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 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 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筏尚旅游网
威 擂毅有 一业道德和法治貊促进中职学生 成长 河北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 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和改 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德育课教 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在认 真总结2001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经验的基 础上,进行了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 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 重要内容。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 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 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 能力形成。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 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 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 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 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人德 育课课程体系。其他选修课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德育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不少于64学时。选 修课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根据国家形势 发展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 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预防疾病教育、毒品预防教 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学校对以上德育课各门课程 教学安排的顺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 保证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 上述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意见,自2009年秋 季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开始执行。地方各级 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 作的领导,做好课程改革方案实施的准备工作。各学校要 认真组织学习本意见和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 12o09.11 王天元 学大纲,组织好德育课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新一轮德育课 课程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一、关于中职校德育课程的三次改革历史回顾 中职校从建校初期,没有自己的德育课程体系,而是 沿用普通高中的德育课程。从1993年开始,进行第一轮 德育课程改革,从而使中职校开始有了自己的德育课程; 2001年6月,首次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正式纳入 中职校学生德育一门必修课;2001年9月开始进行中职 德育课第二轮改革,突出了中职生特点,提升了学生的职 业道德水平,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同时开设了 《法律基础知识》课程,集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 增强了法律意识;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构 成的变化,增加了实习实训时间,也检验出了原来课程存 在的某些不适应的问题,2007年开始启动第三轮中职德 育课程改革,将《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 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纳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四 门必修课,将《心理健康》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一门选 修课。 二、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必要性 1、继承和发展了第二轮德育课程改革的成果 作为中职生德育必修课程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不 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第二轮课程改革成果的继承和发 展。在上一轮课改中,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 的单纯讲授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教育教学 的实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此同时,不断积极探索课 程改革的方向。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 和道德品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社会迅速发展,对广大中 职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中职学 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修改和完善 原课程存在的某些不适应的问题,进行了第三轮课改,新 课程的编写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符合中职生教学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面发展的《职业 道德与法律》教材。 2、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 千困 增毅有 一 薮 横一 ”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加强和 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视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 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 茎 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等内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 差 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是为实现上述德育目标服务的。磬 爰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 任务。中央八号文件专门部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 是战略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 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 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 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 做起,促成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八号文件专门提出加快 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 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 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 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和建设任务,要求“深入研究中小学 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 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 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份量,努力构建适应2l世纪 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同时提出“积极改进 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 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积极 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 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等要 求。 2005年l 1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的决定”。《决定》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 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 的职业道德教育”。《决定》的这一精神,是《职业道德与法 律》课程必须着力贯彻的。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 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 任、家庭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 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十七大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 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维护 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以上所有这些要求,都是德育课程要贯彻的,它们为 安排《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具体内容、规定课程理念, 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3、承担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应功能 中职德育是个系统工程,《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不 可能承担全部德育功能。但是,作为一门必修的德育课, 必然要与学校其他德育途径、其他德育课程共同承担起 德育功能。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 的德育目标中,包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树立社会 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这是认知的内容;陶 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一这是情感态度观念的 要求;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一这是运用的、行为上的要 求。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 律常识—这是认知的要求。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 识一这是情感态度观念的要求;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 公民—这是行为上的要求。包含了理解、记忆、感悟、体 验、比较、辨别、选择、探究、运用和实践等能力。这体现了 德育课程的特点,即不光追求掌握知识,还要转变情感, 树立正确态度和观念,提高能力,学以致用。 4、引导和帮助中职生健康成长 中职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和影响下,能够热爱祖国,钻 研技术,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综合素质不断提 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自卑,看不起自己;有的违 纪,不能控制自己;有的自私、失信,不尊重他人;有的不 爱学习,没有理想目标;有的放任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极个别的学生身上出现违法甚至犯罪现象。 据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显示,2007年青少年 犯罪为316 397人,占所有刑事案件被告人的33.9口。 其中,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为87 525人,占所有 刑事被告人的9.4%。这些年轻的罪犯,有的就是在校中 职学生。 学生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控制,会有愈演愈 烈的趋势。绝大多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前,就已经染上了 种种恶习:厌恶学习,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无 视纪律,为所欲为;厌恶劳动,追求享受;乱交朋友,忙于 早恋,沉湎于网吧;以大欺小,勒索钱财;打架斗殴,聚众 闹事。这样的孩子,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出现未成 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观原因,在于道德意志薄弱、是非观念 模糊、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为了保护学生健康 成长,必须强化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 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是为中 职生健康成长服务的。 (通联:青龙县职教中心066500) ………… 孽| 2009.11觏蔷飘 黪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