(5)维护、告警、测量和故障区段定位;(6)网络运行数据的收集与统计;(7)计费信息的收集与报告。 3.阐述用户接入DDN网的方式。答:(1)二线模拟传输方式,其支持普通音频话机、G3传真机和用户交换机。(2)二线(或四线)频带型MODEM传输方式,其支持的传输速率,线路长度以及MODEM型号和工作方式来确定采用二线或四线,通常四线比二线的传输距离长,因为它的全双工是由不同线对来实现,而二线的全双工则必须通过频率分割、回波抵消法来实现,因而了最高传输速率和距离。不同型号的MODEM在传输速率上差距很大,这是因为采用不同的调制、编码和压缩技术所致。(3)二线(或四线)基带型传输方式,基带型传输方式是使基带信号在线路上传输的一种方式,它的二线全双工的工作方式通常采用回波抵消技术或乒乓技术。如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时分复用,则允许多个用户同时接入。(4)话音和数据复用传输方式,其工作原理是采用频分复用型话上数据,也可以是时分复用基带型的数字话上数据。(5)频分或时分复用以及PCM数字线路传输方式。频分复用适用于多路低速数据传输,如16路或24路及6路音频载波设备,其每咱传输速率可从50bit/s至300bit/s。符合ITUT的R.101、R.102建议的46路、92路或23咱时分复用设备,每路传输速率为50bit/s至150bit/s。其它非标准的TDM设备,在其叫速率为19.2Kbit/s时,各路速率可以有1.2Kbit/s、2.42Kbit/s、4.8Kbit/s和9.6Kbit/s的各种组合。(6)2B+D速率线路线终端传输方式

第四章 异步传输模式网络

1.阐述B-ISDN协议参考模型平面的功能。答:协议参考模型分成三个平面:分别表示用户信息,控制和管理三方面的功能。其中:(1)用户面提供用哀恸信息的传送,采用分层控制结构;(2)控制面提供呼叫和连接的主要功能,主要是信令功能,采用分层结构。控制面和用户面只是高层和AAL层不同,而ATM层和物理并不区分用户和控制面,对这两个平面的处理是完全相同的。(3)管理面提供两种管理功能:一是面管理,实现与整个有关的管理功能,并帝现所有面之间的协调,面管理不分层。二是层管理,实现网络资源和协议参数的管理,处理运行维护管理信息流,采用分层结构。

2.阐述B-ISDN协议参考模型中的TC子层的主要功能。答:TC子层主要完成五个功能。(1)传输帧产生/恢复:根据传输媒介的具体类型确定传输帧的格式。在发送端产生标准的传输帧;在接收端从传输系统中将传输帧提取出来,为进一步提取信元作准备。(2)传输帧的适配:在发送端将传输的信元适配到相应传输帧的负载区,在接收端从传输帧的负载区提取相应的信元。目前适配的传输系统有SDH/SONET、PDH和直接信元传输三种方式。(3)信元定界:按照某种算法从连续的比特流中分割出信头。ITU-T建议采用HEC方式,即将每32比特进行CRC计算,若结果与其后的8比特相等,则认为找到了一个信头。(4)HEC序列产生和信头检验:在发送端计算HEC序列并将其插入信头中;在接收方向上,检验信头差错。确定信头中出现无法改正的差错后,信元将被丢弃。(5)信元速率解耦:为了使有效ATM信元和传输系统的有效负载容量适配,信元速率去耦包括空闲信元的插入和消除。

3.阐述ATM信元结构中信头的组成及其功能。答:信头内容在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节点接口(NNI)中略有差别,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VP1:虚通道标识,NNI中为12比特,UNI中为8比特。(2)VC1:虚通路标识,16比特,标识虚通道中的虚通路,VPI/VCI联合标识一个虚连接。(3)HEC:信头差错控制,8比特,检测有错误的信头,可纠正信头中单个比特的差错。HEC的另一个作用是进行信元定界,利用HEC字段和它之前的4字节的相关笥可识别出信头位置。由

