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上消化道出血并急性脑梗死17例临床特点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并急性脑梗死17例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临床医学 CHlNA F0RElGN ME0ICAL 暖固 上消 化道出血并急性脑梗死1 7例临床特点分析① 张润平 杨万芬 (湖南省桃源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湖南桃源41 5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17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本组17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9例,应激性糜烂出14例,胃癌3例,消化道血管畸形1例,平均年龄68.5岁;15例(88%)伴有高脂血 症 高血压病、冠心病 糖尿病;梗死多发生在出血后约3.7d,大部分位于基底节区及大脑皮层区。结论 伴有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 压.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相关疾病的老年患者,特别是大出血者,应认识到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脑梗死发生率最高时间在出血后3~4d 左右,治疗应尽早扩容,禁用或慎用抗纤溶药。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出血 脑梗死 治疗 【中图分类号l R743.3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 1 674-0742(201 2)04(c)-00 23--0 2 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道血管畸形1例,共4例,占23.5%。出血量为800~2000mL,其中> 上消化道肿瘤等不同病因导致,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急症之一,当 1000mL12例(71%),<1000mL5例(29%)。l1例(65%)在治疗中曾使用 出现急性脑梗死时,会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现象,如果出现上消 止血芳酸、6一氨基已酸等抗纤溶止血药,本组患者中有15例(88%) 化道出血的基础上并发急性脑梗死,会使患者病情加重,加上临 患者伴有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相关疾 床上存在止血和抗凝治疗的矛盾,在治疗上往往难以掌握,出现 病。脑梗死一般发生在出血后l~6d,其中最早2例<24h发生,有 预后 良现象,但这种情况出现比较少【 lJ。本研究分析上消化道 l3例2~3d发生,其它在1周内发生,梗死位置多在基底节区及大 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上消化道出血与急性 脑皮层区,见表l。 脑梗死的关系。 3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上出现急 1.1 一般资料 性脑梗死并发应激性胃粘膜出血的比较多,消化道出血时并发急 收集我院2005年l0月至2009年12月间内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大 性脑梗死的比较少见。据有关数据显示,79.8%的上消化道出血并 出血患者168例,l7例并发急性脑梗死。其中男1 3例,女4例,年龄 发脑梗死患者伴有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 53~76岁,平均年龄68.5岁。所有患者均行胃镜和头颅CT检查。 冠心病、糖尿病等,部分患者有休克及抗纤溶药应用史。 诊断参照下列标准:(1)先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和体征;(2)在上消 本组伴有上述因素的患者占88%之多,其中重要因素是提示 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3)电子胃镜检查 年龄和既往血管基础病变,这与吴慧丽报道相近 。机制可能包 明确上消化道出血和病因;(4)头颅CT检查明确为急性脑梗死。 括:(1)动脉壁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 1.2 临床表现 加,在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的情况下,这种变化 在收治的患者都有呕血、黑便、贫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和 更显著,形成脑梗死的病变基础。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随着血容 体征,在止血治疗过程时,出现头昏、头痛、口角歪斜、吐字不清、 量、血红蛋白总量的降低,携氧能力下降,脑组织灌注不足,本身 一侧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病理反射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已存在明显狭窄的脑动脉远端血管已最大程度扩张,无法再增加 1.3统计学处理 血流量以提高供氧,血红蛋白下降至一定程度,导致这部分脑组 相关数据进行z 检验. 织梗死_5_。(2)上消化道出血后,特别是大出血,当超过循环血容量 2结果 的20%时,由于血压下降比较快,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反射性升高, 本研究中1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明确,其中消化性溃疡 这就引起周围小血管的收缩,严重的甚至引起脑血管痉挛,脑血 9例,占总数的53%,应激性糜烂出血4例,占23.5%,胃癌3例、消化 管阻力增加,血流量下降,造成深部小动脉闭塞。如合并糖代射异 表1上消化道大出血与脑梗死的关系 常、高血脂,则促进小血管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学异常,易引起脑 梗死【6】。(3)通常上消化道出血后会导致骨髓代偿致血小板生成增 多,循环血液中血小板聚集增加,发生释放反应,释放血小板球蛋 白、血小板因子、血栓烷素A、5一羟色胺、儿茶酚胺等,使血小板聚 ①作者简介:张润平(1976~):男,湖南桃源人,主冶医师,主要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 23 匿固  。临床医学 集增加,形成血栓。(4)在糖尿病患者中,经常会发生血管壁退行性 病变,加上当糖尿病发生时,由于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亢进情况 异常,而且处于高敏状态,活化阈值降低,形成微血栓,最后形成 笔者不主张在上消化道出血时使用,如果出现出血严重时,应使 用局部止血药、强力抑酸药、奥曲肽或生长抑素等,在条件允许的 情况下可尝试内镜下止血综合治疗,以避免脑梗死的发生。 粥样斑块,这样往往很容易形成脑梗死”1。