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2 第24卷第6期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_24 No.6 2006年l2月 Journal of Southeast Guizhou National Teacher s College Dec.2006 对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陶永仲 (贵阳医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通过对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论述了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厦 体育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91(2006)06-0122—03 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和体育课以外从事体育锻炼的总 与科学》《体育与科技》《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等多种文献 和,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地、科学地参 资料,并收集整理了与本文相关的内容. 加体育活动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有 2调查结果和分析 助于学生身体的全面生长发育,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学 2.1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 习成绩的提高.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倾向性特征,是人们 从调查结果来看(见表1),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的占 力求认识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欲望,是人们获得知识、开阔 72.96%.有27.o4%的学生不能每天进行体育锻炼.有 眼界、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推动力.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必 85.20%的学生喜欢体育课,14.8%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由 须遵循这个基本理念,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 此看出喜欢体育活动的学生占大多数,不喜欢体育活动的 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心学生运动举的激发与培养….长期 仅占被调查学生的极少数.这反映了中学生对体育活动 以来.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学,除了每周两3节体育课和每 的认识是好的,态度是积极的. 天一定的课间操外,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很少,造成很多学 表1能否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 生与国家要求的每天每人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有一定差距. 加之各种主客观原因,使一些中学生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 和动机参加体育活动,一旦遇到具体问题,便会产生不同 的想法,甚至动摇参加体育活动的思想.这严重影响了学 生的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对学生 来说,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什么2l世 纪的生力军,都是一句空话.一个人的终身健康,得益于终 生体育,而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是中学体育教育.由此可 2.2 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见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对此,从2oo5年3月至 2.2.1 中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不包括课 2oo5年5月对贵阳市城区的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作 间操)从调查结果来看,4O.3l%的学生l周只参加1次课 了实际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城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 外活动,l5.3l%的学生1周参加两次体育课外活动, 情况,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相应措施,为中学生正常参加 7.65%的学生1周参加3次,4.08%的学生1周参加4次, 体育活动从而实现终身体育,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l5-3l%的学生l周参加5次,有7.35%的学生从来不参加 1研究对象与方法 课外体育活动.由此看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 1.1研究对象:贵阳市城区部分中学生. 偏低. 1.2研究方法 2.2.2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包括体育课、课间 1.2.1问卷调查方法.抽取城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中学(一 操).68.37%的学生每大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到30min,19.89% 中、六中、九中),发出问卷2oo份,收回196份,回收率98%. 的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在lh以上(见表2).这与国家规定 1.2.2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学学校体育》《体育科研》《体育 的保证中学生每天lh体育活动时间有较大的差距. [收稿日期]2006-08-17 [作者简介]陶永仲,男,贵州贵阳人,贵阳医学院教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陶永仲:对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表2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123 体育意识淡化,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 表4男生1 000m跑情况 2.2.3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31,在跑的项目中,58.67%的学生 注:总人数为1OOA. 喜欢短跑,68.88%的学生讨厌长跑,对于其他项目52.04% 表5女生800 m跑情况 的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结果,比较符合当前中学生的生理 特点.而另一结果表明,能经常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 目的学生,仅占被调查学生的5.2%左右. 表3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 注:总人数为196人 造成上述几种现象的原因分析如下:一是学生课业负 担重,考试压力大,作业量多,这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的首要原因;二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怕影响孩子的文化课 的学习,个别家长极力反对孩子把时间用在体育活动上;三 是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体育教学;四是学生自 我锻炼能力差,锻炼的自觉性不强;五是受“课外体育活动 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这一思想的影响,使学习功能的个人 兴趣与爱好得不到满足. 23学生的锻炼水平和锻炼时的身体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4,表5)。男生1 000 m跑中,28% 的4 min 20 s至5 min之间,39%在4 min至4 min20 s;L间, 33%在3 min30 s至4 inJI1之间;女生在800 m跑中,27.08%的 学生在3 min 30 s至4 arin之间,4 arin 20 s以上的占2l_88% 另一结果表明,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有58.67%的学生出现 腿痛,21.94%的学生有头晕现象,26.02%的学生常出现胸 口痛,由此看出,学生的耐力水平普遍较低,一身体素质较 差.