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运会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心理调控研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搏击・武术科学 2013年5月 第10卷 第5期 【武术套路研究】 全运会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心理调控研究 乔蓓芸杨丽娜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摘 要:文章通过对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运会竞技太极拳运动员比赛排名和难度动作完成情况进行分 析,可以看出全运会的高水平运动员在体能、技能等方面相差无几,比赛结果的毫厘之差正是由于运动员心 理素质的差别所致。文章对全运会太极拳高水平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查,分析其赛前的种种心态,制定相应的 对策,对合理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而为以后全运会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全运会竞技太极拳心理训练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O5—0063—04 2.2.3数理统计法 对有效问卷进行常规的数理统计和分析,采用“相对数”、 “百分位数”等方法,并对数据进行梳理检验。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全运会成绩回顾 中图分类号:G8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文献标识码:A 竞技武术的目的不同于其他类别武术的练习动机,它是为 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武术 训练竞赛活动。【 竞技武术是一种精英式武术,竞赛是它的动力, 夺标是它的目的。赛场上精湛技巧的展现与激烈的拼博精神是 它的活力与魅力所在。每四年一届的全运会,就是展现我国竞技 武术健儿运动技术水平的最好平台与最佳时机。 全运会是我国最高形式的体育赛事活动。如今的全运会中, 各省市武术代表队的水平越来越接近,相互之间的竞争也越来 表1十运会预赛、决赛前6名成绩 越激烈。竞技太极拳作为主要的竞赛项目之一,如何使高水平运 动员在体能、技能等方面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稳定情绪,正常发挥 1 周斌19.35 崔文娟18.88 周斌19.28 崔文娟18.89 2 黄颖琪19.34 张芳18.77 黄颖琪19.72 17 张芳18.3 吴雅楠19.33 李谨18.32 宁彪19.06 李谨18.55 水平,提高比赛成绩,心理素质可谓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 这对教练员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对高水平运动 员进行科学、系统的技术训练,与此同时,还需善于对运动员良 好的心理素质进行正确辅导,力争为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 成绩提供保障。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4 易鹏19.25 杨艳18.06 应明19.05 吴雪琴18.21 5 马建超18.99 邱慧芳18.O5 07 庄志勇18.97 杨艳18.6 代锐18.95 董庆17.83 马建超18.93 余艺娜17.98 第十届全运会是第一次采用新的竞赛规则进行评分,与以 往的全运会武术竞赛规则是一个分水岭。我们现将第十届和第 十一届全运会太极拳比赛的优秀运动员成绩进行梳理对比。 从表1、2可以看出,无论是十运会还是十一运会,预赛与决 赛的名次不是一成不变的,究其原因,心理调控的影响元素居 以十运会、十一运会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多。一般来说,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赛前的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 针对竞技太极拳的竞赛实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 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均相对稳定,而心理活动却异常地活跃,各有不同。因此,心理状 态的变化常常会对运动员的参赛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日 3.2个案分析 对第十、十一届全运会(预赛、决赛)竞技太极拳运动员发放 问卷,进行调查。 新武术竞赛规则实行切块打分,即:动作质量满分为5分; 动作演练满分为3分;难度动作满分为2分。日在整个套路演练 作者简介:1.乔蓓芸(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63 过程中,难度动作的失误与否成了衡量成绩的重要元素。在已经 过去的十运会、十一运会中的武术赛场上,无论是裁判是观众, 大家所关心的重点迁移到了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上。鉴于目前 运动员技术水平的相互胶着,难度动作的扣分就成了决定运动 员成绩和名次重要砝码。下面就以十运会武术套路预赛太极拳 项目指定动作失误率的情况与运动员最后成绩进行分析。 表2十一运会预赛、决赛前8名成绩 周斌19.52周菁19.07 周斌19.62崔文娟19.42 马建超19.48崔文娟19.02 吴雅楠19.60于萌萌19.41 黄颖琪19.45张芳18.99 黄颖琪19.46吴雪琴19.35 熊绍俊19.39于萌萌18.96 张振兴19.42张芳19-35 陆如飞19-31董庆18.90 吴岳杰19.41驻莹莹19.34 吴雅楠19.19李瑾18.87 熊绍俊19.37董庆19.29 庄志勇19.19巨文馨18.86 宁彪19.37李旷豫19.28 张航19.16 陈雨18.85马建超19.36巨文馨19.28 表3十运会预赛太极拳难度动作扣分情况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运动员,由于难度动作失误而 扣分,导致最后得分偏低。