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和 自身调节。
2、神经纤维在一次刺激引起兴奋后,其兴奋性要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是兴奋性降低到零,称 绝对不应期;此后兴奋性逐渐恢复,但阈强度仍大于正常,称 相对不应期。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外向离子流是由__钾__携带的,内向离子流是主要由__钙_和_少量的钠_携带的。
4、心室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变化的改变可分为 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_ 和超长期。
5、心房和心室不产生重叠收缩的原因是房室传导中存在___房–室延搁__现象。
6、当心室收缩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__动脉瓣_被打开,等容收缩期__结束,进入__射血期。
7、乙酰胆碱可作用于壁细胞上 M型 受体,组织胺作用于 H2 受体,它们对胃酸分泌均有 促进 作用。
8、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 80—180 mmHg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 自身 调节的结果。 9、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 肾小球的滤过 ,生成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和 肾小管和集合的分泌 ,最后生成终尿。
10、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 视上核 和 室旁核 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的轴突胞浆运送到 神经垂体(垂体后叶) 储存并释放入血。其主要作用是增加 远曲小管 和 集合管 对 水 的通透性,使尿量 减少 。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有效刺激主要是 血浆晶体渗透压 和 循环血量减少
11、眼的调节主要包括__晶状体_,_瞳孔_和__双眼汇聚_的调节。 12、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有 完整性、 绝缘性 、 双向性 和 相对不疲劳性 。 13、因受体种类不同,ACh可产生 毒蕈碱(M) 样和 烟碱(N)样作用。
14、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患者心跳 加快加强_ ,心搏出量_增加_ ,外周阻力 _减少_,脉压 _增大
15、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的激素是_甲状旁腺_ 、 _降钙素和维生素D。 二、选择题
1、衡量可兴奋组织兴奋性常用得指标是:(A)A阈强度
2、输血时下列哪一种血型的人最不易找到合适的供血者(D)D.AB型,Rh阴性 3、心肌有效不应期等于(A)。A.收缩期+舒张早期
4、影响正常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D)。D. 小动脉的口径
5、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而致的水肿,主要原因是(A)。A毛细血管血压逆行性升高 6、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增多时,可引起(E)。E.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减少 7、某人测得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5次/min,无效腔为150ml,心输出量为7L/min,试问下列叙述中那个数值是正确的?(E)E、通气/血流比值=0.75
8、关于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错误的是(C)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有利于换气 9、胃酸生理作用的错误叙述是(C)C.促进小肠维生素B12的吸收
10.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是由于(D) D. 肾血浆流量增多 11. 肾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B) B 以CO2的形式吸收
12. 肾脏内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C)C. NaCl和尿素
13 .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A.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14.患者服用对髓袢升支粗段NaCl主动重吸收有抑制作用的呋喃苯胺酸(速尿)后,尿量增多尿渗透压下降,该患者排低渗尿的原因是远曲小管、集合管(D)D 管腔外渗透压梯度降低
15. 人眼的调节功能主要是由_________来实现的。(D ) D. 晶状体的曲度变化 16. 视远物和近物都需要进行调节的眼为(A )A. 远视眼
17. 基于视觉的三原色原理,视锥细胞特别敏感的颜色是(C)C. 红、绿、蓝
1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E) E. Na+、 K+,尤其是Na+
19.关于细胞间兴奋的化学传递的特点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B.不需Ca2+参与 21.单独接受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的器官是:(C) C.竖毛肌
22.用药物阻断β1受体后:(A) A.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23.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时,动作电位首先发生在:(C) C.轴突始段
24.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正确的是:(D)D.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 25.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时,引起体表感觉障碍的主要部位是:(D)D.右侧体 26.临床上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不能改变下列哪种症状?(E) E.肌肉颤动 27.关于儿茶酚胺与α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D)D小肠平滑肌收缩 28.对内分泌系统最佳的描述是:(D)D 包括内分泌腺与分散存在于机体各处的内分泌细胞的一个大系统 三、问答题
1、 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是怎样形成的?各有何生理意义?答: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的,主要意义是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晶体渗透压是由晶体物质形成,主要来自NaCL,对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发挥重要的作用
