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练进行小数乘小数的口算和笔算,并在计算过程中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提高计算的灵活性。会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发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以规律的寻求为切入口,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计算小数乘小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口算
0.7×0.7= 1.1×10= 0.24×0.2= 3.5×0.1= 0.2×0.4= 0.6×5=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选择1-2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位置。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 二、分层练习,优化结构 (一)练习单一 1.基本练习: 做书本第68页第13题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2.综合练习
完成书本第68页16-18题。
第15题点拨,估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把底和高分别看作3分米和2分米,估计面积大约是6平方分米。保留近似值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
第18题点拨,先观察盘秤上指针的位置,确定每种水果的质量,再计算。 (二)专项练习 做书本第68页第14题 1.计算每道题的结果。
2.观察每组算式,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了什么? 3.他们的大小和第二个数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小组交流
说说每题的积与两个乘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的特点:
每一组的第一个乘数都相等,第二个乘数一个大于1,一个等于1,一个小于1。 提醒:与哪个因数比较,只要看另一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 变式练习
做书本第68页第15题。 独立练习,小组互批。
先让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判断每次相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判断。
(三)拓展练习
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2.17,那么它原来最大是多少?
点拨:四舍五入后是2.17,那么原来的三位小数的千分位上是几就该入1变为7,是几就该舍去变为7。
三、整体练习,拓展提高 出示练习单二 (一)选择:
1.和6.98×7.12最接近的算式是() ① 6×7 ② 7×7 ③7×8 2.与0.3×1.21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①3×1.21 ②12.1×0.003 ③ 0.03×0.121 3、不计算,根据你的经验选择正确答案50.6×1.8() ①.91.08 ②.46.05 ③.40.08
4.4.5×a ,当a大于1时,所得的积()4.5。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
5. 如果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8,那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① 3.75 ② 3.85 ③ 3.84 (二)解决问题
1.一份报纸的批发价是2.45元,零售价是2.8元,小明星期天卖了120份报纸,这一天他盈利多少元?
点拨:盈利指零售价减去批发价的差。
2.一块梯形麦田,上底是400米,下底是500米,高是400米。如果每公顷能收小麦约4.5吨,这块麦田大约能收小麦多少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