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在表演中的作用
Action of imagination in the performance
2006级表演系本科2班 逄涛
指导老师:***
摘 要
艺术家的创作是创造的动力,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始于想象。怎样将这种想象力准确的用在表演中,如何去培养这种想象力,使我们通过想象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表演之路。想象是演员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前提。在整个创作中,想象是引导演员的先锋,是起重机,是打开艺术创作的金钥匙。舞台真实是想象的真实,态度的真实,没有想象力就不能做演员。
关键词:想象力 生活 修养 创作力
Abstract
The artist's creation is to create the momentum, all the creative work begins with imagination. How accurate such imaginative use in performances, how to cultivate the imagination, so that we find through the imagination of their own road show. Imagine an actor be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inking in images. In the whole creation, imagination is a pioneer lead actor is a crane, is the golden key to open the artistic creation. The stage real is the imagination reality, the manner reality, does not have the imagination not to be able to be the actor.
Keywords:Imagination Life Cultivation Creativity
目 录
想象力在表演中的作用............................................................................................................................................................................ 1 前 言 ....................................................................................................................................................................................................... 1 1 什么是表演中的想象力........................................................................................................................................................................ 2 1.1 演员想象的特点 .................................................................................................... 2 1.2 想象力对于演员创作的重要性 ............................................................................ 3 1.3 想象力是不能脱离剧本、脱离生活的 ................................................................ 4
2 想象力为什么在表演中有那么重要的作用 ........................................................................................................................................ 5 2.1 想象力是演员把握角色的必备能力 .................................................................... 5 2.2 想象力有助于表演中把握规定情境和最高任务 ................................................ 7
2.2.1 演员要根据想象来产生相应的行为动作 ...................................................................................................................... 8 2.2.2 想象力在无交流对象情况下的作用 .............................................................................................................................. 8 2.3 想象力有助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 10
3 如何培养演员的想象力...................................................................................................................................................................... 12 3.1 观察生活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 12 3.2 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 13 3.3 重视艺术实践对想象力的培养作用 .................................................................. 14
