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22007
JournalofShayangTeachersCollege
百家讲坛对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启示
李义芳
*
(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以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内容定位的央视百家讲坛的成功对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有很好的启示,讲坛的成功之道启示高校历史教育者找准历史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到治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都要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方向进行。
关键词:百家讲坛;历史教学改革;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68(2007)02-0078-03
在文、史、哲等人文基础学科备受冷落,史学无用论一直在人们头脑中埋下深深的阴影,作为学史治史重要阵地的普通高校历史专业招生生源日益萎缩,史学人才大量流失的大背景下,作为一所汇集各路专家和学者的开放式大学,以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内容定位的央视百家讲坛却火爆起来。王立群、易中天、刘心武等主讲人也因此成为观众心中的明星。为什么学术性很强的栏目能受到观众如此青睐,为什么一直处在象牙塔中的学者在讲坛上会成为大众的明星?这是值得我们这些高校历史教学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吸取百家讲坛的成功之道,为高校历史教学所借鉴,显得格外必要。
一、百家讲坛的成功之道1、科学合理的栏目定位
百家讲坛并不是一开播就这么火热的。相反,在很长一段时间该栏目因为没有找准位置,节目专业性太强,播出时间晚等因素,收视率几乎为零。在科教频道综合评定中,百家讲坛排位经常倒数。这种状况直到2005年北京市社科院的阎崇年教授把清十二帝疑案讲完后才真正找到突破点:就是在电视上传播传统历史文化知识。邀请能说的名家,选择好话题,把话题说
[1]
透。此后,百家讲坛确定了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论坛围绕这一宗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才使收视率迅速上升。
2、主讲人语言通俗易懂,表达幽默风趣
把学术性强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雅俗共赏是百家讲坛成功的秘诀
之一。这是栏目制作人和主讲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该栏目制片人和编导为了让主讲的专家学者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过浅显易懂、和蔼风趣的讲述传达给观众,做了大量艰难的说服工作。纵观百家讲坛创办以来邀请的主讲专家,无论是从事哪一领域研究的人物,他们演讲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演讲风格亲切幽默,语调抑扬顿挫,中间还伴有丰富的肢体语言。易中天之所以受到大批观众的热爱和吹捧,主要在于他用通俗的语言翻译正史,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历史。韩信是待业青年、诺,相当于现在的OK、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艰涩难懂的术语、文言,通过他简单的举例就可以让观众理解接受。
3、名人效应
百家讲坛的嘉宾一般都是在各学术领域自成一家的人物,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阎崇年、周思源等学术名流,也有邹静之、张维迎、戴锦华等少壮派学者。这些学界名流在学术界的影响力深得人们的仰慕,平常一般人是很难有幸聆听他们的演讲的。而百家讲坛架起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让全国各地的观众都可以面对面地看到他们的讲演。正如编导郭巧红所说:过去我们把专家架在了高高的神坛上,今天,我们要把这些精英从高高的神坛上请下来,让
[2]
他们走进百姓中间,为百姓服务。
4、选题的可讲性
百家讲坛的选题多是大学通选课,社会上有影响的、有公共价值、观众感兴趣的话题。有人对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播出的百家论坛
*收稿日期:2006-09-11
作者简介:李义芳(1967-),女,汉族,湖北潜江人,长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
78李义芳百家讲坛对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启示的以及节目题材进行内容分析,调查发现其中历史文化类题材约占41%,中外文学类题材约占30%,社会问题类题材约占13%,礼仪类题材约占6%,自然知识类题材约占4%,电影电视类题
[2]
材约占3%,政治经济及其他类题材约占3%。从中可以看出,百家讲坛的节目内容多集中在历史文化和中外文学上。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历史文学类题材往往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和趣味性,适合讲演。它并不需要观众有多深厚的文化储备,主要调动的是观众的感性思维,再配上电视这种感性元素比较丰富的传播媒介,更易于为一般的观众所接受。
同时,这些选题都非常注意时代性的特点,如江南大学文学院姚淦铭教授所做的题为老子智慧与现代式离婚的讲座,将老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和现代人的离婚现状相结合;王立群教授的汉代风云人物和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都注重结合时代背景对人性进行分析。有理有据,娓娓道来,非常吸引人。
4、学术品位和形式大众化的关系的平衡
百家讲坛既不同于一些电视剧的戏说,也不是高深的学术研究。它逐渐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融学术性、知识性、可听性和画面观赏性于一炉,使尽可能广泛的观众喜闻乐见,可让高中甚至初中程度的一般观众听得过瘾,本领域的
[3]
专家听了也感到满意,甚至受到启发。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阎崇年在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时即坚持五说,即正说、细说、慎
[3]
说、通说、新说。这五说可以说代表了所有主讲者的初衷和风格。他们的演讲既不同于戏说,单纯为了取悦于观众而违背历史事实,也不同于学术报告,过分强调学术品位和演讲者的学者专家身份而不考虑观众的大众性,而是融学术性、知识性、可听性和画面观赏性于一炉,做到雅俗共赏。正是有了像阎崇年、王立群、易中天等一批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打造,才有了百家讲坛这样一个雅俗共赏的创新节目呈现给观众。
5、多种电视手段的综合运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的学者早已告别了黑板加粉笔的时代,每次讲座,他们都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讲座提纲制作成课件,演讲时利用投影演示给观众,这样不仅能提纲挈领,还能给讲座带来一种现代气息,增加直观感受。
6、悬念式叙事结构的运用
百家讲坛根据演讲的内容首先设置一个总的悬念,通过节目播出前的预告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在具体讲述中又设置层层的悬念,随着时间
的推移,演讲者一层一层拨开迷雾,将观众牢牢吸引在电视机前。
二、对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启示
虽然电视节目和高校历史教学不是一回事,但在如何有效地传播历史文化的宗旨上却是相通的。因此,借鉴百家讲坛的成功之道,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激发受教育者学习研究历史的兴趣是很有作用的。
