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药2010年12月第32鲞第24 bei—Medical Journ旦l 20 Q 32 Dec _24 3471 反射,另一耳部分频率引出反射,但阂值均增高。显然听神经 病的AR并非完全不能引出,AR能否引出对分析听神经病的 l Start"A,Picton TW,Sininger Y,et a1.Auditory neuropathy.Brain,1996, 119:741. 病变程度及其累及部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非交叉和交叉 AR均不能引出表明耳蜗传入神经系统病损程度严重,以及致 听神经的非同步化放电严重障碍,使传人通路的声刺激信息输 入不足,而不能激活同侧和对侧的内上橄榄核。但镫骨肌反射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耳科学组.听神经病专家论 坛.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327-334. 3韩德民,许时昂主编.听力学基础与l临床.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 献出版社,2004.283. 4张建星,孙晓卫,李海燕,等.婴幼儿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点.重庆医 学,2009,12:234 ̄36. 引不出,同样提示听觉脑干通路存在病变,即使有一定的听觉 信号传人也引不出反射。 综上所述,儿童听神经病的临床和听力学检查有显著的特 征性,尤以听力学特征更为显著。因此认为系统听力学检查对 5曾咏梅,朱雅颖,顾文瑗.听神经病4,JD 60例分析.中国听力语言康 复科学杂志,2006,15:28.30. 6 Doyle KL,Sininger Y,Stair A.Auditory neuropathy in childhood.IJaryn— goscope,1998,108:1374.1377. (收稿日期:2010—07—21) 认识、诊断以及研究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论著· 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 时机与预后分析 呼铁民孙堞贤 王维兴韩凤伟 王培 张丹 于淼赵宗茂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 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确诊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住院患者328例,所有符合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且已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86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依据手术时间不同分为3组:早 期组O一3 d、中期组4—7 d、晚期组8~21 d。选择Hunt.Hess分级评价病情。颅脑CT采用Fisher分级,手 术方式包括: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和介入弹簧圈栓塞术,我院以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为主要手术方式(80%以 上),术后常规进行预防脑血管痉挛、维持基础血压、适当扩容、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 资料、住院病死率、致残率,并随访1月、1年病死率等。结果286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5.6±5.0)岁, 女性多见,占63.29%。3组年龄均数,性别比,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病率。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以 及动脉瘤的主要部位、Hunt—Hess分级、颅脑CT的Fisher分级、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手术时间组Hunt-Hess分级I一Ⅲ级患者的致残率、住院病死率、1月病死率、1年病死率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Hunt—Hess分级Ⅳ、V级患者早期手术组致残率、住院病死率、1月病 死率、1年病死率均低于诺中晚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手术时间早晚对颅内动 脉瘤破裂SAH Hunt—Hess分级I.Ⅲ级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但Ⅳ、V级患者早期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 【关键词】 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时间;预后 【中图分类号】 R 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10)24—3471—03 颅内动脉瘤破裂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病 中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年发病率约6/100 000,其发病率仅次 于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居第三位,病死率达50%左右,生 存患者中致残率约30%…。目前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面 家该病年病死率仍达20%以上 j。外科手术治疗是颅内动脉 瘤破裂继发SAH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关于手术时机 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 研究。 1资料与方法 ,本文将对此进行回顾性 虽有很大进展,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仍很高 ,在发达国 1.1一般资料作者单位:067000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呼铁民、王维兴、韩凤伟、于淼),骨科(王培),放射科(张丹);北京协 和医院心内科(孙璨贤);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赵宗茂) 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5 月至2009年5月确诊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的住院患者328 例,符合下述人选标准和排除标准且已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 286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其中男105例,女181例;年龄45~ 69岁,平均年龄(56 4-5)岁。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动脉瘤夹闭 术和介入弹簧圈栓塞术,所有手术均由固定且有经验的神经外 通讯作者:赵宗茂,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E—mail:zzm69@163.tom 3472 河北医药2010年12月第32卷第24期Hebei Medical JoumM.2010.Vol 32 Dec N0.24 表1 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时间 例(%) 科专科医师完成,术后常规进行预防脑血管痉挛、维持基础血 压、适当扩容、并发症的预防等治疗。据手术时间将研究对象 分为3组:早期手术组(0—3 d),中期手术组(4—7 d),晚期手 术组(8—21 d)。