结 论 ..................................................................................................................................................................................................... 17 致 谢 ..................................................................................................................................................................................................... 17 参考文献 ................................................................................................................................................................................................. 19
前 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肃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作为一名表演专业的学生,想象力可以说是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塑造人物角色的灵魂。我们经常提到表演中的“七力”,而想象力是演员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前提。在整个创作中,想象力是引导演员的先锋,演员正是依据剧本提供的虚构事实和人物的基础,用自己对生活中熟悉、理解、感受、积累的素材,进入艺术构思的想象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演员用想象力来挖掘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实现演员在舞台上“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这种真实的生活理念,而想象力又来源于丰富的生活,来源于演员的心理体验和情绪记忆,来源于演员大胆的想象与联想。当然一切想象力必须既符合生活的真是与逻辑,又符合艺术的规律。演员必须将培养想象力看作自己毕生头等重要的任务。因为想象贯穿创作的始末,贯穿演员整个创作生涯。只有在不断的寻求这种想象,才能不断地激发演员在表演中的“积极性”、“创作性”、“灵活性”,使演员在表演的空间中做到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舞台人物形象。为发展演员的想象力指出一条道路,明确演员想象力的特点以及在表演中的作用。
1
1 什么是表演中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演员依据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进行艺术构想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是生活经验的联想,是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智力结构。想象—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要以生活为基础对具体生活的深刻感受为依据,想象要具体、生动、合情合理要符合生活逻辑,这样才能在表演时做到生活、自如、真是可信。它在演员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1.1 演员想象的特点
表演艺术是一种需要机智和应变力的创作活动。这种应变力建立在演员的扎实而深厚的表演技巧和他(她)的理解上、想象力、表现力、感悟力上,建立在他具有一整套塑造人物的创作方法上,建立在他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上。从这一段话不难看到想象力是一种从肢体上、精神上所感受到的自我内心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灵活的、积极的生活动态。
“想象”一词在表演这一专业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语之一,属于表演技术诸元素之一,是指演员在改造过去感知的形象材料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演员进行创作时的形象思维,在创作中有极重要的作用。演员依据剧本提供的虚构事实和人物的基础,用自己对生活中熟悉、理解、感受、积累的素材,进入艺术构思的想象过程,丰富和深化人物形象,在内心造成相应的情绪,激动相应的体验、欲求、意向和动作。想象是演员内部技术中非常重要的
2
一部分,它是补充、启发演员内在创作的基础。
1.2 想象力对于演员创作的重要性