1、明确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合理定位课程目标
一个电视栏目的成功取决于科学合理的栏目定位。同样,高校历史学科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学科培养目标,找准方向,有的放矢。办综合性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如今高校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我认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各级各类高校的综合实力的差异比较大,特别是对于历史这样的传统学科更是如此。因此,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学校历史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有所区别。全国重点高校的历史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好,生源好,可以把培养研究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而其他二类、甚至三类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地方特色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比如,师范类院校可以把培养优秀的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有些省属高校所在地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可以把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比如长江大学位于古城荆州,楚文化研究就应该成为历史系的重点发展方向。即使有些高校把培养综合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历史系也可以根据自身师资和办学条件来确定培养目标,不可一味攀高,不伦不类。
我国大学的普通教育只有笼统的教育目标,而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就历史学科而言,首先应该具有个性化、不同于其他领域的课程目标,然后必须明确区分普通教育课程和历史学专业教育课程的差异,合理定位通选课的教育目标,注重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百家讲坛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从制片人、编导到主讲者都十分看重观众的兴趣和需要,从选题到演讲风格都是根据观众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才有今天的收视率。
我们不能说当今高校没有以学生为本,而是认为有些高校历史学科对传统的东西保留的太多,缺乏改革和创新。从课程体系和内容看,一般高校历史系至少有两年时间主要在学习通史和英语、马列理论等公共课程。而通史类教材的编写
792007年第2期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22007
JournalofShayangTeachersCollege
原因。在谈到高校教材的保守性时,有学者就指出:古代史主要是农民起义和战争为主,近代史也主要是些事变、战争,以此来论证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正确性,说明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发展规律,历史的作用充其量
[5]
不外乎是爱国主义。因此,倡导学术自由,不仅教师享有学术自由,学生也享有学术自由,应该成为高校历史专业的办学理念。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曾指出:他(指哈佛教授)可以竭力陈述自己的观点,但不能独断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
[6]
生。这对我们的高校历史教学应该是个很好的借鉴。
4、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讲坛上的一些讲课方法和手段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也是可以做到的,这需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一方面,我们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引用的材料、图片、文字、声音等通过多媒体设备传递给学生,省时又省力。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性历史教学,建立历史教学的数字化平台。现在,重点高校历史系基本上都建立了本校历史教学、师生交流、网上阅读及校外链接这样的数字化教学网页,这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为自学和创造性、研究型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当然,做课件、利用网络资源是需要时间、精力和资金的投入的。这要求老师克服困难,也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5、改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中学老师走在高校教师的前列。由于高校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更注重科研,因此高校教师对教学效果是不太看重的。教学和科研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本人对自己的专业必须有较深人的研究,有个人见解,在课堂上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同时,老师还应该研究教法,对在历史教学中必须用到的专门技能,如口头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和书写、编制教学课件与演示等都要学习和掌握。特别是再现历史情景和场面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有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教育专家,他们既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素养,也要有相关的技能素养。
总之,百家讲坛一方面实(下转第84页)
体例、观点都非常陈旧,和高中历史比较起来,除了增加了部分史料外,并无多少新的东西,内容重复性比较严重,学生当然没有兴趣学习。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也是多年没有革新。由于师资力量不够,学生有兴趣、社会上需要的一些专业课程,如法制史、经济史、文化史等,一些学校要么不能开,要么因为主讲者研究不深,讲起来索然无味,学生不爱听。这样一来,历史系培养的人才与社会上往往需要的立竿见影的人才相冲突。从课程类型来看,我国大学的普通课程以概论性、介绍性为主,以知识为本位,通过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来提高能力,却不注重思考和研究方法的培养。事实上,时间、人物、事件的机械记忆式的历史学课程的普通教育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知识本位的课程必须让位于方法和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注重学科的思维和分析方法的介绍和运用,注重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甚至是同学之间共同合作和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能力。从研究领域来看,我国历史学研究还是以政治、经济、战争为主,没有加强与其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相结合。这就使得教育者长期从事的也是这些领域的研究,学校教育也停留在传统的课程设置的思维和模式之中。厦门大学李时岳教授于1986年就指出:史学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对历史进行跨学科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这样也就会有不同的风格、各自的特色。历史著作也许就不会