记录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住院病死率、致残 率,并门诊或电话随访1月、1年病死率等分析患者预后。 1.2入选标准(1)临床上有头痛、颈项部疼痛、颈项强直或 意识障碍、颅神经受损等表现;(2)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和(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 SAH;(3)临床资料完整;(4)颅内动脉瘤首次发生破裂出血; (5)患者知情同意纳入本研究。 1.3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继发SAH;(2)SAH未行手术治 疗;(3)临床或影像学资料缺失,如:CTA、DSA和CT等;(4)再 次出血或多次出血;(5)血管炎等结缔组织病继发颅内动脉瘤; (6)合并脑出血或脑梗死等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7)合并 严重心、肺、肾等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可能影响患者预后;(8)多 发动脉瘤;(9)患者不同意纳入本研究。 1.4病情评价 1.4.1临床分级:临床用于评价患者病情轻重的分级的方法很 多,但多缺乏大样本研究证实,临床可信度较低 ],近年来临床 上倾向于使用Hunt—Hess分级来描述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患 者人院时的神经系统状态并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 7 3,Hunt—Hess 共分5级,具体内容如下:I级:无症状,或有轻度头痛和颈项强 直;Ⅱ级:中度或重度头痛,颈项强直,除有脑神经受损症状外无 其他神经症状;Ⅲ级:嗜睡、意识模糊或有轻度局灶性神经功能障 碍;IV级:木僵状态,中度或重度偏瘫,可有早期去大脑强直和植 物神经功能紊乱;V级:深昏迷,去脑强直,垂危状态。 1.4.2蛛网膜下腔出血程度判断:颅脑CT由我院放射科有经 验的专科医师小组阅片(人员固定),他们对患者病情不完全知 情。CT结果采用Fisher分级,共4级 J:I级:蛛网膜下腔未 见积血;Ⅱ级:蛛网膜下腔弥散性薄层积血,积血厚度小于 1 mm;Ⅲ级:蛛网膜下腔弥散性或局限性厚层积血,积血厚度大 于或等于1mm;IV级:蛛网膜下腔弥散性厚层积血,或虽无积血 但有脑内和(或)脑室内血肿。 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面±S 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样本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ANOVA), 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临床情况3组年龄均数,性别比,高血压、高血脂、 高血糖发病率,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以及HuntHess分级、颅 脑CT Fisher分级(Ⅳ级例数)、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1。 2.2动脉瘤部位比较3组均以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大 脑中动脉动脉瘤为最常见,占22%一35%,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最常见,约占35%。而颈内动脉、基底动脉末端、小脑后下动 脉动脉瘤相对少见,占3%~8%。3组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 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动脉瘤的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3组问基底动脉末端、小脑后下动脉瘤部位分布 差异较大,但样本量小,可信度低。见表2。 表2 3组颅内动脉瘤部位比较 例(%) 2.3手术时间与患者预后的比较分析依据临床Hunt.Hess 分级,不同手术时间组I~Ⅲ级患者的致残率、住院病死率、 1月病死率、1年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临床Hunt—Hess分级Ⅳ、V级患者早期手术组致残率、住院病死 率、1月病死率、1年病死率均低于中晚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不同手术时间预后比较 例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动脉瘤破裂致SAH发病高峰年龄55~6O岁, 以女性多见,与文献报道相近 J。直径大于1 cm、基底动脉末 端以及后交通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危险更高。既往前瞻性队列 研究表明: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发病第1个24 h至少有3%~ 4%再出血的危险.尤其是发病后2~12 h内再出血危险更大, 第1个月内发生再出血的危险为1%一2%,以后长期随访中发 现3个月后平均年再出血率为3%,而再出血是破裂动脉瘤患 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lj ,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 手段。早期手术可改善患者脑灌注而不会加重脑缺血… ,因 此,动脉瘤破裂致SAH应早期采取积极手术治疗以降低死亡 率和致残率,但早期行开颅手术可能因脑肿胀、颅内压高以及 脑血管痉挛等因素增加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 本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中Hunt—Hess I~Ⅲ 利E医药2010年12月第32卷第24期Hebei Medical Journal,201 o'Vol 32 Dec No.24 3473 级患者的预后不受手术时间的影响,即早期、中晚期手术的患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总样本量较大,但Hunt—Hess分 者预后无明显差异,与文献报道一致 ,但Hunt—Hess IV—V级 级Ⅳ、V级患者所占比例少,样本量少可能导致统计的可信度 病情重的患者早期手术者住院病死率、1月病死率、1年病死率 下降;此外,本研究仅入选了单发动脉瘤,对多发动脉瘤以及动 均较中晚期手术明显下降,提示病情重的动脉瘤致SAH的患 脉瘤本身特征未给予关注,可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还需 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患者的预后可能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影 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虽然前瞻性、随机试验临床证据更 响,本研究尽可能去除干扰研究结果的诸多因素,如:患者基线 强,但颅内动脉瘤致SAH是神经科急重症之一,病死率和致残 临床情况(年龄、性别构成、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 率均很高,随机试验从伦理学角度很难实施。 动脉瘤的数目和部位、神经科医生的手术水平以及术后预防并 参考文献 发症处理等诸多因素。 l van Gijn J,Rinkel GJ.Subarachnoid haemorrhage:diagnosis,causes and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动脉瘤夹闭术、血 management.Brain,2001,124:249-278. 2 Hop JW,Rinkel GJ,Algra A,et a1.Changes i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等,前者手术创伤大,后者为微创手术,但价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and caregivers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格昂贵。