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夏中华的语言学概论课件文字版

夏中华的语言学概论课件文字版

来源:筏尚旅游网
 夏中华的语言学概论课件文字版 相信上夏中华课的人一定很多,他的幻灯片上的文字很多,记笔记有些困难,现将他幻灯片上的文字整理出来。因为这些文字都是通过特定的软件弄出来的,所以有一些瑕疵,敬请谅解。 第一章 第一节 语言学及其地位 语言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描述和分析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通过这种事实的描述和分析,探讨并揭示语言的发展规律,以此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使人们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让语言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更大的效益。 把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科学是语言学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语言学与现代自然科学 一、什么是语言学 一、什么是语言学?概述语言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以实例说明语言学同文学的关系。 三、为什么说在现代科学体系中语言学是领先和关键的学科?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第二节 语言学学科发展 传统语言学时期大体包括语文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两个阶段。 一、传统语言学(公元前四世纪—十九世纪末) (一)语文学(公元前四世纪—十九世纪初) 早在公元前4世纪,许多文明古国的学者,在不同程度上研究过语言。印度、希腊与罗马、阿拉伯、中国,被认为是语言学的四个发源地。 古罗马学者借鉴希腊人的经验研究拉丁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瓦罗和多纳图斯,瓦罗的《拉丁语研究》分析了拉丁语的语法构造,建立了拉丁语词类的分类法,一直被公认为权威著作。多纳图斯的《语法术》,长期被当作学校中最好的标准课本。 在古希腊,柏拉图首次根据逻辑学对词进行分类,把词分为静词和动词两类。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把词分为静词、动词和连词三类,还探讨了格、性、数的问题。第欧尼修?特拉克斯写了一本《希腊语法》,研究了八种词类(静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前置词、副词、连词)的学说,被称为“语法的最伟大的权威”。 在阿拉伯,人们从七世纪开始研究语言,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西巴维希的《书》。

在中国,早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汉字的字义、字音、字形进行的,产生了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三个分支,统称为“小学”,出现了《说文解字》、《广韵》、《尔雅》等大批不朽文献。

语文学阶段的语言研究有以下四个特点:

1、只局限于某一种语言的研究,而且大多是本族语。 2、不是从语言的角度为语言而研究语言,大都侧重于对前人留下的文献作考证、诠释和评注,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读懂古典文献。因此,这是的语言研究致使其他学科的附庸,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只研究书面语,对口语不予重视。

4、研究方法上多失之于零散、静止和片面,缺乏系统的、全面地、发展的观点。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十九世纪) 19世纪初,西方语言学者开始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给延续了两千多年的语文学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而把语言研究从哲学、逻辑学等学科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语言研究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从这时起,语言学才开始走上独立的科学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代表人物 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林、俄国的沃斯托科夫。 拉斯克

(1787-1832)丹麦语言学家 葆朴

(1791-1867)德国语言学家 格林

(1785-1863)德国语言学家、民俗家

拉斯克于1818年出版的《古代北方或冰岛语言起源的研究》

葆朴于1833年出版的《梵语、古波斯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峨特语和德语的比较语法》是语言学史上的第一本比较语法。

格林于1819年写下了《德语语法》一书,这是应用历史比较法研究德语的第一部著作。

沃斯托科夫于1820年出版的《论斯拉夫语》是第一本用历史比较法研究斯拉夫语言的书。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本观点

1 每种语言均有与其他语言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通过比较而被认识。

2 比较可以揭示某些具有共同来源的语言的亲属关系,亲属语言可以组成语族和语系。

作者:210.47.176.* 2008-11-3 17:15 回复此发言 2 夏中华的语言学概论课件文字版 3 语言的历史变化具有不平衡性,其中语音变化最快,而且是遵循严格的规律进行的,而语言中的其他,如词根、词缀、形态变化、则具有较强的稳固性。 4 原始的基础语可以通过比较而得以重建和构拟,重建和构拟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灵魂。 普通语言学的建立 历史比较语言学由于涉及多种语言,这就为普通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叶,普通语言学逐步形成,开始对人类语言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德国洪堡特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语言的一般理论,标志着普通语言学的建立,洪堡特为普通语言学的创始人。 洪堡特(1767-1835) 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二、现代语言学 从20世纪初期,以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的语言学说出现为标志,开始了现代语言学时期,这个时期大体分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两个阶段。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 20世纪初,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出现,给昌盛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画上了句号,人们将“现代语言学之父”这顶桂冠赠给了瑞士的这位杰出的语言学家。 索绪尔简介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原本是从事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的,而且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果。但从20世纪初开始,他在语言的研究上开始走上了与历史比较语言学完全不同的道路。1906-1911年在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课程。1913年,56岁的索绪尔英年早逝。他的两个学生查尔斯?巴利和阿尔伯特?薛施埃根据学生的听课笔记,整理出了《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不朽的著作,并于1916年出版。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基本观点是:

1、区分了语言和言语两个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的言语行为分为语言和言语两部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2、把语言学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内部语言学研究语言体系,外部语言学研究语言同社会、民族、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关系。

