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不足
1.1、思想认识较为肤浅。 信息化管理是在近年逐渐发展起来的, 但许多汽车制造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 也没有真正在战略意义上进行过探索。在企业完善信息化管理方面, 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制定了管理的流程, 但这些大多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企业发展的实力, 没有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联系。但事实上,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仅需要购买系统, 更多的是需要运用这种信息化管理的形式来满足企业深层次的发展需求, 这些片面的认识也使得企业整体的发展陷入被动中。除此之外, 信息化管理需要一定软件系统的支撑, 作为一个系统进程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 不仅有信息资源规划、业务流程改善以及数据标准构建, 而且还包括系统建模等多方面的内容。
1.2、电子商务发展不善。
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 一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电子商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并对其有了一定的利用。但是企业的发展思想和观念依旧没有做到统一的升华, 这也导致企业的业务和信息运转不能够与电子商务相结合。而这种似是而非的电商是比较难保证供应链信息准确度的, 也无法及时有效的保证信息的传递及时性。除此之外电子商务在应用过程中一般没有建立起来完善的咨询体系, 在标准的规范性上有待提升。 1.3、信息化管理不到位。 信息化管理所涉及到的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 这其中也牵扯到一些核心的业务, 如果不能够对信息系统有着较强的管理, 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发展风险。而信息化管理并不仅仅是单个部分的事, 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需要全员的参与, 就目前情况来说, 企业信息化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资金的投入量不足, 二是人才方面的缺乏。信息化管理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一种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的体现, 其不仅需要工作人员有较为扎实的业务实干技能, 还要求其要掌握一定程度的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
1.4、信息资源共享欠缺。
信息资源共享是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来实现的, 在现代汽车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是提高信息资源使用度、提升信息技术不可缺少的环节。当前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生态的多样性、工艺复杂性以及信息时代的多变性共同决定了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资源共享是存在很大难度的。虽然已经有部分企业在资源共享方面有过尝试, 但并没有提出较为合理有效的方式, 或者改善方法。 1.5、信息化建设两极化。
当前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有许多, 但这些企业的研究成就分化较为明显, 通常体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首先合资企业优于内地的独资企业, 由于国外企业在管理以及技术层面占据一定的优势, 不论是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运营, 还是在信息化的管理上都有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 而在国内市场的信息化建设, 更多是知识系统性移植, 因此难度不是很大。其次是整车企业优于零部件企业, 因为整车企业往往在综合实力上更胜一筹, 此类企业不仅信息化建设的时间早, 而且各个方面的条件也比较充足, 所以建设的效果较为明显。一般来说子企业的发展要优于母企业, 母企业往往从整体大局上进行管理和调控, 涉及的面比较广, 需要关注的点比子企业要多得多, 所以相对来说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比较完善的。
2、汽车制造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对策
如前文所述, 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对于这些缺陷笔者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如果要想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就要实施具体的系统管理对策, 从而完善系统性的缺陷。
2.1、宏观规划。
企业需要将信息化管理和企业战略进行融合, 并将其与企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相结合, 制定出中长期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企业也应当注重信息化管理的时效特性, 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对业务的流程进行改善, 创建基于信息化的集成架构, 不但包括关键性业务的架构, 而且包括数据和应用方面的架构。 2.2、推广应用。
从宏观的规划以及要求上来说, 企业需要在产业链中运用具体的计划, 并且结合计划进程进度开展二次开发, 进一步挖掘应用的价值, 并以此来优化改善信息化的流程。应用的重点也需要放在源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改造, 注重ERP (企业资源计划) 系统的时效性提升。对系统的优化往往包括诸多环节, 不仅包括集团调控, 而且有生产制造、营销管理以及采购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2.3、整合系统。
企业应当注重生命周期理论在企业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切实提升系统的集成性以及共享性特征, 并且为了更好的促进核心掌控, 企业可以对信息化的管理体制进行一定的优化。一方面需要提升系统管控能力, 另一方面也要提升系统信息分享能力, 企业可以建立ESB (企业服务总线) 的总线路, 将多个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和资源同步。
2.4、开发电子商务、云服务。 为了能够更快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企业应当建设云层面的私有架构, 并且努力实现软硬件的服务定制, 提升企业的掌控水平, 进一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提升。而且可以通过信息资源的利用来建设信息共享中心, 在云平台上进行高效的信息系统服务。除此之外, 企业应当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管理平台, 将其与供应链紧密的结合,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同时拉近各节点之间的距离, 加快不同节点之间的联系, 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
3、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方案
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应当秉持\"顶端设计\";的理念, 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进行实际应用方案的设计, 具体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3.1、制定信息化战略。 企业应当综合多方面的要素进行战略性的信息化建设, 这其中包含着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文化条件, 而且在企业远景和基础设施方面有着一定的参考。企业要宏观把握这些资源, 同时应当明确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确定实现目标的进度, 并进一步确保信息化发展的正确性。总体来说信息化战略的制定是企业自我成长以及升华的过程, 通过制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 企业可以让各个层次的成员一方面加深对信息化的了解, 另一方面认识到自己的职责, 充分地调动企业员工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3.2、规划整个信息系统。
在信息化战略较为明确之后, 应当积极开展信息系统的规划。企业所选取的目标主要是业务和职能, 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深层次计划来进行业务方面的实践。这其中包括业务的具体流程、技术路线以及实施的计划。在具体规划中企业应当做到实事求是, 以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为基准, 同时也要尽可能的为扩大业务规模服务, 让其宣传范围更为广泛。进一步梳理完善职能范围, 尽力避免因职责划分不清而引起的不利影响。 3.3、设计企业的架构。
企业的整体性架构是企业可以更好发展的前提, 同时也为更好的实现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条件。企业架构的本身是为了进一步优化企业信息管理, 不仅是在流程和网络上, 在技术和项目管理方面应有更深层次的优化。总的来说企业架构包含项目的启动和问题分析、战略分析和规划架构以及计划的实际执行三方面, 在认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行动计划的改进, 并进一步落实规定的计划内容, 以此来提升企业团队的执行力。 4、总结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信息化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在我国,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面临着信息化的改革, 而信息化管理是在近年逐渐发展起来的, 但许多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 也没有真正在战略意义上进行过探索。在企业完善信息化管理方面, 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制定了管理的流程, 但这些大多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企业发展的实力, 没有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联系。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存在的不足, 比如思想认识较为肤浅、电子商务发展不善、信息化管理不到位、信息资源共享欠缺以及信息化建设两极分化这五个方面。因此要更加注重生命周期理论在企业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切实提升系统的集成性、兼容性以及共享性的特征。并且为了能够更快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企业应当建设云层面的私有架构, 从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整个信息系统以及设计企业的架构三方面入手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为企业的发展做好服务, 并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乔晓英, 李新新.ER系统在汽车制造行业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科技展望, 2016 (32) 【2】俞颖.以信息化推进汽车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江苏科技信息, 2012 (09) 金璐玫, 李海清.汽车制造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8 (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