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重庆医学2007年1月第36卷第2期 165 缓解,另5例使用2~3次或合并使用新斯的明等治疗后缓解。 动过缓、低血压、支气管痉挛等,治疗过程中可加用心电监护。 3讨 论 如存在近期心肌梗死史,酸中毒、哮喘、心动过缓、消化性溃疡 典型的急性结肠假性梗阻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检 及服用口阻滞剂为相对禁忌证[{l。纤维结肠镜减压治疗的适 查等作出诊断 常有中度至重度的腹部膨胀,可伴下腹部的痉 应证一般认为只要没有腹膜炎体征及局部压痛都可以适用。 挛性疼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恶心、呕吐不常见。可闻及肠 若治疗过程中发现结肠黏膜有缺血、坏死等,应立即停止纤维 鸣音,腹部可有轻压痛。腹部平片见盲肠、升结肠、横结肠积气 结肠镜治疗 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手术治疗;(1)出现腹膜 扩张,一般无液气平面,结肠袋清晰可见,降结肠较少有积气, 炎体征;(2)盲肠直径>12cm;(3)腹胀严重影响呼吸者;(4)诊 小肠扩张少见,与麻痹性肠梗阻有区别。对结肠梗阻患者在排 断有疑问者,可行盲肠外置造瘘。 除机械性肠梗阻后应及时想到Ogivie综合征的可能,不能确 诊者只有通过灌肠或结肠镜检查排除机械性肠梗阻方可确诊, 参考文献: 亦可用新斯的明行诊断性治疗。主要发生在直肠癌Dixon术 [1]Sloyer AF,PaneUa VS,Demas BE,et a1.Ogivie S syn— 不保留盆腔神经丛后,可能与s2~s4支配远端结肠迷走神经 drome successful management without colonoscopy EJ]. 功能失调所致[2]。 Dig Dis Sci,1998,33:139 治疗上我们的体会是,在结肠梗阻未能明确病因时应及时 [2]Geller A,Petersen BT,Gostout CJ,et a1.Endoscopic de— 想到该病的可能,才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本组病例均保守 compression for acute colonic pseudo-obxtrution[J1.Gas— 治疗后缓解。治疗方法常规有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 tointest Endosc,1996,44:144 平衡、营养支持治疗。并注意复查腹部平片,每12~24小时重 E3]许桂林,邵春法,急性结肠假性梗阻9例诊治分析[J].浙 复1次,并及时更改治疗方案。近年来,使用新斯的明治疗假 江临床医学,2003,5:507 性肠梗阻取得安全、有效的结果。ACPO是副交感神经过度抑 [43 Eisen GM,Baron TH,Dominitz JA,et a1.Acute colonic 制而不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结果。新斯的明抑制乙酰胆碱 pseudo-obstruction[J].Gastrointest Endosc,2002,56(6): 的水解,通过促进神经肌肉接头神经冲动的传递增强胆碱能活 789 性 ]。使用新斯的明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其不庭反应,如窦性心 ・经验交流・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86例死亡原因分析 韩占胜,孙 爽 (河南省新野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73500) 摘 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死亡原因。方法 对8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 因脑损伤过重死亡5O例,颅脑复合伤及其诊断延误6例,恶性脑肿胀7例。各种并发症14例,再出血6例,术后营养衰竭3例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伤情过重,颅脑复合伤及其诊断延误,恶性脑肿胀是术后1周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各种并发症及再出血为1 ~3周内死亡的主要原因,营养衰竭是3周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手术重视并发症,预防再出血及并发症,合理的营养支持是 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死亡的关键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死亡 中田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48(2007)02—165—02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救治困难,手术治疗后死亡率仍 例。 很高。本文对我院1997~2005年共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 1.5手术方法血肿清除术8O例。脑室外引流术3例,气管 86例死亡病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切开术1O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1O例,肝破裂修补术1例,脾 1临床资料 切除术3例,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 1.1一般资料 本组86例,男67例,女19例,年龄3~65 1.6死亡时间 术后3d内死亡41例,4~7d内死亡22例,8 岁,平均35.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66例,高处坠落13例, ~21d死亡2O例,21d以上死亡3例。 打击伤4例,其他3例。 1.7死亡原因 脑伤过重脑疝形成5O例(其中双瞳散大28 1.2临床表现全部患者人院时均处于昏迷状态,GCS计分 例,单瞳散大22例),颅脑复合伤及其诊断延误6例,恶性脑肿 3~5分6O例,6~8分26例。呼吸改变18例,心率减慢22 胀7例(术中5例,术后2例)。各种并发症14例(呼吸衰竭2 例,心率增快8例,休克4例。脑疝形成55例,单侧瞳孔散大 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3例,体液代谢紊乱1例, 23例,双侧瞳孔散大32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6例,心功能衰竭1例),再出血6例,营养衰 1.3 CT检查硬膜外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36例,脑内血 竭3例。 肿6例,脑室出血3例,多发性血肿23例。合并脑挫裂伤38 2讨 论 例,颅骨骨折27例。 2.1 脑损伤过重 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广泛脑挫伤或血肿 1.4合并伤 肋骨骨折血气胸2例,肝破裂1例,脾破裂3 造成术前脑疝形成脑干受压,堵塞脑脊液通路,造成脑脊液循 例,肾挫伤1例,四肢骨折12例,骨盆骨折2例,脊柱骨折1 环障碍,使大脑组织水肿加剧,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出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66 重庆医学2007年1月第36卷第2期 缺血坏死,造成脑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组5O例(占58.1 ), 其中单侧瞳孔散大22例,双侧瞳孔散大28例。 