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锻压)
综合实验
题 目:圆筒形件最小拉深系数测定及拉深过程模拟分
析
学 号:43090919 姓 名:崔如坤
指导老师:程万军、李欣、张志强
时间:2013年3月3日——2013年3月23日
·
目录
一、实验过程报告 ......................................................................................................................................... 1
1、实验目的 ........................................................................................................................................... 1 2、实验内容 ........................................................................................................................................... 1 3、实验用具 ........................................................................................................................................... 1 4、实验步骤 ........................................................................................................................................... 1 5、实验材料(08AL)性能分析 .......................................................................................................... 2 6、影响材料冲杯实验结果的因素 ....................................................................................................... 2 7、实验数据 ........................................................................................................................................... 2 二、用DYNAFORM软件模拟实验过程中的拉深试件 ............................................................................ 3
1、创建三维模型 ................................................................................................................................... 3 2、数据 ................................................................................................................................................... 3
(1) 创建DYNAFORM数据库 ........................................................................................................... 3 (2)导入模型 ................................................................................................................................... 3 (3) 参数设定 ................................................................................................................................. 4 3、网格划分 ........................................................................................................................................... 5 4、网格检查及网格修补 ....................................................................................................................... 6 5、自动设置 ........................................................................................................................................... 7
(1) 初始设置 ................................................................................................................................. 7 (2) 定义板料零件“BAN50” ..................................................................................................... 8 (3) 定义凹模零件“AOMO”、凸模零件“TUMO” ..................................................................... 10 (4) 定义压边圈零件“YBQ” ................................................................................................... 10 (5) 工模具初始定位设置 ........................................................................................................... 11 (6) 工模具拉伸行程参数设置 ................................................................................................... 12 (7) 工模具运动规律的动画模拟演示 ....................................................................................... 12 (8) 提交LS-DYNA进行求解计算 ............................................................................................... 13 6、后置处理 ......................................................................................................................................... 14 7、模拟结果分析 ................................................................................................................................. 15
(1) 零件的最终外形图 ............................................................................................................... 15 (2) 最终零件的壁厚变化分布图 ............................................................................................... 15 (3) 最终零件的FLD图 ............................................................................................................... 16 (4) 最终零件平均应力分布图 ................................................................................................... 16 8、实验结果模拟分析 ......................................................................................................................... 17
(1) 不同直径毛坯的成形极限图 ............................................................................................... 17 (2) 不同直径毛坯的厚度分布图 ............................................................................................... 19 (3) 不同直径毛坯的平均应力分布图 ....................................................................................... 21 (4) 模拟实验结果表 ................................................................................................................... 23
·
一、实验过程报告
1、实验目的
(1)掌握最小拉深系数的测定方法。 (2)认识起皱、拉裂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3)熟悉掌握dynaform软件操作方法,熟悉板料成形模拟原理。
2、实验内容
(1)拉深系数m是每次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坯料(或工序件)直径的比值。由公式m=d/D计算。由上式可以看出,m值越小,表明拉深前后的直径差越大,也就是该次工序的变形度越大。如果拉深系数m值取得过小,就会使拉深件起皱、拉裂或严重变薄超差。因此拉深系数有一个客观的界限,这个界限就叫极限拉深系数。 (2)本次实验是测定材料的最小拉深系数。 (3)拉深件的质量问题主要是起皱和拉裂。