于在不同的链路中VPI/VCI的值不同,所以在每一段链路都要重新计算HEC。(4)PT:净荷类型,3比特。b3是最重要的比特,用来区分本信元是数据信元还是OAM信元。比特b3为0表示数据信元,为1表示为OAM信元。对OAM信元,后两比特表明了OAM信元的类型;对数据信元,b2用于前向拥塞EFCI,当经过某一节点出现拥塞时,就将这一比特置1。B1只用于AAL5,其他情况下透明传输。(5)CLP:信元丢失优先级,1比特,用于拥塞控制。CLP比特将ATM信元分为两个优先级。CLP=0的主元优先级高于CLP=1的信元。因此拥塞情况下CLP=1的信元将先被丢弃。(6)GFC:一般流量控制,4比特,只用于UNI接口。目前置为0000,将来可能用于流量控制或在共享媒体的网络中标识不同的接入。 4.阐述ATM论坛中定义业务量描述参数。答:(1)峰值信元率PCR:规定了一条ATM连接上可以发送的业务量的上界,就是说信源发送速率不能超过峰值信元率。在ATM连接中PCR支持CBR和VBR业务。(2)持续信元率SCR:是源点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中的平均信元速率。(3)最大突发大小MBS:定义为源噗持续在峰值信元率下连续发送信元的最大长度。(4)最小信元率MCR:是最小平均信元速率,也是一条ATM连接上可以发送的业务量的下界。 5.阐述ATM信令应具备哪些功能。答:(1)为ATM网中的信息转移建立、维持、释放VCC。这种建立可以是随时需要的,也可以是永久或半永久的;(2)在建立连接时,还要为这些连接分配网络资源;(3)支持点到点通信以及点到多点通信;(4)对于已建立的连接,还可以重新协商、分配网络资源;(5)支持对称和非对称呼叫。前者两个方向带宽相等,后者有可能在一个方向上只占很少带宽,而在另一方向需要很高带宽,如视频点播;(6)可以为一个呼叫建立多个连接;(7)在一个已建立的呼噼加上或去掉连接;(8)支持多方呼叫,在多个端点间建立连接,可以在一个多方呼叫中加上或去掉一个通信端点;(9)支持与非BISDN业务的互通;(10)支持不同编码方案间的互通。

6.阐述ATM网络运行维护管理的功能范围。答:ATM网络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可分为五个方面:(1)性能监视,网络维护管理功能实体连续地或周期地监视网络运行的各种性能指标,以便及时地了解当前网络的运行情况;(2)劣化和故障检测,通过连续的或周期性的检查,以检测故障或预计的故障,并产生维护事件信息的报告以及各种警告。(3)系统保护,一旦网络中某一设备出现故障,网络维护管理功能将采取措施将其与整个网络隔离,以免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4)管理信息的传送,网络维护管理过程中所获得的各处状态信息需要及时地通知网络中各处的维护管理实体,而维护管理实体所发出的控制信号也要及时地传送给受控设备。(5)故障定位,为了能及时准确地处理故障,要求网络维护管理功能测试出故障设备的位置,甚至定出故障在设备中的哪个分系统。

第五章 局域网和城域网

1.IEEE1980年2月制定的局域网标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802.1,局域网概述、体系结构和网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和性能测量;(2)802.2,逻辑链路控制;(3)802.3,定义了总线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和物理规范,这是以太网的主要标准;(4)802.4,令牌总线;(5)802.5,令牌环网;(6)802.6DQDB(分布式队列双总线)城域网。 2.阐述城域网三层交换机与千兆比交换路由器之间的区别。答:(1)三层交换机可以支持二层交换;GSR不支持二层交换。(2)三层交换机的包转发靠ASIC等硬件实现,其主要特点是简单快速,其主要接口类型为以太网接口,处理的协议主要是旧协议,处理其它协议时效率会大大降低;GSR则是基于网络处理器的设备,支持的接口类型比较多,协议支持能力强。(3)三层交换机的广域网接口一般都是通过软件方式实现的,其广域网接口的效率远低于以太网接口的效率,GSR则采用了许多微处理器引擎,各种接口的效率都比较高。(4)三层交换机在支持规则和QoS保证、流分类方面的能力比较弱,GSR则具有比较强的能力。(5)三层交换机的可升级比较差,尤其是有些协议还没有完全形成标准,这也导致很多厂家早期的三层交换机与现在的协议不兼容。而采用网络处理器的GSR可能只需要修改软件就可以支持。(6)三层交换机更适合处理简单、静态、接口类型和业务类型单一的网络,GSR的灵活性则比较好。

3.城域网中运营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一是用户的标示和上网清单。(2)二是各种方式的用户计费,包括主叫方式、卡号方式、帐号方式等。(3)三是用户开户/销户。(4)四是网络设备故障处理和维护。(5)五是防止用户盗用网络资源。 4.阐述城域网中智能IP业务节点目前实现的运营管理功能。答: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登记与开户、资料变更、用户认证与授权、IP地址分配策略控制、接入用户数量控制、上网清单等。(2)安全管理:IP/MAC地址防止伪冒、用户隔离和访问控制、防止黑客攻击。(3)业务管理:QoS保证,实现对用户区别访问,多ISP选择,IP VPN支持,完善的组播控制,强制的Podal业务。(4)计费管理:提供对用户的灵活计费,如根据用户的流量、时间等进行计费。(5)网络地址转换和应用层网关等功能。 第六章 因特网

1.阐述TCP/IP协议的数据传输过程。答:(1)TCP协议将源计算机和数据分解成若干分组(数据报),每个分组加上一个TCP信封。所谓加信封实际上是加一个控制头,上面有接收主机地址、数据重组和防止信息包被破坏的信息。(2)IP协议在每个TCP信封外面再加一个所谓IP信封,也就是加一个IP控制头,其上有接收主机的地址,然后交通信驱动程序由物理网传送。

