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1)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1)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

B.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我们学过的《口技》节选于此。

C. “布”在古代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布衣”指平民百姓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因此也常用来借指平民。

D. 《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答案】 B

【解析】【分析】B。描述有误,《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这没错,但我们学过的《口技》却不是节选于此,《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这些知识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平时可将这些知识将这些知识整理成体系。解答时 注意回忆的准确性。

2.“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其一)》。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评价得当的一项是( )

A.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

B.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D.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 【答案】 D

【解析】【分析】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据此可知这幅作品应该为行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的文学常识。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结合有关书法作品掌握各种书体的特点,答题时要据此进行分析。

3.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 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 苏东坡的主要功绩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 B. 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 D. 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正确。D.错在“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体常识,属于文学常识的一种。 古代的主要文体有以下几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骈文、赋。诗歌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诗、词、曲;散文文体下有以下几种亚文体:古文、记、古议论文、奏章、序跋、赠序、史传等这些文体常识在平时学习是要进行积累,特别是要结合具体文章了解其特征。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雨的四季》一文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C.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是后人加的。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D.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颈联,五,六句叫颔联,七,八句叫尾联。颈联、颔联一般要对仗。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D:这句话把颔联和颈联搞反了,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下列对戏剧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种种冲突的艺术。它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的综合艺术。 B. 戏剧文学,就是指剧本。欣赏戏剧文学,就是欣赏剧本。 C.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生命。戏剧的矛盾冲突,实际上就是人物性格的冲突。 D. 戏剧的语言包括人物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 E. 戏剧按矛盾冲突可分为喜剧、悲剧、正剧三种;按表演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按时间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按容量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E表述正确。D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演,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B.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序言。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D. 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理解和分析正确。B《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而不属于序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小石潭记》《归园田居》。

C. 泰戈尔,希腊作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D. 孔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墨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 A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A表述正确;

B项《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不是陶渊明; C项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

D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答题时应注意,把选项的说法和自己掌握的作家作品、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逐项比照,字斟句酌辨析正误。

9.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 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 D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古典诗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 “鸟”是诗人常用的意象。如“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指的是杜鹃鸟。 C.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最发达的主题,很多优秀作品流传至今。 D.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四月”正处于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答案】 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D项错误。“春分”应该是每年的3月21日,不是四月。四季的划分应该是: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月、二月是冬季。 故答案为:D

【点评】做此题时,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一定要多,所以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积累,才能顺利故好此题。有关四季划分的内容一定要了解。

11.文学常识与名著

(1)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桑梓是________的代名词,我们认识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________ , 我们了解了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________。 (2)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达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________

【答案】 (1)家乡

;陶渊明

;《论语》

(2)我赞美鲁达的做法,他深深知道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等于自投罗网,绝没好下场。我也佩服杨志的为人,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才称得起真正的英雄好汉。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论语》是一部我国最早的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该题考查的是对《水浒传》中人物行为的评价能力。

【点评】(1)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

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2)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1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唐雌不辱使命》就出自其中的《魏策》。

B. 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长短句”。

C.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向蜀汉后主进的一篇表,南宋诗人陆游曾称赞它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D.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有误,《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学常识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3.下列不属于我国民间文学中的“四大爱情传说”的是( )

A. 《牛郎织女》 B. 《 孟姜女 》 C. 《梁山伯与祝英台》 D. 《 孔雀东南飞 》 【答案】 D

【解析】【分析】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它们和其他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认可。它包括: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故答案为:D

【点评】《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

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14.下列诗句_______不是陆游的。( )

A.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B.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D.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答案】 D

【解析】【分析】“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宋代岳飞《满江红》词中的上阕。一句名言,影响着百世千秋。岳飞的《满江红》也激励了百世千秋的能人壮士,谱写了一曲曲抛头颅,洒热血的喋血讴歌。 故答案为:D

【点评】沙场中的功与名;官场中的得与失;人世间的爱和恨;短暂而艰辛所获的功绩,与整体大局而言,犹如“尘与土”之别,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完成大业,尚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

15.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 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C.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D. 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中智真长老将智深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而是因为他大闹了五台山,没办法再收留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辨析。除了认真阅读原著熟悉主要情节外,考生还应有自己对人物优缺点的分析,并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

16.学校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针对社区及农村老年人的“空巢”现象进行问卷调查,请你设计两个问题,分别对老年人和他的家人进行问卷调查提问。