[4]
再是单调、刻板、灰色的了。所以,历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进一步开阔思路,转变课程观念,拓展课程研究的领域,增强跨学科性。这样,才能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3、倡导学术自由,给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
百家讲坛在倡导学术自由方面做的比较好。像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易中天品三国这样的节目在学术界是有不小的争论的,甚至有专家认为他们有误导观众的嫌疑。但制片人却认为只要这些名家能够把自己的学说自圆其
[7]
说,且能说得生动有趣,就是我们需要的。这是百家讲坛受欢迎的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我们高校的教材或老师讲课比较欠缺的地方。我们现在的高校的历史教材,结论太多,不容许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固定的结论又让学生对历史科目产生逆反心理。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我们的历史教学太过强调历史资治的功能,思想上的教条主义比较严重,这也是很多学生不爱学历史的很重要的80何正付论刘少奇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大学后,看不起当工人、农民的父母,觉得他们没能力。个人利益至上,不顾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思想则更加严重。今天的学生已经很少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生的那种使命感和崇高感,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参考文献:
[1]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2]吴海文.简论刘少奇的教育改革思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研究生专辑),1998(2).[3]http://www.edu.cn/20051017/3156005.sh-tml
[4]唐宋.学习洪战辉,在磨砺中成长[N].人民日报,2005,12,26.第4版
(责任编辑:刘国炳)
OnLiuShaoqis'ThoughtsAboutEducationAndItsEnlightenmentinToday
HEZheng-fu
(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ShaoguanUniversity,Shaoguan,Guangdong512005,China)
Abstract:Justafterliberation,wehadmademoreconsiderableheadwayineducationthanbefore,butoureducationdidnt'meettheneedsofnationalconstructionandattendingschoolofthenumeralyoung.LiuShaoqiputforwardhiseducationalthoughtsinviewofexistingsituation,whichcontributedtoeducationofnewChina.LiuShaoqis'thoughtsabouteducationasfo-llow:first,towkindsofeducationalsystemandrunningschoolthroughvariouschannels;secondly,advocatepart-workingandpart-studysystem;thirdly,tightenuptheeducationofideaandpoliticsinpupils.WecandrawimportantlessonfromLiuShao-qis'thoughtsabouteducationfortodays'education.
KeyWords:LiuShaoq;iThoughtsAboutEducation;educationalsystem;part-workingandpart-studysystem;educa-tionofideaandpolitics
(上接第80页)现了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栏目宗旨,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更多中国人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喜爱。通过百家讲坛这一桥梁,人们对汉代风云人物、对曹操、诸葛亮等三国人物以及多尔滚、和、刘墉等满清贵族以至对整个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都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浓厚的兴趣,对王立群、易中天、刘心武、周思源等大家的演讲风格更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说明所谓的史学危机的出现,并不是因为人们对历史的不关注或不感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史学的研究和传播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正视这些问题,并能从百家讲坛吸取成功之道,加强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力度,包括史学在内的人文科学的发展会气象更新。参考文献:
[1]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0060106/101710.shtm.l[2]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0060106/101682.shtm.l[3]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0060106/101687.shtm.l
[4]李时岳.史学的革新[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3):5.
[5]翁善才.把高校历史教材的改革作为史学出路的突破口[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274.
[6]刘宝存.哈佛就是哈佛哈佛大学办学理念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2):32.
(责任编辑:闫涛涛)
TheInspirationDerivedfromLectureRoom(aCCTVProgram)tothe
ReformofHistoryTeachi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LIYi-fang
(LiteratureSchoolofYangtzeUniversity,HubeiJingzhou434020)
Abstract:ThesuccessoftheCCTVprogramLectureRoom,whichaimsatspreadingChinesetraditionalhistoryandcu-lture,hasbroughtgoodinspirationtothereformofhistoryteachi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tssuccessfulwayenlightenstheeducators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onfindingoutthepurposeofpersonneltrainingofhistorycourseandmakingsurethereformbeingstudent-orientedfromthecoursesystemtostudyingattitude,fromteachingconcepttoteachingmethod.
Keywords:LectureRoom;thereformofhistoryteaching;inspiration
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