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来源:筏尚旅游网
138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2

·药物与临床·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李哲芳,张谦平,王萍

(山东省德州市立医院,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10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2例,给予该组患者单纯使用甲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52例,给予该组患者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62%,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病变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神经传导的速度,治疗效果较单纯采用甲钴胺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α-硫辛酸;甲钴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R32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2.116

0 引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如下肢麻木、对称性疼痛、感觉异常等,同时患者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给患者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1]。现阶段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方法是服用药物,但是药物的种类比较多,且治疗效果尚不明确[2]。本文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5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现将治疗结果进行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10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具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且无其他的神经功能异常疾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2例,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31例,年龄在38~70岁之间,平均年龄(.82±9.37)岁,糖尿病病程3~20年,平均病程(3.16±1.49)年;观察组患者52例,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32例,年龄在40~71岁之间,平均年龄(55.26±9.55)岁,糖尿病病程4~20年,平均病程(3.25±1.53)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本次研究的104例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常规的糖尿病基础治疗,主要包括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嘱咐患者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口服降血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的控制等。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静脉注射甲钴胺(福建金山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740)500µg,每天注射1次;观察组患者采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首先将600mg的α-硫辛酸(德国史达德大药厂,批准文号:X2000046)与25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混合,然

MNCV

正中神经43.02±2.9751.93±4.62.84±2.7845.71±3.62

后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给药,每天滴注1次,甲钴胺的使用方法则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均需要连续用药2周,2周后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采用肌电测定仪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进行检测。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腱反射功能基本恢复,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速度增加幅度在5m/s以上或者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腱反射功能好转,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增加幅度低于5m/s;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腱反射功能未发生变化或者加重,肌电图检查发现神经传导速度未增加。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NCV和SNCV变化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MNCV和SNCV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共有显效34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例数为26例,有效例数为18例,无效例数为8,总有效率为84.62%。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糖尿病患者的

SNCV

腓总神经38.12±3.0845.98±4.8736.91±3.11.58±4.69

正中神经40.03±2.46.21±3.3440.01±2.4343.52±3.88

腓总神经37.22±3.3443.05±4.4137.47±3.40.12±4.26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NCV和SNCV变化情况(m/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2期139

·药物与临床·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经长期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马黎娟

(北京市广外医院 内科,北京 100055)

摘要:目的 分析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经长期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基于常规治疗给予维生素E治疗,观察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基于常规治疗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炎活动事件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炎活动事件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经长期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慢性胃炎;肠溶阿司匹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2.117

0 引言

缺血性卒中,实质上就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卒中、卒中以及算暂脑缺血发生率,但是容易诱发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出血等[1-2]。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经长期口服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MRI或者CT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排除脑出血状况,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无出血性血液病、脑出血、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史。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观察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中,38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8~81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5.2±7.5)岁;27例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糖尿病。对照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中,39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9~82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5.9±7.4)岁;28例合并高血压,

14例合并糖尿病。两组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的一般资

料(合并疾病、年龄以及性别等)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两组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调脂、降糖以及降压等对症治疗,均给予40mg泮托拉唑(国药准字H20010032,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制造),每日1次。

1.2.1 对照组。对照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给予维生素E(批准文号:卫食健字(2002)第0331号,养生堂药液有效公司生产制造)治疗,即:给予100mg维生素E,每日1次;持续治疗28d之后,停止使用泮托拉唑,按原剂量给予维生素E治疗。

1.2.2 观察组。观察组6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即:给予100mg肠溶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080078,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制造),每日1次;持续治疗28d之后,停止使用泮托拉唑,按原剂量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

两组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均给予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缺血性卒中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炎

数量不断增加,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特别是老年人的重要疾病之一。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对于其发病原因尚无明确的结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与患者长时间处于高糖状态,造成体内代谢系统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山梨醇和果糖的沉积于周围神经有关[3]。

α-硫辛酸一种由多种成分混合制成的强效的抗氧化抑制药物,其能够有效的抑制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质的过氧化,有效的改善血管功能,促进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提高神经酶的活性,从而改善周围神经的环境,促进神经传导速度的增加[4]。甲钴胺则是一种维生素B12衍生物,其可以有效作用于神经组织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加快神经纤维的修复,从而缓解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α-硫辛酸

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病变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神经传导的速度,治疗效果较单纯采用甲钴胺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竞,张琳,赵湜.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03:88-90.[2] 朱蕾,张莉,张琴,孟海燕,张丽,吴龙奇.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3,06:81-82.[3] 武艳丽,刘俊芳,旺,杨永歆.穴位注射甲钴胺联合静脉滴注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02:178-181.[4] 高洁,张艳锋,黄连铭.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老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12:59-61.[5] 张玉梅,石静.α-硫辛酸、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的临床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04:1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