3、区分了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进而,把语言学又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就是静态的,历时就是演化的。

4、提出语言是一种表示意念的符号系统,认为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

5、强调在语言中,各个要素及其构成成分都处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

6、区别了词语的意义和价值。索绪尔认为,每个语言单位都具有意义,在语言系统中各个单位有连带关系,其中每个语言单位的价值都是因为与其他单位同时存在的结果。

7、认为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支流派

创始人是马德修斯,代表人物是特鲁别茨科依、雅各布逊等。

马德修斯(1882-1945)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家 特鲁别茨科伊(1890-1938)俄国语言学家

雅柯布逊(1896-1982)美国语言学家,原籍俄罗斯 1.布拉格学派,又称功能学派。 布拉格学派,又称功能学派。

主要成就是发展了索绪尔的语言社会观,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认为语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功能。他们最突出的成果是音位学研究。

代表作是特鲁别茨科伊的《音位学原理》(1939)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支流派

代表人物:布龙达尔和叶尔姆斯列夫。

主要成就:把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说发展到极端,认为语言只是一种语音和语义构成的符号。

代表作: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1939) 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导论》(1943) 叶尔姆斯列夫(1899-1965) 丹麦语言学家

2.哥本哈根学派,又称语符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支流派

奠基人是鲍斯,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和萨丕尔。 萨丕尔

(1884-1939)

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 主要成就:重视描写实际语言,强调断代描写,而不用语言的历史知识来影响共时描写。在语法研究中完全排斥意义。提出了“发现”程序: (1)用替换、分布的方法确定语素。 (2)用层次分析法切分语流。 (3)用组合、聚合关系确定语言单位。 作者:210.47.176.* 2008-11-3 17:15 回复此发言 3 夏中华的语言学概论课件文字版 代表作: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和萨丕尔的《语言论》,其中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被称为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圣经”。 3 美国学派,又叫描写语言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分支流派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弗斯和韩礼德。 主要成就:是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主张把语言放到社会环境中去研究。 代表作:弗斯的《言语》(1930)《人的语言》(1937)韩礼德的《语言功能的探索》(1973)《作为语言符号的语言:对语言和意义的社会理解》(1978) 4.伦敦学派,又称为功能结构语言学派。 代表人物是卲勉。 主要成就:把语言结构看作一种控制装置,这种装置能把一种语言信息改造为另一种语言信息,很重视语言模式化的研究。 5.莫斯科学派,又称为控制学派。 (二)转换生成语言学 20世纪50年代后期,正当结构主义语言学风靡全球之际,一场针对结构主义的新的革命又在酝酿之中,出现了被称作“乔姆斯基革命”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它的出现在国际语言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但不管怎么说,它是继结构主义后现代语言学中出现的最具影响力的语言理论,它虽然没有宣告结构主义的终结,但却打破了多年来语言学界由结构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从而使语言学进入了多极化、多格局的新时代。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基本观点

1.结构主义采用归纳的方法,目标是描写,它研究语言事实;转换生成语言学采用演绎的方法,目标是解释,它研究造成语言事实的原因。

2.结构主义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强调研究语言;转换生成语言学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强调研究人类的语言能力。

3.批评结构主义只注重表层描写,提出了“深层结构”的概念,认为表层结构说明语音,深层结构说明语义。 4.反对结构主义一味排斥语义,主张在语法分析中引进语义。

乔姆斯基简介 乔姆斯基,1928年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费城,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宾西法尼亚大学,专攻语言学、数学和哲学,是描写语言学派后期主要代表人物哈里斯的学生。1951年起开始语言研究,运用结构主义方法研究现代希伯莱语。在研究中他发现结构主义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就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和理念。1957年出版了《句法结构》一书。该书的问世,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建立。

转换生成语言学从产生到现在,大体上经历了如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7—1965) 以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一书为代表。主要特征是在分析语法时不考虑语义,认为语义同语法分析无关。称为古典理论阶段。

第二阶段(1965—1970) 以1965年出版的《句法理论概要》一书为代表。乔姆斯基接受了把语义分析纳入生成语法系统的意见,在基础部分规则中加入语义部分,使深层结构获得语义信息。转换规则只改变句子的结构,不改变它的意义。称之为标准理论阶段。

第三阶段(1970—1977) 以1970年发表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和1972年出版的《生成语法中的语义研究》为代表,其特点是表层结构对语义解释也起一定作用,转换不仅改变句子的结构,有时也改变意义。称之为扩充的标准理论阶段。

第四阶段(1977—1981) 以1977年出版的《关于形式和解释的论文集》为代表。其特点是把语义解释放到表层结构,并得出逻辑形式表现。称之为修正的扩充的标准理论阶段。

第五阶段(1981—现在) 以1981年出版的《支配和约束讲演集》和1982年出版的《支配和约束理论的某些概念和结果》为代表。其特点是研究重点从规则系统转到原则系统,原则系统包括题元理论、格理论、约束理论、界限理论、控制理论和支配理论等子系统,其中以

