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养殖尾水监测之思考

养殖尾水监测之思考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19年第18期第46卷总第404期广东化工www.gdchem.com·81·养殖尾水监测之思考

(盐城市大丰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盐城224000)[摘要]日常环境监测工作中,水质监测占据重要位置,养殖尾水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针对日常监督与举报监测遇到的常见问题,专题对水产养殖及养殖尾水处置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断面水质提升的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断面水质;水产养殖;环境监测[中图分类号]TQ[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65(2019)18-0081-01单银冬

ThoughtsonMonitoringofAquacultureTailWater

ShanYindong(YanchengDafengAreaofMarineEnvironmentMonitoringCenter,Yancheng224000,China)Abstract:Waterqualitymonitoringplaysanimportantroleindailyenvironmentalmonitoringwork,inviewofthecommonproblemsindailysupervisionandreportingmonitoring;thespecialtopicofaquacultureandfishtailwaterdisposalhasbeenpreliminarilystudied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improvingsectionwaterquality.Keywords:sectionwaterquality;aquiculture;environmentalmonitoring打赢碧水保卫战,实现区域水环境高质量发展,是民生所盼,更是民生所需。治水是个系统工程,各地在水质提升上精准施策发力,强化问题导向,实施了“断面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努力提升断面水质。进一步规范养殖尾水治理,已成为断面水质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水产养殖水域分布特点

水产养殖具有面积广、分布散、尾水集中整治难等特点。调研中发现,分布于国考和小康断面的各类水产养殖,池塘个数多达上百个,主要养殖品种及模式有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温室大棚养殖和河蟹围田养殖等,养殖池塘分布于区域考核主要河道周围,几乎涉及所有行政区域。2现行水产养殖池塘排放要求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池塘排放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SC/T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SC/T9103-2007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两个标准,标准分别对淡水、海水池塘养殖水排放的废水排放分级与水域划分、要求、测定方法、结果判定、标准实施与监督作具体严格的规定。3几点建议与思考

面对环境保护新的形势和要求,加强养殖尾水治理已刻不容缓,加强治理力度,全策全力,全面提升断面水质。3.1制定养殖水域规划编制养殖水域利用规划,明确水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对目前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内的水产养殖水面,限期进行“退渔还湿”“退渔还田”,逐步恢复土地法定的功能和用途。对划定在限养区内的水产养殖水面,要求现有的养殖设施设备不得进行新的投入与改造,养殖生产过程、养殖排放水等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否则限期取缔养殖生产许可。3.2增加养殖水域投入依据相关规划,在养殖区内的养殖池塘和水面内,根据养殖品种和模式分类增设池塘净化设施、养殖区域净化系统、原位修复设施。对养殖池塘集中连片区域,可增设原位修复设施,安排部分养殖池塘加上养殖排水沟渠。构建人工湿地,通过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拦截、吸附、沉淀和吸收作用,高效降解养殖水体的可溶性有机物和各类营养盐类。有条件的集中连片养殖区,可以规划建设集中式养殖尾水处理系统,通过优化养殖小区进排水系统,设立养殖尾水沉淀池、吸附过滤坝、增氧及微生物降解区和水生植物吸收区等具体功能模块。力争做到养殖排放水循环利用,不向水源地排放水。鼓励有条件的水产养殖主体投资建设“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和“池塘养殖底排污系统”,对养殖动物的排谢物进行收集和集中处理。3.3强化养殖技术指导通过试验、示范和培训,引导和指导水产养殖业主合理养殖、科学养殖。调查中发现,诸多养殖池塘中主要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的产量对照池塘水体净化能力和生产容量,除了个别养殖品种及方式外,均显得太高。要引导养殖业主依据养殖区和养殖池塘的水源条件、池塘面积和深度、供氧方式、投喂饵料品种和投喂形式等因素,分别制定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依据池塘养殖容量,合理确定养殖密度、产量目标和品种结构,加大“滤食性鱼类”的放养数量和产量,减少“吃食性鱼类”的放养比例和产量,控制养殖水体的渔产品总产量。通过示范和培训引导养殖业主科学合理应用养殖水环境改良剂,充分发挥多种功能性微生物对池塘水体内可溶性有机物、各种植物生长营养盐的降解、转化作用,提高养殖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3.4加强养殖水质监测开展水产养殖排放水检测,依托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地方环境监测站、第三方监测机构等环境监测部门,加大养殖尾水的监测力度和频次,合理布设监测点位。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能力建设,引进高素质监测人才,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融入,拓宽投融资渠道。开展监测业务培训,努力创造条件,增设监测项目,满足养殖尾水监测需要。3.5突出执法与指导渔业执法部门要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对超标排放养殖水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通过加大执法检查和处罚力度,提高行动方案的落实效果。渔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大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力度,引导和指导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科学合理养殖,指导养殖生产主体建设净化设施、净化区,在进一步熟化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和池塘养殖底排污系统和技术,推广应用各类高效功能性生物制剂,充分发挥现代生物技术在渔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SC/T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SC/T9103-2007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3]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本文文献格式:单银冬.养殖尾水监测之思考[J].广东化工,2019,46(18):8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9-07-22单银冬(1978-),男,盐城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