IP分组自身不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需要由TCP保持正确的IP分组通过网络。 2.TCP/IP各层中主要协议有哪些?答:(1)一是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包括DNS、SMTP、FTP、Telnet、Gopher、hetp,WAIS等协议。(2)二是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包括TCP、UDP等协议。(3)三是网络层协议。网络层协议包括IP、ICMP、RARP、UUCP等协议。(4)四是接口层协议。接口层协议包括Ethernet、Arpanet、PDM等等协议。 3.TCP协议主要解决哪些问题?答:(1)恢复数据报的顺序,不同的数据报可以沿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所以到达目的地的数据报可能与原发旁顾顺序不同。TCP协议可以调整接收到的数据报,恢复其本来顺序。(2)丢弃重复的数据报,网络硬件的故障有进会导致把重复的数据报送到目的地。TCP通过自动检测,只接受最先到达的一个。(3)恢复丢失的数据报,路由器可能因数据报过多超载,造成数据报丢失,TCP协议是通过时钟和确认机制来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数据报到达目的地后,接收端上的TCP就向源计算机送回一个确认。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启动一个使用计算机内部时钟的计时器开始计时,如果收方的确认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TCP就认为数据报丢失,重发一次。TCP可以根据网络的传输距离和繁忙程度自动计算延迟时间,调整超时值。

4.阐述因特网中E-mail二进制文件的传送。答:Internet上的E-mail系统是一个用来传输文本文件的媒体,不能直接送二进制文件。这是因为签单邮件传输协议SMJT中的主要Sendmail在8.7x版本之前,都只能转发7位的文本字符,将高位屏蔽掉,所以无法传送含有8位信息的汉字、图像和程序等二进制文件。近两年推出的Sendmail8.7x版本虽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应用还不普遍。当前E-mail传送二进制文件是用编码和解码的办法解决的。 Windows环境下的E-mail应用程序大都支持MIME或UNCODE对二进制文件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方法。这些应用软件都有加挂功能,利用这个功能把中文、图像、声音、程序等二进制文件加挂到邮件中。发送邮件时,被加挂的邮件会自动地被编码后发出,收到邮件时又会被自动地解码还原。 5.阐述无线应用协议的特征。答:(1)WAE:WEB浏览器的简化,适应手机“瘦”客户端的特点;(2)WSP:HTTP的简化,增加对WML和WMLScript的二进制编码,进一步减少传输时延;(3)WTP:TCP的简化,数据传输以事务为基本单位,主要面向浏览应用;(4)WTLS:是对SSL/TSL的移植,增加了一些算法,如椭圆算法;(5)WDP:直接对应于UDP,并且能适配各种网络承载协议。

6.阐述WAP应用系统的组成。答:WAP应用系统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Client;移动客户,指安装有微浏览踌躇的无线终端设备,能够对WAP网页进行显示、解释、执行。Client包括WAP微浏览器和无线电话应用接口。移动客户下载Web服务器上WAP网页,WML内容在移动终端的微浏览器上显示的,WMLScdpt被微浏览器执行,微浏览器类似于标准的Web浏览器,是专为手机设计的,其生成的代码紧凑、高效,并能够提供灵活,强大的用户界面。(2)WAP Gateway;WAP网关,完成HTTP协议向无线Internet协议的协议转换,并对网页内容进行压缩和编译。(3)Web Server:Web服务器,与一般的Internet站点的区别仅仅是在网页编写上采取的语言有所不同,即提供基于WML,WMLSchpt以及WTAI的WAP网页。其中,WML提供简单的文本,图像服务;WMLScript能够提供基于循环,条件判断,事件,时间等的比较复杂的逻辑应用;WTAI则提供在微浏览器环境下的呼叫控制,电话号码本等基本电话服务。 7.阐述WAP手机的上网过程的简要步骤。答:(1)WAP手机发出请求;(2)无线承载网络把WAP手机的请求传送给WAP网关;(3)WAP网关过协议转换,向目的网址Web服务器发出请求;(4)目的网址Web服务器通过网络把信息传送给WAP网关;(5)WAP网关对信息进行压缩和编码后,采用WTP或WDP协议通过无线承载网络传送给WAP手机;(6)WAP手机通过微浏览器进行浏览和信息交互操作。 8.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方法有哪些?答:(1)IP地址伪装:攻击方发出的数据包中的源地址改成受攻击方的网络地址,向该网络发送数据包。(2)IP抢劫:攻击者中途截取一个已经连接成功的会晤。这种攻击通常发生在用户身份被认证后,这样攻击者看起来是一个合法用户。对于这种攻击的最主要的防范方法是对网络层或会晤层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3)Smurf:攻击方通过第三方网络介以一伪造的地址将数据包传入,大量的数据包使得网络处理能力迅速下降直至崩溃。这种攻击很难查出攻击者。(4)Dumpster Diving:通过搜寻公司的垃圾文件以获得口令等敏感性数据。(5)War-dialing:通过不断快速的枚举法来获得用户帐号和口令。这是一非常古老的方法。但现在使用它的逐渐又多了起来。如对于采用密钥长度为56位的DES加密的数据。可以在一个月之内被破译,对于40位或48位的则只需几个小时或几天。DES是使用最广泛的加密技术。(6)利用操作系统缺陷:利用系统中漏洞直接对系统进行攻击。如“蠕虫”病毒是利用fin ger 命令中的Bug,令缓冲区溢出,再将控制转移动自己的程序中。还可以利用系统缺陷,绕过防火墙的检验,直接获取数据。(7)拒绝服务:特征是攻击者通过各种方法使合法的用户不能使用某种服务。一些拒绝服务攻击被称为“非对称攻击”,特点是攻击方利用有限的资源去攻击一个比较大的网络。如攻击者可能利用一个低速的Modem,将一个大型的网络搞垮。

