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生物危害物质溢洒处理方法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生物危害物质溢洒处理方法

来源:筏尚旅游网
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2期 动物科学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生物危害物质溢洒处理方法 贾伟新谢淑敏亓文宝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I 510642) 摘要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必须进行生物风险评估生风险控制.该文结合实验室风险评估和控制,对实验室内可能出现 的生物危害物质溢洒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风险因子的控制措施,建立了生物危害物质溢洒处理方法。 关键词 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风险;溢洒处理 中图分类号¥8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2—0263一O1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生物危害物质溢洒处理方法是在 生物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1,该文建立的生物危害 物质溢洒处理方法是基于高致病性禽流感试验活动的,而 且经过充分的生物风险分析和评估。是对风险控制方法的 具体阐述,旨在给读者提供一种风险控制的思路和方法。 但不同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管理体系文件及实验活动内容 等各有差异,具体的处理方法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而定。 该文中溢洒指包含生物危险物质的液态或固态物质意 外地与容器或包装材料分离的过程。该文仅考虑了生物安全 三级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溢洒的常规处理方法,如果溢洒 物中含有放射性物质或危险性化学物质,则应使用特殊的 处理程序。 1溢洒处理工具箱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应备有溢洒处理工具箱。里面放 有盛放0.5%过氧乙酸消毒液的容器(注意消毒液必须在有 效期内使用)、盛放75%乙醇的容器、镊子、刷子、可高压灭 菌的扫帚和簸箕、不锈钢耐扎废物桶、医用纱布、用于盛放 感染性溢洒物以及清理物品的专用收集袋或容器、橡胶手 套、面部防护装置或全身防护装置、写有“禁止进入”或“生 物危险”的溢洒处理警示标识以及其他专用工具。溢洒处理 工具箱外部应贴有“溢洒处理工具箱”的标识字样,存放在 工作区的墙角【”。 2撤离房间 发生生物危险物质溢洒时,应立即通知房间内的无关 人员迅速离开,在撤离房间的过程中注意防护气溶胶。关门 并张贴“禁止进入”、“溢洒处理”的警告标识。撤离人员按照 离开实验室的程序脱去个体防护设备,用适当的消毒剂和 水清洗暴露在外的皮肤。如果同时发生了针刺或扎伤。可以 用75%乙醇和水清洗受伤区域,挤压伤处周围以促使血往 伤口外流;如果发生了黏膜暴露,用水至少冲洗暴露区域15 arin。如果没有发生针刺或扎伤等意外情况,则按规定清理 完溢洒物后才撤离房间,并立即向实验室安全负责人报告。 必要时由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安排专人清除溢洒物嘲。 3溢洒区域的处理 采用专门清理工具和物品对溢洒区域进行处理。用 0.5%过氧乙酸浸湿的纱布覆盖溢洒物。小心从外围向中心 作者简介 贾伟新(1979一),男,山东单县人,讲师,硕士,从事家禽重 大传染病及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2—12-03 倾倒适量O.5%过氧乙酸消毒剂,使其与溢洒物混合并作用 30 arin。之后小心地将吸收了溢洒物的纱布收集到专用的套 有收集袋的容器中,并反复用新的纱布将剩余物质吸净。破 碎的玻璃或其他锐器要用镊子处理。用0.5%过氧乙酸消毒 剂清洁被污染的表面。所处理的溢洒物以及处理工具(包括 收集锐器的镊子等)全部置于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密 封好。用0.5%过氧乙酸擦拭可能被污染的区域。按相关规定 处理清除溢洒物过程中形成的所有废物[31。 4生物安全柜内溢洒的处理 如在生物安全柜内发生生物危险物质溢洒,处理溢洒 物时不要将头伸人安全柜内,也不要将脸直接面对前操作 口。而应处于前视面板的后方,使生物安全柜保持开启状 态。当溢洒的量不足1 mL时,可直接用0.5%过氧乙酸浸湿 的纱布擦拭。溢洒量大于1 mL时或容器破碎,应按如下操 作:在溢洒物上覆盖浸有0.5%过氧乙酸的吸收材料,作用 30 min;小心地将吸收了溢洒物的纱布连同溢洒物收集到专 用的收集袋中,并反复用新的纱布将剩余物质吸净;破碎的 玻璃或其他锐器要用镊子处理。如果溢洒物流入生物安全 柜内部,需要评估后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5离心机内溢洒的处理 建议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内使用生物安全型离心 机.生物安全型离心机与普通离心机不同在于前者的转子 有密封罩,可以连同密封罩将转子取出,一旦发生生物危险 物质溢洒,方便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如果打开离心机盖子 后发现离心机已经被污染,应立即小心关上,静置30min后 再进行处理。如果离心期间发生离心管破碎,应立即关机, 不要打开盖子,切断离心机的电源,静置30 rain后进行处 理。处理时小心地将离心管转移到专用的收集容器中,一定 要用镊子夹取破碎物,必要时可以用镊子夹着棉花收集细 小的破碎物。用O.5%过氧乙酸浸湿的纱布吸取溢洒物并作 用30 arin。取下转子。小心地将转子转移到生物安全柜内, 浸泡在75%乙醇内,浸泡30rain以上,或进行包装后,经双 扉高压灭菌锅进行消毒处理。