支配理论为核心,称为支配和约束理论阶段。 三、现代语言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现代语言学的特点 1.从研究目的看,人们开始从纯语言的角度研究语言,语言学真正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 2.从研究对象看,不仅仅局限于本族的书面语,而且也研究现代口语,包括方言土语;不仅仅研究古代语言,也探讨现代语言;不仅仅研究自然语言,而且也研究人工语言、计算机程序语言等。 作者:210.47.176.* 2008-11-3 17:15 回复此发言 4 夏中华的语言学概论课件文字版 3.从研究方向看,不再局限于描写语言中某些个别的、零散的问题,或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语言实际到语言理论,把语言作为一个形式系统和意义系统来研究。 4.从研究程序看,不再是零散无序的经验主义的研究方式,而是具有了一些跟其它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相同的特点,即先观察事实,再作出假设,然后通过论证进行系统研究,逐渐形成语言学的典型研究程序,这种程序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语言学的主观硬性规定的做法。 1.从语言系统的研究到语言使用的研究。 2.从侧重形式研究到重视语义研究。 3.从一家独尊到诸说纷呈。 4.从本体研究到边缘学科的建立。 5.语言学的重心从结构转入建构。 (二)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正如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唯一真正对象是语言的共时结构体系”那样,一些语言学家或学派往往认为他们自己的研究角度和领域是“唯一和真正的”,你的看法如何? 2、有人说转换生成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革命,有人则说它是“毒蛇蛋”,有人说它不断地改变看法是理论上的不一致,有人则说它是理论上的发展。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转换生成语言学。 3、有人说现代语言学代替了传统语言学,也有人说转换生成语言学代替了结构语言学,你认为诸如此类的观点是否正确,应该如何看待语言学的发展?

第三节 语言学学科分类 一、 本体语言学

侧重语言本身构成的研究,描述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揭示语言自身的规律。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本体语言学可以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两类。

语言学概论就是普通语言学的入门课。

个别语言学是以一种或几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又叫具体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语言共有规律又叫一般语言学。

根据研究内容的时限不同,本体语言学可以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类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着重探讨语言的历史发展规律,又叫历史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状况,也叫描写语言学。

根据研究方面的不同,本体语言学可以分为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两类。

微观语言学对语言系统内部结构的各个要素进行研究。 宏观语言学着重探讨语言的社会功能研究语言与心理、思维、文化等的关系。

二、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是语言理论在各个领域中各种不同应用的总称,它着重解决现实中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根据研究范围的不同,应用语言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以语言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基本可以看作是语言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广义应用语言学是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同有关学科的某些实用研究结合起来,着重解决有关学科及语言学本身所涉及的应用方面的问题。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J.N.(1845-1929) 波兰语言学家

十九世纪末,最早提出了应用语言学这一概念

三、语言学的边缘学科 语言学同其他学科密切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的边缘学科。例如: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和社会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 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 数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和数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 工程语言学是语言学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 生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和生理学、神经学等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 除上述外,已经出现的边缘学科还有:文化语言学、地理语言学、生物语言学、计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信息语言学、统计语言学,等等;近年来,语言学的第二代边缘学科,例如社会心理语言学等已经出现,使语言研究出现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一、什么是个别语言学?什么是普通语言学?二者的关系如何? 二、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有何区别? 三、本体语言学,在很多语言学教材中都被称为理论语言学,你认为语言学的这一分支称做什么比较合适?为什么? 作者:210.47.176.* 2008-11-3 17:15 回复此发言 5 夏中华的语言学概论课件文字版 四、有人认为普通语言学就是理论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就是内部语言学,你认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该如何区分? 五、你怎样理解应用语言学这一术语? 第二章 第一节 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最早是由德国的语言学家、普通语言学的创始人洪堡特提出的。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其目的是为了纯化语言研究对象。 一、语言和言语区分的历史回顾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语言学界对语言和言语区分问题展开了讨论。

1958年5月号的《中国语文》发表了高名凯的文章,文章认为言语有阶级性。

1959年5月,方光涛、施文焘在《南京大学论坛》上发表了题为《言语有阶级性吗?》一文,反驳高名凯。 高名凯在1960年的《中国语文》上发表《论语言和言语》。

1963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把这次讨论中有代表性的论文整理成集,出版了《语言与言语问题讨论集》

1.在语言学中,是否有必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区分的根据是什么?