想象力能够帮助演员理解接受剧本刻画的角色文字形象,构想出具体的音容笑貌、神态体态、包括外貌造型、声音造型、性格化的典型动作以及角色经历的种种生活细节等。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的,演员要是没有想象会是什么样子呢?演员对剧中虚构的假定性的种种存在当作真实的存在,需要运用“假使”来推动想象,“假使”是想象的起点,二者的结合把演员引入活跃的的角色创造之中。演员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事物,积累形象资料,有助于提高想象力。此外,想象是根据记忆而发展的,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把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储存起来,把这些素材通过记忆进行拓展、加工,从而转化为真正的舞台行动。所以,有必要特别强调“想象”在表演创作中的特别重要性。艺术思维自始至终离不开想象,因此,创造想象对艺术创造特别重要。作家、艺术家一方面通过想象来构思他们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在想象中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渗透到他们创作的全过程。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文学家、美学家去探讨艺术问题时,总是把想象看成是审美创造的重要问题。依靠想象的激发,获得对剧本中假定情境的真实信念和情绪感受,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动作。如:表演被困在冰山上的地质队员,演员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唤起角色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威胁的切身体验和表情动作。电影表演往往会遇到无对手交流的情况,演员要凭借想象中的内心交流视像感受到交流对象。比如说,在大二的影视文学片段改编中,我所演的《征服》,当听到窗外警笛响起的时候,我此时内心的惊恐,思想的紧张,必须在第一时间由我这个当“大哥”的做出最后的决定,是屈服还是与之抗衡。这关系到我的爱人以及兄弟的生命
3
安全,而这时候我必须集中自己的思想用最理智的态度去面对这个抉择,这就必须把想象力放在贯穿人物心理活动的首位,任何想象都是在已有感知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演员想象力的增强,与丰富的阅历,开阔的视野和细致的观察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由于我开掘自己的想象力,才较好的完成了《征服》中老大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1.3 想象力是不能脱离剧本、脱离生活的
印第安酋长说:“上帝给你一杯水,你从里面引入生活。”上帝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就要从剧本中发挥想象,感悟生活。而演员正是依据剧本提供的虚构事实和人物的基础,用自己对生活中熟悉、理解、感受、积累的素材,进入艺术构思的想象过程,丰富和深化人物形象,规定情境,并在内心造成相应的情绪,激起相应的体验、欲求、意向及动作。我们说,想象是通向角色的主航道,是打开艺术世界的金钥匙,是艺术航船之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我们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应该是正确的想象生动的结果。”想象是演员最重要的创作能力之一,演员在艺术工作和舞台生活中的每一瞬间都离不开丰富而特殊的艺术想象,无论他在研究角色、还是再现角色。想象来源于丰富的生活,来源于演员的心理体验和情绪记忆,来源于演员大胆的幻想与联想。当然一切想象必须既符合生活的真实与逻辑,又符合艺术的规律。比如说,在大一的时候,我们做单人小品练习的时候,在舞台上有一棵道具树,而有个同学在表演中竟然把树拔掉了,随意放在了其他地方,舞台上道具是假的,但表演是真实的,不能因为个人的主观主义,随意的想象做出违背生活的真实感,这就是将想象力扭曲、夸张,不符合剧本人物的逻辑思维,更加不符合艺术的规律。这种不切实际的想象只会在表演中出丑,所以说,想象力脱离的剧本,脱离的
4
生活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更谈不上表演的真实感对于演员的创造性,积极性也只是纸上谈兵。例如,我在我的毕业大戏《兄弟》中所饰演的李光头。李光头从一开始的穷混混,到后来的大富翁,再到后来自己失去兄弟的凄凉生活。具体阐述了李光头在这三个历史时期不同形象的改变,以及他对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感悟。我通过对剧本了分析了解,通过我的想象力是我对李光头这个人物形象越来越清晰,从而使我充分的驾驭了这个角色。
2 想象力为什么在表演中有那么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演员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前提。在整个创作中,想象是引导演员的先锋。
比如,在大二的影视文学片段改编中,我所演的《大荒野》中的老梁头,这个老人的年龄大约是七十岁左右,而我的年龄只有二十多岁,我和剧中的人物相差有五十多岁。无论在哪个方面,我和剧中人物的差距都是非常的大。无论是外在的形体,还是内在的心理。而这时,我就必须充分的运用我的想象力。外部在形体动作上,老人的行动一般都是比较缓慢的,而我就得去想象我所见过的老人,他们走路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说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甚至是抽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而内在呢,他们在想什么,想去做什么,为什么要去做我都必须通过我的想象通过具体的行为动作去完成。如果我没有运用充分的想象,那么这个人物我是不可能去塑造成功的。所以说,想象力在表演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1 想象力是演员把握角色的必备能力
5
