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工程常见缺陷及其处理
油漆工程是将油质液体涂刷在木材、金属或混凝土建筑部件的表面上, 从而对该建筑部件起到装饰和保护作用的一种装饰工程。油漆饰面应在完成全部土建和设计安装工程之后进行。油漆工程的施工顺序有基体表面处理如木材的清除钉子、油污、刮腻子金属的清除锈斑、焊渣混凝土的磨光、用腻子补平空洞裂缝等、打底子、满刮腻子、涂刷油漆等。
在油漆工程中, 由于受施工环境、气候、油漆质量及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会产生各种质量缺陷。常见的油漆工程质量缺陷有油漆流坠、漆膜粗糙、失光或倒光、漆膜咬底、漆膜脱落等。
一、油漆流坠现象
在垂直物体的表面或线角的凹槽处, 油漆产生流淌。若是较轻的则形成泪痕状像一串珠子严重的如帐幕下垂, 形成突出油漆面的倒影山峰状态。 用手摸明显地感到流坠处的漆膜比其它部分凸出。
成因收刷不及时。泪痕状常出现在边缘棱角处与合页连接处, 因刷涂或喷涂后, 未及时将余漆收刷干净而流到漆面上造成泪痕状。
油漆刷得过厚或油漆太稀。油漆刷得太厚, 油漆的聚合与氧化作用未完成前, 由于漆自重造成流坠油漆中加稀释剂过多, 降低了油漆正常的施工粘度, 使油漆不能附着物体表面而流淌下坠。
油漆干性慢。由于施工环境温度过低、湿度过大或漆质干性较强, 在漆膜缓慢形成的过程中, 油漆自垂也易形成流坠。
喷枪操作不规范。喷涂油漆时, 选用喷嘴孔径太大, 喷枪距离物体表面太近或距离不能保持一致喷漆的气压太小或太大, 都容易造成漆膜不均匀而自然下垂。
刷子太小、太大或刷毛太软。涂刷油漆的刷子太小、太大或刷毛太长、太软, 均易造成油漆涂刷厚薄不匀, 在较厚处则容易引起自然流垂。
处理方法对油漆泪痕状流坠的处理, 一般在流痕未干前, 即用刷子或手指轻轻地将痕道捺平。如果流挂已经干燥, 可用小刀将泪痕轻轻刮平, 或用砂纸将痕道打磨平整, 再用同品种漆罩面。
对垂幕状流坠的处理, 则需要按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办法。
①对酚醛、酷胶、钙酷漆类油漆形成的流挂, 可立即用干净的漆刷蘸松节油将流挂部位刷一次, 使流挂重新溶解, 然后用漆刷用力将垂幕推开刷平。 如果流挂已干燥, 可用刮刀刮平后再刷漆。
②对喷漆产生的流挂, 可用粗砂纸将流挂磨平, 然后补刷同种漆一次。
二、漆膜粗糙施工现场有尘埃或漆膜干燥时遭暴晒底漆及腻子未干就刷面漆。
处理方法对漆膜失光或倒光的处理, 一般应在漆膜完全干燥后重刷, 重刷时应了解造成失光或倒光的原因, 防止继续造成失光或倒光。
现象涂饰在物体上的油漆干燥后, 漆膜中出现较多的小颗粒, 使其表面粗糙。这不但影响美观, 而且还会引起粗粒凸出, 使部分漆膜提前损坏。 成因油漆本身的填料、颜料研磨未达到规定的细度油漆变质或基料与溶剂不相匹配油漆施工现场不清洁, 烟尘、风砂洒落在尚未干燥的油漆表面喷涂时, 喷枪与物面相距太远, 漆
中溶剂挥发太快, 使漆液失去流动性。
处理方法对粗糙漆膜的处理首先要清理粗糙的表面。
漆膜出现颗粒后, 通常应先等漆膜干透后再用细小砂纸葫温肥皂水将颗粒磨平, 抹干水分, 擦净尘灰。
清理好表面后, 如果原为喷涂漆面, 可用同类漆再喷涂一遍。如果原为刷涂漆面, 可用同种漆再涂刷一遍。
三、失光或倒光 现象
有光漆成膜后表面色泽暗淡无光称为失光。若漆膜干燥后, 表面先有光泽而后变得无光泽, 或表面浑浊或半透的牛乳色等, 这种现象称之为倒光。此弊端常在涂刷后立即产生或几小时后出现成因被涂刷的表面粗糙或多孔眼虫胶漆和硝基漆涂刷的遍数过少涂料中含颜料过多而又搅拌不匀几种不同性质的油漆混合涂刷施工现场有尘埃或漆膜干燥时遭暴晒底漆及腻子未干就刷面漆。
处理方法对漆膜失光或倒光的处理, 一般应在漆膜完全干燥后重刷, 重刷时应了解造成失光或倒光的原因, 防止继续造成失光或倒光。
四、漆膜咬底现象在涂刷完面漆的短时间内, 由于面漆溶剂将底漆膜软化,
影响底漆与基层的附着力, 使底漆的膜自动膨胀、移位、收缩、发皱、鼓起、甚至脱皮, 缩短使用寿命。
成因底漆未干即过早涂刷面漆且底漆和面漆又不匹配涂刷面漆时操作不迅速, 反复涂刷次数太多使用虫胶漆或硝基清漆等涂刷面层。
处理方法如果咬底后出现皱皮、起泡, 轻者可采用局部修补, 即用水砂纸磨平后重刷油漆重者应全部铲除漆膜后, 重新涂刷油漆。
五、漆膜脱落
