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明清草虫画的艺术风格探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文化与艺术明清草虫画的艺术风格探究

申志美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中国草虫画从先秦出现,直至唐代孕育发展,到五代两宋时期工笔草虫逐渐成熟,再到元代写意的“水墨”画风开始盛行,这一段时期草虫画的发展及艺术特色深刻影响了明清草虫画的格局和艺术风格。明清草虫画的繁盛让近现代草虫画从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关键词:明清;草虫画;风格;写意;写生

中国画有三大科类,即花鸟、人物、山水,中国草虫画是其中的一个二级分科,隶属于花鸟科。草虫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题材以草虫为主,常常也辅以花卉蔬果等形成独立的绘画作品。

极尽精微栩栩如生,同时又加入画家强烈的主观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3)绘画技法:明清受到元朝“写意”技法的影响承接,把小写意这一技法运用的更加炉火纯青,这个绘画趋向同样影响了当时的草虫画。书与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画中加入书法的笔触和线条,以简练的笔墨概括勾勒出形态,这让画面更具有质感和节奏感。除了强调笔墨的“写意”技法,讲究以色面造型的“没骨法”有了新的技法创新。清初恽寿平继承了北宋徐崇嗣的“没骨法”,发展了传统意义上的没骨画并将其推向新的高度,他的画法介于工写之间,随意点染追求自然但又工整细腻。清末“二居”在总结了前人没骨绘画传统和笔墨技法的基础下,将“水”撞入颜色,形成自然的轮廓肌理,放大水的作用,开创了“撞粉撞水”技法。

(4)色彩风格:明清时期因为“文人画”的发展在总体色彩上是重水墨轻艳丽的,形成了墨色为主,颜色为辅的风格。因此当时的草虫画用色清新淡雅,鲜润明亮、水分淋漓,色块晕染干净柔和,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意趣。

一、明清以前中国草虫画的发展及艺术特色

一直以来,昆虫作为物界最大的物种群类与人类社会紧密相连,早在周代就有艺术创作者开始有意识的以昆虫为题材刻画描绘在岩石上,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有较写实逼真的“蝉纹”或艺术加工过的蝉形几何图纹,是有证可考距今最早的一批“草虫画”,这成为了草虫画的开端。秦汉时期的“玉蝉”、各种服饰、壁画中都能看到昆虫图案,至唐代,花鸟画才发展成独立画科,草虫画也随之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然后到五代时期,画者对生活有着特别的观察和艺术领悟,对所绘事物要求愈发生动逼真,这为其后花鸟画奠定了基础,也让中国草虫画真正的成熟起来。两宋时期随着花鸟画的发展草虫绘画达到新峰,绘画方法高度趋向写实,随后写意的技法逐渐发展起来,到宋后期草虫画风格总体上写意与写实互相交融,呈现出自己的时代特色。宋代有众多草虫画名家,尤其是徐崇嗣、易元吉、崔白、 赵昌、林椿的画作最为出名。

元代时期,“写意”作为一种重要的绘画技法开始大行其道,草虫题材作品也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除了继承宋代画作的精致严谨之外,又多了一些野逸之风,风格逐渐转向水墨画风。元代善画草虫的画家,比如陈琳、王渊、王冕等,常以水墨晕染表现居多。

三、明清草虫画风格对后世的影响

明清草虫画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对近代,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草虫画家尤以齐白石老先生最为著名,他可以说是草虫画的集大成者和突破者,在写意理念的指导下,描绘的物象既重客观,又要有很强的主观性;既有具象的描绘,又有抽象的概括,充分发挥了中国国画中的“书法同源”笔墨精神,在题材上,齐白石不拘泥于前人,又进一步拓展了草虫画题材,生活里能见到的都是他笔下的表达对象例如细腰蜂、蚕、飞蛾、蚂蚁、蚊虫等等。此外,齐白石还创新了草虫画不依赖于植物或其他配景的构图样式,只根据草虫本身的形体,合理利用画面留白来完成一幅独立的作品。齐白石在明清草虫画的基础上发展了近现代的草虫画理念,极大的提升了草虫画的社会地位。

二、明清时期草虫画的艺术风格

明清是草虫画最繁盛的时期,此时草虫画的理论技法已经出现,初学学画者可以不断借鉴临摹,加深了草虫画的普及,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草虫画画家和作品,明代善作草虫的画家如陈洪绶、林良、吕纪、孙隆、戴进等人,清代最具代表性当属清初恽寿平、清末居巢居廉兄弟。这个时期草虫画的艺术风格,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题材种类:随着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兴盛,主张表达内心和主观感受,题材上讲究自然野趣,对于草虫画的理解更进一步解放,许多草虫画所绘草虫种类繁盛增多,题材种类越来越丰富。

(2)注重写生:这一时期也非常注重写生,清初恽寿平因注重写生被称为“写生正宗”,一时间人们对其争相效仿,对“常州画派”产生极大影响。“二居”以写生为旨趣,将岭南地区乡土田园的花卉、蔬果和草虫描绘地活灵活现、刻画入微。这时期的草虫画愈发生动逼真姿态各异,刻画准确饱满高度概括,昆虫造型

四、结语

中国草虫画作为中国特有的独立绘画题材,既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在现今多元的艺术观念下,当代草虫画如何创新绘画语言焕发活力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特性,这都需要回归到传统中去立足于根,再结合现代审美理念勇于探索,开拓求新。

参考文献:

[1]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2]贾国强.论中国草虫绘画的发展与成就[J].史论·理论空间 ,2016.

作者简介:申志美(1993— ),女,汉族,江苏苏州人。主要研究方向:花鸟画创作。

1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