有个别运动员在十运会决赛之前也攀 升上了排名第一的好位置,可在决赛时,却因难度动作失误而名 落孙山,被排挤在12名之外。见表4。 表4太极拳难度动作的扣分与最后得分相关关系检验 由表4可知,经相关系数的显性检验表明:/r/>r2,P值均 <0.05。说明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即太极拳难度 动作扣分与最后得分的相关程度高,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互关联, 且呈负相关。说明难度动作扣分越多,最后得分就越低,直接影 响运动员的成绩与名次。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现行规则的引导下,太极拳难度动 作扣分权重过大,竞赛正朝着“难度动作的大拼比”方向迈进。动 作规格和演练水平质量较高的优秀运动员因难度动作失误而失 去良好名次;而表现平平、技术一般,但难度动作未失误的运动 员名次则捡了便宜,这就是当今难度动作的重要作用,因此,难 度动作在运动员竞赛时刻就难免成为争金夺银过程中的重要心 理障。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如何,也就自然成了能否保持良好稳定 情绪、充分发挥其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水平的关键所在。 3.3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心理调控 从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运会预赛、决赛的实际调查与最终 64 排名结果来看,现行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难度动作的要求,对比 赛成绩的影响之大,太极拳运动员心理调控的重要性也越发重 要,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出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与其心理素质 有着极大的关系。日参赛的高水平运动员经过多年苦练,在体能、 技能等方面虽然过了关口,有了保障,但稍不留意,难度动作的 失误就会因毫厘之差招致优异成绩的丧失。既然是难度动作,那 么,不但动作本身难,更重要的是会引发心理上的恐惧与失衡, 有不少运动员,平时训练时,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很好,可遇到 竞赛时刻,便失误连连,遗憾而终。这不是技术与体能方面的毛 病,正是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失衡所致,因此,对高水平运动员而 言,在重要赛事活动这一系统的价值链条中,对运动员心理进行 调控就成了获取优异成绩与否的关键环节。 3.3.1竞技太极拳运动员心理紧张的因素分析 为了证实心理因素在重要比赛活动中的重量,我们对参加 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预赛(此次比赛参赛人数较多,所以调查 结果更具说服力)的太极拳项目进行了调查。(见表5) 这次比赛男、女运动员45名,发放问卷45份,回收问卷42 份,有效填写问卷40份,有效率为88.9%。调查结果表明,太极 拳运动虽为安心定神的运动项目,但对于参加竞技太极拳运动 员而言,其赛前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他们几乎均在赛前存在有 心理紧张状。当我们直接问及为什么紧张时,一些运动员的回答 也十分明朗,就是怕演练时有失误,尤其是难度动作。 表5影响运动员心理紧张因素调查表 分类 项目和内容 生理和行为表现 失眠、肌肉僵硬、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思维 混乱、注意力集中,尿频、话语增多、面部表 情呆滞; 主观因素 想赢怕输、担心自己会在比赛中失利,对难 度的动作把握不大,过分看重比赛的结果, 很想赢、又担心比赛不好: 客观因素 观众的人数和气氛,比赛的性质和意义,教 练的期望过高,怕父母、朋友失望,对手的 实力超过自己,曾经被对手打败过、又再度 相逢,编排顺序不利,气候(炎热或寒冷)。 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太极拳运动员在赛前的生理和行 为表现,项目调查统计通常的比例是25.27%;影响太极拳运动 员赛前心理紧张的主观因素内容调查统计通常的比例为 67.36%;影响太极拳运动员赛前心理紧张的客观因素内容调查 统计通常的比例为9.82%。说明全国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比赛 时的外界客观因素和运动员的生理反应及行为表现不是造成运 动赛前心理紧张的主要因素,而主观因素则是影响运动员心理 紧张的主要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就直接影响运动员的难度动作 完成的好与坏的心理因素。 强化太极拳运动员的力量、柔韧、协调等专项素质的同时,提高 运动员身体重心的调控能力、腾空阶段的空间感知能力、判断能 力和各肌肉群的协调配合的能力等心理能力。在日常训练中,从 3.3.2太极拳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策略 面对重大比赛,如何使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调 整运动员不良的的心理状态,这些功夫不是临时突击的事情,但 心理上要把训练当成比赛,要有意识的培养运动员应用念动训 练方法,即想象和回想练习,让运动员再现难度动作最好时的表 现,这样可以起到集中注意力,强化动作技术要领,避免注意力 又不是平时完全能修养出来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分析,我 们认为,心理障碍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解决的,其内容与方法手 段如下: 转移和错误动作的出现。这样反复练习使运动员对太极拳难度 动作的身体位置、动作力度、幅度、方向、速度、空间等均产生一 定的稳定性和熟练性。在训练中对运动员还采用自我心理调整 训练,主要借助语言进行自我调节,应用自我暗示和放松。