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84593 A(43)申请公布日 2014.01.01
(21)申请号 201310478304.4(22)申请日 2013.10.14
(71)申请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210035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卸甲甸(72)发明人李明 陶镳 胡道峰 翟卫江(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102
代理人姚姣阳 周海斌(51)Int.Cl.
C21C 5/28(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54)发明名称
提高小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的冶炼方法(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小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的冶炼方法,包括:第一步、在小转炉冶炼初期控制成渣条件;第二步、待炉内成渣后控制炉内条件并升温;第三步、在小转炉冶炼中期,分批次加入锰矿,并控制冶炼条件;第四步、在小转炉冶炼中期结束前控制炉内条件;第五步、在小转炉冶炼后期控制冶炼条件;第六步、在小转炉冶炼终点控制炉内条件,并实施拉碳操作;第七步、小转炉冶炼结束。本发明专门针对小转炉特点,可在小转炉上有效实施直接投加锰矿石的工艺。
CN 103484593 ACN 103484593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提高小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的冶炼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小转炉冶炼初期,向炉内铁水中加入造渣料;所述造渣料包括石灰和轻烧白云石,加入量分别为石灰20-30kg/t铁水,轻烧白云石5-10kg/t铁水;同时保持氧气压力为0.8-0.9Mpa,保持氧枪枪位高度为800-900mm;
第二步、待炉内成渣后,立即向炉内铁水中加入石灰10-15kg/t铁水,并控制铁水温度逐渐上升;
第三步、在小转炉冶炼中期,于硅锰反应期完成后碳开始剧烈氧化、铁水温度迅速上升的阶段,分至少2批次加入锰矿,锰矿的加入总量为6-8kg/t铁水;同时保持氧枪枪位高度为1000-1400mm,调整氧枪枪位高度时逐渐调整;
第四步、在距离小转炉冶炼中期结束至少8min之前,向炉内加入石灰10-15kg/t铁水,以及轻烧白云石5-20kg/t铁水;
第五步、在小转炉冶炼后期,将氧气压力逐渐提高到至少0.9Mpa,同时将氧枪枪位高度逐渐降至最低限位;
第六步、在小转炉冶炼终点,氧枪深吹时间为至少15s;实施拉碳操作,使终点钢水中碳含量≥重量百分数0.1%,使氧含量降低50-100ppm,锰含量达到重量百分数0.11-0.13%;同时使终渣MnO含量升高,FeO含量降低,并使终渣碱度为3-5;控制终点温度为1640℃-1680℃;
第七步、小转炉冶炼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小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的冶炼方法,其特征是,第三步中,锰矿含锰量为重量百分数15-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提高小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的冶炼方法,其特征是,锰矿含Fe量为重量百分数5-20%,含SiO2量为重量百分数5-20%,含P量≤重量百分数0.035%,含S量≤重量百分数0.02%,含水量≤重量百分数1.0%;锰矿石的粒度为20-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提高小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的冶炼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石灰加入量为20kg/t铁水,轻烧白云石加入量为8kg/t铁水,氧气压力为0.8Mpa,氧枪枪位高度为800mm;
第二步中,石灰加入量为15kg/t铁水;第三步中,在小转炉冶炼中期开始3min后,分至少2批次加入总量为8kg/t铁水的锰矿;
第四步中,在距离小转炉冶炼中期结束8min之前,向炉内加入石灰15kg/t铁水,以及轻烧白云石20kg/t铁水;
第五步中,氧气压力逐步提高至0.9Mpa;第六步中,氧枪深吹时间为15s。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提高小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的冶炼方法,其特征是,在小转炉冶炼初期控制温度为1400℃-1450℃,在小转炉冶炼中期控制温度为1560℃-1600℃,在小转炉冶炼后期控制温度为1640℃-1680℃。
2
CN 103484593 A
说 明 书
提高小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的冶炼方法
