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二语文同步课堂专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将进酒》《江城子》(基础练)(含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课堂专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将进酒》《江城子》(基础练)(含解析)

来源:筏尚旅游网


【基础知识·达标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 ),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___________,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___________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__________,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___________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笔走龙蛇 虚张声势 显达 随遇而安

B.笔走龙蛇 矫揉造作 显赫 随波逐流

C.行云流水 矫揉造作 显赫 随遇而安

D.行云流水 虚张声势 显达 随波逐流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B.但他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是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

C.但他通过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D.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B.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C.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了美,被看作人生的真谛,艺

术的极峰。

4.下列各句对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B.但愿长醉不愿醒 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将进酒,杯莫停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6.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朝如青丝暮成雪

B.陈王昔时宴平乐

C.会须一饮三百杯

D.与尔同销万古愁

7.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 “将”的读音为qiāng,意思是“请”。

B.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

C.《庖丁解牛》选自《庄子 养生主》。庖,厨师,丁是他的姓。解,剖开,分割。

D.《将进酒》《梦游天姆吟留别》《李凭箜篌引》都是古体诗。

8.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容寂寞泪阑干 阑干:纵横

B.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

C.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然而

D.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徒然,白白地

9.下面对李白的《将进酒》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起兴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裹海雨而来之势,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全篇诗情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颓唐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D.《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感情。

10.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苏轼,被余秋雨称为 的天才,集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于一身的天才。自古以来,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似乎是 的一对死敌,然而这两者在苏轼身上却得到了最完美的统一,今日西湖的苏堤仍旧 着一千多年前这个天才的赫赫政绩。然而卓越的政治才能并不代表会玩弄肮脏的政治手腕,苏轼的一生命途多舛,与他正直的个性是分不开的。改

革也好,保守也罢,无论当时哪派势力得宠,苏轼都只有一个宗旨:站在良心那边说话!

A.千年一遇 誓不两立 显示 B.千载难逢 势不两立 显示

C.千年一遇 势不两立 昭示 D.千载难逢 誓不两立 昭示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作出痛苦假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问耕耘,何求收获?

题目就是这些了,你都

做对

了吗?去对下答案吧。

)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行云流水: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结合“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分析,语境主要讲创作,选用“行云流水”。

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矫揉造作:形容装腔作势,极不自然。结合“反对”“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分析,选用“矫揉造作”。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显赫:权势、名声等盛大显著。结合“终唐之世,陶诗并不”“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分析,主语为“陶诗”,选用“显赫”。

随遇而安:处于各种环境都能安心自在。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结合“‘乐观’情绪”分析,应该是“随遇而安”。

故选C。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分析,此处主要讲“人生空漠之感”,排除A项、B项。

比较C项、D项,C项的主语为“他”,与后文衔接不当。

故选D。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

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项,语序不当,“陶诗”应该放在“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的前面。

C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前面主语为“苏轼”,后面主语为“表达出来的美”。

D项,结构混乱,“被看作人生的真谛”的主语不能为“苏轼”。

故选B。

4.B

【解析】“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意思是“劝酒歌”。

5.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第一个“尔”,第二人称代词,你;第二个“尔”,语气词,表肯定;

B项,“但”,只、仅,副词;

C项,“为”,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作用,为什么;

D项,“莫”,不要、别,副词。

故选A。

6.B

【解析】A、C、D三项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项是用典。故选B。

7.C

【解析】C“丁是他的姓”错。

8.C

【解析】C项“而”通“尔”,你。

9.C

【解析】本题考查对全诗的理解和分析。C项“全篇诗情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颓唐的思想:”应该说此处并非消极颓唐的思想。而是承接上文而来,人生短暂,我们不要虚度光阴,要充实地度过人生每一天。

10.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

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千年一遇:指人或物很难出现。千载难逢:指机会难得。此处说的是余秋雨评价苏轼是个天才,根据词意,应用“千年一遇”。

第二处,势不两立: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存在。誓不两立:指发誓不跟对方同时存在,形容双方矛盾或仇恨很深,无法化解或调和。此处用在“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这两个对立面,应用“势不两立”。

第三处,昭示:指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显示:指明显地表现。此处与“政绩”搭配,应用“昭示”较恰当。

故选C。

11.(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天生我材、高堂明镜、暮成雪。

12.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

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顾”“惟”“逢”“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