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委局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观看电影《杨善洲》,看后颇有感触,电影讲述了时任云南保山地委的杨善洲全力以赴发展农业,退休后又去大亮山种树,还子孙青山绿水。开山垦荒的日子是艰苦的,艰苦环境下的快乐更加珍贵,青山是杨善洲生命的真实写照,绿水则讲述着一个党人心系人民的赤诚。
杨善洲从小家庭贫困,后分得十七亩地,以及土房和牲口。这个山里的穷孩子为感恩和报答,立志把党和交给他的活干好。两袖清风、大公无私的工作了40年的杨善洲退休之后,没有进城安享晚年,凭着一句“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当龙王”的豪言壮志上山造林一干又是22年,把不毛山变成了价值数亿元的“绿色银行”。2010年当地遭遇大旱,在翠绿大山护佑下的人们未受大旱影响,从而让杨善洲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震动,名留青史。片中所述的这种愚公移山式的精神,令人倍受感动。
一个,做一天合格的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一个合格的。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诱惑,要作出众多艰难的选择。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片刻犹豫,没有任何私心杂念。
他从不喊什么慷慨激昂的口号,却留下一个令人敬仰的榜样让我们追随。
扎根基层,不图名、不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自觉实践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永葆党人的浩然正气。“一切为了群众得实惠,人民的利益比天大!”,这是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做人做官的原则和信念。他经常对身边的同志说:“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为群众办实事”。杨善洲用自己的行为对“公仆”两个字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同许多领导干部一样,杨善洲在任时也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作报告、讲话、下指示。但他留给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台上的身影,不是报纸电视中的排名座次,而是身边经常带的那把小锄头,高高挽起的裤腿,草帽下黝黑的脸庞,以及生活中的那份平淡。对照极少数惯于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他的形象是那样的高大亲切。从杨善洲身上,我们领会了“余热”的深刻含义。作为地委,卸任退休后完全可以好好休养享受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最后几十年交给大亮山,交给青山绿水。与个别利用“余威”为自己谋利的人相比,他更如无言的青松,让人敬仰。
对于党人来说,要牢记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来说,首先要具有的基本素质就是公仆情怀。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他光明
磊落,心里装满党和人民的利益,唯独没有自己,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却折射出万丈光芒。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杨善洲同志用奉献书写了生命的价值,他的精神让我们每个干部敬仰和怀念。学习杨善洲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牢记宗旨,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一心为民、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
杨善洲同志身上蕴含的用权为民、为政清廉、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公道正派等优秀品质,体现了“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杨善洲同志身上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牢记宗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是对“忠诚干净担当”的最好诠释。全体干部应立足岗位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践行好,坚持忠字当头、廉字托底,以严正己、以实导行,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和“廉政”于一体,扎实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