想象力是演员塑造角色的必备素质。演员表演中的动作与社会生活中的人的动作不尽相同,它是在剧本规定情境要求下的,受角色的意志支配、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产生的心里和形体活动的有机统一体。这里所说的“心理”活动就包括丰富的想象力。每个演员必须要具有充分的想象力,把剧本的角色当做你本身的事,这种想象过程就是当你中途退场,场末又上场的空间里想象完全的把它联系起来。这种想象不是剧本和导演所能告诉你的。如:你在扮演年轻的帅小伙,而瞬间你要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头,这就靠演员去想象这段时空的变化,从而确定新的人物形象,有外形的年轻到苍老,由精神的活跃到迟钝,岁月的残蚀,青春的消失,有外形到心里,都需要你透过想象来完成。由此,一个演员必须能够“假设”,“假设”就是创造的开始,而“假设”离不开演员的想象力。影视剧中的一切全由构思造成,一切都是虚设的。如:道具、服装、景物、对话等,都不是自己生活中的,演员本身是以角色的身份出现的,他的任务是把剧作家构思的剧本,经过艺术加工,用动作、语言、形象等手段,逼真的表现在银屏幕上。我们要在假定的环境里,根据生活现实,真实的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演员发挥自己想象力的二度创作。演员依据剧本提供的虚构事实和人物的基础,用自己对生活中熟悉、理解、感受、积累的素材。进入艺术构思的想象的过程,丰富和深化人物形象,在内心造成相应的体验欲求、意向和动作。所以,一个演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或想象力迟钝的话,是很难做好一个演员的。
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戏剧演员的创作自然也是如此。尽管喜剧演员是在剧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但是要想把剧本中的文学形象再创造成为舞台人物形象,演员必须运用自己的想象把剧作者提供的情境、事件、人物等都变得具体和丰富起来,从而使剧本中简单的舞台提示、人物的动作和语言,都在演员的想象力的帮助下得到充实和深化。斯
6
坦尼斯拉夫斯基谈到想象力对于戏剧演员的重要作用时特别强调:只有在演员的丰富而又活跃的想象力参与创作的情况下,丰富与发展了剧作家和演出的其它创作者所给予我们演员的一切材料,才能使在舞台上创作的人和观众厅里观看的人的心灵的各个角落活跃起来和激动起来。
在大一进行表演想象力训练的时候,我们的专业老师总是会为我们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小道具,让我们通过这些道具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来增加我们对表演基础的训练。比如:我们生活中的喷雾剂,当你对外部喷洒的时候,它可能就是空气清新剂或者是药物。但是,当你把喷雾剂向自己喷洒的时候,它可能就是香水,这样通过自己的想象给演员的启发就不同,从而产生的艺术审美观也就不同。这足以证明,想象力是在我们学习表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例如,在毕业大戏《兄弟》中,那个年代的水壶,带着五星的黄挂包,随着时代的变迁,服装、道具都产生的变化,符合时代的变迁,人的思想、方方面面都要有变化。而我对这些服装、道具产生了不同的想象,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人物所具有的。只有这样的形象创造才能完整。
2.2 想象力有助于表演中把握规定情境和最高任务
演员从全剧整体着手分析剧本和研究角色的准备阶段工作是演员对剧本和角色加深理解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都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初读剧本,获得总印象,弄清时代背景,确定主题思想,研究剧本风格特色;分场细读划分剧本段落,理清事件,寻找人物在每个事件中的态度及出场任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确定角色基调和总谱,编写角色自传;阅读有
7
关资料辅助理解剧本与人物,从而形成创作角色的整体构思和探寻相应的表现手法。在此阶段导演也阐述导演意图或请编剧讲解创作意图,帮助演员进行准备。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演员投入排练,这些内容无不需要演员的想象力作为支撑,演员的表演要传达出作家的情感、思想、理想、痛苦和喜悦,这就是演出的最高任务。每个演员都在依据自己的想象力揣摩出隐藏在剧本深处的最高任务,并在自己心灵中找出对它的反应,形成自己的最高任务,同一角色的同一最高任务在不同扮演者心中有不同的反应和体验,从而具有每个演员自己的特色,这才会使最高任务和角色变得十足生动有趣。
2.2.1 演员要根据想象来产生相应的行为动作
演员要通过想象力获得剧本中假定情境的真实信念和情绪感受,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动作。表演艺术作为行动的艺术,行动作为演员在舞台上或镜头前组织的有既定目的的心理行动、语言行动和形体行动的总和,主要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它具有直观性。这种直观性的直接和具体迫使观众区判断人物的声调是友好的,恐吓的或是嘲讽的,从而促使观众解释它面前多方面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意味着戏剧具有现实世界的一切特性,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情境。当然这种真实情境在电影或舞台方面是经过演员演出是假定的,就需要演员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来完成表演。如:在舞台上表演小品,你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的海军战士,你如何去把握这种四周空荡荡,与外界无法联系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2.2 想象力在无交流对象情况下的作用
8
演员的想象力在影视表演中的无交流对象情况下,可以使演员凭借想象中的内心交流视像感受带动交流对象。在影视演员的表演中,经常运用与想象对象交流的技术。演员要用具有内心根据的虚构把所体验到的思想情感与对手相互交流,要感觉到在言语交流和无言语交流时彼此之间形成的内在联系(联结),如果使体验和情感合乎逻辑而有顺序地联系起来,就会发展成为一种交流的力量。