2.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如何?它们之间是否有质的区别? 3.在现代语言学中,区分语言和言语有什么意义? 1.你的一位朋友在外喊你,你虽然没有看见他,却知道他是哪一位。

2.熟人打电话,不必报姓名,你就能听出是谁。

3.文学作品塑造人物要用个性化的语言,例如:阿Q有阿Q的语言、祥林嫂有祥林嫂的语言。 4.在日常表达中,“你好。”会有哪些意义? 5.一个意思百样说。 二、什么是言语

语音方面:个人的语音特色; 地域方言的语音差异。 词汇方面:词义的临时改变。 语法方面:各种句式句型的存在; 词类之间的差异; 词类活用。

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

1.外部言语有交际功能,而内部言语则没有交际功能。 2.外部言语比较完整、准确、有条理,内部言语则相对粗糙、简短、缺乏条理性。 言语的两种形式

外部言语:人们可以听到或看到的话语。 内部言语:人们听不到的内心独白。 两种形式都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 两种形式的区别是: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如果用数学运算类比,语言便相当于运算所使用的数字和规则,言语则相当于使用这些数字和规则进行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三、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一)抽象和具体的统一; 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二)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 (三)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语言是客观的,言语是主观的。 (四)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灵活的。 语言和言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1.语言存在于言语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没有言语,也就没有语言。 2.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语言规则及语词均对言语形成制约,给予规范。语言规则及词语是言语活动的基础。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一、什么是语言和言语?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二、 “文章的语言要通顺。”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三、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区分的意义是什么?你认为这种区分是否有必要? 第二节 语言的社会属性 19世纪,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影响,比较盛行的一种观点。以德国语言学家施莱赫尔为代表。他在《达尔文学说与语言学》一书中把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的学说运用于语言学领域,认为语言是属于自然界范围。 施莱赫尔(1821-1868) 德国语言学家 一、语言是社会现象 (一)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2.语音的自然属性不是本质属性。 3.自然科学方法的使用、内容的借鉴、语言学与自然科学的互相渗透,不能反映学科的本质。 1.语言的发展过程与自然界生物生长老死的过程有本质区别。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生物有生长必有老死,具有必然性;而语言的所谓老死只是一种可能,不具备必然性,只要语言能为某一社会服务,它就不会死亡。 作者:210.47.176.* 2008-11-3 17:15 回复此发言 6 夏中华的语言学概论课件文字版 生物的生长老死过程中,母体和子体可以同时存在,而语言的发展、消亡过程中,一种新的语言的诞生就意味着旧的语言的消亡,母体和子体不可能并存。 19世纪德国青年语法学派保罗为代表。 保罗(1846-1921) 德国语言学家 (二)语言不是个人现象 语言不是个人创造的。 言语是个人的,语言会的。 自言自语运用的也是社会共同的语言。 个人在语言发展中有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只表现在为人们使用语言提供典范。 二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属性中包含了自然因素和个人成分 (二)语言是非经济基础的社会现象 (三)语言是非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 三、语言社会属性的特殊性 语言是社会现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证明: 1.经济基础有适合于它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语言不是这样。 2.上层建筑只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语言则一视同仁地为各个经济基础、各个阶级服务。 3.上层建筑生命不长久,语言生命长久。 4.上层建筑与生产及人的生产行为没有直接联系,语言与生产及人的生产行为则有直接联系,因为它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1.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和世界语言的多样性说明语言是 社会现象。 2.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 (1)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是语言产生和发展必备件。 (2)社会需要语言。语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不是上层建筑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一、语言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应该怎样理解? 二、语言不是个人现象,为什么会有“鲁迅的语言”、“老舍的语言”的说法? 三、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第三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就语言的社会功能而言,主要表现在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交际工具,它是语言社会功能的核心。 一、语言是交际工具

既然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那么“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鸟语花香”该作怎样解释? (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语言是音义结合体,要有语言,必须具备灵活巧妙的发音器官和能进行抽象思维的大脑。

鹦鹉、八哥都会说话,有的甚至还会背古诗,可见动物也有语言能力。

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有何不同?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公式、化学符号等交际工具与语言。 人的身体动作与语言。 试比较

(三)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1.从语言的产生看,语言没有阶级性。 2.从语言的发展看,语言没有阶级性。 3.从语言的本质看,语言没有阶级性。

1.获得途径不同 2.内部结构不同 3.表达的内容不同 阶级对语言的影响 从积极方面说:

各个阶级对语言的丰富和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 从消极方面说:

1.各个阶级有时候把自己的特别的词语强加到全民语言中去,形成阶级习惯语。例如旧中国一些上层人物使用的“雅语”:见面说了姓名后,要说“久仰”或“久仰大名”,问年龄要说“高寿”或“贵庚”,称对方父亲为“令尊”或“令尊大人”,称对方儿子为“令郎”、女儿为“令爱”,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儿子为“犬子”。

2.不同的阶级对同一词语有时理解的各不相同。 这些不足以影响语言作为全民交际工具的本质! (二)语言与思维的区别 1.语言是思维的依托 2.语言是思维的结果 3.语言离不开思维 1.所属范畴不同 2.社会功用不同 3.适应范围不同

