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财务视角的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基于财务视角的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来源:筏尚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财务视角的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作者:张海峰

来源:《财经界》2016年第05期

摘要:虽然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旧有模式无法在短期内消除。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与市场的关系尚不顺畅。这些因素间接导致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与漏洞,亟待健全。鉴于此,唯有不断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使其既贴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又符合我国国情,方能充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功能目标。 关键词:国有资产 管理 保值增值 现状 改善 一、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一)国有资产管理概念

“国有资产”,是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各类资产。“国有资产管理”是针对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各类资产的使用、处置、收益等进行有效管理。具体而言,则是针对国有资产进行组织、协调、经营、指挥等的一系列活动。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与任务

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为了能够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是在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才,充分优化国有资产结构,积极维护资产使用单位的权益,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推动社会主义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有两种,即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有资产所有者实施所有权的一系列行为,国有资产所有者通常是拥有国有资产的各级政府单位;狭义的国有资产管理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下,国有资产的经营者所实施的一系列国有资产经营行为。 二、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当前现状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政府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尚不顺畅。间接导致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与漏洞,亟待健全。据笔者汇总,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过于分散和零碎;其次,国有资产监督职能有待规范;再者,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此外,人们对国有资产相关理论缺乏准确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过于分散和零碎

纵观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难发现,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呈“分散”状态被包含在各类法律法规中,《公司法》、《宪法》、《刑法》等法规体系中都涉及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而且,由于各种法律法规的级次不同,导致国有资产管理要求的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宪法》作为最高级别的法律专门从所有权的角度对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要求;《公司法》则主要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进行了要求;《预算法》则是对与国有资产相关的未来经济事项进行提前预测和指导,尤其对国有资产的租赁、购置等进行了具体约束;《刑法》则明确了对违规处置国有资产的相关人员的处罚措施。虽然涉及国有资产的法律法规众多,且各有侧重。但却同时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同“适用性”,导致对国有资产的规定过于分散和零碎。

(二)国有资产监督职能有待规范

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曾指出,我国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并提出国有资产应由“管资产”过渡到“管资本”,且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应与监督职能相分离。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存在国资委官员兼任国企负责人的情况。很多国资委人员在国企中兼任、改任董事长,或者国企的董事长兼任、改任国资委官员。在这种情况下,高管人员难以做到真正客观的评价与监督其任职的国企,不仅如此,甚至容易催生人员腐败的现象。对此,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职能应由国资委直接行使。

(三)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2008年,我国人大经审议通过了《国有资产法》,后来被改名为《企业国有资产法》。该法虽然是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制度,但是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范围却存在分歧之处。制定之初将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都纳入国有资产的管理范围,但是后来随着人们对国有资产认知的变化,国有资产管理范围中已不再包含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四)人们对国有资产相关理论缺乏准确认识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依然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在这种经济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承担了重要的经济发展角色。前文已述,国有资产管理的对象是国有资产。既然如此,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以这一对象为目标,树立正确的认识。然而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最大弊端是人们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准确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的所有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这种认识过于浅显。若要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必须对国有资产加强认知,对国有资产从经济职能上予以具体划分。经营性国有资产普遍存在于国有企业中;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则主要存放在行政事业单位、研究所等。 三、财务视角下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未来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文已述,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较为混乱,存在诸多漏洞亟待完善。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四点措施,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加强。 (一)强化主体单位对国有资产的自用权利

无论是政府、国有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他们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当明确国有资产的权力边界。国有资产的管理单位和人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政府色彩,在管理中难免出现政资不分的现象。如今,国家倡导“政企分开”就是为了提高单位自身经营权的独立性,让单位放下包袱,充分利用好国有资产去竞争市场中打拼。具体到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政府相关人员应尽量不去干扰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让管理者更为自由的、更为独立的管理和使用国有资产。如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自用权利,并不等同于弱化政府的地位,而是政府实现了角色转换——由资产的管理者变为了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者,并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效果加以评定,保障资产的使用更加有效。 (二)加强国有资产使用的外部监督

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如何,资产的安全性是否有所保障,这些都可以通过一定的监督机制加以管控。政府可以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加以审查和审计,随时掌控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聘请外部审计中介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外部监督,有两方面的益处:第一,外部审计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审计评价活动中更为专业,也更为客观;第二,外部审计机构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报表出发,研究其中的管理弊端,对单位本身的经营并不存在任何干预,保持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的独立性。 (三)加强单位职工队伍建设,强化人才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抓住当前的发展时机,大胆引进管理型人才,推进市场职业经理人的加入,逐步搭建更为科学更为专业的人员架构。市场职业经理人一般都具有较为先进的管理思想,可以大幅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为国有资产的管理带来质的飞跃。过去,国有资产管理不理想的两个主要原因是资产管理相关法律体系的缺失和政府的过度干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对人才管理的强化,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将经营的独立性切实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

前文已述,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呈“分散”状态被包含在各类法律法规中,无论是《公司法》、《宪法》,还是《刑法》、《预算法》,都涉及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然而,由于各种法律法规的级次不同,导致国有资产管理要求的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对此,笔者建议,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应进一步完善与其相关的管理机制。具体而言,要以“管资本”为主,制度重点涉及国有资本布局、资本回报、资本运作、资本维护与安全等,同时,不干预行政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主体的自主运营权力。确保国有资产管理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推进国有资本管理职能转变,积极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作用。 四、结束语

虽然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旧有模式无法在短期内消除。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政府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尚不顺畅。间接导致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与漏洞,亟待健全。对此,笔者提出,完善我国国有资本管理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即:强化主体单位对国有资产的自用权利;加强国有资产使用的外部监督;加强单位职工队伍建设,强化人才管理;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功能目标。 参考文献:

[1]邵宁. 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 中国发展观察. 2015(01)

[2]黄士嘉. 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的关键——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J]. 商场现代化. 2014(04)

[3]黄凯.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症结剖析[J].特区经济. 2013(11) [4]黄速建,金书娟.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30年[J].经济管理. 2015(01)

[5]罗本德.再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基本思路[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6]马海涛,王爱君.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30年经验回顾与展望[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2(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