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美术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美术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来源:筏尚旅游网
美术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文化教育通过改变个体的意识空间来改变个体的选择指向。人类通过文化教育增大了个体的意识空间,从而找到了教给个体选择对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径。人类的文化成果通过教育者附着在个体的意识当中,塑造了新的个体,这就应该在小的时候做起,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美术变废为宝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美术变废为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变废为宝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变废为宝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评价建议

1. 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变废为宝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 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 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变废为宝 4. 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 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变废为宝 6. 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课前准备

1. 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变废为宝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

体感。变废为宝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2. 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个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3.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三、课后拓展

1. 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 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美术变废为宝教学设计2

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环境。

本课取材于儿童最熟悉的废旧材料,由于孩子们所带来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废品,所以将无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开始,我便以魔术师的身份,示范把一只小纸杯变成一朵漂亮的小花,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并且整节课都以魔术师变魔术贯穿始终,把我化身成魔术师,也让孩子们也当小魔术师,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在本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们带的材料种类比较多:水果网、纸杯、小木块、易拉罐、牙膏盒等等,因而我没有具体介绍哪一样物品如何制作,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行为,通过欣赏老师的作品,找出制作的材料方法,并以一个小小的

瓶盖和一个小纸盒去引导观察,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以找到观察制作的要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孩子们制作的过程中,我还用多媒体展示很多有关变废为宝的图片资料供他们参考。制作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创作欲望很强,剪、折、贴等方法运用恰当,个个都是能手,学生创作也是各有千秋,不拘于教材,小纸盒和水果网做成的仙人掌;小纸杯和毛线做成的电话,小木块和水果网做成的篮球架等等,都极富创意,也赋予这些作品无穷的魅力。

作为一节手工课,30分钟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在展示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很好的创意由于没有完成而没能得到展示,我觉得挺可惜的。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我觉得美术课只要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让学生乐在其中,这就很好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