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静(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重庆402160)摘要:在网红兴起的时代下,旅游目的地形象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重庆被誉为\"魔幻8D城市”,成为
了新一代的网红城市打卡地。重庆洪崖洞景区从2006年开业至今成绩逐渐上升,近年来尤为显著,迎来了人流量的 剧增。探究过去,本文尝试抓住“网红”状态下的重庆洪崖洞景区场所的特质,并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究分析,进一步
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关键词:网红式;旅游目的地形象;洪崖洞中图分类号:F592. 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9)18-0134-02部分短视频来源于旅游者自己的拍摄创作和分享,再配上比 较动感的背景音乐,感染力十足,发布出来后在短时间内获
随着旅游业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
的不断更新换代,互联网既是旅游者游玩前获取资讯的开放 式渠道,也是游玩结束后分享感受、发表评论的重要交流平
赞无数,因此洪崖洞景区迅速走红。据重庆市旅游发展委员 会发布的旅游大数据显示,重庆市2019年“五一”小长假三
台。这几年流行的抖音是网红城市的新型塑造方式,关于重 庆“洪崖洞景区“的短视频在抖音短时间内走红,它的出现形
天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735. 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成了一股热潮,人们正在源源不断地接收和传播新花样,“网 红”这一概念成为这一段时间的关注热点。对此,就重庆洪
112. 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6%和30.5%。洪崖洞景区
游客接待量更是突破14万人次,同比增长120%。在马蜂窝
崖洞景区为例展开一系列的思考。旅游网发布的“2019年五一小长假境内热门景点趋势报告” 中显示,重庆洪崖洞景区排名成功超过北京故宫,排名第三,
一、 “网红式”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概述1. 网红式从抖音等短视频软件来看,“网红式”是指借助短视频软
仅次于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三、“网红式”对重庆洪崖洞景区形象的影响1. 优势分析(1) 迅速提高其知名度。“网红式”旅游的背后是一座城
市旅游发展的崛起,抖音的出现使洪崖洞景区赢得了高人
件进行加工处理,因视频中某个事件或某个人物展现出的一
系列行为使它曝光度飙升,红遍网络,迅速获取到海量的粉
丝,传播速度快,影响力非常大。通过这种方式走红的景区
叫“网红式”旅游地。气,从另一个方面也展现了重庆人营销自己家乡不懈努力的 成果。有数据显示,2018年端午节期间,洪崖洞景区出入游
2. 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信念、看法和 整体印象的总和,换种说法也就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直 接感受和体验后的满意程度相结合的形象体系。旅游目的 地形象可分为感知、情感和整体三大形象类别,还包括对于
客量较去年增长了 143.3%,可见人们对于洪崖洞景区的感 知从平平无奇到火遍境内旅游城市,大大的提高了知名度。(2)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冲击
下,旅游行业也逐步跟进着实现了“互联网+ ”的转变。有网
所在城市的影响力。总之一个好的形象设计对该目的地的 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友反映说:打开抖音,10条中有9条都是重庆。的确,抖音给 重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实现了效益最大化。那么抖音打造出的洪崖洞景点不仅仅
二、 重庆洪崖洞景区概况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位于重庆市渝 中区解放碑沧白路,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
在城市旅游形象传播上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也直接促进了
重庆市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带,是兼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2006年,由重庆市 2. 劣势分析要想把重庆洪崖洞景区塑造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
人民政府总投资3. 85亿元兴建而成,以其巴渝传统建筑和
民俗风貌特色而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之后的 十年多里,洪崖洞景区旅游业虽在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快,效 益不高。自抖音短视频等社交软件上涌现了大量有关于“重
目的地形象,光是利用网红景区的推动远远不够,反而因为 大量游客的涌入带来景区服务质量下跌、运营超出承载最大
能力等一系列问题正逐步凸显。庆洪崖洞夜景”的短视频以来,引发了旅游业界的轰动。大
(1)城市形象有差异。“网红”要有内容和内涵,要有外延
134全国流通经济和张力,也要有创新,只靠网络,只注重表面的包装,依赖传统
的概念,就会昙花一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压力在不 断增加,对旅游形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逐渐习惯了在网
络上去看短视频、短推文等,而网友发布出来的都是美好的一
面。就拿重庆洪崖洞景区举例,白天的欣赏效果很一般,也只 有在晚上才能看到绚烂的江景。在这种高压力、高期待的强 烈对比下,会使人们对城市的形象产生有较大的落差。(2) 交通环境受影响。对于洪崖洞景区这种“网红式”的
