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现代农业是指以生态、绿色、高效、优质、品牌、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是推动农业结构均衡、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县区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推动县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二、目标
通过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将县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进经济、社会、人文全面发展,同时推动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三、建设内容
1.引导企业投资,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链。
以企业为主体,引导投资者积极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加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技术创新,保障生产质量和安全。同时,鼓励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链,将农业生产与工业、服务业相和谐地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2.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率。
重点对旱涝保收、防风固沙、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生产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推行生态农业,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农业园。
全面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等标准,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农业园,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提高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4.开展农技示范和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通过组织技术培训、示范展示等方式,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经验,对农民进行适时适产品种植、养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安全等方面实施严格管理和检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6.营造良好的农业经营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人文发展。 营造良好的农业经营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及税收政策,建立农业科技、金融、人才投资等多元化的支持体系,加强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股份制等资本的交流合作,促进宣传、推介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人文全面发展。
四、实施步骤
1.确定县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和重点产业。 2.建立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组织机构。
3.编制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及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职责分工。
4.制定科技、财税、金融、人才等方面支持政策。 5.推进农业产业合作化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6.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 7.加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 8.加强农民工作能力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 9.加强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宣传推广工作,增强对外合作交流的经济、文化、旅游等综合效应。
五、预期效益
1.提升县区农业的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水平。 2.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3.推动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发展。
4.促进县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县区经济发展。 5.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拓展农产品市场。 六、保障措施
1.县区政府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2.县区政府给予示范区专项资金支持。 3.吸引多种环保资金和国家支持资金。 4.建立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5.促进资本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
七、结论
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推动县区农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逐步落实到位,全面加强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推动县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