9.阐述网络地址转换的优缺点。答:网络地址转换的优点:(1)内部网络的主机可以通过该功能访问Internet资源,提供了解决Internet地址短缺的有效手段;(2)为内部主机提供了部分“隐私”保护。网络地址转换的缺点:(1)由于需要对报文进行IP

地址的转换,涉及IP地址的数据报的报头不能被加密。在应用层协议中,不能使用加密的FTP连接,否则FTP的pod命令不能被正确转换。(2)网络调试变得更加困难。比如,某内部主机试图攻击其它网络,则很难指出究竟是哪一台机器是恶意的,因为主机的IP地址屏蔽了。

10.阐述RADIUS协议工作流程。答:(1)用户拨号上网,接入A8010;(2)A8010从用户那里获取用户名和口令,将其同用户的一些其它信息打包向RADIUS服务器发送,该报文称为认证请求报文;(3)RADIUS服务器收到认证请求报文后,首先通过共享密钥判断A8010是否已经在本服务器登记注册,如果已经注册,则根据报文中用户名、口令等信息认证用户是否合法。如果用户非法,则向A8010发旁顾访问拒绝报文;如果用户合法,那么RADIUS服务器会将用户的配置信息打包发送到A8010,该报文称为访问接受报文;(4)A8010收到访问接受/拒绝报文后,首先判断报文中的数字签名是正确,如果不正确就认为收到了一个非法报文,则丢弃该报文。如果数字签名正确,那么A8010会接受用哀恸的上网请求,并用收到的信息对用户进行配置;或者是拒绝该用户的上网请求。(5)在用户通过认证之后,A8010向RADIUS服务器发害一个计费开始请求报文;(6)RADIUS服务器收到后根据用户类别进行响应;(7)在用户下网之后,A8010向RADIUS服务器发送一个计费停止请求报文;(8)RADIUS服务器收到后同样给予响应。

11.当前计算机病毒的最新特点有哪些。答:(1)由于目前病毒感染的途径较多、来源渠道广,一旦发现病毒往往难以寻根究底,难以找到病毒的真正来源。(2)由于目前的操作系统庞大,在Windows95环境下,由于运行时要调用很多的文件或动态链接库,使得给病毒取样带来困难。(3)随着Internet的发展,Windows进代的到来,光盘的大量使用,压缩文件应用越来越广泛。压缩文件为病毒的传染提供了一种新的载体。(4)一旦发生破坏,恢复工作量大,操作系统安装麻烦,即使操作系统重新安装,由于配置文件被病毒破坏,软件仍将不能正常运行。(5)网络已成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单机防杀病毒产品已经难以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有适用于局域网、广域网的全方位防杀病毒产品。(6)病毒手段更加“毒辣”,为对抗计算机反病毒技术而出现一些病毒新技术。

12.计算机病毒的引导过程包括哪几个方面。答:(1)驻留内存。病毒若要发挥破坏作用,一般要驻留内存。为此就必须开辟所用内存空间或覆盖系统占用的部分内存空间。有的病毒不驻留内存。(2)窃取系统控制权。在病毒程序驻留内存后,必须使有关部分取代或扩充系统的原有功能,并窃取系统的控制权。此后病毒程序依据其设计思想,隐蔽自己,等待时机,在条件成熟时,再进行传染和破坏。(3)恢复系统功能。病毒为隐蔽自己,驻留内存后还要恢复系统,使系统不会死机,只有这样才能等待时机成熟后,进行感染和破坏。

13.黑客攻击网络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形式。答:黑客攻击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线路窃听等方面。其严重性可归纳如下:(1)非法使用资源。包括对计算机资源、电话服务、网络连接服务等资源的滥用和盗用,这种攻击很少造成结构性的破坏,但会将高昂的费用转嫁到用户或服务商头上。(2)恶意攻击。典型的恶意存款包括毁坏数据、修改页面内容或链接等,这种破坏有时无需侵入网络,传送时入网络中的文件就可附带有破坏性的病毒,对网络设备的信息轰炸也可造成服务中断。(3)盗窃数据。电子商务的广泛开展为盗窃行为提供了可能性,从数据,服务,到整个数据作库系统;从金融数据到私密信息,此外还有国防机密,商业秘密,科学探索等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有可能被盗窃。(4)勒索和敲诈。典型的勒索方法是在目标网络中安置特洛伊木马程序,如被勒索者不付款,存款程序就会被启动。 四无线通信