若漆膜干燥后, 表面先有光泽而后变得无光泽, 或表面浑浊或半透的牛乳色等, 这种现象称之为倒光。此弊端常在涂刷后立即产生或几小时后出现成因被涂刷的表面粗糙或多孔眼虫胶漆和硝基漆涂刷的遍数过少涂料中含颜料过多而又搅拌不匀几种不同性质的油漆混合涂刷现象漆膜干透后, 发生局部或全部与物体表面脱落的现象称为漆膜脱皮或脱落。
成因被涂刷的物体表面不清洁, 如有油污、水分、氧化层等被涂刷的物体表面过于光滑先后两层涂漆之间有油污, 未干透等。
处理方法对局部漆膜脱落, 应局部铲除重刷若大面积或全部脱皮, 则应全部铲除后重新涂刷。
漆膜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
1.起泡 漆膜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鼓泡,继而脱落。其原因有:①机具表面清洗后未晾干,或在潮湿环境下喷漆;②用压缩空气喷漆时,空气压缩机或贮气筒无油水分离装置,致使空气中混入了水及油污;③喷枪喷嘴选择不当或喷涂时喷枪与工件距离太近,导致漆料雾化不良;④机具表面未清洗干净,有灰尘及杂质存在,影响漆膜与机具表面的附着力。
2.针孔 漆膜表面出现一些透底状小孔,继而引起剥落。其原因有:①涂料
在固化过程中,稀释剂受高温急剧挥发;②涂料及压缩空气中有水分;③工作表面有异物颗粒;④喷枪口径过小或空气压力过大,导致涂料雾化不良。
3.起皱 漆膜出现不规则的折皱,造成落块。其原因有:①涂层过厚;②工件清洗不彻底;③高温条件下干燥过快。
4.漆膜起纹 漆膜表面呈桔皮状纹理,与工件结合强度非常低,极易脱落。其原因有:①涂料过稠流平性欠佳;②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当气温在30℃以上和10℃以下时涂料的流平性即显著下降;③空气压力过大,而喷嘴口径偏小,使涂料雾化不良。
5.裂纹 漆膜出现不规则的深浅不同的开裂纹路,造成剥落。其原因有:①
漆膜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力,如雨雪侵蚀、潮湿、温度骤变或强烈敲击,使涂料与工件结合强度下降;②在温度或湿度变化很大的环境中喷涂。
6.流痕 漆膜出现流淌痕迹。原因有:①涂料过稀;②涂层过厚;③环境湿度过大(如在雨天或梅雨季节喷涂);④喷枪离工件太近,空气压力过小或喷枪移动速度过慢等。
7.涂层出现颗粒状,表面不光滑 尘土多;②涂料未经过滤;③工件清洗不彻底。
其原因有:①操作现场
二、提高喷漆质量的措施
1.保证清洗质量。喷漆前工件表面的油污、尘土以及锈斑等要认真、彻底清洗(除),表面不平处应校正或补平,清洗后必须彻底晾干后再进行喷涂作业。
2.操作环境应无尘土,通风良好,温度在10~30℃之间。空气应当干燥,避免在梅雨季节、雨后初晴或早晨湿度较大时进行喷漆作业,有条件者可人工控制相对湿度在65%±5%的范围内。
3.涂料应过滤去渣,用后立即封盖。
4.合理调整漆料稠度,保证喷涂后漆膜的流平性好、均匀,并有光泽。涂料的稀释剂以溶剂汽油为佳,也可使用车用汽油。喷涂后半小时内应防尘、防水,不要与其它物体接触。
5.喷漆作业前应检查空气压缩机储气筒及油水分离装置,放尽油、水。利用拖拉机气刹装置的压缩空气作为喷涂气源时,要先清除储气筒及管路中的油和污水,保证空气洁净。
6.喷枪口径及空气压力应控制适当。
7.合理确定漆膜厚度。漆膜并不是越厚越好,合理的厚度应以覆盖严密、无裸露、无流痕为度。漆膜过厚不仅浪费,而且易脱落。
8.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作业。 喷漆的缺陷喷漆的缺陷一般包括以下以种:
1.颗粒:即喷漆体表面有点状或颗粒状异物,抠掉异物后会形成一个针孔状或颗粒状AO陷;
2.纤维及絮状物:即喷漆件表面有纤维状及毛絮状异物; 3.透底:喷漆不均匀,太薄露出壳体底色; 4.色差:同一个平面上用肉眼分辨出两种颜色; 5.划伤:
6.表面花色:将壳体正对某个方向时表面有不同的亮暗现象(银色漆,表面通孔的壳体最明显)
造成以上的原因是:
1.颗粒:喷漆做表面处理时吹起的浮尘悬浮在未固化的喷漆件上;
2.纤维及毛絮:壳体在注塑的时候因注塑的压力,温度等工艺不良形成飞边,在处理飞边时形成絮状物未处理干净,在喷漆表面处理时悬浮在喷漆房中落在未干的喷漆件表面所致;
3.透底:喷漆太薄,
4.色差:上下壳喷漆工艺或配方不一致或存在轻微区别; 5.油漆没有调均匀,银光粉沉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