1/4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水冶炼方法,尤其是一种提高小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的冶炼方
法,专门适用于小转炉。
[0001]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业内将锰元素合金化的方法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利用锰矿石生产含锰铁合金,再把含锰铁合金投入钢包中,以提高终点钢水锰含量;第二种是直接将锰矿石加入转炉中进行合金化。实践证明,第二种方法优于第一种方法,不仅能降低铁合金消耗量,降低成本,缩短流程,节能减排,还能以锰矿石代替铁矿石作为氧化剂,也可作为冷却剂用以调温。
[0003] 锰元素在转炉内初期被大量氧化,但在冶炼后期氧化趋于平衡,随着碳元素的氧化,炉渣中FeO含量降低,MnO被还原,金属Mn进入钢水中;提高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可降低锰铁用量,有利于降低炼钢生产成本;随着终点钢水锰含量的提高,钢水氧化性下降,炉渣脱硫率提高,从而提高钢水纯净度。[0004] 据申请人所知,我国95%的锰矿石为含锰量较低的贫锰矿,严重制约了直接投加锰矿石的效果,目前大都通过改进工艺来改善效果,使直接投加锰矿石的方法可以实施推广。
[0005] 例如,宝钢炼钢厂采用“三脱”(即脱硫、脱磷、脱硅)铁水进行少渣吹炼,同时配加锰矿,锰矿含锰量为34%~36%;生石灰单耗11.3kg/t·s,轻烧白云石单耗6.3kg/t·s,转炉渣量30kg/t·s,为常规渣量的1/3;添加锰矿大于8kg/t·s,在转炉吹止碳含量大于0.08%的情况下,锰的收得率大于50%。[0006] 再如,莱钢炼钢厂曾于其1号转炉进行了加锰矿试验,锰矿含锰量为27%,每炉200kg,在开吹时一次加入炉内,由于加入量少、终点碳低、渣量大,Mn回收率只有28%,需要做进一步改进。之后将铁水“三脱”,转炉少渣炼钢,提高终点碳含量,最终锰矿合金化后Mn的回收率达到75%以上。[0007] 又如,申请号201010183481.6申请公告号CN10188074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名称:一种转炉少渣冶炼进行锰矿合金化的工艺),通过转炉中途倒渣减少渣量,冶炼初期加入锰矿1kg/t-2.5kg/t,减少转炉冶炼过程渣量,中途倒出炉渣50%以上,出钢时采用高拉碳的工艺,碳含量控制在0.08%以上,供气强度在0.03-0.3Nm3/min·t,贫锰矿收得率达到40%以上。
[0008] 然而,由于小转炉不具备铁水“三脱”、双渣冶炼、顶底复合吹炼的条件,上述工艺均无法直接适用于小转炉,而且申请人也未发现专门针对小转炉的直接投加锰矿石工艺。
[0002]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提高小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的冶炼方法,专门针对小转炉特点,可在小转炉上有效实施直接投加锰矿
[0009]
3
CN 103484593 A
说 明 书
2/4页
石的工艺。
[0010]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0011] 一种提高小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的冶炼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0012] 第一步、在小转炉冶炼初期,向炉内铁水中加入造渣料;所述造渣料包括石灰和轻烧白云石,加入量分别为石灰20-30kg/t铁水,轻烧白云石5-10kg/t铁水;同时保持氧气压力为0.8-0.9Mpa,保持氧枪枪位高度为800-900mm;[0013] 第二步、待炉内成渣后,立即向炉内铁水中加入石灰10-15kg/t铁水,并控制铁水温度逐渐上升;[0014] 第三步、在小转炉冶炼中期,于硅锰反应期完成后碳开始剧烈氧化、铁水温度迅速上升的阶段,分至少2批次加入锰矿,锰矿的加入总量为6-8kg/t铁水;同时保持氧枪枪位高度为1000-1400mm,调整氧枪枪位高度时逐渐调整;[0015] 第四步、在距离小转炉冶炼中期结束至少8min之前,向炉内加入石灰10-15kg/t铁水,以及轻烧白云石5-20kg/t铁水;[0016] 第五步、在小转炉冶炼后期,将氧气压力逐渐提高到至少0.9Mpa,同时将氧枪枪位高度逐渐降至最低限位;[0017] 第六步、在小转炉冶炼终点,氧枪深吹时间为至少15s;实施拉碳操作,使终点钢水中碳含量≥重量百分数0.1%,使氧含量降低50-100ppm,锰含量达到重量百分数0.11-0.13%;同时使终渣MnO含量升高,FeO含量降低,并使终渣碱度为3-5;控制终点温度为1640℃-1680℃;[0018] 第七步、小转炉冶炼结束。本发明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0020] 优选地,第三步中,锰矿含锰量为重量百分数15-30%。[0021] 更优选地,锰矿含Fe量为重量百分数5-20%,含SiO2量为重量百分数5-20%,含P量≤重量百分数0.035%,含S量≤重量百分数0.02%,含水量≤重量百分数1.0%;锰矿石的粒度为20-40mm。[0022] 优选地,第一步中,石灰加入量为20kg/t铁水,轻烧白云石加入量为8kg/t铁水,氧气压力为0.8Mpa,氧枪枪位高度为800mm;[0023] 第二步中,石灰加入量为15kg/t铁水;[0024] 第三步中,在小转炉冶炼中期开始3min后,分至少2批次加入总量为8kg/t铁水的锰矿;