在赛 前还要根据比赛的任务、要求、裁判、对手、场地等因素进行模拟 3.3.2.1心理训练内容 众所都知,心理学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眭心理则包括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和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 趣、信念和世界观)。惧体到心理训练的层面,其内容也相应广 泛,包括认识过程的训练、注意力的训练、运动记忆的训练、想象 思维的训练、运动员的意志、情感、个性特征等训练。[51因此,太极 拳运动员在进行心理训练时,应制定长期的系统的心理训练计 划贯穿于训练和比赛的全过程,同时结合赛前的模拟训练,使运 动员能达到心理、技术能力比较完美的结合,出色地表现心动统 一的技术效果。对太极拳运动员来说,进行认识过程、运动记忆、 想象、思维的心理训练是重要的,因为太极拳运动员在比赛中要 把动作做到淋漓尽致、不差分毫、技术动作连贯准确、风格特点 突出,就要求运动员加强对套路完整性的认识,增强运动记忆想 象和思维能力。 3.3.2.2心理训练手段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利用语言和表象的刺 激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之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常用 的方法可归纳为意念训练法、诱导训练法及模拟训练法等方法。 日根据太极拳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赛经验、神经类型、年龄性格 特征及动机性质等条件,选择适用于运动员个人的心理训练方 法,会达到临场调节心理状态的良好效果。其手段也多种多样, 鉴于我们的调查结果,造成竞技太极拳运动员赛前紧张的主要 是客观因素,其比例达到67.36%,因此也制定出适用于太极拳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1)生物学手段:主要 是调节运动员的生物节律,控制运动员的睡眠和营养,使其保持 良好的精神状态;(2)应用生物学手段:主要使运动员的本体感 受器和其他分析器官的第一信号系统的冲动来影响运动员的兴 奋性;嘲(3)利用心理学手段:主要是利用语言功能,通过第二信 号系统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51,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 发挥。除此之外,自我心理调节也很重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 是求胜的意愿,另一方面是自我暗示作用。要想获得比赛的胜 利,必须要有求胜的信念,无论是面对实力雄厚的劲敌,还是旗 鼓相当的对手,都以良好的心态去承受,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 绩。 3.3.2.3全方位心理训练 竞技太极拳的特点是动作数量多、方向和路线变化多、同时 又有高难度的动作,因此,心理训练还应结合太极拳的特点。在 训练,加强赛前的心理准备,使太极拳运动员更能适应比赛中可 能发生的一切情况,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在比赛中获得较 好的成绩。 总之,只有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心理训练,才能有 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为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打下良好 的基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通过对现行规则应用的前两届全运会竞技太极拳成绩 排名与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竞技太极拳的比赛成绩主要 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临场难度动作发挥的情况息息相关,运 动员的心理状态优良与否,成了竞赛场上争金夺银的栏路虎。 (2)优秀的运动员,需要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全运会的高 水平运动员在体能、技能等方面相差无几,但面对高难度的技术 动作,心理素质的好坏会成为技术发挥优与劣的内在天平。 (3)通过对第十、第十一届全运会太极拳高水平运动员的心 理调查,分析其赛前紧张的原因,真正从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了合 理的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4.2建议 (1)时代在变化,科学在发展,高水平的运动员需要高水平 的教练进行训练指导,面对现行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难度动作 分值的出现,这给教练员、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提出了新要求,因 此,深层次的认识“科学”二字十分重要,更新知识,对症下药,保 证技术体系的不断进步是基础。 (2)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建设工 程。它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坚强支持,更需要心理素质的层面培 育提高,难度动作既是技术的难关,更是心理素质的难点,解决 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必须加强研究运动心理学理论,把理论应用 到竞赛中,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及整体素质,为 今后的优异的运动成绩打造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1编写组.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1编写组.武术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下转第70页) 65 顺其自然;佛家则强调超脱世间一切,追求心空万物的超然人 以使武术适应现阶段发展的需要,不断使武术推广成为一种广 泛的世界性运动。 