影视演员的表演是通过摄影机的拍摄,屏幕上的放映,间接与观众交流的。必须建立不同于“舞台感”的“镜头感”。它包括镜头前表演的生活化,对画面效果的具体感受,需要通过有限的镜头画框来体现,演员要适应影视特有的表演区;对不同摄影技巧处理的适应,要求演员适应摄影师,灯光师拍摄技巧上的需要,熟悉不同的摄影技巧对表演的不同要求相限制,并能掌握对摄影机拍摄的具体感受;对不同景别及蒙太奇处理的适应;完成影视特有的场面调度;对摄影棚,实景拍摄及摄影机前无对象交流、借地位,借视线等影视特行技巧的适应等。由此,演员除了分析剧作家的影视文学剧本外,还要学会分析分镜头剧本,并依据导演的蒙太奇处理区想象、去构思自己的表演。依靠想象的激发,获得对剧中假定情境的真实信念和情绪感受,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动作。如:表演被困在荒漠的地质队员,演员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唤起角色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威胁的切身体验和表情动作;在遇到无对手交流的情况,演员要凭借想象中的内心视像感受到交流对象。如拍摄这样一个镜头:看到自己的战友被敌人捉去用火火火烧死。此时演员面前并没有敌人施暴的场面,就需要演员想象出所看到的情境,达到表演的真切。
在毕业大戏中,我选择的大戏是根据余华小说所改编的话剧《兄弟》,我扮演的角色是李光头。
9
扮演之前我认真揣摩角色人物心理变化,从中把自己想象成李光头自己的真实感觉。李光头从一个偷看女人洗澡的坏小子慢慢地转变成了一个有权有钱的富商。随着规定情境的不断变化,我的内心活动也随着这种想象力不断的扩展,最终把角色的真实感体现的淋漓尽致,当我拿到剧本的时候,我并不喜欢剧本中的李光头这个人物,但是当我后来在排练的时候置身于这种规定情境中,我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去出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这个人物的生活背景,贯穿整部戏的行动线,最终确定剧情的最高任务。在没有了解剧情角色,自身没有经历过剧中李光头的人生经历,只有靠自己的想象和剧本中角色让自己开发多方想象及揣摩,因为我始终认为想象力的创作离不开角色的规定情境,它是决定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内心感受的源泉,基于自己在表演中的想象力和自己扮演的体会,我所饰演的李光头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极好评价。
2.3 想象力有助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表演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行动,演员的想象就不能仅仅停留在静态的描绘上,尽管这种静态的描绘有时是非常必要的。他(她)更需要的是能够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想象出人物特有的心理---形体动作,即在人物的内心动作的欲求推动下心理活动的过程以及体现出这种心理活动过程的形体与语言动作。只有这种充满强烈的动作性的想象,演员才能促使自己在表演时行动起来。
想象力不是天生的,它完全可以通过培养发展起来;在不同体裁的表演创作中,演员就要充分地发挥出丰富多彩的幻想来激发和推动自己的创作;除此之外,演员还应该主动地训练自己的想象力。玛丽·奥勃莱恩在论述演员的想象力时谈到:“想象并不是一种突然异想天开的神秘的思维
10
活动。想象必须通过观察和经验而得到滋养。这是一种把其它想法和对象结合起来并使其形成新的上下文的创造新想法的思维能力。一个演员要想在表演中有所造诣,有大的飞跃,首先要有一种认真的态度,良好的心态,从被动转化为主动,意思就是主动地去思考、面对、斗争、变消极为积极,从不喜欢到深深地爱。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需要我们用心去感触,用想象力去培养。培养演员在创作中的积极性、创新性。为自己在舞台表演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正是因为人有一种主观意识的能动性,可以通过自己的意识展开想象去创造新的事物,但与此同时,人类与动物的共同之处都存在着惰性,消极性。身为一个演员,在表演的学习中,往往犯了这样的错误,在排练过程中,往往找不到感觉,无法找到角色的真实感,从而消极的对待,心里没有感受,只记得台词,把演出变得乏味无趣,也是自己丧失了对表演学习的信心。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自身主观的能动性,而如果我们通过加强想象力的培养,会使我们的思维变的活跃,眼光看的长远,对剧本理解的更深刻,心里面自然而然就有了东西,有了足够的信心敢于去挑战角色,从“不敢”到“寻找”,从“消极”到“积极”,这正是由于想象力推动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总之,演员应该自觉地培养与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否则我们就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演员。
例如,在毕业大戏《兄弟》的第一场戏中,我带领福利厂三个傻子迎接陶局长的到来,在陶局长到来之前,李光头给三个傻子排练欢迎仪式。以及兄弟宋钢帮李光头出谋划策,追到刘镇第一美女林红。首先,要完成这些,必须得进入规定情境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思维变的活跃,把这场戏的人物行动准确的刻画在“我”的思维逻辑中,从而能更好的把握住人物形象。这些都得通过想象来把握规定情境,寻找人物的行动线。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此场的最高任务
11
以及剧情的发展。
3 如何培养演员的想象力
演员要像音乐家掌握乐器那样去磨练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形体、五官、声音、言语以及各种技能,并要掌握整体表达内心世界及情感的内部技巧。当然也包括对想象力的培养。
