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NO.14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工业技术
天气雷达系统信息接收处理中心项目设计体会
林义鸿
(汕头市中广电力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汕头
515041)
摘要:对于汕头气象局多普勒雷达系统信息接收处理综合楼的建筑方案,结构设计难点及处理方法的体会。
关键词:天气雷达系统信息接收处理建筑方案中图分类号:P41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08)05(b)-0016-01
1建筑概况
大为31m。
天气雷达系统信息接收处理中心工程2.1.2对不规则结构采取的主要技术措系汕头气象局多普勒雷达系统信息接收处施
理综合楼,建筑方案经公开招标确定选用对于平面不规则的技术措施为:结合本方案中标,本工程为九层混凝土-钢混各个楼层平面的使用功能,通过调整剪力合结构单体建筑,总高度30.6m(图1),建筑墙在平面中的位置,减少扭转影响,采用面积7千多平方米。一至三层带裙楼,大楼TBSA、PKPM、3D3S软件分别进行计算、门厅为二层中空结构、立面为二层落地玻比较,最终确定各构件截面尺寸及配筋。
璃,四至八层为直角梯形平面,南立面斜轴考虑各层平面刚度的变化情况,计算与纵轴交角为15°,九层为带遮阳板的钢结时采用弹性楼板建模,设计时适当提高开构形成长方形平面,并设置三根钢格构柱,洞口周围构件的配筋。
其中一根落地,二根支承于三层露台,观景结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角满足楼梯半平台为椭圆形,突出南立面,考虑到[θ]<1/100。
南方地区多雨炎热的特点,南北立面采用结构抗侧力构件上下连续贯通并满足带挑板窗台,西立面为带椭圆形空洞的装构件受剪承载力要求。
饰立面,外墙面喷氟碳漆。整个建筑新颖抗震验算时,任一层的地震剪力其剪美观、造型别具一格,在材质和优雅细致重比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的建筑风格上体现了办公建筑的气质。
采用延性抗震构件。
因建筑物总长度大于50m,需设置后浇带抵抗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后浇带设置在西侧三层裙楼处。
柱的轴压比控制小于0.85,剪力墙的轴压比控制小于0.7。
顶层混凝土柱顶与钢结构梁采用铰接,减少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
钢管格构柱基础按固接方式设置埋置深度,满足平面内外的变形要求。图1建筑方案图
2.2结构技术难点及处理办法
本工程西立面为大开洞平面墙体,自2结构设计特点
四层板面至九层,除顶层和钢结构铰接外工程特点: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平面外没有构件与主体连结,不能满足平技术规程》本工程为A级高度建筑;建筑地面外风荷载、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要点地震烈度为8度区,地基为III类土,风荷求,经与建筑设计协商,在基本不改变外立载0.8KN/m2。
面的情况下,在第五、七层楼面增加平面本工程体型复杂、平面不规则,现就外水平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解决了墙体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的解决平面外的受力问题;而对于突出平面多达进行论述。
5m的墙体南侧部分,因立面要求不能设置2.1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及主要措施
平面外连接支撑构件,若采用混凝土剪力2.1.1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墙结构,其平面外的变形过大,不能满足受本工程建筑高度为30.6m,因体型复杂、力要求,经深入分析比较,决定选用双H型平面不规则,平面为直角梯形,西面大东面小,钢格构柱,基础固接,在三至九层与墙体混主体结构斜轴与纵轴交角为15°,出现斜交抗凝土柱在平面内形成铰接,平面外自由变侧力构件,结构设计时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形,不影响格构柱的安全性。
构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竖向不规则,三、五、因建筑造型需要,部分角柱采用圆形六、七层楼板有开洞情况,自下而上楼层刚度柱,而且边梁外皮与圆柱外皮相切,梁柱节有大有小,九层钢结构部分突出八层平面最多点处梁的受力钢筋水平锚固长度不足,对达12m,与钢结构铰接的落地钢格构柱高度最
于这种情况,通过对建筑立面造型的研究
16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对比,采用了设置边梁向外延伸形成双向短悬挑梁(图2),在不影响立面造型的前提下解决了梁受力钢筋节点锚固长度的问题并减少了节点核心区钢筋的密度,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同时方便了施工。
由于平面明显不规则、竖向刚度也不规则,而且本工程各楼层使用功能不同,在布置剪力墙时受到诸多限制,如东立面进深最小,只有9m,经结构计算可知,在最东面的轴线上布置横向剪力墙抵抗扭转弯矩不是理想的位置,由于使用功能的限制,其他接近东面的地方不宜布置剪力墙,在东立面布置横向剪力墙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为平衡整体扭矩,只能提高剪力墙的刚度,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剪力墙基础出现拉力,水平剪力也较大,因而在结构设计时,基础如果选用预应力管桩的话,管桩的抗水平能力小,满足不了受力要求,故采用钻孔灌注桩解决基础抗水平力问题,并按计算需要设置抗拔桩,承台底面、顶面均设计配置受力钢筋。
图2
参考文献
[1]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2]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3]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
规程[S].[4]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高
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5]方鄂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
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