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北京味”
作者:陈彦宏
来源:《少年博览·中旬刊》2014年第03期
朋友,你来过北京城吗?你逛过北京的胡同吗?胡同,是老北京城内纵横交错的那些小小的“巷子”(街道),散发着浓浓的“北京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查阅资料我得知,其实“胡同”不是汉语,“胡同”一词最早出现在元杂曲剧中。元杂曲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儿?”梅香说:“我家住砖塔胡同。”砖塔胡同现在还在北京市西城区的西四南大街内,名字至今未变,非常难得!
假期里,我带着编辑阿姨给我的任务,来到北京城鼎鼎有名的胡同——南锣鼓巷,咂摸地道的“北京味”。南锣鼓巷始建于元代,曾名罗锅巷,清朝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里改名为南锣鼓巷。它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南锣鼓巷从南至北,全长约800多米,宽约4米,东西各有胡同整齐地排列。从高空往下看,南锣鼓巷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各条胡同里的深宅大院,每处都有一段历史或故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胡同中的东棉花胡同里,有一所令人瞩目的艺术学府——戏剧学院。每年年初的艺考时分,来自全国各地的俊男美女齐刷刷地来到南锣鼓巷(中戏),考生们好似露天T台的风景线,十分美丽、壮观。那些朝气蓬勃的面庞,让冬日里柔软的阳光都温暖了很多。
现如今,写满历史的南锣鼓巷,除了白天特别热闹以外,到了夜晚也依然让人流连:昏暗的路灯下人潮涌动,餐厅里的人们悠闲地品尝着美食,风格各异的水吧、酒吧开始营业了,歌手们或精致或沙哑的嗓音,在古老的胡同里“飘荡”,让游人们沉浸在这一份历史与未来、经典与艺术、传统与新潮交汇的时光里!
彦宏感言:北京胡同的历史与北京城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民间有“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之说。可如今的北京城,具有北京味的“胡同区”早已被一条条宽敞气派的大街、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建筑物、一个个摩登社区所取代。星罗棋布的地铁(城铁)与高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形成了现代化的北京城,但北京胡同区、胡同却越来越少了;胡同的传统风味淡了,商业气息却愈加浓郁了!
如何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寻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点,这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崭新课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