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有粘结预应力大跨度梁的施工

来源:筏尚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12期 (总第64期) 职业圈 ZHlYE QUAN NO.12,2007 (CumulativetyNO.64) 浅谈有粘结预应力大跨度梁的施工 龙翎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kx1 510600) 【摘要】文章阐述了采用有粘接预应力技术解决大跨度粱的 挠度和抗裂问题。介绍后张有粘接预应力砼大跨度粱施工和各 施工段的施工要点。 【关键词】大跨度砼粱;后张有粘接预应力;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 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2-0170-02 随着预应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后张法预应力技术在 桥梁、房屋建筑大跨度结构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大跨度预应 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使用高效预应力钢绞线作为受力筋,同 时又配置非预应力筋。使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减小,自重减轻, 节约了材料,提高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其综合效益是显而易见 的。笔者结合某具体实例,对后张有粘接预应力砼梁的工艺及质 量控制要点作简要论述。 一、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集住宅、商业用房与文化宫影剧院为一体的多功 能高层住宅楼,一至四层裙楼,裙楼按其使用功能分为影剧院及 其附属、商业用房,影剧院位于北侧。由于影剧院观众席及舞台 特殊空间需要,结构设计采用大跨度预应力砼梁,即本文着重介 绍的后张法有粘结大跨度预应力梁,以下简称预应力梁。 该影剧院的预应力梁跨度为24.08米,截面尺寸为600~ 700*2000,建筑标高观众席部分为18.5米,舞台部分为23.0米, 梁端支撑于砼型钢柱。预应力筋采用7~10 15.24标准低松弛 钢绞线,f=1860MPa,设计张拉控制应力or=0.75f=1395 MPa。砼强 度等级为C40。张拉端锚具采用QVM15挤压夹片式,固定端锚 具采用QVM15P系,锚具埋入砼结构中。 二、施工工艺 本工程设计采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结合现场施 工具体情况,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决定采用预应力筋先穿 法施工。 为了避免产生屋面板预留施工缝,保证砼整体受力性良好, 提高工作效率,采用屋面板、框架梁以及预应力梁砼同时浇筑, 一次成型的施工方法。 工艺流程:安装底模刷隔离剂一安装钢筋骨架,支一侧模一 安装支架,预埋波纹管一预应力筋复检后加工制作并穿筋一隐 蔽工程验收一安装另一侧模板并验收一浇注混凝土,制作试 块一养护一压混凝土试块一校验张拉机具一按张拉程序张拉预 应力钢绞线一灌浆机具准备一灌注水泥浆一切筋一封锚。 三、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一)支架设置预拱度 对于大跨度预应力砼结构梁来说,其反拱度设置和裂缝的 控制是设计和施工的关键。预应力梁在其自重的作用下产生一 个下挠变形,同时在预应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个向上的挠度变 一】70一 形。按规范要求预应力大跨度砼梁施工时的起拱度一般为0.5%。 ~1%。。本工程预应力梁的跨度为24.08米,若按1% 0起拱值为 2.4cm。但在实际施工中。一方面由于砼内部水分的不断丧失,会 产生收缩,另一方面在外部的荷载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徐变,这 些都会造成预应力损失而导致上拱度的减少,故采用加大梁起 拱度的方法,将梁的起拱度增大到1.5%。,起拱值达到3.6em,能 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预应力梁周围的屋面结构产生较大裂缝。 (二)波纹管的安设 波纹管的定位直接关系预应力束施工质量,而预应力束的 位置和形状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梁体内应力分布。本工程预应 力筋为曲线预应力筋,波纹管采用金属波纹管,波纹管要符合曲 筋的弯曲弧度要求,定位有一定难度。因此,在非预应力筋绑扎 成型后,根据预应力束的直线和曲线形状,准确计算出各预应力 孔道每1米的标高和水平投影位置,按预应力曲线矢高在控制 点处箍筋上划线,焊接U形定位支架,将波纹管固定在支架上, 以保证预应力孔道位置与设计相符。铺管时,先将固定端锚垫板 安装就位,从张拉端处逐步套入波纹管。 (三)混凝土浇筑 砼浇筑采用泵送砼施工,浇筑期问又正值冬季。为了满足设 计要求和施工需要,试验室通过多次配合比试验,对砼早、中、后 期强度及坍落度及和易性进行了综合比较,掺入了UNF一5AS1 型减水剂、粉煤灰,有效降低中心砼温度和提高可泵性,实现10 天砼龄期预应力张拉。砼从梁跨中问向两端对称浇筑。振捣时, 梁端50cm范围内的砼特别加强,务求振捣密实,振动棒尽量不 要直接接触顶应力筋和波纹管。为防止梁体在张拉后,锚垫板周 围的混凝土出现裂纹,我们在锚垫板后边加设了两层设计外的 钢筋网片(中8@10)以扩大承压面积。 (四)预应力筋张拉 预应力束张拉是后张预应力梁施工的关键工序,结合本工程 的特点,采用整束张拉。预应力束采用分次、逐级对称张拉,顺序 为:先上层束,后下层束,张拉时,先中问,后两边交替对称张拉。 8 ……——…~—— 、  ,一曼 , J 、 (∞, ………………一 试 张拉顺序 蔓 …一 @…—-@…一@……+ { 根据设计要求,当预应力梁砼达到75%设计强度后即进行 张拉,张拉控制应力为or=0.75f=1395Mpa,张拉(下转第174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灌浆孔深度应贯穿下卧软塑土层(或洞内填充物),孔斜 小于1%。进浆流量控制按小于20IJMin控制。 5.灌浆效果检查:在地基处理试验结束28天后对加固区进 行效果检查,包括标贯或动力触探试验、钻芯取样试验、开挖检查 等。(1)土(溶)洞试验效果:由于溶洞内充填物含碎石,有岩石顶 主要原因是:软塑土灌浆无边界限制,土层中裂隙较发育,导致 吸浆量较大。 四、结论 压力灌浆试验仅是本次高填方机场地基处理试验的一部 分,重点在于确认设计试验方案的可行性,为大规模机场施工提 板履盖,荷载试验无法做。