第二章 移动通信

1.阐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和馈线的主要作用。答: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把射频载波信号变成电磁波或者把电磁波变成射频载波信号。按照规范性的定义,天线就是把导行模式的射频电流变成扩散模式的空间电磁波的传输模式转换器及其逆变换的传输模式转换器。馈线的主要作用是把发射机输出的射频载波信号高效地送至天线,这一方面要求馈线的衰耗要小,另一方面其阻抗应尽可能与发射机的输出阻抗和天线的输入阻抗相匹配。 2.阐述移动通信中时分多址(TDMA)的特点。答:(1)TDMA系统中几个用户共享单一的载频,其中每个用户使用彼此互不重叠的时隙,每帧中的时隙数取决于几个因素,例如调制方式、可用带宽等等。(2)TDMA系统中的数据发射不是连续的,各移动台发送的是周期性突发信号,而基站发送的是时分复用信号,由于用户发射机可以在不用的时间关掉,因而耗电较少。(3)由于TDMA系统发射是不连续的,移动台可以在空闲的时隙里监听其它基站,从而使其越区切换过程大为简化。通过移动台在TDMA帧中的空闲时隙监听,可以给移动台增加链路控制功能,如使之提供移动台辅助越区切换等等。(4)同FDMA信道相比,TDMA系统的传输速率一般较高,故需要采用自适应均衡,用以补偿传输失真。(5)TDMA必须留有一定的保护时间,但是如果为了缩短保护时间而使时隙边缘的发送信号压缩过快,则发射频谱将展宽,并将对相邻信道构成干扰。(6)由于采用突发式发射,TDMA系统需要更大的同步报头。TDMA的发射是分时隙的,这就要求接收机对每个数据突发脉冲串保持同步,此外TDMA需要有时隙来分隔用户,这使其与FDMA系统相比有更大的报头。(7)TDMA系统的一个优点是在每帧中可以分配不同的时隙数给不同的用户,这样通过基于优先级对

时隙进行链接或重新分配,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带宽需求。

3.阐述移动通信系统正六边形无线区群的构成条件。答:无线区群的构成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若干个无线区群彼此之间可以互相邻接,并且无空隙地带;二是邻接之后的区群应保证同频无线小区之间的距离相 。

4.简述移动基站BSS子系统的功能,作用和组成。答:基站子系统BSS为PLMN网络的固定部分和无线部分提供中继,一方面BSS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实现通信连接,另一方面BSS又连接到移动交换子系统MSS的移动交换中心MSC。基站子系统BSS可分为两部分。通过无线接口与移动台相连的基站收发信台以及与移动交换中心相连的基站控制器,BTS负责无线传输、BSC负责控制与管理。一个BSS系统由一个BSC与一或多个BTS组成,一个基站控制器BSC根据话务量需要可以控制多个BTS。 5.阐述移动收发信机控制单元的功能。答:(1)分配交换,SWITCH的功能;(2)面向BSC的接口;(3)定时单元,与外部时钟同步或与内部参考信号同步;(4)外部告警的连接,所有机架外的告警信号接口;(5)本地总线控制;(6)物理接口G.703,处理物理层与链路层;(7)OMT接口,提供用于外接终端的RS232串口;(8)处理A ——BIS链路资源,如安装软件先存贮于刷新存贮器后,DRAM下载;(9)信令链的解压与压缩,及依TE1来分配DXU信令与TRU信令;(10)保存一份机架设备的数据库。包括:机架安装的硬件单元即所有RU单元识别,物理位置,配置参数;硬件单元的产品编号,版本号,系列号等。 6.通过将一根同轴电缆折开的过程来阐述天线幅射产生的原理。答:首先发射机将高频电流馈入同轴电缆,在同轴电缆的两导线之间存在交变电场,但电场被束缚在两导线之间,因而辐射很微弱。将同轴电缆的两导线折开一定角度,此时场线变长,且与两导线保持正交,辐射有所增大。当把两导线张成90²角时,电场完全散布在周期空间,因而产生有效的辐射,在此导线张开两臂的长度为1/2波长。必须指出,当导线张开两臂的长度远小于波长λ时,辐射很微弱,当两臂的长度增大到可与波长相比拟时,导线上的电流将大大增加,因而就能形成较强的辐射。