(4)板料在拉深时,变形区的失稳会导致起皱。材料起皱时会增大拉深力、降低拉深件质量,有时会损坏模具和设备。影响起皱的主要因素有:坯料的相对高度t/D,拉深系数。
(5)圆筒件在拉深时还有可能因径向力而拉裂。产生拉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凸圆起皱时使径向拉应力σρ增大;或者是压边力过大,使σρ增大,或者是变形程度增大。
3、实验用具
(1)材料试验机。
(2)实验模具:凸模直径dp=34.76mm 凸模圆角半径r=2mm 凹模直径Dd=36.92mm (3)试样:to=0.8~1.2mm的钢板、铝板等。 (4)工具:卡尺、圆规和铁剪等。 (5)实验地点:材料馆243教室。
4、实验步骤
(1)将剪下的圆形试片夹紧在凹模和压边圈之间,并保证试片与凹模中心重合。 (2)放入凸模,然后将整个实验模具放置在材料试验机的工作台面上。
(3)启动试验机慢慢加压,注意观察压力指针的移动,当指针从最大压力值开始回转时,应立即关闭电源打开回程阀门。
(4)放下实验模具,取出实验试片检查。
(5)试片侧壁无拉破现象,应加大试样直径否则,应减小试片直径。
1
·
(6)重复上述步骤,直径取试片侧壁无拉破时可以拉深成功的最大毛坯直径Dmax。 (7)按上述方法和步骤,对其他材料进行实验。
5、实验材料(08AL)性能分析
08AL是优质碳素结构钢的一种,一般用作冷冲压薄板钢中的Al脱氧镇静钢冷轧板,其命名规则类同碳素结构钢,其两位数字表示钢中平均碳质量分数的万倍,即“08”表示钢中平均碳质量分数为0.08%,“A”表示质量等级,“L”为“拉”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表示其拉伸性能好。
其主要力学性能参数如下: 试样毛坯尺寸(mm):25 正火加热温度(℃):930 抗拉强度(σb/MPa):≧325 屈服点(σs/MPa):≧185 断后伸长率(δ5/%):≧33 布氏硬度(HBS100/3000)(退火或高温回火状态):≦131 08AL的性能相当于ST14。
6、影响材料冲杯实验结果的因素
材料性质、材料厚度、毛坯直径、有无压边装置、压边力大小。
7、实验数据
序号 凸圆直径 1 2 3 4 5 6 7 8 Ф34.76 Ф34.76 Ф34.76 Ф34.76 Ф34.76 Ф34.76 Ф34.76 Ф34.76 毛坯直径 50 53 55 57 60 68 70 毛坯厚度 1mm 1mm 1mm 1mm 1mm 1mm 1mm 1mm 拉深系数 0.6952 0.6558 0.632 0.6098 有无压边装置 是否是否拉起皱 裂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是 材料( 08AL ) 有 有 有 有 有(压边力 减小) 有(压边力 减小) 有(压边力 减小) 有(压边力 减小) 极限拉深系数:0.6098 2
·
二、用DYNAFORM软件模拟实验过程中的拉深试件
1、创建三维模型
利用CATIA软件创成式外形设计模块建立毛坯板(BAN)、凹模(AOMO,实为凹模和压边圈YBQ的集合体)、凸模(TUMO)的实体模型,如图1、2、3所示。将所建立的实体模型的文件以“*.igs”的格式保存。由于所建立的上模在成型过程中与制件的内表面相接触,所以其几何尺寸与制件的内表面尺寸相一致。
图1 BAN 图2 AOMO 图3 TUMO
2、数据
(1) 创建DYNAFORM数据库
启动DYNAFORM软件,选择文件/另存为菜单选项,修改文件名为“双动板50”,将所建立的数据库保存在自己设定的目录下。 (2)导入模型
选择文件/导入菜单项,将上面所建立的“*.igs”模型文件依次导入到数据库中,如图4所示,选择零件层/编辑菜单项,弹出如图5所示对话框。编辑删除不必要零件层,修改各零件层的名称、编号、和颜色,将毛坯层命名为BAN50,将上模层命名为AOMO,将下模命名为TUMO,单击确定按钮确定。
3
·
图4 导入模型文件 图5 编辑零件层对话框(编辑前后) (3) 参数设定
选择工具/分析设置菜单项,弹出如图6的对话框,按图示设置各参数,注意是双动拉深实验:
图6 分析参数设置对话框
4
·
3、网格划分
选择前处理/单元项,弹出如图7单元对话框,单击图中曲面网格划分图标
,弹
出如图8所示窗口,将最大尺寸改为1mm,其余尺寸按默认尺寸设置,单击选择曲面按钮,弹出如图9选择曲面对话框,单击零件层按钮,弹出如图10选择零件层对话框,由于窗口显示当前零件层为BAN50,故单击BAN50,弹出如图9选择曲面对话框,单击确认回到如图8曲面网格划分对话框,单击应用后点击是即可得到BAN50网格,如图11所示。
图11 BAN50网格图
图7 图8 图9 图10 更换零件层,用相同的方式对TUMO、AOMO进行网格划分,如图12所示。
5
·
图12
4、网格检查及网格修补
(1) 网格划分
选择前处理/模型检查,弹出如图13模型检查/修补对话框,单击
弹出图14控制
键对话框,单击“鼠标选择零件”,选择凹模凸缘面如图16,弹出图17对话框,单机“是”后单击“退出”按钮,其目的在于保证凹模的法线方向指向与板坯接触面的方向。用相同方式对凸模进行网格检查。 图16 检测法向
图13 模型检测/修补界面 图14 图17
6
·
(2)网格修补
在图13中单击图标
进行边界检查,发现只有外轮廓边界呈白色高亮如图18所示,
将白色高亮部分
其余部位均保持不变,说明单元网格无缺陷。单击“清楚高亮”图标清除,再单击“确定”退出模型检查/修补对话框。
图18 检测缺陷
5、自动设置
(1) 初始设置
选择设置/自动设置,弹出新建模拟对话框如图19所示。根据图19进行初始设置,
完成后点击“确认”按钮,弹出如图20所示板料成型对话框。
7
·
图19 新建模拟界面 图20板料成型界面 (2) 定义板料零件“BAN50”