原状及加固后土样又难以取出,经钻孔 抽芯检验,溶洞内见碎石块状水泥结石。采用人工开挖,爆破揭去 洞顶盖后,取出灌浆处理后填充物进行观察,可见水泥结块,体积 较大,中间有粘土及碎石结核,水泥块呈浅灰色,强度稍低,四周 仍有软土包围。处理效果虽不如原设想的水泥呈脉状充填于软土 中,但仍可见岩土已得到明显的加固处理;(2)软塑土层处理试验 效果:取样可见到水泥呈脉状充填于软土层中,已无软土存在。重 供参考意见。试验的关键是灌浆压力的选择和控制、浆材配比和 灌浆工艺,这些灌浆参数的选择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现 场试验才能切实地确定。本次试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 采用压力灌浆法加固处理土(溶)洞效果相当明显,技术和经济 上均可行;用于处理软塑土层,虽技术上可行,但经济上成本较 高。压力灌浆地基试验的主要结论得以在黎平机场地基处理中 实际运用。机场竣工两年多来的使用情况表明,地基处理效果是 比较好的。这也表明:压力灌浆试验为山区高填方机场的地基处 型动力触探试验证实,加固前软土的一般击数小于1,一阵3击 贯人量30cm以上;加固后距灌浆孔1.2m左右范围内已无软土, 一理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案例。 参考文献 般击数2 ̄4,一阵3击贯入量8-15era,加固效果非常明显。 三、试验结果分析 1.土(溶)洞压浆试验表明,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1:(0.5~ [1lZr- ̄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民航机场工程部分)[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0.8),高标号52.5Mpa硅酸盐水泥,外加剂选用水玻璃,灌浆压 力控制在0.8 1.OMpa之间,灌浆孔距在1.5m左右,浆液扩散半 径大致在1.0 1.5m。试验中单孔平均注浆量约为1249.17L,单孔 平均耗用水泥量约为966.67kg。灌浆方案技术上是可行的,施工 效果也较好。 [2】《地基处理手册》编委会.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1988. [3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q-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软塑土压浆试验表明,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1:(0.5— 0.8),高标号52.5Mpa硅酸盐水泥,外加剂选用水玻璃,灌浆压 力控制在0.3—0.4Mpa之间,灌浆孔距在2.5m左右,扩散半径可 【4】顾晓鲁,钱鸿缙,刘惠珊,汪时敏主编.地基与基础(第二 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巫永 ̄(1965--),男,广东人,供职于上海民航新 达到2.5m范围。在灌浆过程中进浆量稍高于设计值20UMin,技 术上是可行的,但成本较高。试验中每米厚度软土注浆量从几千 到上万升,平均每米软土耗用水泥量约2吨多。造成这种情况的 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项 目管理。 (上接第170页)程序为O一10%一103%一103%(锚固)。张拉控 制为双控:即以应力控制为主,用伸长值进行校核,其实际伸长 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率应在一6%~6%之间。 通过以上认真、细致检查分析均未发现问题。在分析现场张 拉情况时,发现张拉过程中部分钢绞线的伸长值从0.1盯到0.2tr 比从0到0.1盯的长度还大,因此,分析可能张拉时的初始应力 由于考虑到预应力束长而曲,影响预应力束张拉结果的因 素复杂多样。为了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数据,我们选择其中一根 梁进行试验。为以后的张拉。试验结果如下: 较小,计算的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包括了钢绞线松弛长度,从而 造成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超出理论值的范围。故将原来张拉程 序调整为:O一20%一103%一103%(锚固),张拉完成后,通过数 据计算检测,张拉结果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五)孔道灌浆 预应力筋张拉完成24小时后即进行灌浆。灌浆材料采用 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4。利用灰浆泵将水泥浆灌 到预应力孔道中去,先灌下面孔道,后灌上面孔道,集中1处的 孔道应1次完成。灌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灰浆压力宜保持在 0.5~0.7Mpa,待孔道上全部排气孔溢出浓浆为止,扎紧出浆管或 堵塞排气孔及出浆孔并继续稳压灌浆30S以上,方可关闭灌浆 喷嘴及连接管。最后用细石混凝土封闭锚具和张拉端。 四、施工效果 经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可知,实测伸长率分别为3.44%、 6.28%、5.99%、6.43%,大部分数值偏大,超过或接近规范允许的 规定。为了查明原因,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1)检查 实测结果表明,采取以上控制措施后,各组检测数据均合 格,实现预计目标。在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预应力技术已 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结构形式的建筑物中,希望能为同类 计算过程,符合规范要求,并且数据计算无误。(2)对油表与千斤 顶等张拉设备进行重新标定,与原标定的结果在规范允许的范 围内。(3)重做钢绞线弹性模量试验,与上次试验相符。(4)检查 张拉设备的安装情况,张拉过程,均符合要求。 一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龙翎(1966--),广东广州人,中铁十五局集团有 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道路与桥梁。 174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