7.阐述移动通信中同一基站控制器BSC内切换的过程。答:在通话期间,手机不断测试它所在TCH的座号强度和信号质量以及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并评估出一个平均值。(1)每隔两秒钟,手机向基站发送一份报告,内容包括对所在小区及相邻最佳小区的测试报告。(2)基站加上自身对TCH的测试情况一起发送BSC。BSC根据质量的好坏和干扰的严重性决定是否要切换到相邻的小区。(3)如果需要切换。BSC将通知新的BTS准备好TCH。(4)BSC通过原来的BTS将新的频率、时隙、输出功率发送给手机。(5)手机调谐到新的频率并在相应时隙上发旁顾切换接入突发脉冲。这时手机没有采用“时间提前”,该切换接入脉冲仅包含8比特信息。(6)BTS检测到该切换接入脉冲,将时间前送给手机。这个信令信息在快速相关信令信道上发送,工作于盗用模式。在话音脉冲流上会有一个FLAG标志指明哪些比特的位置被盗用供信令使用。(7)当手机发送回切换完成信息后,BSC会从BTS那收到切换成功信息。(8)交换系统话音通路发生变化,BSC让BTS将原TCH及SACCH去话。 8.阐述移动通信中不同基站控制器BSC内切换的过程。答:(1)由原BSC根据测量报告决定将呼叫切换到新BSC所属的小区信道上,这时原BSC向MSC发出切换请求信息以及新小区的识别号。在CME20/CMS40系统中,仅向MSC给出一个目标小区。(2)MSC知道新小区由哪个BSC控制,于是继续将切换请求发送到这个BSC(2)。(3)这时新BSC命令BTS激活一个空闲的话务信道(3)。(4)在BTS激活TCH后,BSC将包含输出功率,时隙和频率的信息发送给MSC。(5)MSC又将该信息送给原BSC。(6)接着通知手机换到新信道。(7)手机在新信道上发出切换接入脉冲。(8)当BTS检测到该脉冲后,将“时间提前”信息发送给手机。(9)并通知新BSC,BTS已经收到切换脉冲。(10)BSC再通过MSC将该信息送给原BSC,并建立一条新的通路。(11)原TCH,SACCH将被原BTS去话。(12)手机在与新往左务信道相关的SACCH上获得有关小区的信息。如果该小区属于新的位置区,手机还必须在呼叫释放后做位置更新。 9.阐述为手机作被叫的呼叫建立信号步骤。答:(1)主叫用户所拨的号码叫做移动台ISDN号,如果呼叫由公网用户发起,交换机会对号码进行分析,判断出这是一个至G网用户的呼叫,呼叫将被接续到被叫手机归属PLMN的GMSC;(2)GSMC是一个具备寻访和路由重选功能的MSC,通过分析MSISDN,GMSC得知被叫手机归属HLR。(3)向HLR索要相关信息,以找到用户当前所在的MSC/VLR。通过MSISDN,HLR找到相对应的IMSI和用户的数据记录。IMSI也是分配给用户的一个号码,仅在信令过程中使用。在用户登记时传回的VLR地址及IMSI都存储在HLR中。(4)HLR向VLR索要用户漫游号,漫游号是一个可用于话务接续的号码。(5)VLR将漫游号送回HLR,HLR再将它送到GMSC。(6)通过漫游号码,GSMC进行路由重选,将呼叫接续到相关MSC,同时GMSC将从公网收到的信息送给MSC。(7)MSC中存储被叫手机登记的位置区域,并向该LA的BSC发送寻呼信息。(8)BSC再将寻呼信息送给该LA内的所有BTS。(9)BTS用IMSI或TMSI来寻呼手机。

10.在GPRS网络内,定义了哪几种网络工作模式?答:在GPRS网络内,定义了3种网络工作模式:模式1:知分组寻呼信道、CCCH寻呼信道或GPRS业务信道上,给附着GPRS的移动台发送电路交换寻呼信息;在分组寻呼信道、CCCH寻呼信道上发送分组寻呼信息。模式2:网络在CCCH寻呼信道上给附着GPRS的移去路台发送电路交换寻呼信息和分组寻呼信息。模式3:网络只能在CCCH寻呼信道上,给附着GPRS的移动台发送是交换寻呼信息。

11.阐述移动终端的功能。答:(1)无线传输终端;(2)无线传输信道管理;(3)终端能力,包括给用户提供人机接口表示;(4)语音编码/译码。(5)为无线路径上传送的信息提供差错保护,包括为信令和用户数据提供的前向纠错和自动请求和重传。(6)信令流控,用户信令与PLMN接入信令之间的映射。(7)用户数据流控,异步透明数据业务流控的映射。(8)无线信道速率和用户速率之间,用户数据的速率适配。(9)多终端支持。(10)移动性管理。(11)移动终端有三种类型。(12)MT0,包含以上移动终端的全部功能,但不支持终端接口。(13)MT1,包含以上移动终端的全中功以有,并且提供一个接口,符合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的GSM建议子集。(14)MT2,包含以上移动终端的全部功能,并且提供一个接口,符合ISDN07.0x系列终端适配功能规范,因此,在MT2与TE的接口电路映射满足CCITTV.24或X.21建议,而物理实现将遵循CCITTV.28、VVITTV.11、IrDAIePHY、PCMCIA2.1、PC卡3.0或更新版本的电气规范。

12.阐述GPRS与GSM点对点消息业务的关系。答:移动台通过GPRS无线信道能接收来自GSM的短消息SM业务,MS也能经GPRS信道发送SM业务。如果移动台附着GPRS业务而未附着电路交换业务,则短消息业务通过GPRS信道来提供,如果移动台同时附着GPRS和CS业务,则短消息业务在GPRS信道和CS信道上都可以传送,优先选择哪个信道来传送由运营商确定。一般来说,通过GPRS信道传送短消息无线资源效率会高一些。此外,如果CS控制信道正在使用,则通过SGSN,来对MT短消息进行寻呼。