用0.5%过氧乙酸擦拭离心转 子仓室和其他可能被污染的部位,空气晾干[41。 6培养箱或冰箱内溢洒的处理 培养箱、冰箱为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内的常用仪器,用 于培养细胞或鸡胚、保存样品。如果培养箱内或冰箱内发生 生物危险物质溢洒,选择0.5%过氧乙酸对培养箱或冰箱内 进行处理。如果溢洒的量不足l mL时,可直接用0.5%过氧 (下转第265页) 263 王拴柱:灰椋鸟的繁殖习性研究 6)进行扎颈法解剖其食性,鉴定食物组成,灰椋鸟主要以 昆虫为食.占食物总量的87.5%。主要包括鳞翅目、鞘翅目、 3讨论 虽然灰椋鸟在我国较为常见,种群数量丰富,但其在本 区的繁殖成功率相对较低,其原因大多由于人为干扰导致 幼雏进食不足而死亡。另外,本区灰椋鸟的窝卵数偏少,繁 殖力较低。由于灰椋鸟嗜吃昆虫,在抑制害虫发生、保护植 物方面具有很大意义,应注意保护。 4参考文献 【1]吴丽荣.山西芦芽山保护区楔尾伯劳的生态习性研究[J].野生动物, 20l2,33(2):71-73. 膜翅目等的成、幼虫,植物种子和果实成分占极少部分,占 食物总量的12.5%,具体成分见表4。 表4灰椋鸟的食物组成 食物组成蠡嫠 食物g重量食 度 [2赵正阶.2】中国鸟类志:下卷,雀形目[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49—151. 【3]王拴柱.金翅雀繁殖习性调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12— 313. [4]王建萍.山西芦芽山保护区黑枕黄鹂繁殖习性【J】.现代农业科技, 2009(19):307-308. 【5】李惠英.冠纹柳莺的繁殖习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4): 322,336. [6】王建萍.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星鸦的繁殖生态[J].野生动物, 2010,31(5):259—261,297. (上接第262页) 点,如生长快、适应性强等,并且肉丰昧美,海水养殖罗非鱼 部,造成呼吸困难、肌肤腐烂,引发大批死亡。坚持在鱼病流 的市场前景广阔。试验池塘养殖的大黄鱼具有体型、体色近 似于野生的特点,对提高人工养殖大黄鱼的品质极有意义。 (2)当年养殖的大黄鱼(江苏沿海地区)经过室内越冬 行季节每15 d用二氧化氯消毒水体1次,能起到良好的防 治效果网。 2结果与分析 可作为第2年池塘或网箱养成商品鱼的鱼种,减少了由于 运输造成鱼种伤亡的环节。 2012年l0月25日起捕,收获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 罗非鱼在海水中养殖,仍然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 其出塘规格(600 g/尾),是开始放养时(60 g,尾)的l0倍,成 活率高。达96.6%。7月25日放养的平均体长6 cm的大黄 鱼苗种到10月25日平均体长17 cm,平均体重54 尾,且 成活率较高,证明主养罗非鱼水中的生物饵料及生态环境 适合大黄鱼的生长需要。 表2收获情况 种类 总产量∥kg出塘规格∥g/尾出塘尾数∥尾 成活率∥% (3)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对提高饵料利用率、降 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是一种健康 的生态养殖模式。 4参考文献 [1】陈飞,吴常文.浙江大黄鱼养殖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海洋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8—82. 【2]赵广苗.当前我国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水产科技情 报,2006,33(5):206—207. [3]3刘峰,谢新民,郑艳红.罗非鱼优良品系——吉富罗非鱼的育成始末 『J1.水产科技情报,2006,33(1):8-10. [4】杨万喜.大黄鱼人工养殖技术进展[J]_水产养殖,2000(6):5-6. 【5】仇潜如,张中英,吴福煌,等.尼罗罗非鱼的生物学及其饲养【J].淡水 渔业,1979(12):11-14. 【6]曹丽琴,谈慧珍.红罗非鱼海水养殖试验研究【JJ.水产科技情报, 1993。20(6):271—276. 3结论与讨论 (1)罗非鱼在海水中养殖同样具有在淡水中养殖的优 (上接第263页) 底的消毒灭菌处理和对暴露人员进行医学评估,由生物安 全委员会进行评估后决定。实验人员应按程序记录相关过 程和报告,记录意外事故发生和处理登记表。 8参考文献 【1]贾伟新,谢淑敏,焦培荣.基于HPAIV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生物风险分 析方法的建立明.现代农业科技,2012(22):250-2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9489—2008实验 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1李勇.实验室生物安全[MI.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4】翁景清,李婵,朱炜,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与创新【J】. 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1):92—94. 乙酸浸湿的纱布擦拭。溢洒量大于1 mL时或容器破碎,可 按该文第4部分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最后用0.5%过氧乙 酸擦拭培养箱或冰箱内壁、工作表面以及前视窗的内侧。并 用洁净水擦干净消毒剂。 7评估与报告 一般性的溢洒,由实验室管理层对溢洒处理过程和效 果进行评估。发生大量的溢洒时,溢洒处理过程和效果由实 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进行评估。是否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