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老外学汉语学汉语——句末“了”

教老外学汉语学汉语——句末“了”

来源:筏尚旅游网
教⽼外学汉语学汉语——句末“了”

“了”是中国⼈⽇常⽣活中最简单、最常⽤的字之⼀。可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时候简单的却不⼀定教起来简单。“了”的最常⽤的⽤法有三种:(1)动词+“了”,表⽰完成。例句:你吃饭“了”吗?——吃了。(2)形容词+“了”,表⽰变化。 例句:天热了。

(3) 句末+“了”

今天主要和各位对外汉语⽼师分享的是(3)的⽤法:“句末+了”。

在课堂上,⾸先对外汉语⽼师要板书:句末“动词(形容词)+了”表⽰事物发⽣了变化;接着展⽰⼀组例句:

A:他不去西安。——他不去西安了。B:玛丽爱喝茶。——玛丽爱喝茶了。

然后,对外汉语教师设问:“他不去西安”和“他不去成都了”表⽰他原来打算去成都,现在改变了注意,不去了。

B句“玛丽爱喝茶”是告诉别⼈玛丽在饮料⽅⾯的习惯,她喜欢喝茶。“玛丽爱喝茶了”表⽰她在饮⾷⽅⾯的习惯有了改变,原来不爱喝茶,现在爱喝了。

所以,句末“了”的第⼀中⽤法表⽰发⽣了变化,出现了新情况。再看下⼀组例句:C:李明早就结婚了。D:我念⼩学就认识他了。

C句中不是告诉别⼈有什么新变化、新情况,⽽是⽤⼀种很肯定的语⽓告诉对⽅,李明很早以前就已经结婚了。D句也是⽤⼀种很肯定的语⽓告诉对⽅⼀个事实。

所以,句末“了”的第⼆种⽤法表⽰肯定某⼀个事实的语⽓。再看:E:这⾥的东西太贵了。F:这场球赛太精彩了。

E句和F句都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句式都是“太……了”,句⼦都⽤了感叹号。所以,句末“了”的第三种⽤法是表达强烈的感叹语⽓。G:我买了3本词典了。

G句中句末的“了”仍然表⽰发⽣了变化,出现了新情况。⾄于说话⼈要提醒听话⼈注意新情况新变化出现的⽬的是什么,需要看具体的语境。这⾥也许想要告诉对⽅,我已经买了很多词典了,不能再买了。将“了”的各种⽤法讲完后,对外汉语⽼师再在⿊板上展⽰3——5个含有句末“了”的句⼦,让学⽣朗读分析。在学⽣朗读和分析的过程中,对外汉语⽼师要注意纠正其错误的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