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栽培学课程论文》
——浅谈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
学 院 草 业 学 院 班 级 09 植保(2)班 姓 名 刘 天 玉 学 号 2009042066
2011年11月20日
浅谈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
刘天玉 (甘肃农业大学)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我省静宁县苹果产业的现状,分析了有关苹果产业发展的政策及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展望了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苹果产业 现状 发展 前景
苹果作为静宁县优势产业,得到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 苹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至目前, 全县果园总面积4.67万公顷,占耕地的46.5%,户均0.49 公顷,人均0.107公顷。2007年结果园面积1.1万公顷,产量19.8万吨,产值3.71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20元, 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2008年挂果面积1.5万公顷,产量24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90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2009年挂果面积2万公顷,产量30 万吨,产值6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1300元以上,占当年农民收入的50%以上。苹果产业为全县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从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看, 果产业应有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08年以来,我们依托甘肃省“一村一品”科技增收项目,采取建办示范点与辐射带动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果业高新技术, 落实标准化生产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1]
一、静宁县苹果产业基本现状
(一)最适宜区优势生产基地规模居于全国先进行列
2003年国家《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公布,静宁县名列全国27个苹果最适宜区县和55个国家级苹果出口基地县之中。按照《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即使在全国最好的苹果生产区域中,我们的产业规模也是占有很大优势的,主要是以仁大、李店为代表的静宁县苹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定位。
(二)稳固占据全县最大的农业支柱地位
自1923 年苹果引进我县以来,尤其是经过1986 年区划调整以后的快速膨胀,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逐渐成长为全县乃至全省的一个亮点,全县现有苹果70 多万亩,2009 年总产量30 万吨。近年来,苹果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在水果总量的90%以上,产值所占比例则更高,以苹果为主的水果产值2009年达6 亿元。考虑到静宁县属于全国苹果最适宜区,在农业总产值增长中的贡献事实上更大。生产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果品加工、贮藏、包装、运销等相关产
业的兴旺,而且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县农村经济点。对清理检查出的问题,都认真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项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并对整改落实做出公开承诺,实行挂号整改,落实销号制度,限期落实到位。整改工作基本结束后,及时向检查组写出书面报告,市领导小组将根据整改情况组织进一步抽查。坚持标本兼治,把整改落实与整章建制结合起来,通过整改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促使惠农惠民政策制度设计更加完善,资金监管体系更加完备,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显著,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二、静宁县苹果产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优势
l.自然资源优势
按照《苹果学》和国家农业部《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的指标要求,静宁县的年均温、年降雨量、1月中旬均温、年极端最低温等7项苹果生态适宜指标全部符合最佳要求,而同时列入全国两大苹果优势区域的渤海湾产区,其近海亚区只有6项、内陆亚区只有4项符合最佳指标要求,世界著名苹果产区美国华盛顿产区只有5项符合最佳指标要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静宁县苹果产业无可比拟。另外,由于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完全具备生产优质高档苹果的生态条件。 2.重点产区规模优势
我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苹果面积、产量分别占全世界总量的40%、34.5%,而且这个比例仍在不断攀升。按照我国目前在苹果产销方面以县域决策和实施为主的现实,当前的对比研究应以县域规模为主。静宁县的仁大、李店2个苹果生产重点乡平均面积为14.2万亩,而同样位于最适宜区中的陕西渭北产区,其27个苹果基地县总面积为461 万亩,平均每县面积17万亩,我们的县域苹果生产规模是陕西省的4倍。 3.价格优势
苹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苹果的生产成本为2元/公斤,我国优质苹果的生产成本不足1元/公斤,出口苹果的价格一般为300~500美元/吨,比世界平均价格低39.1%,比新西兰、美国、法国分别低85.5%、68.7%和64.2%。另外,由于我国苹果加工原料价格低,以苹果浓缩果汁为主的加工品也具有明显的出口价格优势。
(二)劣势
1.政府重视程度方面
这应该是我们最大的弱项,其对苹果产业的重视程度显还不尽人意。陕西省将果业列为全省重点发展的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将国家规划的渭北果品产区列入全省经济发展的“四大基地”。 2.基础设施薄弱
产后处理方面,先进国鲜食苹果都经过清洗、打蜡、分级、包装,我国经过处理的苹果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在贮藏方面,我国主要以土窑洞等土办法为主,气调贮藏仅占3%~5%。在冷链流通方面,先进国家已基本上实现了从运输、贮藏和销售到消费者的采后的冷链流通,而我国处于落后。静宁县的情况更差,基本上是苹果产后处理、气调贮藏、冷链流通寥寥无几。
3.运距远,装箱处理技术不高
我国与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毗邻,东南亚国家均不产苹果,年进口量在30万吨左右,俄罗斯年进口量为48万吨左右。事实上,我们每年都有不少苹果通过边境贸易的方式销到了这些国家。在国内市场上,苹果的主要目标市场在南方,与山西、陕西、山东苹果产区相比,我县运距远、成本高,装箱处理技术不高,导致苹果的生产成本较高。[2]
(三)相关建议
随着我国“入世”和当前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品牌已成为果品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品牌是果业实现利润量大化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静宁县虽然“平凉金果·静宁苹果”品牌已经注册,但品牌带动效应还不明显。所以,目前政府和业务部门,要充分利用人才优势,信息优势,通过市场开拓辅导,企业形象策划等,帮助果品规模经营体在高档上下功夫,在品牌上做文章,提高市场知名度,增加生产附加值,然后再逐步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滚动发展、扩大规模。在市场上树立静宁县果品高档形象,提升果品整体层次。[3]政府应加大对静宁县苹果产业的支持力度,尤其在资金和技术上应加大投入。同时,广大苹果种植户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努力打造“中国苹果第一县”,实现苹果产业结构化,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希望相关专家给予农民朋友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增加收入,以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为静宁县苹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四.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前景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平凉市西北端,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适宜,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果品成熟期昼夜温差大于16℃,具有生产优质苹果的气候条件和区位优势,是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之一。适宜的气候条件,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
持及国内外市场对优质苹果的需求,静宁县的苹果产业必将取得长足发展,为我省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田利.分类指导强管理 一业突破升效益——甘肃省静宁县苹果“一村一品”科技增收项目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果农之友,2010.
[2,3]常彩虹.静宁苹果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J].调查研究,20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