(2)请你写出两句关于“孝顺”的名言,诗句或警句。

【答案】 (1)①(针对老人)儿女经常回来看望你吗?你感到孤独吗?②(针对子女)如果你们和老人是分开居住,老人突发疾病时你们是如何救治和照顾的? (2)①百善孝为先;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③子欲养而亲不待。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问卷调查的能力。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所涉及的问题

应该围绕活动的主题,从实际出发。此题可以从老年人和子女两个角度来设计问题,表达出对“空巢”老人孤独感的关注。

(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积累。关于“孝顺”的句子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任选一句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故答案为:(1)①(针对老人)儿女经常回来看望你吗?你感到孤独吗?②(针对子女)如果你们和老人是分开居住,老人突发疾病时你们是如何救治和照顾的? (2)①百善孝为先;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③子欲养而亲不待。

【点评】(1)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明确题目要求,针对问题去提问,要结合实际并有针对性。题干要求是:针对社区及农村老年人的“空巢”现象进行问卷调查,注意是社区和农村两种情况,针对两种人提问:老年人和他的家人。

(2)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歇后语的积累在于平时,积少成多,注意归类。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培根

17.年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读图】观察上图,按要求答题。

①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2)【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

【答案】 (1)①孝道、尊老、幸福、和谐等。②画面中祖孙三代,爸爸在帮爷爷洗脚,孙子在给 爸爸擦背,整个画面温馨、感人,生动地演绎着爱的传递。

(2)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常回家陪伴父母等。

(3)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本题,应将图画里的所有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可结合着题干中的活动主题,联系社会现实,从孝道、尊老、幸福、和谐角度答出其意思即可。同时要注意古诗句的积累,具体行动要联系实际。

18.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你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关于这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草书

(2)请用简体楷书将这两幅书法作品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横线上。 【答案】 (1)C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解析】【分析】(1)这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明显是隶书。隶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隶书的结体改篆书的形象化而为点划符号化;②隶书的字形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扁;③隶书的笔划有折无转,并有波挑。方笔和圆笔兼用。

(2)首先要要认准文字是什么。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间架结构合理。不写繁体字。 故答案为:(1)C;(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书法作品的奖赏能力。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 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 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括大篆、小篆)。注意各种字体的特点,准确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注意书写的规范、工整和美观。同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避免写错别字。

19.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书画作品《松鹤延年》,回答问题。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图画画面的内容。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对联“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古春”。

【答案】 (1)整幅《松鹤延年》的画面是由图案和文字构成的,画面的主体是中间的图案部分,从近及远分别是是仙鹤,青松和高山。画面的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东海白鹤千秋寿”,下联是“南岭青松万古春”。画面的最左侧有作画时间和作者。

(2)对联使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东海白鹤”和“南岭青松”都是来自于历史典故,都是长寿的象征。而且“千秋寿”和“万古春”也都表达了长寿的意思,表达了对老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美好祝愿。

【解析】【分析】⑴整幅图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两边是文字,中间是图案,中间的图案部分是画面的主体,由远及近分别是高山、青松、白鹤三种事物,两边是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东海白鹤千秋寿”,下联写的是“南岭青松万古春”,下联的最左侧有作画的时间和作者。据此作答即可。注意在介绍图画内容时要求观察仔细,不能漏掉图画的一些小细节,表述要准确,明了。

⑵对联中的“东海白鹤”和“南岭青松”都是来自于历史典故,都是长寿的象征,故在修辞上用典;接着“千秋”和“万古”也都表示长久的意思,这些一般用于对老人的祝福之中,因此这幅对联表达的是对老人的美好祝愿。

故答案为:⑴ 整幅《松鹤延年》的画面是由图案和文字构成的,画面的主体是中间的图案部分,从近及远分别是是仙鹤,青松和高山。画面的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东海白鹤千秋寿”,下联是“南岭青松万古春”。画面的最左侧有作画时间和作者。

⑵ 对联使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东海白鹤”和“南岭青松”都是来自于历史典故,都是长寿的象征。而且“千秋寿”和“万古春”也都表达了长寿的意思,表达了对老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美好祝愿。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仔细观察图画上的内容,各个部分都是什么内容,然后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赏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干要求需要从修辞的角度去赏析,

就是分析对联的对仗特点,结合图画内容赏析。

2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舒婷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发对土地的炽恋之情。

C. “子规”指布谷鸟,“鸿鹄”指天鹅;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D.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答案】 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B项表述错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应该是诗人艾青的诗句。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做此题时,学生应该认真读题,核实各个选项的表述的正确与否。作家和作品一定要牢固掌握,切记张冠李戴找出错误。要求学生平时要多积累一些 文学文化常识 ,包括古代一些特定称谓的词语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