3.1 观察生活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对于想象力的培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的培养,艺术来源于生活,想象是根据记忆而来,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把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储存起来,作为创作的素材。作为一个演员更应该深入的去理解生活的真实面目和表面现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形成的原因,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他们的生存状态。对于任何身份、职业、年龄的人们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加以关注与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这样对于一个演员塑造不同角色以及想象力的展开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想象是一种雕塑,大脑运用许多来源各不相同的材料去建构观念的一些新形式。实际上,想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和过去的生活经历中所积累的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与加工。例如: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根据观察到的事物,根据自己的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观察到的人与事发展成为一个故事,而且在细节上尽可能的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反复的进行
12
这方面的锻炼,演员的想象力就可能得到增长。在表演创作的过程中,演员可以运用“有魔力的假使”,以它来作为启动机,调动起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深化剧作者的提示,并且使想象按照应有的逻辑不断地发展下去。在大一交流小品中,我演的小品《军训中的探望》,这个小品的创作过程正是由于我们在开学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军训。在军训的十天里,我细心的感受军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会着部队生活的酸甜苦辣,人情关怀。因此,在这个小品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我的想象力空前的活跃,正是由于这种细心观察生活,认真品味人生的感悟,使我能在最快乐的时间里,把握人物,融入角色。也使这个作品成了汇报演出的一大亮点。
3.2 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想象力的培养,作为一名演员更要通过阅读书籍和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手段培养自身对于自身不能深入接触和理解的生活表象进行观察研究,不断丰富生活积累提高文化修养,增强自身气质的可塑性;同时又要不断提高和陶冶自身的气质,以便在创作中准确的把握住气质。演员个人的想象力在艺术创作中往往会塑造演员独特的创作气质,并导致演员个人独特的创作个性以及独特的表演风格。
表演时研究人,表现人的艺术,而人又是最复杂的,需要有广博的学识和对历史、文学、各门类艺术、心理学、社会学有所涉足,同时,需要不断的观察和体验生活,才能深入地研究人和表现人。人的阅历是随着年龄同步增长的。学校或专业训练班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次机会,能否持之以恒的深入生活,汲取生活知识,增强艺术修养,提高文化水平,则是通过自
13
身刻苦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如只满足自身的外在形象、气质上的先天条件,而忽视对自己在表演能力上和文化修养上的提高,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演员。懂得要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爱艺术中的自己。一个人,热情真诚、关心别人、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才能了解人生和认识社会。如果一个人冷漠无情、自私自利、不关心社会与时代的变革,就只能与世隔绝,把自己在人群中孤立起来。这后一种人不可能成为好演员,不配做艺术家。一个演员要认识社会,要理解人,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要分得清真、善、美与假、恶、丑,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为演员是在塑造人物,而每个银幕形象又必然以不同形式表露出演员的思想品质,生活态度,个性和精神境界。
表演艺术要求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特征,演员作为剧作所描述的人物形象的具体体现者,不仅有从外在条件上的被选择性,更重要的是演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能够理解剧作,理解人物,并能以正确的高尚的道德观念要求自己。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称职的电影演员。综上所述各方面的素质左右和影响着演员素质的建立,想要具有良好的想象力,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3 重视艺术实践对想象力的培养作用
在艺术实践中,重视每一次实践的过程与结果,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要相信作为一个演员需要具备其它职业都可能涉及的职业,对于各种艺术门类要存在着一定的兴趣。听音乐时培养自己对于音乐的感觉展开想象;欣赏美术时展开自己的想象;自身形体训练以及其
14
