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佛山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2023佛山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23佛山市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 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 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 禽 鸟 何 知 而 钟 情 若 此

(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6)《狼》是按照屠户________、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径去”“犬坐”“目似瞑”等行为,可以看出狼的狡猾,但最终双双毙命的结局更反衬出了屠户的________。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启示: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①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

【注释】①捐:抛弃,舍弃。②哓(xiāo):吵嚷,争吵。此指进谗言。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 D.卒献之/生卒年月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____ ②非志无以成学 志________ ③年与时驰 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概述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荒唐浮躁,只有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可以治国接世之人。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C.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D.《诫子书》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齐有甄彬①者,有器业②。尝以一束苎③ , 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④不记录。檀越⑤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

(注释)①甄(zhēn)彬:南北朝时齐朝人。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③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④遽(jù):匆忙。⑤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后 赎 苎 于 束 中 得 金 五 两 以 手 巾 裹 之 (2)下列画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过) C.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抵押) D.辄以金之半仰酬(酬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②檀越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4)甑彬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文中事例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 , 到西河美稷② ,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③ , 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④ ,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仅传》)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讫:结束,完成。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及事讫________ ④遂止于野亭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①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中“门外”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在门外”。 B.“待君久不至”一句中“待”前省略的是主语“家君”。

C.“则是无信”中“信”是名词,信用的意思;而《论语》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信”是相信的意思。

D.“友人惭”中的“惭”是意动用法,可译为感到惭愧。

(4)甲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5)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乙文侧重记叙。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②;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故令嗥:故意让它嚎叫。③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以狼的表现从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乙文中两个牧童对狼的做法,你如何评价? 7.阅读诸葛亮《诫子书》,完成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诫子书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 ④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之:①夫君子之行 ②求闻之若此 B.以:①静以修身 ②投以骨 C.意:①意与日去 ②意暇甚 D.去:①意与日去 ②一狼径去 (3)翻译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屠大窘 窘:________ ②眈眈相向 眈眈:________ ③其一犬坐于前 犬:________ ④意暇甚 意:________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本文通过写人与狼的斗争,表现了狼__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作答) (4)简要评价屠户“杀狼”的行为? 9.课内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画线字词解释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 ②乃悟前狼假寐 ________ ③屠暴起________ ④止增笑耳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俭以养德 以刀劈狼首 B.屠乃奔倚其下 屠自后断其股 C.友人惭,下车引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① ,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折枝:使树枝弯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B. 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C. 尊君在不/不谋而合 D. 入门不顾/顾影自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请用三条“/”给短文《王戎识李》划线的句子断句。 人 问 之 答 曰 树 在 道 旁 而 多 子 此 必 苦 李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都形象地写出了大雪纷飞的情景,从文中可以看出,谢太傅更喜欢第二个。

B.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少年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让我们对古人产生亲近之感。

C. 别的小孩争先恐后地去摘道旁的李子,唯有王戎一动不动。因为王戎爱动脑筋,勤于思考,不被事物表面现象迷惑。

D.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该篇记载了各种语言环境中,不同人物善于言谈应对的故事。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文言小说集《 》,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人名)。 (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顾野有麦场 ②犬坐于前 ③一狼洞其中 ④乃悟前狼假寐 (3)请结合文章回答: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前后的态度有何变化? (4)作者说“狼亦黠矣”,请从文中找出体现狼之“黠”的地方。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君子之行 日月之行 B.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 C.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 D.学须静也 思而不学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认为成才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立志,二是学习,三是惜时。 B.《诫子书》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C.“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说明“俭以养德”与“静”无关。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C

解析: (1)蒲松龄;清代

(2)跟从(或“随行”);停留(或“停”) (3)C

(4)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5)贪婪;钟情(若此)

(6)遇狼;机智、勇敢;示例一: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示例二: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2.B

解析: (1)B

(2)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①周厉王:贪婪而昏庸。②芮伯:忠诚却愚蠢。③荣夷公:贪婪而狠毒。

3.D

解析: (1)增长;立志;逝去、消失

(2)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②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治性情。 (3)D

4.D

解析: (1)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2)D

(3)①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

②施主拾到后还能送还,这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的事情啊。

(4)甑彬:拾金不昧。主动将藏于苎麻中的五两金子送还给西库,且坚决不收作为酬谢的一半金子。

5.C

解析: (1)约定;舍弃;等,等到;于是,就

(2)①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郭伋认为(这样做)会对孩子们失信,于是停留在郊野外的亭子里,等到了约定的日子才进入(城里)。 (3)C

(4)他懂得“信”的重要性,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用“ 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5)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

6.B

解析: (1)B

(2)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②两个牧童进入山中,来到一个狼洞,发现洞中有两头小狼。 (3)D

(4)乙文中两个牧童在并没有受到狼的攻击的情况下,仅仅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就生生累死了一头母狼,表现出人性中恶的一面。(合乎情理即可)

7.D

解析: (1)告诫;增长;迅速逝去;立志 (2)D

(3)①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②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4)淡泊名利、立志、惜时

8. (1)处境困迫,为难;凶狠注视的样子;像狗似的;这里指神情,态度;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黠(变诈)

(4)文中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若不是狡诈的狼步步紧逼,屠户也不会杀狼,所以屠户杀狼是被迫自卫的正义之举;在看清恶狼本性后,屠户没有怯懦退缩,体现了人性中勇敢镇定和智慧的一面。

9.D

解析: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乃悟前狼假寐(睡觉);屠暴起(突然);止增笑耳(只) (2)D

(3)(狼)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4)符合题意即可

10.C

解析: (1)C

(2)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4)D

11. (1)聊斋志异;蒲松龄

(2)看,视;像狗似的;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睡觉 (3)由怕狼到杀狼(或“由被动到主动”或“由惧怕躲避到勇敢还击”)。

(4)①有序跟踪,轮流吃食,配合默契;②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不盲目进攻;③一只狼假寐,迷惑敌人,另一只从后面偷袭。

(5)①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不要妥协退让,而应运用智慧与力量,敢于挑战敌人。②狼无论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2.D

解析: (1)D

(2)①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②年纪随同时光而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