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在太阳下,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是:上午的影子慢慢变______,下午影子慢慢变______。 二、判断题。
2、记录月相的形状时,一定要同时记录农历的日期。( ) 3、人类对昼夜交替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
4、细心的小红发现:阳光下树木影子的方向、长短与太阳的位置、高度有关。( ) 5、因为昼夜的长短会影响鸡的产蛋数量,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增加鸡的产蛋量。( )
6、我们地球上的昼夜变化,是日月星辰围绕地球旋转而形成的。( ) 7、要想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我们至少要连续观察一年的时间。( )
8、夜晚,我们向亮着的路灯直走过去,发现我们离路灯越近,背后的影子就越长。( ) 9、狗、牵牛花和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这是昼夜交替变化对他们的产生的影响。( ) 10、阳光下我们不仅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且还可以看到自己在湖边水中的倒影,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 )
11、“东方红,太阳升﹣﹣”由此我们知道了太阳在一天中是自东向西不断移动的。( ) 12、古代人们利用“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这一规律来计算时间,制造出了日晷。( )
13、我们和乌鲁木齐的小朋友能同一时间看到太阳升起。( ) 三、选一选。
14、关于玩手掌日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面向正东方
B. 可以根据影子落在手上的不同位置来判断时间 C. 可以发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15、关于太阳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作的 B. 形状不同的太阳钟,计时的精确度是相同的 C. 太阳钟的制作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16、我们用小球代表地球、电筒代表太阳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 )。
A. 对比实验
B. 代表实验
C. 模拟实验
17、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往往蕴含了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叙述中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试卷第1页,共2页
A. 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B. 赤道上的人们“坐地日行八万里”
C. 山西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18、通过观察小实验,我们发现太阳的高度和影子的长短之间的关系是( )。
A. 太阳越高,影子越长 B. 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C. 太阳的方向和影子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19、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了“日心说”。
A. 托勒密
B. 伽利略
C. 哥白尼
四、简答题。
20、小明认为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同一个物体,得到的影子是相同的。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21、人们掌握生物的昼夜规律有什么作用? 五、实验题。
22、设计试验证明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答案】短 长。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子的变化规律。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
【解答】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可知,在太阳下,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是:上午的影子慢慢变短,下午影子慢慢变长。故此题的答案是短,长。 2、【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月相变化。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圆缺不同的样子叫做月相,月相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月相的变化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
【解答】月相的形状变化对应的是农历的日期,比如每个农历十五月亮圆,所以在记录月相时,要同时记录农历的日期。故此题是正确的。 3、【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对昼夜交替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故此题是正确的。 4、【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早晨,太阳在东方升起,影子投向西方,影子较长;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影子投向北方,影子最短;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投向东方,影子较长。影子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解答】根据太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与太阳的位置、高度有关。故此题是正确的。 5、【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且地球不停自转,产生昼夜。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
【解答】地球上的生物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形成生物规律。昼夜的长短会影响鸡的产蛋数量,我们可以采用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增加鸡的产蛋量。故此题是正确的。 6、【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
答案第1页,共5页
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解答】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且地球不停自转,产生昼夜。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7、【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月相变化的规律。月亮圆缺不同的样子叫做月相。月相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月相的变化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
【解答】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所以观察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了。故此题是错误的。 8、【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解答】夜晚,我们向亮着的路灯直走过去,发现我们离路灯越近,背后的影子就越短。故此题是错误的。 9、【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且地球不停自转,产生昼夜。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
【解答】地球上的生物都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形成生物规律。狗、牵牛花和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这是昼夜交替变化对他们的产生的影响。故此题是正确的。 10、【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应用。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解答】阳光下我们不仅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且还可以看到自己在湖边水中的倒影,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故此题是正确的。 11、【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解答】我们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月亮、星星也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在自西向东的
答案第2页,共5页
自转。故此题是错误的。 12、【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日晷。古人很早就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日晷就是根据这种规律制作的测时仪器。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上刻有方向线并注有时刻;晷针垂直于盘面,通过晷针日影在盘面上的方向能测定时间。
【解答】根据对日晷计时的认识,是利用“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这一规律来计算时间的。故此题是正确的。 13、【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时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较早,西边地点的时刻较晚。
【解答】根据对地球时区的认识,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我们的位置比乌鲁木齐偏东,所以要比乌鲁木齐的小朋友先看到太阳。故此题是错误的。 14、【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日晷。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解答】手掌日晷操作方法:面向正南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玩手掌日晷可以根据影子落在手上的不同位置来判断时间,可以发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A观点错误。选A。 15、【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太阳钟的认识。太阳钟又被称为日晷,是利用不同时间下影子的长度以及大小关系计算时间的。
【解答】A选项,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作的,说法正确;B选项,形状不同的太阳钟,计时的准确度是不同的,说法错误;C选项,太阳钟的制作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说法正确。选B。 16、【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
【解答】我们用小球代表地球、电筒代表太阳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模拟实验。选C。 17、【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
答案第3页,共5页
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解答】A选项,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自转产生的,不符合题意;B选项,赤道上的人们“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地球的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路程约为8万里。不符合题意;C选项,山西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是地球公转形成的,符合题意。选C。 18、【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解答】通过观察小实验,我们发现太阳的高度和影子的长短之间的关系是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选B。 19、【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日心说。153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的写作。推翻了“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他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自身又绕地轴自转。“日心说”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解答】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选C。 20、【答案】不正确;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子。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解答】不正确。如果这个物体是规则的几何体,如圆柱体之类的不同侧面的影子可能会一致;如果形状不规则,那么不同侧面的影子是不同的。
21、【答案】人类掌握生物的昼夜规律的作用是能通过技术更好的利用有益的生物和防治有害的生物。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昼夜规律对生物的影响。昼夜规律指生命活动以一天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睡觉和觉醒等行为都是昼夜规律的表现。
【解答】人类掌握生物的昼夜规律的作用是能通过技术更好的利用有益的生物和防治有害的生物。如:在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花期特点,有效地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根据农业害虫的活动规律有效地进行防治等。
22、【答案】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答案第4页,共5页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的。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东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子的变化规律。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 【解答】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的。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东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答案第5页,共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