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层住宅梁板式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探讨

高层住宅梁板式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探讨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17年5月下住宅与房地产【规划设计】

高层住宅梁板式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探讨

李杰超

(广东海外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75)

摘 要:文章以某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为例,针对高层住宅梁板式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重点探讨了抗震等级的确定、转换层结构布置、标准层结构布置、结构计算及构件设计等方面。实践证明,梁板式结构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关键词:住宅建筑;结构布置;结构计算;构件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7)05-018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项目不断增多,人们对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梁式转换层在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针对某高层住宅建筑梁板式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1 工程概述

某高层住宅楼,地上24层,地下室2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建筑高度96m;首层架空层,层高为 6.3m;2层以上为住宅,层高为3.2m。本工程二层设置了梁板式结构转换层,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

图1 住宅标准层平面图

2 抗震等级的确定

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在确定转换层以上剪力墙抗震等级时,应按照普通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进行确定,在确保框支层框架的抗震等级时,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予以提高。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转换层以上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确定为二级。由于建筑类别为丙类,按照《高规》的规定,可满足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3 转换层结构布置

按照建筑转换层结构形式分类,主要分为三种:巨型桁架转换结构、巨型梁转换层结构和厚板转换层结构。在本方案结构设计过程中,根据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特点,采用了巨型转换梁的结构,这类结构具有设计简单、受力明确等优点。按照《高规》的规定,建筑高度为B级。在底部框支梁与框支柱

设计过程中,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此类结构具有结构延性好、承载力大、变形能力强等优点,实现了对结构转换层的刚度控制。4 标准层结构布置

在标准层墙柱布置当中,在地震作用下为了减少标准层墙柱的扭转效应,应使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互重合。如果发现建筑平面形状出现凹凸现象,应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并加强结构位移控制,以提高建筑抗震性能,同时,要适当增强边角部位剪力墙和电梯间筒形剪力墙的刚度。在纵横剪力墙布置时,一般布置成L或T形,剪力墙纵横轴上的刚度要一致。5 结构计算分析

在本工程结构设计算时,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工程管理软件PKPM系列 SATWE进行结构计算分析,为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5.1 振型及周期

根据结构抗震计算结果分析得知,计算振型数为24个,X向和Y向的振型质量与总质量之比分别为96.05%和96.01%;可见,在基本周期及扭转因子计算时,其振型数符合《高规》的规定要求。Y方向平动系数1.0,间振型的周期T1=2.82;X向平动系数0.98,空间振型的周期T2=2.49;扭转系数0.98时,空间振型的周期T3=2.18。据统计,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T1)在0.08~0.12n范围内,其中,n为建筑物的层数。第一振型的周期为0.09n,符合规范要求。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其结构扭转与平动的第一自振周期T扭和T平之比等于0.773,符合规范要求。5.2 转换层刚度比

在计算结构刚度比时,应合理选择剪切刚度参数,X方向和Y方向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分别为1.198和1.182。由于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层结构的侧向刚度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且层间位移角较为接近,故符合侧向刚度渐变需求。5.3 动力时程分析

在本工程动力时程分析时,采用PKPM系列 SATWE对结构进行计算补充。波形分为mmw-3、lan3-3、lan5-3三种

形式。在确定控制指标时,应以层间剪力和层间变形的控制指标。根据动力时程分析,大部分楼层墙、梁配筋基本一致,结构刚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薄弱楼层的配筋,应采取加强措施。6 结构构件设计

(1)框支柱设计。本工程框支柱抗震等级为二级,轴压比大于0.6。框支柱最大轴压比为0.57,符合《抗规》的要求。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根据《抗规》要求,底部应属于加强部位的范围,需要采取抗震加强措施,以增加墙体纵横向钢筋,有利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的改善。

(2)框支梁。框支梁作为确保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为了确保建筑结构安全,框支梁纵筋配筋率不能小于0.5%。由于框支梁是一种偏心受拉构件,因此需要配置φ18腰筋,腰筋之间的距离要大于200mm。此外,在框支梁设计时,应采用“强剪弱弯”设计方式,在纵筋基础上加强箍筋。

(3)转换层楼板。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来说,考虑到上部楼层与下部楼层结构内力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于上部楼层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应按照剪力墙的等效刚度比进行分配;对于下部楼层水平力,一般集中在落地剪力墙上,在转换层部分内力分配产生突变,应保障转换层楼板的刚度。7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梁式转换层结构具有设计简单、经济、安全等优点,从而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梁板式转换层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做好结构选型与布置,结构计算及构件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以满足建筑功能、结构受力、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实现建筑结构的合理化目标。文章主要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高层建筑梁板式转换层的设计方法,旨在为以后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依据。参考文献:

[1]娄宇,丁大钧,魏琏.梁式转换层有限元分析模型的选取[J].工程力学,1997,(2):25-29.[2]董超云.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05+213.

1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