13.阐述GPRS网中Um传递功能及其传递过程。答:Um传递功能在移动台和基站子系统之间的无线接口上,提供分组数据传递能力。它包括以下过程:第一,在无线信道上提供媒质接入控制;第二,在公共物理无线信上进行分组复用;第三,移动台内部的分组识别;第四,差错检测和纠错;第五,流量控制。 14.描述GPRS网中R参考点和Um接口。答:(1)R参考点:终端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接口参考点。该点将终端设备与移动台相连,如通过便携电脑与移动台相连。该参考点满足ITU-TV.24/V.28、PCMCIAPc-Card,IrDA标准,也能兼容新的接口标准如USB、Bluetooth等。(2)Um接口:空中接口,其射频部分与GSM相同,但逻辑信道增加了分组数据信道,采用了4种新的信道编码方式:CS-1(9.05kbit/s)、CS-2(13.4kbit/s)、CS-3(15.6kbit/s)、CS-4(21.4kbit/s),并能支持多时隙传输方式,最多可到8个时隙。 15.描述GPRS网中Gb和Gn接口。答:(1)Gb中:SGSN与BSS之间的接口。该接口既传送信令又传输话务信息。它通过基于帧中继的网络服务提供流量控制,支持移动笥管理功能和会话功能,如GPRS附着/分、路由区更新、数据连接信息的激活/去活等,同时支持移动台分组业务经BSS到传输。(2)Gn接口:同一PLMN中的两个GSN之间的接口,它支持用哀恸数据和有关信令的传移动性管理,在基于IP的骨干网中,Gb以及Gp使用GPRS遂道协议。 16.描述GPRS网中Gp和Gr接口。答:(1)Gp接口:不同PMLN中的两个GSN之间的接口。Gp接口的功能与Gn相似,此外它还提供边缘网关、防火墙以及不同PLMN间互联的功能,如安全和路由等。(2)Gr接口:SGSN与HLR之间的接口,Gr为SGSN提供了接入HLR并获得用户管理数据和位置信息的接口,通过MAP信令进行传送,该HLR可以属于不同PLMN。 17.描述GPRS网中Gs接口。答:SGSN与MSC/VLR之间的接口。它是用来支持SGSN和MSC/VLR配合工作的,使SGSN可以向MSC/VLR发送MS的位置信息或接收来自MSC/VLR的寻呼信息。接口可以大大改善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这是一个可选接口,但对于GPRS的A类终端则必须有此接口。该接口BSSAP+协议。 18.描述GPRS网中Gc接口和Gi参考点。答:(1)Gc接口:GGSN与HLR之间的接口。只有通过该可选接口能才完成网络发起的进程激活,此时支持GGSN从HLR获得MS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网络发起的数据业务。(2)Gi参考点:GGSN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接口参考点。由于GPRS可以支持各种各样的数据网络,因此Gi不是标准接口,只是一个参考点。该接口参考点支持的协议不在GPRS规范定义之内,而是根据所互通的数据网采用相应的适用协议。

19.阐述SGSN与MSC/VLR之间的关联管理。答:在以下条件下,建立SGSN与MSC/VLR之间的关联。一是GPRS/IMSI联合附着;二是当移动台已经附着IMSI时,再GPRS附着;三是当移动台执行IMSI附着,并且已经附着GPRS时,进行路由区/位置区联合更新;四是当附着IMSI和GPRS的移动台从网络工作模式2和3的区域,切换到网络工作模式1的区域时,进行路由区/位置区联合更新。SGSN发起关联,通过发送BSSAP+消息,建立特定的移动台与VLR之间的关联。为了获得VLR号码,SGSN通过翻译表,将当前的路由区识别码翻译成VLR号码。在CS连接期间,B类工作模式移动台不能够执行GPRS附着,也不能进行路由区更新,只有A类工作模式移动能能够执行这些过程。如果在CS连接期间,执行GPRS附着,在已经释放CS连接之后,路由区/位置区联合更新立即启动关联。

20.阐述WCDMA系统中OMC的组成及功能。答:OMC功能实体包括设备管理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完成对各网元的维护和管理,包括的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的业务功能。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全网所有相关网元的统一维护和管理,实现综合集中的网络业务功能,具体同样包括网络业务的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

21.阐述CDMA网络Iub接口的一般原则和接口能力。答:Iub接口的一般原则:(1)Iub接口开放,实现不同厂家的RNC和NodeB的互连:开放Iub接口后可以用不同厂商的NodeB设备建设WCDMA网络,组网方式灵活;(2)Iub接口支持NodeB的逻辑O&M;(3)Iub接口无线网络功能和传输网络功能的分离,以便未来引进新技术。Iub接口能力:在Iub接口上传送的信息包括:(1)与无线应用相关的信令。Iub接口允许RNC和BTS之间协商无线资源,如增加和删除NodeB控制的小区,控制广播信道和寻呼信道的信息和要在广播信道和寻呼信道上传输的信息也要通过Iub接口传输。此外,还包括NodeB和RNC之间的O&M信息。(2)DCH数据流。Iub接口提供上、下行DCH Iub帧在RNC与BTS之间的传输方法。 DCH数据流对应于在DCH传送信道上传递的数据。(3)RACH数据流。Iub接口提供上行BACH传输帧在RNC与BTS之间的传输方法,RACH数据流对应于在BACH传送信道上传递的数据。(4)FDD CPCH数据流 Iub提供接口上行CPCH帧在RNC与BTS之间的传输方法,FACH数据流对应于在FACH传送信道上传递的数据。(6)DSCH数据流。Iub接口提供下行共享信道,DSCH数据帧在RNC与BTS之音质传输方法,DSCH数据流对应于用于一个UE的DSCH传送信道上传递的数据。一个UE可以有多个DSCH数据流。(7)TDD USCH数据流 Iub接口提供上行共享信道,USCH数据帧在RNC与BTS之间的传输方法。(8)PCH数据流 Iub接口提供PCH传输帧在RNC与BTS之间的传输方法、PCH数据流对应于在PCH传送信道上传递的数据。