4.对应关系不同 (三)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助于解释沉思默想的现象 2.有助于对自言自语现象的解释 3.有助于开展对语言获取机能的研究 4.有助于失语症治疗的研究 5.有助于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 (一)语言与思维的联系 二、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请同学们思考: 语言是思维的唯一的工具吗?学话前的小孩、先天聋哑人怎样进行思维? 先天聋哑人的思维问题: 作者:210.47.176.* 2008-11-3 17:15 回复此发言 7 夏中华的语言学概论课件文字版 先天聋哑人也有比人以外的任何高等动物都更发达的大脑,他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所以他们能够凭借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相当正确的理解周围的环境,靠手势和表情也能进行一些交际。但是他们在掌握语言之前,他们的思维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对于像“改革开放”、“三个代表”和其他超出日常生活范围之外的事物就不可能理解。 聋哑人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掌握语言,比如用扩大器把声音加足使聋哑人能够听见,或者通过灵敏的视觉去“看话”。在掌握语言之后他的思维可以得到高度的发 展。 语言也是形象思维工具,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现实的过程是抽象思维;以表情、意志、美感、形式反映现实的过程是形象思维。二者的成果都反映在语言单位的意义之中。 作家主要用形象思维反映现实,但他不仅用语言表达他意识中的形象体系,而且还需要通过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使形象深化、概括化、典型化,使艺术形象感染人。作家通过语言描写形象的个性,使形象更加清晰更加饱满。总之,作家的形象思维离不开语言。 图画和音乐,用色彩、线条、声音的物质材料表现形象,但这种形象缺少分析,因而缺少概括性,很难形成逻辑严密的形象体系。这些物质材料要转化为语言才能表现清晰的思想。正像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所说:“音乐,虽然人家认为是普遍的语言,究竟不是普遍的。应当拿文字来做一张弓,才能把声音射到大众的心里去。”所以图画、音乐等等仅仅是思维的辅助工具,画家和音乐家不可能单独用色彩、线条或声音进行思维。因为图画符号和音乐符号本身没有历史上形成的、同思维密切联系的意义体系,它们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思想,表达思想。 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一)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知识的总和,是人类理解和叙述事物的模式。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2.语言记录文化 3.语言促进文化发展 4.文化影响语言的发展

(三)文化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1.文化对语音的影响 2.文化对词汇的影响 3.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1 为什么说语言社会功能的发挥都在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2 如果你不用任何语言,能够思考上面的问题吗?为什么?

3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作业:

1 通过本次作业进行初步的科研能力训练,学会收集资料、语料的方法,掌握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养成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文风,杜绝抄袭,反对“拼盘”。 2 文中至少有自己收集的语料10例以上,在文中要说明语料的收集过程。

3 阅读书目和参考文献的目录要附在文后。

4 文中要至少有3处引文,在文末要规范注明出处。 5 字数在3000-5000之间.

6 期末交作业。电子信箱:xiazh@mail.jzptt.ln.cn 1 校园流行语的文化思考

2 校园流行语的产生、传播和隐退的途径与原因 3 校园流行语的心理分析 4 校园流行语的修辞功能

5 校园流行语与全民语言的规范与发展

6 校园流行语与其他流行语的异同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要求 第四节 语言的结构特征 一、语言的符号性 1.产生的时间不同 语言符号第一性,其他符号第二性。 2.运用的空间不同 语言符号开放性,其他符号封闭性。 (二)语言符号于其他符号的区别 (一)符号的特征 (三)语言符号的特点 1 .任意性 任意性等于随意性吗? 符号是具体事物的标记或代号。 (1)视觉符号 (2)听觉符号 (3)触觉符号 语言符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 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pA pA] [mA mA]的声音表示,而英语则用father、mother表示。 语言符号音和义的关系是任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对使用者来说是随意的,不受制约的。事实上,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的约定俗成,不能任意的改变,否则就无法交际。 赵高曾在朝廷指鹿为“马”,并得逞于一时,但鹿并没有因此而改名为马。为什么? 作者:210.47.176.* 2008-11-3 17:15 回复此发言 8 夏中华的语言学概论课件文字版 从语言内部结构特征看,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义结合的 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体现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在语言交 际中,不管你要表述的思想感情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语言符号都只能一个一个地按次序出现,不但众多音节不可能、也无法同时共现,就是两个音节也不能同时共现。 渤→海→大→学→中→文→系 2.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特征可以使离散的语言符号得以构成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使单个的语言符号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渤 海 大 学 中 文 系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特征可以使离散的语言符号得以构成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体,可以使单个的语言符号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渤海大学中文系

语义部分实际上管不了所有意义,如虚词的意义、结构关系意义等,只能看 作 是语法现象。 词和语在语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一点在这一理论中没有得到反映。 二、语言的系统性

传统语言学把语音、词汇和语法作为语言结构系统的三要素,而把语义附在词汇学中。这种观点的合理性是,语言中的意义绝大部分是由词语承载的。但问题是,不光词语有意义,词组句子也有意义,而且有些意义是语法形式和语音形式所赋予的,所以单靠词汇来研究语义是远远不够的。

(一)语言的构成与基础

现代语言学把语音、语义和语法作为语言结构系统的三要素,而把词汇分解到语义和语法中去。这种观点的合理性是,这样一来,所有的语言单位既有语音又有语义,还都涉及语法问题;反过来语音、语义、语法都既管语素、词组、句子,也管词和语。但这种观点的缺陷是: 1.从基本词汇和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重要性看,基本 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基础。

