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晶体二极管
1、杂质半导体
P型半导体:多数载流子是空穴,少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 N型半导体: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少数载流子是孔穴; 2、PN结
形成的物理过程;
伏安特性:正向特性:外加正向电压即正偏,空间电荷区变窄(或变薄),形成较大的正向扩散电流。反向
特性:外加反向电压即反偏,空间电荷区变宽(或变厚),形成很小的反向漂移电流;
击穿特性:稳压二极管; 3、晶体二极管
主要特性:单向导电性。当外加电压大于导通电压时,晶体二极管导通;当外加电压小于导通电压时,晶体二极管截止。
模型:简化电路模型(理想模型、恒压降模型);
电路分析方法:简化分析法(估算法、画输出信号波形方法);(重点) 应用:整流电路、限幅电路;(重点) 作业:1-13、1-16
第二章 晶体三极管
1、类型:NPN和PNP; 2、基本结构
三个区:基区、发射区、集电区; 三个极:基极、发射极、集电极; 两个结:发射结、集电结; 3、工作模式
放大模式: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正向受控特性; 饱和模式: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受控开关特性; 截止模式: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受控开关特性; 4、放大模式下的工作原理
内部载流子传输过程; 直流电流传输方程; 直流简化电路模型; 5、伏安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族;
输出特性曲线族:分为四个区——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击穿区; 6、小信号电路模型:简化小信号电路模型; 7、电路分析方法
直流分析法:工程近似分析法——估算法;(P72-74:2-3-3 分压式偏置电路) 交流分析法: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法;
第四章 放大器基础
1、 偏置电路和耦合方式
偏置电路要求: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保证器件工作在放大模式;当环境温度等因素变化时,能稳定电路
的静态工作点; 分压式偏置电路;(重点)
耦合方式:电容耦合、直接耦合(级间直流电平配置问题、零点漂移问题); 2、 基本组态放大器(共发、共集)(重点)
直流通路、直流等效电路、交流通路、交流等效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IBQ、ICQ、VCEQ)、性能指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电压增益)的计算、三种组态放大器的性能比较(P162); 3、 差分放大器(重点)
差模信号和共模性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大小相等、极性相同;(P178:例1、2) 差模性能分析(双端输出电路、单端输出电路):半电路差模交流通路、差模性能指标(差模输入电阻、差模输出电阻、差模电压增益)计算;
共模性能分析(双端输出电路、单端输出电路):半电路共模交流通路、共模性能指标(共模输入电阻、共模输出电阻、共模电压增益)计算; 共模抑制比; 作业:P254:4-1(a)(b)、4-15、4-20、4-27、4-37
第五章 放大器中的负反馈
1、 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使净输入量增大;负反馈:使净输入量减小; 2、 反馈极性与类型的判别(*)
判断反馈类型:短路法; 判断极性:瞬时极性法;
3、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降低增益、减小增益灵敏度(提高增益稳定性)、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如何
改变的?);
4、 引入负反馈的原则:
要稳定直流量(如静态工作点):引入直流负反馈;要稳定交流量(如电压放大倍数):引入交流负反馈;要稳定输出电压:引入电压负反馈;要稳定输出电流:引入电流负反馈;要增大输入电阻:引入串联负反馈;要减小输入电阻:引入并联负反馈;要增大输出电阻:引入电流负反馈;要减小输出电阻:引入电压负反馈; 作业:第5章课件 例3
第六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电路
1、 理想条件下的两条重要法则:虚短:vv、虚断:ii0;
2、 基本应用电路:反相放大器(虚地:vv0)、同相放大器(同相跟随器); 3、 运算电路:反相加法器、同相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器、微分器;
作业:P382:6-1、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