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贵州 黔东南 556000)
医用弹力袜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减轻下肢酸胀沉重感、提高舒适度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下肢不同时期静脉曲张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收治时间2017年12月~2019年10月,其中II期4例,III期20例,IV期22例,V期10例,手术方式均为静脉腔内激光成型治疗,实验组在手术后5-7天拆除弹力绷带后即刻使用医用弹力袜,时间为8-14周(夜间睡眠时拆除医用弹力袜),而对照组单纯予弹力绷带包扎固定,包扎时间为5-8周(很多病人对弹力绷带包扎方法难以掌握,大多数人在术后5周就难以坚持包扎),分别观察下肢静脉曲张术后1月、2月、3月,6个月,1年,下肢减轻酸胀沉重感、提高舒适度、减轻术后不适感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静脉曲张术后下肢减轻酸胀沉重感、提高舒适度、减轻术后不适感方面在早期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在6个月以后,两组差别不大。结论 医用弹力袜能早期减轻静脉曲张术后患肢的酸胀沉重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术后不适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帮助患者早期回归工作岗位,对技术要求不高,并且医用弹力袜价格不贵,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关键词】医用弹力袜;下肢静脉曲张;静脉腔内激光成型治疗;疗效。
R192 A 2095-4808(2020)06-105-01【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多数为下肢浅静脉系统及其属支血管会发生病变,临床表现以浅静脉曲张为主。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包括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妊娠、长期站立工作等,在早期时,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即穿医用弹力袜、减少站立的时间(本文主要叙述静脉曲张术后使用医用弹力袜,保守治疗使用医用弹力袜不在本文赘述)。但大部分静脉曲张患者早期自觉无特殊不适症状,未能及时就医检查及治疗,甚至在乡村缺少基本医疗常识的大部分患者,直到静脉曲张发生溃疡、感染后方到医院就诊及治疗,因此,有大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并且在近些年来,微创技术的提高,原来的曲张静脉高位结扎、主干抽剥的手术方式,逐渐被腔内激光成型等微创治疗所替代,手术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感,让患者尽可能的早期康复,回归工作岗位、回归社会。所以,在静脉曲张术后,辅助予医用弹力袜治疗,对静脉曲张术后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在临床观察中,也发现医用弹力袜能早期减轻静脉曲张术后患肢的酸胀沉重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术后不适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回归工作岗位、回归社会。我们在2017年12月~2019年10月选取下肢不同时期静脉曲张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手术方式均为静脉腔内激光成型治疗,实验组在手术后5-7天拆除弹力绷带后即刻使用医用弹力袜,时间为8-14周(夜间睡眠时拆除医用弹力袜),而对照组单纯予弹力绷带包扎固定,包扎时间为5-8周(很多病人对弹力绷带包扎方法难以掌握,大多数人在术后5周就难以坚持包扎),分别观察下肢静脉曲张术后1月、2月、3月,6个月,1年,下肢减轻酸胀沉重感、提高舒适度、减轻术后不适感方面的临床对比,发现静脉曲张术后使用医用弹力袜,其早期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弹力绷带,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2月~2019年10月选取下肢不同时期静脉曲张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A组)和对照组28例(B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B超检查确认深静脉回流通畅,有疑问患者术前先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以确认无卡压情况。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在站立位采用记号笔标记出静脉曲张的范围、曲张血管的走行区域,病人采用行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手术时先于患肢内踝处予穿刺针穿刺,找到大隐静脉,置入超滑导丝至大腿近端,拔出穿刺针,置入5F导管,拔出超滑导丝,置入激光器光纤,在腹股沟下2cm处,找到激光的亮点,标记后,先将激光光纤拔出一部分,在腹股沟下标记处沿着皮纹方向切1.5cm-2.0cm的切口,切开皮肤、皮下,钝性分离找到大隐静脉,将近端部分游离,结扎近心端靠卵圆窝处,并离断大隐静脉,远端也予结扎处理,缝合腹股沟处切口,无菌敷料包扎、固定。将5F导管完全拔出,再将激光光纤置入至大隐静脉结扎处。看到发出红色光点,启动激光机,助手予湿纱布按压静脉走行区,使光纤末端与血管壁接触,输出能量的同时将光纤缓慢拔出,直到光纤完全退出血管后停止压迫。术后予弹力绷带包扎固定。
1. 3 术后处理,A 组:(1)应用抗生素;(2)卧床休息2天,抬高患肢,主动活动踝关节;(3)术后第2天换药,继续予弹力绷带固定;(4)术后第5-7天换药,查看局部无渗出后,穿医用弹力袜,并叮嘱需要使用8-12周,安排出院。B 组:(1)应用抗生素;(2)卧床休息2天,抬高患肢,主动活动踝关节;(3)术后第2天换药,继续予弹力绷带固定;(4)术后第5-7天换药,继续予弹力绷带固定,并叮嘱弹力绷带需要固定5-8周,安排出院。
1.4 结果,从图表中可以看出,A组使用医用弹力袜后早期下肢酸胀沉重感症状较未使用的B组明显减少,但术后半年,两组下肢酸胀沉重感都得到很好的缓解,复诊后无明显差异。
2.讨论