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学校片面 追求升学率,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频繁的考试,大量作 业,压得学生毫无招架之力;与此同时,学校的体育课和课 外体育活动没有得到保证(在毕业班中尤为突出)使学生 的体质和健康受到影响;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 子女的增多,滋长了学生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的思想,使学 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三是家长和学生营养知识缺乏,滥 用营养补品致使学生饮食结构不够均衡合理;有些家长热 衷于用营养液、大补剂之类的保健品来提高孩子的体质, 结果适得其反,贫血、肥胖接踵而至,增加了学生的锻炼难 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耐力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四是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有的教师对 体育教材缺乏研究,教法陈旧或不讲方法,叉加之思想教 育薄弱,没有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的 注:总人数为96人. 2.4学生不能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 据调查结果看,学生因作业太多而没时间参加体育 锻炼的d557.14%,自己不喜欢体育和家长对孩子参加体 育活动的态度的调查结果(见表6)表明,34.69%的家长反 对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活动,65.31%的家长支持自己的孩 子参加体育活动,其中有48.52%的家长因怕孩子在体育活 动中受伤而反对,16.18%的家长因怕体育活动使孩子太辛 苦而反对,有17.65%的家长因其他原因而反对. 表6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 注:总人数为196人 表7家长反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注:被调查家长为68人 由此看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除社会和学校的因素外,家长和学生自己也是两个不 可忽略的因素.从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看.大 部分家长认识是好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也是还有一部分 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认识不足,并且采取了消极的态 度.而学生,在面对学校和家长的“照顾”时也无法突破自 己.究其原因,首先是全社会都在围绕着学生升学这一焦 点展开激烈的竞争,“分数”在老师和家长的心目中占有相 当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衡量学生“好 坏”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只有放弃一切与 “分数”无关的活动,而专攻“分数”;其次是相当一部分家 长对体育活动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还没有走出“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4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l2月 情”的误区,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 的忽视;第三是学校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活动的宣传不够. 对体育安排也不够合理.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是 拔苗助长,突击训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伤 害事故,从而使学生和家长对体育活动产生恐惧心理,致 使学生不喜欢或是怕参加体育活动,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 子参加体育活动. 3结论与建议 1)综上所述,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 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每 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偏低,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过 短;学校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不足,体育活动的场地和内 容也得不到落实;学校对体育活动的宣传的不够.使一些 家长和学生对体育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学生耐 力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 2)以上的问题是当前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中较普遍 的问题.为了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改善学生参加体育活 动的现状.响应“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为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 身体投入学习和生活,迎接21世纪的挑战,提出如下建议, 仅供参考. 3)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引 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学校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时,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 实际,去选择和开展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内容,让中学 生把体育健身作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感情,建立良 好人际关系的桥梁”12'1.使体育活动既满足教育、教养的需 要,又养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4)在实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好形式 下。学校应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全面贯彻国家的 教育方针.以法治体,努力的减轻学生的负担 搞好各种形 式的校内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l h的体育活动时间.促 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因地制宜,改善学校体育设施,优化学校体育的物 质条件,重视开展价值取向高的体育项目的教学有条件的 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体育游戏、形体、健美操等内容 的教学.同时要加强对体育活动的管理,建立由领导、教 师、学生组成的监督管理体制.作到管理人员落实场地器 材落实评价措施落实,提高体育活动的整体效益和学生的 体育兴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6)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 教育引导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运动需求,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法,能使学生的参与 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13]. 7)重视学生的心理研究.加强教学活动的科学性、趣 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体育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 变换教学方法,并重视对学生现状进行分析,因材施教,加 强引导,让学生联系一些大众化的喜闻乐见的体育技能. 这样既满足学生现实需要,也能满足未来学生从事体育锻 炼的娱乐需要、逐步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促进 终身习惯的形成做必要的方法、技能储备,同时在体育活 动中还可有意识的培养吃苦耐劳、忍不拔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杨雪红.厦门市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 体育科学研究,2005(4). [2]王辉.广东沿海地区中学生余暇健身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1). [3]高彩琴,许建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参与度的实验研 究[J].中国学校体肓,2006(5). [责任编辑:盂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