2、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特点及形成原理。答:心室肌动作电位可分为5个时期:⑴ 0期(去极化期):心室肌受到刺激后,细胞内电位从-90mv去极化到阈电位-70mv时,钠通道开放,Na+ 快速大量内流,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上升到+30mv左右,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0期)。⑵ 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膜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0期和1期形成锋电位。1期主要由K+外流形成。⑶ 2期(平台期):电位基本维持在0mv水平并持续一段时间。该期主要是由于Ca2+缓慢内流、抵消了K+外流引起的电位下降,形成平台期。⑷ 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2期之后,复极速度加快,电位从0mv降至-90mv。此期是K+ 快速外流形成。⑸ 4期(静息期):膜电位维持在-90mv水平。此期通过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从细胞内排出Na+ 和Ca2+ ,并摄入K+ ,从而使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逐步恢复到兴奋前静息时的状态。 3、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答:通过肺泡通气量的公式计算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肺泡通气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深而慢的呼吸肺泡通气量大,浅而快的呼吸肺泡通气量小,故前者呼吸效率高。
4、大量出汗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答:大量出汗后使血容量减少,容量感受器对视上核的抑制作用减弱;因为汗液是低渗的,大量出汗后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上述两种途径均使下丘脑合成和释放ADH增多,水吸收增加,尿量减少。2使血浆胶体渗透升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使尿量减少。
5.一个60kg的人一次饮清水1000ml或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40ml或静脉输入2000ml生理盐水,尿量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饮清水1000ml使尿量增多。其原因是1血浆量增加,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加;2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和血容量增加,使ADH释放减少。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40ml使尿量增多。其原因是,血糖浓度远远超过肾糖阈,引起渗透性利尿。静脉输入2000ml生理盐水使尿量增多。其原因是1血容量增加,血浆蛋白稀释→血浆胶体渗透下降→有效滤过压升高;2血浆流量增加→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移动,甚至不出现滤过平衡点→肾小球滤
过率增加;3血容量增加→容量感受器兴奋→ADH的释放减少。 6. 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答:在神经细胞膜上,存在大量的Na+通道和K+通道,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大小主要由这些离子通道开放的程度所决定。我们已经知道,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在数值上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膜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K+的外流。当细胞受到一个阈刺激或阈刺激以上强度的刺激时,膜上的离子通道将被激活。由于不用离子通道激活的程度和激活的时间不同,当膜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时,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将产生巨大的变化。 7. 试输血液凝固的主要过程。答:血液凝固反应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血液凝固可人为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首先由凝血因子激活因子X,然后由凝血酶原激活物激活凝血酶,最后导致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形成不容性的纤维蛋白。血凝是一个逐级放大的级联正反馈过程。机体存在血凝和抗凝两个系统,互相颉颃的、两个作用相反系统的平衡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8.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那些特点?
复极化时间长,有2期平台。其动作电位分为除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离子基础是:0期为Na+内流;1期为K+外流;2期为Ca2+缓慢持久内流与K+外流;3期为K+迅速外流;4期为静息期,此时离子泵增强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得以恢复。
9. 尿是怎样生成的?简述其基本过程。答:尿的生成过程包括3个环节: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与排泄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重吸收是指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而分泌是指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物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的转运包括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水的重吸收率的多少不仅决定着尿量的多少,而且决定着尿的渗透浓度。 10.影响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有哪些?答:肾小管重吸收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溶质透过肾小管管壁上皮细胞,重新回到血液的过程。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有:①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溶质浓度增大,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则尿量增多。②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率始终保持在滤过率的65%—70%。③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状态。④激素的作用,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时,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11. 大量饮水后和大量出汗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汗液是低渗性液体,大量出汗引起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晶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ADH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H2O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大量出汗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心房和大静脉处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合成释放ADH增多,肾小管对H2O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肾内入球小动脉内血流量减少,对入球小动脉壁的牵张刺激减弱,激活了牵张感受器,使肾素释放增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