2.基本词汇和语法的稳定性决定了语言发展的稳定性,使语言能够成为人们千百年来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 3.基本词汇和语法决定着语言的基本面貌。 基本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基础

综合上述两种观点,本课暂时采用一种变通方法:把语音、语义、词汇、语法都看作语言结构系统的要素。 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构成成分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语言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是由各个单位在不

同的层和级构成的一个层次装置,这就是语言的层级关系。

(二)语言的层级体系 其表述是:

底层(音位、音节) 上层 语素 词 交叉处 句子 音位 音节 语素 词 句子 十 百 千 万 无限 → → → → → → → → ↓ ↓ ↓ ↓ ↓

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语言的组合关系。 老师 分析 课文 小王 讲 故事 李明 写 文章

我 看 电视 他 学 英语

(三)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提 改 说 肩 祖 冬 狐 体 火 眼 瓜 妻 革 高 明 负 疑 验 红 子 国 至 分 红

在语言的链条上,每个环节上那些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有大致相同的语法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专指那些具有替换关系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小王 李明 我 他 讲 写 看 学 故事 文章 电视

英语 老师 分析 课文 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两种根本关系,是语言系统的纲,把握了这个纲,就基本上把握了语言系统。 组合关系 ①老师 分析 课文 ②小王 讲 故事 ③李明 写 文章 ④我 看 电视 ⑤他 学 英语 老师 小王 李明 我 他 ⑥ ⑦ 分析 讲 写 看 学 ⑧ 课文 故事 文章 电视 英语 聚合关系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一、有的书上说,“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完整? 二、怎样理解语言的系统性? 三、举例说明语言的层级装置。 作者:210.47.176.* 2008-11-3 17:15 回复此发言 9 夏中华的语言学概论课件文字版 四、为什么说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的一个纲。 五、语言符号声音和意义之间有没有理据性? 第三章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 一、语言的起源问题概述 (一)语言起源界说 语言的起源指的是人类从什么时候和怎样开始发出自觉意义上的声音的。 语言的起源指的是整个人类的语言产生的时间和过程,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语言产生的时间和过程。 语言的起源和文字的产生不是一回事。 语言的起源和婴儿学话也不同。 研究语言的起源问题不是要追寻最先产生的是哪种语言。 (二)语言起源问题研究的意义和途径 研究语言起源问题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有助于认清语言的本质。事物的本质作为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主要特征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贴上去的标签。因此,人类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是和对语言起源 问题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前者是以后者为基础的。 2.有助于弄清语言发展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成熟和死亡的过程。语言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状态,经历过一个极其漫长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对于了解和把握语言的未来发展走向是极其重要的。而要具体了解语言发发展过程,就不能不研究语言的起源问题 研究语言的起源问题的途径: 1、是什么原因诱发了语言的产生? 2、语言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 3、语言产生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4、语言是怎样形成的? 5、初生期的语言是什么样子? 只要恰当地回答了这样五个问题, 语言的起源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二、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学说 (一)语言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关系 语言和人类一起产生,语言的起源是与人类本身的起源分不开的。 (二)语言起源的过程 1、原始人共同的劳动决定了他们创造语言的需要。 劳动引发了创造语言的必要性——人类为了共同协作,在劳动中协调行动,已经到了彼此间非说不可的地步。 2、劳动是使原始人能够具备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的决定因素:

(1)劳动促进了人的发音器官的改进,使原始人具备语言所必 需的声音材料。

(2) 劳动促进了人类思维的产生,使语言所必需的意义要素得以形成。 扩大了视野;

手的神经系统受到多样化的刺激; 获得多种多样的营养材料。 (三)原始语言状况

原始的语言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而且这种声音从一开始与意义之间就没有必然的联系,散存于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群的语言在最初也不可能是相同的。 三、语言起源的其他学说 (一)拟声说

德国生物学家赫德尔在《论语言的起源》(1772)中提出。

1、各种语言的读音并不相同; 2、客观世界绝大部分事物、概 念无声可拟;

3、拟声只是一种造词的方法; 4、单纯的拟声词不能构成语言。

1.仅仅是肌肉活动的节奏化的要求是不能产生语言的。 2.喊声如何变为动词,其他词类又是如何产生,这种理论无法解释。 1.提法不合逻辑,人们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如何去约定。 2.认为思维先于语言存在。

