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文《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海边美景,第二部分写的是小城美景。这篇课文文字优美,条理清楚,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语言并且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教学重点】
1.懂得怎样按一定顺序观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念方法。 2.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出示课题。(播放ppt1)
海滨的景色优美,生机勃勃,惹人喜爱。天上海鸥飞,云朵飘,海水湛蓝,海滩上喧闹不已。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靠近海滨的这座小城的景色又怎么样呢,你想不想到小城里去看看?下面快让我们打开课本,跟着作者去看看小城吧!(播放ppt2)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播放ppt3) (1)朗读课文,注意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2.回顾旧知。(播放ppt4) 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大海、海滨、沙滩。 第二部分:写庭院、小城、公园、街道。
3.课文中最能概括小城景色总特点的句子是哪句话?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播放ppt5)
4.课文为了表现小城景色的总特点,具体描写了小城哪些地方的景色?(板书:庭院、公园、街道)(播放ppt6)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欣赏美景,达到愉悦身心,培养爱家乡、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三、精读领悟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小城的景色。 (一)学习“庭院部分”。 (播放ppt7)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1.第四自然段的总起句是什么?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了哪三句话?指名回答并齐读。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播放ppt8)
(1)出示:“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齐读后问: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树多) (播放ppt9)
(2)出示:“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读后问:这句话写出了桉树叶子的什么特点?(叶香)你知道作者是怎样观察到庭院里“叶香”的特点的?(用鼻闻)(播放ppt10)
(3)出示:“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象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这次作者观察了树有什么特点?(花美)凤凰树开花很热闹,“热闹”是繁盛活跃的意思,作者的确是用眼看到“花美”,但他明明看到的是花,却想象成了“一片片红云”。(播放ppt11)
2.教师小结: 作者用眼看,看到了庭院里“树多”“花热闹”的特点;用鼻闻,闻到了庭院里桉树“叶香”的特点;在看花“热闹”时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热闹而又美丽的凤凰花想象成“一片片红云”,写出了“花美”的特点。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写得真不错!(播放ppt12)
(二)学习“公园部分”。(播放ppt13)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1.课文是如何具体写公园景色的呢?又写出公园的什么特点呢?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播放ppt14)
例如:“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这句话是比喻句,把榕树比作绿绒大伞,写出了公园里“榕树大”的特点。“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这里不仅写出榕树“叶密”的特点,还写出“树叶密不透风”而产生的好处是“可以遮太阳,挡风雨”,强调:榕树大、叶密。
(三)学习“街道部分”。(播放ppt15)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1.默读课文第六自然段,自主思考以下问题:(播放ppt16) (1)作者主要观察了街道的,它的特点是什么?(路干净)。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路干净”的特点的?
明确:写沙路时“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细心用耳听、用心感觉,写出了小城的街道“路干净”的特点。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总结部分”
1.小城留给作者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明确: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播放ppt17)
2.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四、总结拓展
1.全文总结。(播放ppt18)
这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海滨和小城的特点,描写了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是按不同的方面连段成篇的。作者描写海滨美景是为了突出海滨的小城景色更美,即突出海滨的这座
小城的整洁美丽,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2.拓展积累。(播放ppt19)
《故乡》
我的故乡在那美丽的地方 满山的青松像绿色的海洋 枝繁叶茂迎风起舞 松涛声声像那交响的乐章 青松相拥是团结的象征 傲然挺拔是故乡的栋梁 四面环山飘着花香 依山傍水秀丽的风光 小河流淌波光粼粼 绿树成荫显得更加辉煌 魂牵梦绕的故乡啊
你是我最可爱的故乡 五、作业布置(播放ppt20)
摘抄课文精美句段,并阅读课外读物半小时。 六、板书设计(播放ppt21)
海滨小城——热爱家乡 (整洁美丽)
庭院:树多、叶香、花美 公园:榕树大、叶密
街道:路干净 七、教学反思
《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先写海滨,再写小城。写海滨由远到近,先写大海,然后写海上的船舰和渔民、战士,再写海滩。写小城,先写家家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再写公园里的大榕树,然后写干净的街道。每介绍一处地方的景色,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把它们的静态、动态、颜色、大小、数量、形状等具体地描述出来,突出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语感,而读是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培养语感就成了无源之
水。读有助于理解,有助于丰富语言材料。故我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个性化朗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读代思、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让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我作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当学生遇到难题时适时点拨,从而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