景区,游客通常会选择长时间的停留拍摄,作为夜景最佳拍
摄地的千厮门大桥甚至为了方便游客打卡拍照而封路,给当
地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为人流量太大,造成车堵、人 也堵的现象,特别是在节假日,人流量一次比一次创新高。
景区周边也存在机动车乱停乱放、人车混行、人流爆满等问 题,道路交通方面工作都面临着严峻考验。(3) 旅游产品较单一。如今的旅游业正在面临着从观光
旅游到休闲度假,再到全域旅游等深度旅游的转变。在升级
旅游产品的同时,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产品正逐渐被文化底蕴 深厚、内涵丰富、参与性强的产品替代,用当地文化来增强旅 游的融合力是旅游业发展的新型趋势。在网红时代,洪崖洞 景区表现的稍显单一,需结合互联网构建新层次的旅游产
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拒绝千篇一律。(4) 景区超负荷运转。洪崖洞景区晋升为网红景点后,
虽然提高了知名度,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突如其来的 曝光让它措手不及,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困扰。例如:当
地的餐饮、住宿等产品价格飞速上涨,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 便;节假日期间,为合理疏通人流量,在景区外甚至是通往景
区的几条道路上放置语音喇叭指引游客,从而影响了周围居 民的生活质量;美食街的垃圾桶有待完善,地上有看得见的 垃圾和污渍;指示牌和走廊墙壁有人为破坏的痕迹,观景台
栏杆、铜人雕像、石壁上有乱涂乱画现象;在拍摄夜景角度较
好的观景台,也是因为过于拥堵压迫和人为的破坏围栏,造 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给管理人员带来很大困扰。四、提升\"网红式”重庆洪崖洞景区形象的思考1. 正面报道景区发展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就是一个良
好的形象。好的旅游形象会吸引游客的注意和偏爱,促使他
们享受并购买旅游产品。在政府的引导下,正面报道景区发 展,大力宣传促销,推进洪崖洞景区的旅游形象。政府在资
金上支持景区项目建设,在政策上制定一系列有助于景区发 展的条例。挖掘景区亮点进行深度宣传,充分运用互联网技
术,借助巴渝旅游文化等舞台,对洪崖洞景区甚至整个重庆
的旅游实施整体的形象设计、包装和宣传,从而提高知名度, 增强吸引力,更是扩大了洪崖洞景区的目标市场。2. 加强智能交通疏导为了给游客提供优越的游玩环境,首先要解决交通不
便、游客拥挤等问题,梳理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增加停车场供
给,加大对人流、车流的监管力度。在周末,特别是节假日期
间,交管部门、渝中区街道警务人员以及景区管理人员要及
产业经济时疏导,规范行人和停车行为,维护景区秩序。运用智能系
统,利用LED屏、停车诱导系统对来往的游客及车辆进行智 能化疏通,同时也要避免人流量过大时,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全面清理街道,强化景点外人行道设施、人行隔离设施,降低
对交通的影响。3. 提升旅游产品建设为了真正体现洪崖洞景区的历史文化,老街老巷的建筑 应与当年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在招商过程中需本着宁缺毋
滥的原则,选择一些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本土特色产品, 营造昔日生活景象,可以让员工扮演渔夫、挑夫、纤夫,可以
配合游客拍照等,不仅让历史重演,且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开发西部第一街,将城市娱乐、音 乐广场、火锅美食构建成一体化场所,或者进行花车巡游,给
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使洪崖洞景区成为重庆最具休闲娱乐
感的酒吧风情街。还可修建超大型的城市观景阳台,替代现 在普通的观景台,是重庆唯一能俯瞰两江、直通滨江路的观
景阳台,今后对江北CBD的标志性建筑也可一览无余。充 分发挥地理优势,增添目的地形象,游客们不用到南山一棵
树就可以欣赏到山城美丽夜景。4. 优化改善基础设施如今的重庆,处处都是网红景点,但为了让网红景点一 直处于“保鲜”的状态和能给游客带来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洪
崖洞景区需加速提档升级服务设施等其他基础设施,超越同
类型旅游景区的发展,全力打造升级版的网红景点,例如:垃
圾桶的美化、卫生间的形象改造、全景式的体验、景区工作人 员的制服统一、电子化旅游服务系统以及设施设备的维护保
养等。抓住时代下的热点进行改造,既提高景区品位、形象, 也提升游客旅游满意度,让游客的重游率直线上升。总之,洪崖洞景区对于如今的“网红式”旅游目的地形象 打造已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还应继续以当地的独特资源为 依托,大力发展战略利用内外部各种有利条件共同发展,使
它不仅仅彰显于“走红”之下。把握机遇,不断创新,面对挑 战的同时对旅游形象传播形成一种表达、一种形象、一种声
音,实现洪崖洞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也继续带动重庆旅游业 的经济发展。参考文献:[1] 文捷敏.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
感知研究[J].旅游研究,2019. 11(2):46~47.[2] 唐璐.基于SWOT分析的重庆洪崖洞景区的发展对策
[J].城市旅游规划,2013,(2):131.[3] 王月.抖音''网红城市”的形成机理及传播效果刍议[J].
新闻与传播,2019,(2):106.[4] 周镇.现代园林绿化管理方法的探讨[J].民营科技,
2014,(9):112.作者简介:李琳静,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学生。全国流通经济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