2.2颅脑复合伤及其诊断延误 颅脑损伤伴有严重复合伤患 者因多处损伤大量失血导致休克,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及时处 理,导致血压下降时阃过长,脑的有效循环减少,脑缺血缺氧, 从而加重脑的继发性损害造成患者死亡。本组6例(占7 ), 其中2例急诊时只注意头部情况而忽视了腹部情况,头部术后 2.5再出血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压下降的变化,使颅内 容物迅速移位,引起脑实质的血管损伤及挫伤灶,或骨折处损 伤血管的填塞效应解除,引起原位再出血及迟发血肿形成[2], 造成脑的2次损害而死亡。本组6例(占7 ),原位再出血2 例,均因脑挫裂伤清除不彻底或止血不彻底造成,迟发血肿4 例,均伴有脑挫裂伤或颅骨骨折。 2.6 营养衰竭 严重颅脑伤后,由于神经功能缺损,导致吞咽 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影响了营养成分的摄入、消化、吸收,使患 者的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造成营养衰竭。本组因营养衰竭在 发现患者血压持续下降,经腹穿证实有腹腔脏器破裂,虽经积 极手术治疗,终因休克时间过长而死亡。另4例因严重低血容 量休克,虽同时进行头及胸腹部手术,终因严重合并伤死于多 3周后死亡3例(占3.5 )。 脏器功能衰竭。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脑疝形成、恶性脑肿胀、严重合并伤 2.3恶性脑肿胀严重脑损伤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丧 及其诊断延误,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中期多因并发症或再 失,脑血管发生麻痹[】],当剪开硬膜清除血肿后,血管外压力突 出血造成;晚期多因营养衰竭引起。及时手术减少术前脑疝形 然降低,引起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突然增加,使脑组织体积迅 成,注意并发症的早期处理,术后严格生命体征监测,预防再出 速增加,造成急性脑肿胀。本组7例(占8.1 ),术中发现5 血,早期对并发症预防性治疗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是降低死亡 例,术后发现2例,其中5例伴有脑疝形成 率的关键。 2.4并发症严重脑外伤后致神经递质发生紊乱,同时下丘 脑内部分泌功能发生障碍,启动其他器官系统,使各器官系统 参考文献: 相继发生障碍,造成肺、胃、心、肾等系统的各种并发症,本组死 r-ll吴国荣.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研究进展[J].国外医 于并发症14例(占16.3 ),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例,呼吸功 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1996,23:257 能衰竭2例,肾功能衰竭3例,心功能衰竭1例,体液代谢紊乱 [2]韩占胜,孙向红,孙荣敏.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再出 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6例。 血的原因及防范L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2,8(11):37 ・经验交流・ 机械通气治疗/] ̄JL呼吸衰竭56例分析 张笃飞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海口570311) 摘 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救治小儿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对56例呼吸衰竭小儿应用机械通气治疗 结果 呼吸 衰竭脱机成功治愈39倒,治愈率69+64%,死亡11例(占19.64 ),放弃抢救6例(占1O.71 )。与我科引进呼吸机前3年的呼 吸衰竭治愈率41.53 (27/65)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 机械通气可明显提高小儿呼吸衰竭的抢 救成功率。 关键词:机械通气f呼吸衰竭;小儿 中图分类号:R725.6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8348(2007)02—166—02 近年来,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小儿呼吸衰竭的治愈率 根据血气分析及临床变化调节各项指标,尽可能维持PaOz 显著提高。2000 ̄2005年我科应用呼吸机治疗56例,取得了 6.97~9.33kPa(60~100ram Hg)(1mm Hg一0.133kPa), 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PaCO24.67~6.0kpa(35~45ram Hg),pH 7.35~7.45。呼 l临床资料 吸道管理:工字型胶布固定导管,吸入气体温化湿化,定时拍背 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2例,女24例;1~6个月13 吸痰,气管内滴入抗生素以及严格的无菌操作等 例,O~3岁28例,3~7岁1O例,7~12岁5例。原发病为重症 1.3撤机的时机、指征 当原发病得到控制,患儿能耐受吸 肺炎12例,肺出血3例,呼吸心跳骤停3例,哮喘持续状态2 痰,血压、心率稳定,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基本纠正,一般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9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 情况好转,自主呼吸稳定,咳嗽排痰有力,呼吸机参数 O2< 出血3例,格林一巴利综合征2例,感染性休克2例。 0.4,PEEP≤0.49kPa,PIP≤2.0kPa ̄ 时,我们应考虑撤机。 1.2机械通气指征和方法指征:(1)频繁呼吸暂停;(2)呼吸 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掌握安全撤机时机十分重 次数明显减少,呼吸幅度明显减弱;(3)心跳和(或)呼吸骤停; 要。呼吸机撤离过程是气道重建过程 ],直接关系到呼吸衰竭 (4)呼吸肌麻痹;(5)中枢性呼吸衰竭;(6)血气指标符合呼吸衰 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因此,医务人员应对患儿每天作出 竭标准 采用纽邦200型呼吸机。通气方式全部为IPPV+ 合适的评估,根据病情参考撤机指征,及时安全撤机口]。我们 PEEP。呼吸机参数初调:潮气量1O~15m|/kg,吸气峰压 采用逐渐降低氧浓度到0.4以下,将IPPV改为SIMV或 (PIP)10~40cm H。O;呼吸频率;不同年龄组的机械通气频率 SIMV+PSV,逐渐减少SIMV频率至5~1O次/min.最后过 接近于生理频率.25~5o次/min,吸气时间为0.5~O.8s,吸呼 渡至CPAP,观察数小时,如自主呼吸及咳嗽有力,吞咽功能 比为1 I 1.5~2.0,吸气末正压(PEEP)2~3cm H2O。上机后 良好,血气分析结果基本正常,可完全撤机,再观察30rain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