22.阐述CDMA网络Iub接口的功能。答:(1)传送资源的管理 是指对由传送信令控制的传送资源进行管理,即对信令承载进行管理。(2)节点B的操作与维护 A、Iub链路管理;B、小区配置管理;C、无线网络性能管理;D、资源管理;E、公共传输信道管理;F、无线资源管理;G、系统信息升级。(3)实现专用的O&M传送。(4)公共信道的流量管理 A、管理控制;B、功率控制;C、数据传送。(5)专用信道的流量管理 A、无线链路建立;B、信道分配/取消分配;C、功率管理;D、测量报告;E、专用传输信道管理;F、数据传送(6)下行共享信道的流量管理 A、信道分配/取消分配;B、功率管理;C、传输信道管理;D、数据传送(7)上行共享信道的流量管理 A、信道分配/取消分配;B、功率管理;C、传输信道管理;D、数据传送(8)定时和同步管理 A、传输信道同步;B、基站-RNC同步;C、基站间同步。 23.阐述CDMA网络中Iu接口能力。答:Iu接口支持:(1)建立、维护和释放无线接入承载的程序;(2)完成系统内切换、系统间切换SRNS重定位的程序;(3)支持小区广播业务的程序;(4)与特定UE无关的一系列程序;(5)在协议等级上为用户特定信令管理分离每个用户;(6)UE和CN之间NAS信令消息的传送;(7)从CN向UTRAN传送请求的位置业务,和从UTRAN到CN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可以包括地理区识别符或与未定参数的坐标;(8)为单个UE立即接入多个CN域;(9)为分组数据流资源预留的机制。 24.阐述CDMA网络中Iu接口特性。答:(1)信令承载 传送CN和RNc之间的信令消息使用SCCP。为此规定一个SCCP的用户功能模块,称为无线接入网应用部分。RANAP使用SCCP的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业务。RANAP可以用SSN、SPC和GT以 它们的任何组合进行SCCP的寻址。(2)用户数据承载 A、使用AAL2做为到cS的用户数据承载;B、AAL2协议用于动态建立Iu接口到CS的AAL-2连接;C、使用GTP-U做为到PS的用户数据承载;D、RANAP信令用于建立、修改和释放到PS的GTP-U通道。 第三章微波通信

阐述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的特点。答:(1)数字微波接务系统中,接力站可对接收到的离散数字信号进行再生,以消除传输过程中干扰和噪声的积累,为此整个接力系统中的每个接力站均需采用基带转接方式。(2)对于长距离微波接力通信,数字系统每话路公里的费用低于相应模拟系统的费用,若再考虑数字传输与数字交换构成综合数字网,还可省去模/数转换装置,则更可节省更多费用。(3)话音数字信号频谱利用率低,中、大容量的数字的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所占频带宽,故更须考虑频谱有效利用技术。 第四章 卫星通信

3

1.阐述同步卫星通信的优点。答:(1)通信距离远,在卫星波束覆盖区内一跳的通信距离最远约13*10km;(2)不受通信两点间任何复杂地理条件的;(3)不受通两点间的任何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的影响;(4)只经过卫星一跳即可到达对方,因而通信质量高,系统可靠性高,常作为海缆修复期的支撑系统;(5)通信距离越远,成本越低;(6)可在大面积范围内实现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和新闻的传输,以及直达用户办公楼的交互数据传输甚至话音传输,因而适用于广播型和用户型来务;(7)机动性大,可实现卫星移动通信和应急通信;(8)灵活性大,可在两点间提供几百、几千甚至上万条话路,提供几十兆比甚至120Mbit/s的中高速数据通道,也可提供至少一条话路或1.2kbit/s、2.4kbit/s的数据通道;(9)易于实现多址传输;(10)有传输多种业务的功能。 2.阐述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答:通信系统包括通信转发器和通信天线。转发器是通信卫星的核心,一般是放大变频方式,也就是将收到的4GHz上行信号变频为6GHz下行信号,11GHz上行变频为14GHz下行等。天线是无线电波的进出口,按照要求可以做成波覆盖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天线,如全球波束,区域波束,国内波束和点波束天线等。通信系统将接收到的由地球站发向卫星的信号放大变频后再发向地球,以实现卫星通信

计算题 1、某市话端局的号码为等位7位位长,在进行一周统计调查后,得出如下数据:每用户1小时内平均完成通话次数为2.55次,听拔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