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知行不一的个体原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知行不一的个体原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雪平

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04期

【关键词】大学生;知行不一;个体原因;对策

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各自的成长环境和自身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心理和性格,健康的心理和性格会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反之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会阻碍大学生的知行合一,造成大学生知行不一的自身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大学生知行不一的个体原因 1.1 大学生个体道德水平有差异

大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水平。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道德知识水平高,相应会有较高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的转为就多;反之知识水平低,道德层次也低,只能落实最基础的道德行为。换言之,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层次会阻碍其知行合一。大学生具有不同的行为能力。大学生因实践经验不同在行为能力上也会有强弱之分,这就造成部分大学生在知行转化上能够自觉、主动,部分大学生则是被动的,甚至做出违背道德的事。其知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

1.2 大学生的性格因素。

大学生多具有冲动、暴躁、单纯等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缺点会影响其知行合一的发展。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处于做事冲动且不考虑后果的阶段,易因冲动、冒进而做出不当行为。同时,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安逸的校园环境中,社会经验少,在面对问题时,会因其思想浅薄而惧怕困难,造成自身道德表现差。因此,大学生认知能力弱、判断力差都会造成大学生行而不知。

1.3 大学生心理的因素

大学生心理具有矛盾性。收年龄和阅历制约,大学生对社会、对自己都缺乏全面的认识,受外界因素影响会有心理矛盾和冲突。这种心理问题也会影响他们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比如,有些大学生在生活中一旦自行承担压力和挫折,因阅历浅而束手无策,甚至产生极端思想,发生消极行为。同时,大学生心理也不稳定性。主要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消极的主要包括敏感、狭隘,容易对同学和社会产生误解,做出不道德行为。 1.4 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不良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道德方面,虽然多数大学生表现出良好的道德素质,但仍有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低下,这些大学生的不良道德示范会动摇其他大学生的道德观,阻碍他人的道德行为,对其他大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大学生易受同伴不良道德观念的影响。同龄人一般拥有相同的爱好和性格,有共同语言,在生活中更能谈得来,因此大学生也易同伴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群体中仍有部分大学生道德层次低,这这其他大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造成不利影响。例如,高校考试作弊泛滥很大程度上是受同伴影响所致。同时,大学生也易受同伴薄弱情感和意志的同化。大学生一般情意不坚定,一旦遭到同伴的干扰和诱导,情感、意志就会坍塌,造成知而不行。群体的不良影响不仅体现在知、情、意上,更多的是直接影响他人的行为,效仿他人不道德的行为。 2 大学生提升自身知行合一对策 2.1 纠正知行合一认知偏差

道德理论指导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的理论支撑。道德认知偏差会导致的行而不知,生活中表现为,做出了不道德行为,却不知自己是不道德。因此,促进自身知行合一,应从完善道德理论开始。

从个体条件来讲,要促进自身的知行合一,应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大学生可以通过纠正自身学习态度,从思想上重视道德理论学习,并能积极参与德育课堂互动,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方式获得认知。在道德观念不完善之前,大学生也可以利用社会实践充实自身的道德思想,能在实践中完善自我的道德观,提升道德行为能力,实现道德理论指导道德实践,道德实践完善道德理论的良性循环,逐步使自身的道德水平迈向一个新台阶。这就要求大学生主动参与、寻找道德实践的机会,为自身道德体验创造条件,并在学习和实践中纠正认知偏差,逐渐丰富道德认知,为知行合一奠定理论基础。 2.2 培养知行合一深厚情感

人完成一件事需要动力来支撑,人的道德情感就是其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大学生可以通过激发自身的道德情感来获得行为动力。道完成德的行为可以使自身获得优越感、成就感,又增添道德情感。

2.2.1 培养自身学习兴趣

兴趣是第一老师,目前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德育知识缺乏兴趣的现象,一旦没了兴趣,大学生就会漠视德育,甚至产生反感心理,这就自身的知行合一是不利的。对此,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学习方式,比如看视频,热点讨论等,既有趣又有所感悟,改变了德育课堂枯燥、死板的现状,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2.2.2 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包括对道德行为的认同、对不道德行为的排斥。只重视理论学习而没有道德情感的支撑是实现不了道德行为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的桥梁,缺乏情感的道德知识只能停留在“应然”的状态,无法达到“实然”,这也必然导致自己的知行脱节。因此,大学生应培养自己对道德认知的情感认同,面对道德选择多换位思考,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同时,大学生也应自觉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诱导,克制自身自私、冷漠的态度,靠近道德氛围浓厚的的环境,让自我在情感熏陶中产生道德共鸣。 2.3 强化知行合一意志锻炼

道德意志是道德主体落实道德行为的的保障,能保证道德主体克服一切困难和阻碍实施道德行为。反之,道德意志薄弱往往导致大学知行断裂、知行知行悖离。大学生需要通过锻炼自身道德意志,保障知行合一。为此,大学生首先应磨练实施道德行为的毅力。再实施道德行为的过程中,不能因困难退缩或放弃,应暗示自己努力坚持,即便做不到最好也要尽力而为之。其次,加强抵御外界干扰的意志。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许多事都与他人有联系,也必然会受他人的干扰,从而影响自身的道德选择。因此,大学生需要抵御外界抗干扰,自觉抵制社会中的不良风气。 3 总结

鉴于大学生道德观念、道德情意、道德能力各有不同,知行不一产生的原因也不同,因此,每个大学生必须认清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解决自身问题,循序渐进的实现知行合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