格。孔圣人“仁者爱人”的君子人格思想,则贯穿于中国传统武术 的伦理观念巾,极力倡导“仁义”精神为核心的武德观念。抱拳 礼”正是这一仁义”观念的集中形象的体现。 3 结语 参考文献: 【1】李成银. 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1990. 综上所述,在武术套路的发展过程中,各种非技击因素就以 各自的方式渗入到武术中来,对武术套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 【2]江百龙. 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3】旷文楠 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0. 作用。中国武术正是因为渗入了这许多的非技击性因素,才有了 现在的蓬勃发展,这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必然。中国武术发展过程 中渗入的这些非技击性因素,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因为 有了这些非技击性的因素,武术套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才显 现了出来,才使中国武术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体系——武术文化。 [4]习云太.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国家体委.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6]陈正雷.中国陈氏太极[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1997. 在现阶段,武术以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了世界,其发展和 生存的基础不是它的技击性,而是各种非技击的价值。相信随着 武术运动的向前发展,现在有的非技击价值的作用会更加明显 [7]陈鑫. 太极拳图说【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的显现出来,而也还会有其他非技击价值因素渗入到武术中来, [8】扬建营.武术文化特色研究[J】_体育与科学,2005. On the Infiltration of N0n—Attack Factors to Wushu Routine 卜ormat10n ——ITaki ng TaijiI aS  as the Study Example —Yao Jun (Zhejiang Police College,Hangzhou Zhejiang 31 0053,China) Abstract:Wushu is the essence of attack,but in the thousands of year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many non—attack factors infiltrated into Wushu,for example,fitness,self-cultivation,viewing,entertainment,and inheritance.Why Wushu could collect SO many non—attack factors in its content is a question worth pondering.The paper attempts to take Tajjiquan as a focal point,through the methods of ifterature,expert interviews,logic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formation of Wushu,how the non—attack factor enter the field of Wushu. Key words:Taijiquan Wushu Non—Attack Factors (上接第65页)版社,2000. 社.1985 【5】佐伯茂雄.现代心理学概述[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On High Level Athletes。Psych010gical Adjustment of Taijiquan in the NationaI Games Qiao Beiyun Yang Lina (Sports Institut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45004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thletics Taijiquan athletes ranking and diiculfty performing analysis of the tenth and eleventh National Games,the study finds that national high level athletes in the physical abifity,skill,are not much diferent,the small diferences of the outcome in the games are caused by atlethes’psychological qualiy tifderences.The paper does the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aijiquan athletes’mentlaiyt in ganaes,analyzes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s before games,mak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reasonable adjustment of atletesh’mentla state,and for achieving excellent results in the subsequent games. Key words:National Games Sports Taijiquan psychological training 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