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企联盟的大学生双元创新耦合策略研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19年第1期(总第37期)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orum教育信息化论坛No.1.2019Serial No.37校企联盟的大学生双元创新耦合策略研究

袁志华1 ,袁 博 2,胡育辉3

 (1.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2.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3.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校企联盟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高校教学中,落实校企联盟的双元创新耦合培养策略,充分利用社会企业资源,构建“全景式嵌入”的校企合作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校企联盟的大学生双元创新耦合模式进行分析,促进大学生的稳定性发展。

关键词:校企联盟;双元创新耦合;大学生

在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环境下,高校教学需要树立创新创业的培养目标,优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强化国家人才储备质量,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当前高校已经开设部分创新创业培训课程,但是由于学生自身创业技能和意识还存在局限,导致创新创业课堂实践效果不明显。因而,如何利用地缘禀赋的优势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性,让大学生全面掌握创业和管理的综合知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难题。

一、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程中,一方面,部分高校已经构建了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但是评价体系过于笼统,没有具体细化的创新能力类型,忽视创新类型与实际创新能力需求的耦合,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随着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落实,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技能、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判断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但是,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大多基于创新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实践、探索和创业活动教学认识较少,导致学生创业精神、创新意识薄弱。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达不到理想效果,因而也就阻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质量。

(二)校企联盟合作问题重重

首先,在高校教学改革进程中,通过校企联盟合作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仍然面临更多困难,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的校企联盟理论,不能有效指导校企合作实践,影响了校企联盟系统的规划和发展,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其次,校企联盟缺乏共同利益点,导致校企联盟积极性不高。高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优秀人才,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学业优势,而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在高校创新实践教学中,只有落实校企联盟的意义和价值,强化校企的共同点,构建

校企联盟的互补机制,才能优化校企联盟的热情。

二、坚持双元创新能力耦合,落实校企联盟教学策略

双元性理论是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主要包含探索式和开发式创新等两种模式。开发式创新主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学习和优化,强调短期的效益和稳定,而探索式创新就是对知识的创新和突破,注重更加长期性的发展。在高校教学中,合理落实双元创新能力培养,可以确保传统教学和创新实践的高效结合,避免陷入单一教学模式的僵局,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

(一)构建双元创新结构体系

在高校教学中,学校需要根据学生专业,设计符合专业教学的创新实践计划,构建稳定性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融合校企发展需求,对大学生创新素养和能力进行有效培养。高校在创新教育中,可以基于双元创新能力耦合理念,构建阶梯式创新教学模式,在适当时期利用企业资源创建探索式和开创式教学环境,落实校企联盟培训的阶梯实训。例如,在第一学期,高校可以注重创新实践理论知识培养,落实通识课堂,为学生创新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在第二学期,高校可以结合当地企业资源,开设不同实践内容、不同创新形式的实训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训活动,奠定学生的创新实践经验。又如,企业管理模拟实训、校企联盟电子软件开发实训,落实双元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现探索式创新与开发式创新的平衡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在创新创业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能得到相应的企业实训,充分落实校企资源利用的同时,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完善校企联盟创新创业实践的流程,确保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性和合理性。创新创业实践作为一种动态性,非结构化的教学实训,将企业资源融入其中会加大实训的不确定性,因而需要落实稳定合理的流程,才能实现保障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企业融合联盟模式与运行保障机制研究,课题编号GXZD0017;运用产教系统融合,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课题编号:     JG18DB412。

作者简介:袁志华,男,汉族,河南新野人,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与教学改革研究。

- 20 -

2019年第1期(总第37期)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orum教育信息化论坛No.1.2019Serial No.37(二)构建双元创新结构情境

在高校联盟的双元创新能力耦合教学中,一方面,根据学校实情、企业实情构建实训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实训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激情。例如,校企联盟教学培训中,通过利用创业情境模拟,提升学生对双元创新实践的认可度,让学生能够体验创业情境下,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通过逆向情境锻炼学生情商和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例如,高校可以构建电子沙盘情境模拟,让学生真实体会到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提升学生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推进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利用真实的实训情境,规范实训规则,挖掘学生的创业潜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质量;另一方面,落实“全景式嵌入”校企联盟双元创新平台,实现校企合作开发创新人才培养课堂,全面确保校企双方的利益。高校可以构建任务型和情感型创新创业情境,强化学生与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深化学生对创新实践的认识,还能锻炼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学质量。例如,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可以基于企业发展困境为重点,落实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实现探索式创新与开发式创新的有机整合。与此同时,基于校企联盟环境下,打造校企资源的有效衔接,提升创新人才培养品质。在创新人才培养实训中,构建校企合作的沟通平台,

根据双方参与者的知识水平、创业经验、管理技能等方面,形成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和企业工作人员之间进行交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程。高校还可以建立以专业讲师、优秀企业家为主的创新创业实践研究小组,按照双元创新体系和流程,形成校企沟通的有效课堂;最后,构建双元创新结构评价。校企联盟的人才培养实训,需要针对每阶段的实训成果、实际绩效进行评价,利用问卷调查、实训报告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学习质量的审核。

三、结语

高校通过完善创新创业实训评价体系、构建校企实训情境模式,让学生能够真实体会到创业风险,实现自身应变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通过落实“全景式嵌入”校企联盟模式,将企业资源充分融入创业教学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投入更多的热情和激情,锻炼自身创业创新技能,进一步实现探索式和开发式创新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睿,卢纪华.双元性创新、联盟稳定性与技术创新联盟绩效的

关系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21-23.

[2] 胡振华,李詠侠.校企联盟合作创新的研究综述[J].财务与金融,

2012(6):75-79.

(责任编辑:李晓杰)

- 2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