(5)本研究中经常出现 溃疡病出血情况,主要有2个原因:①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 见病[8】;②国外的Johonston[ 提出可能:因为大出血多是因为动 参考文献 [1】胡建文,应光荣.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脑梗死l2例[J】.浙江中西 医结合杂志,2005,1 5(9):585. 脉出血,从而导致凝血栓子很容易脱落形成脑梗死。 绝大部分患者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后发生脑梗死,有一大部 分患者是在出血停止后发生,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止血药应用 不当,特别是不同的止血药混合使用,有的甚至数种抗纤溶药合 [2】刘燕燕,党连生.上消化道出血后并脑梗死3例[J】.包头医学 院学报,2004,20(3):248. [3]阮水良,官俏兵.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 医师进修杂志,2005,28(6A):46~47. f4]吴慧丽,周崇臣,王润青.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脑梗塞25例分 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79~80. 【5】Kim JS,Kang SY.Bleeding and subsequent anemia:aprecipitant for cerebral infarction【J 1.Eur Neurol,2000,43(4):20 1~208. 用,从而导致脑梗死发生。本组中有l1例(65%)患者因为使用抗纤 溶药止血,从而导致血小板聚集,纤溶酶原结构异常、活性降低, 抑制微血栓溶解。研究表明,应用此类药物可能是引发脑梗死的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上消化道大出血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如果 出现低血压,循环灌注障碍的情况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很容易 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其中如果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 糖尿病、高粘血症等这些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时,必须要清楚 知道在出血以后3d内就有发生脑梗死的危险,临床治疗中应及时 [6】张艳霞.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30例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 用内科杂志,2004,24(2):88. (7]李凤銮,刘青蕊,刘萍.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 小板数目体积及颗粒蛋白的检测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 志,2004,24(12):755. 输血、纠正严重贫血和补充血容量(晶体,胶体液,输血),纠正血流 动力学障碍,尽早使用血稀释疗法,防止脑梗死的发生。上消化道 [8】马润红.上消化道出血的规律性与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 实用医药,2008,3(9):73~74. [9】JOHONSTONJ M.ENDOSCOPICRISK.Factors for leeding epticulcer[J].Gastronitest Endose,1990,36:16. 出血是由于黏膜破损所致,而不是凝血机制障碍所致,因此,如果 应用止血剂治疗,非但没有止血的效果,而且还会引起血栓性疾 病。止血应以H—K ATP酶抑制剂为主,以提高胃内pH值,防止血 凝块中血小板的解聚,抑制胃蛋白酶对血凝块的消化,而起止血 作用。对于高凝倾向的患者如使用一些抗纤药物止血剂,不但效 果不明显,而且还会引发血栓性疾病,故应禁用或慎用止血药。故 【收稿日期】2012—03—1 2 (上接22页) 参考文献 。 [1】姜国红,王丽娜,宋日新,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缺 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干预治疗的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 2010,5(23):69~7O. 【2】马丽丽,赵春水,张津华,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 氨酸水平及治疗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 2 (24):49~50. 化,减少脑梗死发生率,改变患者预后,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是综合评定脑卒中量 表,可客观反映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涉及患者发病后意识状 态、肢体肌力等多个方面,临床应用广泛。Barthel指数和改良 Rankin量表(mRs)作为功能残疾疗效判断指标,可靠性和真实性较 高,MRS较BI更能反应康复较好的卒中患者之间功能残疾不同, 本研究干预组治疗4周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 干预组治疗后NIHSS评分小于观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2组患者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x =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 后x =5.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 [3]官国东,宁为民,林家东,等.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硬化性脑 梗死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l1,l 9(7): l141~1143. [4】刘群,孔祥君.甲钴胺控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梗死 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 l,1 3(2):290~291. 甲钴胺可控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 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收稿日期】2012-03-13 24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OAL TREATMEN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