1、语言中叹词数量很少,用扩大部分语言现象去说明整体

语言的起源,显然是错误的。

2、叹词只表达感情,不能称谓感情。

3、吼叫的声音是对外界刺激的生理上的反映。

(二)感叹说

18世纪,希腊的伊壁鸠鲁、法国的卢梭等人提出。 (三)社会契约说

流行于18世纪中叶,以法国的卢梭和英国的亚当?史密斯为代表。

(四)劳动叫喊说 流行于19世纪70年代,以法国哲学家诺瓦雷为代表。 1、和事物接触的东西并不一定就变成事物的符号。 2、手势不具备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基本结构。 3、手势运用起来很不方便。 4、现代聋哑人的手指语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另外, 这种观点难以说清楚无声的手势语是如何发展为有声语言的。 (五)手势说 20世纪至今一直流行,最早由英国的贝杰特、德国的冯德、荷兰的金纳根等人提出。代表人物是苏联的马尔。 作者:210.47.176.* 2008-11-3 17:15 回复此发言 10 夏中华的语言学概论课件文字版 现代科学对语言起源的推测 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人类的思维能力必须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即人类已经具备了 分类、概括、记忆、想象、判断、推理等能力。 2、人类的发音器官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各种清晰的声音。即人 类已经具备了能发出各种声音的喉头、口腔等发音器官。 3、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有使用语言的渴求阶段。即在 这个阶段, 人类已经到了彼此间非说不可的地步了。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有声语言大约产生于距今四五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语言的前身是体态、叫唤等。 人类的有声语言有可能是从原始人类各种复杂的叫唤声发展演变来的。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一、 为什么要研究语言的起源问题? 二、 试述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起源说。 三、 简述其他语言起源学说。

四、 你是如何看待语言起源问题的? 第二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

1.社会的发展带动语言的发展

2.社会的统一和分化导致了语言的发展 3.社会的接触推进语言的发展

4.社会的发展使语言日益完善、日趋精密 (二)语言的内部原因 (一)语言发展的社会条件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要素经常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的一个要素因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平衡受到破坏,其他各要素就得随之做出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打破→平衡过程的不断出现,就促使语言不断地发展。

二、 语言发展的规律

(一)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

1.语言构成的各个要素发展速度不平衡。

2.在语言的同一要素内部各个成员发展速度不平衡。 3.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发展速度不平衡。

语言发展的渐变规律和不平衡规律使语言既能不断满足社会需要,又能确保基础的稳固、使语言的发展和稳定始终维持着平衡的态势。

渐变规律指的是语言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它的变化在当时是很难被感知的。 (二)语言发展的个别规律

反映一种语言发展特点的规律叫做语言发展的个别规律。

浊音清化规律 韵尾辅音消失规律 词的双音化规律 声调演化规律

不平衡规律主要指的是:

平分阴阳 浊上变去 入派三声 古四声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今四声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浊音

一、为什么说社会条件对语言的发展有影响?

二、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大发展为实例,说明社会的发展与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

三、试从语言本身谈语言的发展问题。 四、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五、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一)方言

第三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一、语言的分化 1. 什么是方言

方言是社会分化的直接结果之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阶层、 不同地域的变体,是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所使用的语言。 2.方言的分类 (1)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指的是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群体所使用的语言。 (2)地域方言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域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 1、社会分化 2、集体迁徙 3、自然环境 4、异族接触

1、确定的范围不同。地域方言以地域的分布确定范围,社会方言以社会分工、集团的不同确定范围。

2、表现的特点不同。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语音系统上。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表现在一般词汇上。

3、发展的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成独立的语言,而社会方言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区别: 3. 方言的成因 现代汉语方言

1、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官话方言)

5、以广州话为代 表的粤方言

2、以上海话和苏州 话为代表的吴方言 3、以南昌话为代表的赣方言

4、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湘方言 6、以广东梅州话为 代表的客家方言 7、以福州话和厦门话为代表的闽方言 作者:210.47.176.* 2008-11-3 17:15 回复此发言 11 夏中华的语言学概论课件文字版 (二)亲属语言 语言的谱系分类指的是以语言的亲属关系为标准给语言分类。 亲属语言也是社会分化的结果。 亲属语言指从同一语言分化出去的、已经独立为一个语种的各个语言。 二、语言的谱系分类 (一)什么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系 语族 语支 → → (二)世界语言的谱系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世界上的语言大致可分为下列几个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等。 有些语言由于来源还没有弄清楚,所以无法确定它们的亲属关系。如日语、朝鲜语等。 在各语系中,汉藏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印欧语系是分布面积最广的 语系。 汉藏语系语言与印欧语系语言的区别 1语音方面: 汉藏语系语言有声调、轻音;印欧语系语言多数没有声调,有重音。 2词汇方面: 汉藏语系语言的构词方法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按句法关系构词,附加法在词中不占主要地位;印欧语系语言的构词方法以附加法为主。 3语法方面:

汉藏语系语言缺少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印欧语系语言有比较丰富的形态变化。 汉藏语系语言的词具有多功能性,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个词,不改变其语音形式就能充当各种句子成分;印欧语系语言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和句子成分之间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对应的关系。 汉藏语系语言有量词、语气词;印欧语系语言有冠词等。

(三)我国境内语言系属

印欧语系(塔吉克语和俄语)

汉藏语系(汉语等20多种语言,使用人口占总人口的99%以上)

阿尔泰语系(维吾尔语等17种语言,使用人口600多万)

南亚语系(瓦语等3种语言,使用人口20多万) 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高山语,使用人口30多万) 朝鲜语(120多万人使用) 京语(4000多人使用) 三、语言的统一 (一)共同语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文化因素 人口因素

能够成为共同语基础方言是有条件的: (二)国语

共同语指的是在统一的社会中被全体或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用来作交际工具的语言。 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用成分形成的。

国语也是语言统一的结果。

国语是一个国家中的各个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也是国家间交往的官方语言。 中国——汉语 俄罗斯——俄语

加拿大——英语、法语 比利时——德语、法语 一、方言是怎样形成的?