在图20对话框中,单击“板料”选项卡,弹出如图21对话框,单击“定义几何模型”,弹出如图22对话框,单击“添加零件层”,弹出如图23对话框,再单击“BAN50”后单击“确认”即回到图22对话框,单击“退出”按钮返回到图24板材成型对话框。单击“BLANKMAT”按钮,弹出如图25所示对话框,单击“材料库”按钮,弹出如图26所示对话框,选择材料st14(china),单击“确认”按钮,进入图27对话框,单击“确认”按钮,完成板料零件“BAN50”的定义。
8
·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板料成型界面 图25材料界面
9
·
图26 材料库 图27材料属性 (3) 定义凹模零件“AOMO”、凸模零件“TUMO”
在图24“板料成型”对话框中,选择“工具/die/定义几何形状”命令,弹出如上图22对话框,单击“添加零件层”,弹出如图23对话框,再单击“AOMO”后单击“确认”即回到图22对话框,单击“退出”按钮返回到图24“板料成型”对话框。用相同的方式完成凸模零件的定义,并将凸凹模的工作方向改为反方向。 (4) 定义压边圈零件“YBQ”
在上图24“板料成型”对话框中,选择“工具/binder/定义几何形状”命令,弹出如上图22对话框,单击“复制单元”按钮,弹出如图28所示对话框,单击“选择”按钮,弹出如图29所示对话框,单击按钮
“伸展”,通过滑块将角度值调为“1”单击
选择零件“AOMO”的凸缘面,零件凸缘面呈高亮显示,如图30所示,选择“确认/应用
/退出/退出/退出”命令,退出“板料成型”对话框。利用上面所讲的方法将“binder”层名字改为“YBQ”,同时也应将工作方向改为反方向。
10
·
图28 复制单元 图29选择单元 图30压边圈 (5) 工模具初始定位设置
选择“设置/自动设置/工具/定位„”命令,弹出如图31所示定位对话框,选择工具栏中的“左视图”按钮
来调整视角,将所有参数设置成如图31所示,单击“确认”
按钮,模型位置如图32所示,在“显示控制选项栏”中将“曲面”的去掉,即完成了工模具初始定位设置。
图31工模具参数界面 图32工模具位置关系
11
·
(6) 工模具拉伸行程参数设置
在“板料成型”对话框中,选择“工序/closing”命令,参数设置与图33一致。单击“drawing”将参数设置为与图34一致,即完成了拉伸行程参数等工艺参数的设置。
图33 closing参数界面 图34 drawing参数界面 (7) 工模具运动规律的动画模拟演示
在图34对话框中单击菜单栏“预览/动画演示”命令,弹出如图35所示对话框,将“帧数/秒”值调为 10,点击“演示”按钮,进行动画模拟演示。通过观察动画,可以判断工模具设置是否正确合理。点击“停止”按钮结束动画,返回“板料成型”对话框。
图35动画界面
12
·
(8) 提交LS-DYNA进行求解计算
在“板料成型”对话框中选择“提交(J)/写LS-Dyna文件(F)„”命令,弹出如图36所示对话框,选择“保存/是/确认/退出”退出“板料成型”对话框。启动“Jobs Submitter”,弹出如图37所示“eta/LS-DYNA Jobs Submitter”对话窗口,单击“Add Dyn Job”图标图标
,选择之前保存的dyn格式文件后,单击“Submit Jobs to server”,即进入如图38所示“模拟分析计算窗口”进行分析计算,等待运算结
束后,可在后处理模块中观察整过模拟结果。
图36保存界面
图37eta/LS-DYNA Jobs Submitter 3.0界面
13
·
图38模拟分析计算窗口
6、后置处理
1、单击菜单栏中的后处理进入DYNAFORM后处理程序。选择文件/打开菜单项,浏览保存结果文件的目录,选择d3plot文件,单击打开按钮读入结果文件。
2、单击如图39所示的两个工具按钮 限图和毛坯厚度的变化过程。
,可绘制成型过程中的零件的成形极
图39 变形过程的绘制
14
·
7、模拟结果分析
(1) 零件的最终外形图
(2) 最终零件的壁厚变化分布图
15
·
(3) 最终零件的FLD图
(4) 最终零件平均应力分布图
16
·
8、实验结果模拟分析
(1) 不同直径毛坯的成形极限图
Ф55毛坯
Ф57毛坯
17
·
Ф60毛坯(已拉裂)
Ф毛坯(已拉裂)
Ф68毛坯(已拉裂)
18
·
Ф70毛坯(已拉裂)
不同直径毛坯的厚度分布图
Ф55毛坯
Ф57毛坯
19
(2)
·
Ф60毛坯(已拉裂)
Ф毛坯(已拉裂)
Ф68毛坯(已拉裂)
20
·
Ф70毛坯(已拉裂)
不同直径毛坯的平均应力分布图
Ф55毛坯
Ф57毛坯
21
(3)
·
Ф60毛坯(已拉裂)
Ф毛坯(已拉裂)
Ф68毛坯(已拉裂)
22
·
Ф70毛坯(已拉裂)
(4) 模拟实验结果表 序号 1 2 3 4 5 6 材料 凸圆直径dr(mm) Ф34.76 Ф34.76 Ф34.76 Ф34.76 Ф34.76 Ф34.76 毛坯直径D(mm) D1 55 D2 57 D3 60 D4 D5 68 D6 70 St14(China) 毛坯厚度t(mm) 1 1 1 1 1 1 设计高度h(mm) h1=13.31 h2=14.87 h3=17.33 h4=20.79 h5=24.48 h6=26.41 压边力 F(t) 1 1 1 1 1 1 是否起皱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是否拉裂 否 否 是 是 是 是 极限拉深系数:0.6098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怀疑对方AI换脸可以让对方摁鼻子 真人摁下去鼻子会变形
女子野生动物园下车狼悄悄靠近 后车司机按喇叭提醒
睡前玩8分钟手机身体兴奋1小时 还可能让你“变丑”
惊蛰为啥吃梨?倒春寒来不来就看惊蛰
男子高速犯困开智能驾驶出事故 60万刚买的奔驰严重损毁
Copyright © 2019-2025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