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发展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制约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和范围;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二、唯物史观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物质生活资料;决定人口分布和数量;促进或制约社会的发展。
2、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生产相协调。
3、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四、人类社会基本结构
1、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构成社会经济结构。
2、社会政治结构:国家政权、政治制度构成社会政治结构。 3、社会的意识结构:社会心理、思想体系构成社会的意识结构。 4、文化结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构成文化结构。 五、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强大动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