二、世界上的语言有几大主要谱系?它们都是什么? 三、我国境内的语言分属哪些语系? 四、试述语言统一的几个因素。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第四节 语言的接触和影响

语音借用指的是一种语言原来没有的某个音,因为语言接触,就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某个音,作为自己语音系统中的一个音素或音位。

还有一种特殊的借词,即借形。借形是只采用某语言中某个词的形式,而将其语音扬弃,保留其基本意义,使之具有本族语言意义的词。这种情形在日语和汉语中经常出现。

有接触关系的语言之间,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中的某成分吸收过来,使之成为自身的组成成分的一种语言现象。

词语借用指的是从其他语言中把某个词借到本族语言中来,使之成为本族语言的词汇系统的一个成员。借词对本族语言而言,是外来词。借词主要指音义全借的。 仿译词指的是模仿外语词结构,利用本族语言的构 构成的词。

意译词指的是受外语影响,利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 按照本族语言的构词规则构成的词。

意译词、仿译词等不是借词。

下列词语那些是借词、意译词、仿译词? 激光 镭射 桑塔纳 麦克风 盘尼西林 吉普 啤酒 沙发 尼龙 咖啡 篮球 卡车 电话 扩音器 逻辑 坦克

规则借用指的是从其他语言中借取一定的语言组合规律,使之成为本族语言组合规律的一部分。 二、语言的兼用

语言兼用形成原因: 作者:210.47.176.* 2008-11-3 17:15 回复此发言 12 夏中华的语言学概论课件文字版 1.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在一处,交际的需求容易产生语言的兼用。 2.外语教育也会产生语言的兼用。 语言混合指的是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同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的现象。 1.洋泾浜语 两种或几种语言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因为互相接触而产生的混杂语言。 语言的兼用指的是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成为全民的交际工具的语言现象。也叫双语现象。 语言融合的社会条件 四、语言的融合 2.克里奥耳语 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 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语言的融合指的是一种语言排挤和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的民族的交际工具。 语言融合表现形式: 自愿融合 被迫融合 1.语言融合同民族融合密切相关。 2.融合和被融合的民族必须形成杂居的局面。 3.在语言融合过程中成为胜利者的语言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要占有优势,并不取决于政治地位。 人工语言是随着语言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为了突破自然语言的桎梏,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一种超地域、超社会的可以作为全人类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 1887年,医生出身的波兰人柴门霍夫创造出较为成功的世界语(Esperanto)。 语言融合的过程 单语 → 双语 →

新的单语

语言融合必然要经过一个双语阶段,没有这个阶段,语言融合就不可能实现。但双语现象并非必然导致语言的融合。

五、人工语言

一、语言的借用包括哪些内容?

二、什么是语言兼用?为什么会产生语言兼用现象? 三、试述语言融合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四、世界语属于什么语言?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第五节 文字产生后语言的发展

1.存现形式不一样,表现风格不同。 2.物质基础不一样,发展速度不同。 二、 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 文学语言具有下列特点: (一)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

1.语言采用的是取得社会认可的标准音,因此,文学语言无论是诉诸视觉、还是诉诸听觉,各方言区的人都能读出或听清它的声音。

2.词汇采用的是社会普遍认可的标准形式,各方言区的人都能基本上弄清各个词的所指。 一、口语和书面语

3. 语法规则运用准确而又系统,可以全面反映出全民语言的基本面貌。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但可以准确地接受它所传递的信息,而且还可以用它作标准,矫正自己语言表达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把文学语言当作楷模加以效法。于是,文学语言在提高语言的纯洁性、推动语言的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 文学语言一经产生,它反过来对人们的书面语和口语以极大的影响,使人们在口语、书面语的表达中,自觉地向共同语靠拢,并努力地使自己的言语生动、精练。 语言规划的特点 语言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 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 官方语言的确定

基础方言的选择

民族共同语的确定和推广 语言的规范化 文字的创制和改革 民族语言政策的制定

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实施这种干预的不是个人,而是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

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语言规划指的是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做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如果语言规划具有法律、法令或政令的形式,那就叫做语言政策。

四 语言规范和语言建设

(一)语言规范 就是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去衡量新出现的语言现象,把那些符合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提出来,让人们在使用中推广,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交际服务;同时,也把那些不合规律的现象指出来,提醒世人注意,以免以讹传讹。 (二)语言建设

语言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把那些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又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的语言现象从语言中剔除。 语言建设除了要及时剔除和纠正那些不规范的语言现象之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和学校教育等阵地,正面倡导规范语言,使规范用法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一、 试述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和区别? 二、什么是文学语言?它有哪些特点? 三、什么是语言规划?它有哪些特点? 四、语言为什么要规范? 五、 怎样进行语言建设?

上面是第一章到第三章的。以后会陆续发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