因我院地处贫困地区,受限于患者的经济条件,以开 hemorrhage.J Neurosurg,2001,95:957—963. 颅动脉瘤夹闭术为主要手术方式(80%以上),少数患者有机会 3 Johnston SC,Selvin S,Gress DR.The burden,trends,and demographics of mortality fro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Neurology,1998,50:1413- 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5%一14.5%的患者由于血管形 14t8. 态异常迂曲,动脉瘤轮廓不清,不适合行介入弹簧圈手术治疗, 4 Suzuki J,Onuma T,Yoshimoto T.Results of early operations on cerebrla 巨大动脉瘤和宽基底动脉栓塞成功机率很低” 。两种手术方 aneurysms.Surg Neurol,1979,l1:407-412. 式风险的比较: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可以成功治疗破裂动脉瘤, 5 Kassell NF,Boarini DJ,Adams HP,et a1.Overlal management of ruptured aneurysm:comparison of early and late operation.Neurosurgery,198l,9: 手术并发症较少,包括:动脉瘤夹闭不完全(5.2%),动脉瘤复 120.128. 发(1.5%),再出血(0.26%)。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手术创伤 6 Savelnad H,Hillman J,Brandt L,et a1.Overall outcome in aneurysmal 小,但并发症相对较多,主要与术者的经验不足或技术不熟练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neurosurgical units in Sweden during a l—year period.J Neurosurg,1992,76:729-734. 等有关,包括:对比剂肾病,腹股沟区血肿、感染、假性动脉瘤形 7 Hunt WE,Hess RM.Surgical risk as related to time of intervention in the 成、动静脉瘘等穿刺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有动脉夹层(0.7%), repair of intracranila aneurysms.J Neurosurg,1968,28:14-20. 动脉栓塞(2.4%),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1.4%~2.7%)甚至 8 Fisher CM,Kistler JP,Davis JM.Relation of cerebrla vasospasm to 危及患者生命,病死率达30%一40% 14],需紧急改行开颅手术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visualized by 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scan— ning.Neurosurgery,1980,6:l_9. 治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动脉瘤复发率高20.9%一 9 Greenberg MS.SAH and aneurysms.In:Greenberg MS,ed.Handbook of 33.6%,但可行二次栓塞术。术后动脉瘤再出血发生率较开颅 neurnsurgery.5th ed.New York:Thieme Medica1.2000.754—803. 动脉瘤夹闭手术发生率高,约0.8%,多发生在术后期间 。 10 Bederson JB,Connolly ES Jr,Satjer HH,et a1.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eurysmal subaraehnoid hemorrhage:a statement for 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主要依据患者病情、神经外科以及放射介入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a special writing group of the Storke Coun- 科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 。 cil,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troke.2009,40:994—1025. 术后处理也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中所有动脉瘤破 1 1 Bailes JE,Spetzler RF,Hadley MN,et a1.Management morbidity and 裂致SAH患者术后常规给予尼莫地平等药物预脑血管痉挛等 mortlaity of poor—grade aneurysm patients.J Neurosurg,1990,72:559- 566. 治疗,疗程2~3周。文献报道,SAH后血管造影发现30%~ 12 Kassell NF,Torner JC,Jane JA,et a1.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70%的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导致大脑基底动脉狭窄,动脉远 study on the timing of aneurysm surgery.Part 2:Surgical results.J Neu— 端相应供血区发生低灌注,严重者可能发生脑梗死甚至导致死 orsurg,1990,73:3747. 13 Shanno GB,Armonda RA,Benitez RP,et a1.Assessment of acutely 亡,脑血管痉挛多发生于SAH后3—5 d,多于2周左右缓 unsuccessful attempts at detachable coiling in intracranila aneurysms. 解 。术后发生死亡的患者约50%因为脑血管痉挛,因此,术 Neurosurgery,2001,48:1066-1072. 后常规预防脑血管痉挛非常重要。此外,术后进行液体复苏、 14 Tummala RP,Chu RM,Madison MT,et a1.Outcomes after aneurysm urpture during endovasculra coil embolization.Neurosurgery,2001,49: 维持脑灌注等治疗也很重要,但合并严重心肾功能不全,大量 1059.1O66. 扩容、升高血压等治疗应慎重,以免导致心力衰竭加重甚至诱 15 Raymond J,Guilbert F,Weill A,et a1.Long—term angiographic recur- 发急性肺水肿危及患者生命。 Fences after selective endovasculra treatment of aneurysms with detacha- 总之,颅内动脉瘤致SAH Hunt—Hess分级I一Ⅲ级的患者手 ble coils.Stroke.2003,34:1398-1403. 16 Berman MF,Solomon RA,Mayer SA,et a1.Impact of hospitalrelated 术时间对其预后无明显影响,但尽早手术可减少患者在等待手 factors on outcome after ter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s.Stroke,2003, 术过程中病情恶化发生死亡、降低长时间住院导致的费用增 34:2200-2207. 加。但Ⅳ、V级患者的病死率很高,早期手术可降低患者死亡 17 Heres RC,Zervas NT,Varsos V.Cerebral vasospasm after subaraehnoid hemorrhage:an update.Ann Neurol,1983,14:599-608. 率,改善患者预后。 (收稿日期:201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