他任何艺术形式都应当充满好奇和研究的兴趣,这样对于自身想象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表演不是一门纯理论,演员不是评论家,表演是艺术实践,懂就意味着能做出来而且具备魅力。此外,从审美的角度来说,演员在运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时,就不能不考虑艺术形式上的美的问题。悦目、动听,才可能赏心,这是任何一种表演艺术都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戏剧表演艺术中,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要想真正具有审美的价值,就必须是真、善、美的统一。离开了或者达不到这种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就无法奢谈什么表演艺术了。
在毕业大戏《兄弟》中,我饰演李光头。话剧讲的是,李光头和宋钢,一对生活在中国南方偏远小镇的异姓兄弟,从小在艰难的生活中同甘共苦,一块儿长大。短短几年内,生活的变化似乎突如其来:小小的刘镇升为刘县,刘县又一下子变成了刘市,李光头虽然被提升为福利厂的厂长,可他对刘镇第一美女林红的爱情却并没有赶上这迅猛发展的势头。而林红却嫁给了他的兄弟宋钢,时代在飞速的发展,一切都在不可思议地变化着。当李光头发迹的时候,宋钢的工厂却倒闭了。生活并没有朝着人们预先设想的轨迹发展,在快速转动的漩涡中既升腾起了灿烂的泡沫,也把一些坚实拖入了无底的虚空。在拿到剧本之前,我先看了余华的小说《兄弟》,因为我必须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背景、人物性格,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我大量的收集关于剧情的资料,不断地丰富生活的积累。而在表演之前,我观察与李光头相同职业的人的生活,深入的去理解生活的真实面目和表面现象,观察他们的生存状态;我在每一次的排练中都认真体会,积极地去想象李光头的生活及心态,结合艺术实践使舞台表演更加丰富化、生动化、人物形象化,只有重视这些艺术实践才能使我的想象力不断升华,使我的表演游刃有余。
15
16
结 论
演员离开想象,寸步难行。有了丰富的想象,才可能使自己进入到一个角色的天地。想象力,是一个演员在进入表演状态时的关键所在,是表演艺术的本源和生命力。积极、活跃的想象力能够带来丰富生动的表演,任何想象都是在已有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演员想象力的增强,与丰富的阅历、开阔的视野和细致的观察有着直接的联系。努力培养作为一名演员的想象力才能在舞台上或镜头前塑造出得到观众认可的角色,才利于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利于演员职业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从一个懵懂的学徒到现在的专业演员,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上,印在了我的脑中。有酸、有甜、有痛、有苦,我会把这些美好的记忆带到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忘老师的教诲,不忘同学的祝福,不忘家人的期盼。我会把这种想象变成我今后开创人生新篇章的完美素材,从这里起步,我会认认真真的生活,踏踏实实的做戏。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相信想象力会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伴随我走向成功。
致 谢
在我毕业论文研究和报告撰写的过程中,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张荣芝老师。感谢张老师对我的论文的耐心的指导,细心的修改。感谢张老师在我四年大学学习生涯中对我用心的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我的台词老师徐琴老师,谢谢徐老师教会了我很多让我受用一生的知识。谢谢我的班主任李昕老师,谢谢我们的书记惠渝鹏书记以及细心教诲我培养我的所有老师。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谨记各位老师对我的教诲,我会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我敬爱的导师以及我的母校。衷
17
心的谢谢!
18
参考文献
[1]《戏剧表演基础》 梁伯龙、李月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1版
[2]《电影表演》 玛丽·奥勃莱恩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3年版
[3]《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表演解读》 霍璇、崔新琴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6年12月版
[4]《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 林洪洞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3月版
[5]《演员创作论》 郭溥澜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9年版
[6]《斯氏体系的精神》 [苏]玛 阿 弗烈齐阿诺娃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6月版
[7]《影视表演的第四台阶》 霍璇 崔新琴 陈邑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年版
[8]《戏剧剖析》 戴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9]《情感与形式》 苏珊·朗格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19
[10]《想象改变人生》 田伟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6年版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