对于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现在一般主张微创的激光治疗,并在术后辅助医用弹力袜,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早期回归工作岗位、回归社会。回顾本文的研究,术后使用医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在其原理上是一样的,利用压力梯度,使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液更容易回流至心脏。但是医用弹力袜是一种经特殊设计的医用产品, 其原理是借助于专业的压力梯度设计,即由脚踝处逐渐向上递减。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立位时血液倒流、心脏和下肢静脉之间形成流体静脉压, 使离心越远之静脉压越高的道理,通过收缩小腿肌肉对血管腔加压,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下肢静脉淤血,改善静脉充血,保护静脉瓣膜,确保下肢静脉的良好循环。同时压力还可促进术后伤口的愈合, 增加静脉的通畅性,早期缓解患者下肢酸胀沉重感,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但需要提出一点,患者术后回家自己使用弹力绷带包扎,也存在个体的差异,例如:患者的医从性差异、包扎绷带的技术及弹力大小的把控、使用的时间长短、以及弹力绷带本身容易松动滑脱等特点,也可能消减其功能;相比之下,医用弹力袜穿戴方便,压力恒定,不容易松脱,对患者基本无技术的要求,可能更适合于静脉曲张术后患者的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 杨琳.研究医用弹力袜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
年第24 卷第 2期
[2] 尹存平 梅志军 包俊敏 景在平,等.医用弹力袜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
用价值[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Vol.10 NO.20 OCT.2010
[3] 周晓敏,杨雪,等.医用弹力袜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 年第 17 卷第 8 期气研究所所长葛炳炎[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32):71-3.
[2] 朱国生, 许春秀. 艾灸大敦穴配合疝气带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24):148-150.
[3] 扈文立. 我国非手术速效疗法治疗疝气病领先者——记衡水市疝气研究所所
长葛炳炎和他的“四联速效疗法”[J]. 党史博采(理论), 2015(11):61-61.
(上接第102页)
另外,在晚上睡眠、休息时需要将疝气带取下,不能整晚的使用疝气带,以免产生反效果。参考文献
[1] 王霞. 免去手术之痛,“四联速效疗法”造福疝病患者——记河北省衡水市疝
(上接第103页)
有报道指出,甲氨蝶呤与左炔诺孕酮两药联用,对控制子宫肌瘤体积成长,改善疾病临床表现,减少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显著效果,这一观点在本次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结合研究内容,观察组实施甲氨蝶呤瘤体内注射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后,子宫肌瘤的体积明显缩小,治疗后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从而,我们不难发现,甲氨蝶呤瘤体内注射联合左炔诺孕酮对改善子宫肌瘤疾病预后及患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甲氨蝶呤瘤体内注射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更高,但是受研究时间和研究病例的限制,本次研究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和漏洞,甲氨蝶呤瘤体内注射与左炔诺孕酮联合治疗能否作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先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予以论证。
(上接第104页)
[5]
参考文献
[1] 李钦英. 甲氨蝶呤瘤体内注射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J].河南
医学研究,2018,27(14):2586-2587.
[2] 高翠玲. 甲氨蝶呤瘤体内注射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对症状改善、
肿瘤体积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7,30(6):1288-1290. [3] 邬朝晖. 甲氨蝶呤瘤体内注射结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观察[J].青
岛医药卫生,2017,49(1):35-38.
[4] 赵金娥. 甲氨蝶呤瘤体内注射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观察
[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5):32-33.
[5] 董梅. 甲氨蝶呤瘤体内注射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医
学综述,2015(11):2062-2064.
在魏美娟等人的研究当中,自由体位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95.00%)显著高于常规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80.00%),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相对比,两者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自由体位可有效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程和术后出血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 曾洪.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
2018,24(11):151-152.
[6]
[2] 史明霞,汤颖.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2016,29(30):62-63.
[3] 刘风华.研究分析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实施及对分娩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
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7):107-107.
[4] 简丽萍.低频神经肌肉刺激+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
生,2018,v.33;No.199(5):63-65.
[5] 黄卓华,卢荔婕,胡顺平,等.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实施及分娩效果[J].广
东医学,2016,37(15):2313-2314.
[6] 魏美娟,李晓敏,吴明珠.自由体位分娩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7,7(8):82-84.
—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