[0025] 第四步中,在距离小转炉冶炼中期结束8min之前,向炉内加入石灰15kg/t铁水,以及轻烧白云石20kg/t铁水;[0026] 第五步中,氧气压力逐步提高至0.9Mpa;[0027] 第六步中,氧枪深吹时间为15s。[0028] 优选地,在小转炉冶炼初期控制温度为1400℃-1450℃,在小转炉冶炼中期控制温度为1560℃-1600℃,在小转炉冶炼后期控制温度为1640℃-1680℃。[0029] 本发明的关键点在于:(1)在小转炉冶炼中期的上述特定阶段加入锰矿,可以充分利用炉渣开始容易返干的时机,使贫锰矿中的锰元素更易进入铁水中,最终使终点钢水锰含量增加;(2)在小转炉冶炼的各个时期分别控制炉内冶炼条件,尤其是在终点实施拉
[0019]
4
CN 103484593 A
说 明 书
3/4页
碳操作,可有效促进锰矿中的锰元素进入铁水中,取得良好效果。[0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0031] (1)专门针对小转炉特点,使直接投加锰矿石工艺可在小转炉上予以实现。[0032] (2)在小转炉冶炼中期加入锰矿可替代铁矿石化渣剂,化渣效果更好,不会产生金属喷溅,终渣流动性好,可减少脱氧合金用量,降低冶炼成本;此外,锰矿还可替代铁矿石作为冷却剂来调整出钢温度。[0033] (3)在小转炉冶炼中期加入锰矿可有效提高终渣MnO含量,从而增加可还原的锰元素量,有利于增加终点钢水锰含量,降低终点钢水氧含量,提高钢水质量;同时可进一步降低终渣中FeO含量和氧含量,减缓炉渣对炉衬的侵蚀,降低钢铁料消耗,提高钢水纯净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0035] 实施例
[0036] 本实施例提高小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的冶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37] 第一步、在小转炉冶炼初期,向炉内铁水中加入造渣料;所述造渣料包括石灰和轻烧白云石,加入量分别为石灰20-30kg/t铁水(优选20kg/t铁水),轻烧白云石5-10kg/t铁水(优选8kg/t铁水);同时保持氧气压力为0.8-0.9Mpa(优选0.8Mpa),保持氧枪枪位高度为800-900mm(优选800mm);[0038] 第二步、待炉内成渣后,立即向炉内铁水中加入石灰10-15kg/t铁水(优选15kg/t铁水),并控制铁水温度逐渐上升;[0039] 第三步、在小转炉冶炼中期,于硅锰反应期完成后碳开始剧烈氧化、铁水温度迅速上升的阶段(优选小转炉冶炼中期开始3min后),分至少2批次加入锰矿,锰矿的加入总量为6-8kg/t铁水(优选8kg/t铁水);同时保持氧枪枪位高度为1000-1400mm,调整氧枪枪位高度时逐渐调整(严禁枪位大起大落);
[0040] 锰矿石含锰量为重量百分数15-30%,含Fe量为重量百分数5-20%,含SiO2量为重量百分数5-20%,含P量≤重量百分数0.035%,含S量≤重量百分数0.02%,含水量≤重量百分数1.0%;锰矿石的粒度为20-40mm;[0041] 第四步、在距离小转炉冶炼中期结束至少8min(优选8min)之前,向炉内加入石灰10-15kg/t铁水(优选15kg/t铁水),以及轻烧白云石5-20kg/t铁水(优选20kg/t铁水);[0042] 第五步、在小转炉冶炼后期,将氧气压力逐渐提高到至少0.9Mpa(优选0.9Mpa),同时将氧枪枪位高度逐渐降至最低限位;[0043] 第六步、在小转炉冶炼终点,氧枪深吹时间为至少15s(优选15s)(同时应加强熔池搅拌);实施拉碳操作,使终点钢水中碳含量≥重量百分数0.1%,使氧含量降低50-100ppm,锰含量达到重量百分数0.11-0.13%;同时使终渣MnO含量升高,FeO含量降低,并使终渣碱度为3-5;控制终点温度为1640℃-1680℃;[0044] 第七步、小转炉冶炼结束。[0045] 此外,在小转炉冶炼初期控制温度为1400℃-1450℃,在小转炉冶炼中期控制温度为1560℃-1600℃,在小转炉冶炼后期控制温度为1640℃-1680℃。
5
CN 103484593 A[0046]
说 明 书
4/4页
应用案例:
[0047] 氧气顶吹小转炉3座,出钢量40t,冶炼周期25min,纯吹氧时间13min。造渣料为石灰、轻烧白云石、返矿/锰矿石、氧化铁皮等。脱氧合金采用硅铁、锰铁、铝锰、电石等。[0048] 初生的炉渣主要用FeO、SiO2、和少量MnO组成,块状石灰与初生炉渣接触时,由于炉渣与石灰是浸润的,炉渣将进入石灰表面的气孔和裂纹。在石灰块表面形成高熔点化合物2CaO·SiO2(C2S相区)和3CaO·SiO2(C3S相区)覆盖层,它们将石灰块与熔渣隔开,使石灰溶解速度减慢。提高MnO含量,有利于CaO饱和溶解度提高,(C2S+L)两相区缩小,覆盖层变薄,石灰溶解速度加快。增加渣中MnO具有良好的持续化渣作用。[0049] 使用锰矿,渣中FeO较大幅度降低,有助于提高合金料吸收率和减缓炉衬侵蚀,改善终渣流动性,使溅渣扶炉效果有所改善。
[0050] 在该应用案例中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后,在第六步中,终点钢水锰含量达到重量百分数0.126%;锰矿合金化Mn的回收率可达到37%以上,效果良好;且终点钢水中锰含量提高0.1%,则终点钢水中氧含量降低18ppm。[0051]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