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3章 预应力钢筋张拉阶段有效应力及张拉伸长值计算

来源:筏尚旅游网
第3章 预应力钢筋张拉阶段有效应力及张拉伸长值计算 3.1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controlled tensile stress Of prestressing steel reinforcement)是指张拉时预应力钢筋达到的最大应力值,也就是张拉设备(如千斤顶)所控制的总拉力除以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所得到的应力值,以acon表示。对于变角张拉而引起变角张拉装置摩阻损失,ocon指经过变角张拉装置并扣除此摩阻力后的(锚具位置)应力值。概括讲,ocon通指预应力钢筋张拉时锚具位置的控制应力。

从经济角度出发,对于相同截面的预应力筋束,采用愈大的张拉控制应力ocon将使管壁混凝土中建立的环向预压应力就愈大,其抗裂性就愈好;或者要达到同样的抗裂性时,预应力筋束的截面面积就可以减小。然而张拉控制应力ocon值太高也将存在下述一些问题:

1)ocon值愈高,预应力筋束的应力松弛损失将愈大。

2)由于预应力钢筋强度的离散性、张拉操作中的超张拉等原因,张拉时可能使钢筋应力接近甚至进入屈服阶段,产生塑性变形,反而达不到预期的预应力效果。少数钢筋甚至发生脆断现象。 3)因张拉力的测量可能不够准确,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ocon不能定得过高,应留有适当的余地。一般宜在比例极限值之下。研究表明,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ocon与所采用的钢筋品种有关。对预应力钢绞线而言,其塑性较差,没有明显的屈服台阶,ocon应定得低一些。综合分析《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1996)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1,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值ocon:有粘结预应力技术体系不宜超过0.75fptk,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体系不宜超过0.70fptk,且不应小于0.4/Ptk。 当考虑部分抵消由于应力松弛、孔道摩擦、钢筋分批张拉等因素产生的预应力损失时,张拉控制应力允许值可提高0.05fptk。

3.2 预应力钢筋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对于环形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筋的预拉应力沿管壁环向从张拉端到锚固端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受施工因素、材料特性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小,从而使管壁混凝土预压应力相应减小,该现象称为预应力损失(loss of prestress)。预应力钢筋逐渐降低的应力值为预应力损失值,以ol表示。在所有预应力损失都发生之后,预应力钢筋中的应力降低至最终值,即有效预应力ope。 环形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以扣除预应力损失ol后所确定的预应力钢筋有效预应力ope为依据进行设计和计算的。由于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因素很多,产生的时间也先后不一,

第40页

准确地估算预应力损失值是非常困难的。有些因素,如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随着时间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还有些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如混凝土收缩、徐变使管径缩小,钢筋回缩导致预拉应力降低,而混凝土预压应力减小又将减小徐变损失;钢筋的应力松弛也将引起徐变损失的减小。我国现行规范中,一般采取单独计算各种因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的简化计算方法,总预应力损失值等于各种因素产生的预应力损失值之和。

环形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所考虑的预应力损失主要有: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ol1、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ol2、预应力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ol4,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ol5以及管道收缩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ol6等。此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可能出现的预应力损失,如变角张拉装置摩阻损失[5]。 3.2.1 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在张拉锚固后,钢筋回缩也会引起预应力损失,该损失值在预应力锚固端往往占很大比例。进行环形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时,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ol1计算可能包含4种曲线形式,即直线筋、圆弧形曲线筋、直线+一段圆弧形曲线筋和直线+两段圆弧形曲线筋。

当采用锚具的锚夹片不采用顶压压紧方式,丽为张拉时限位、张拉完成后随预应力钢筋回缩自动锚固方式时,可采取超张拉0.03ocon的施工措施以减小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直线筋

直线预应力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ol1按下列公式计算:

对于环锚支撑张拉方式,由于主动张拉端和被动张拉端(固定端)集于环锚锚板一体,主动张拉端和被动张拉端的锚具变形和钢筋的内缩值应分别取为a/2。 (2)圆弧形曲线筋

曲线形预应力钢筋回缩时的摩阻力方向与张拉时的摩阻力方向相反,故这种摩阻力也称为反摩阻力。反摩阻力的产生范围是局部性的.因而钢筋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沿钢筋长度方向也是变化的,在有的区段甚至为零,这说明部分区段不受钢筋回缩影响。因此在计算时,钢筋回缩的影响长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圆弧形曲线预应力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ol1,应根据预应

摘要:桥梁工程是公路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桥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由于桥梁属于多构件结构,工序繁多,结构复杂,工程质量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重点讲述了桥梁上部结构中预应力钢筋张拉过程中所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并就如何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预应力 钢筋 张拉 质量 问题 分析 预防 处理 一、滑丝和断丝

钢筋张拉过程中出现滑丝和断丝现象,其结果会使预应力钢筋受力不均,甚至使空心板不能达到足够的预应力。 (一)原因分析

1、钢丝束存放不好,表面存在油污、锈斑等。

2、钢丝编束时,由于没有认真梳理,造成钢丝束交叉混乱。 3、锚具加工尺寸不准确,锥度误差大。

4、锚圈放洋不准,支承垫板倾斜,千斤顶安装不正。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在施工中要加强材料的检验,选择较好的锚具类型,施工时遵守操作规程。 2、滑丝和断丝现象如果发生在顶锚之前,应立即停止张拉,并使千斤顶回油,认真检查滑丝和断丝的原因,更换已断的钢丝或更换已损伤的夹片,再重新进行张拉。

3、滑丝和断丝现象如果发生在顶锚之后,其处理程序如下: (1)将千斤顶按张拉状态安装好。

(2)张拉钢丝。当钢丝受力伸长时,夹片稍被带出,这时立即用钢纤卡 住夹片,同时千斤顶回油,钢丝回缩,夹片因被卡住而不能与钢丝同时回缩。千斤顶再次进油,如此反复的进行,直至夹片退出为止。在退夹片时,钢丝的张拉应力不得超过钢丝的极限张拉应力的0.8倍。

(3)如钢丝已断,应更换钢丝束,重新张拉并锚固。 二、后张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 后张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与否,直接关系到预应力构件永存内力的稳定性及耐久性。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从地震垮塌的后张预应力桥梁构件上截取若干断面解剖测试,发现后张预应力结构存在因孔道压浆不密实而造成的预应力筋锈蚀、断面锐减、断丝及内力损失严重等致命的质量问题,为此,曾一度禁止后张预应力结构的应用。由此看来,后张预应力孔道压浆的密实度,是后张预应力构件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孔道压浆不密实有如下几种表现;

(一)压浆初凝后,从进浆孔或排气孔用探测棒可探测到不饱满,有空洞。 (二)计算浆体压进孔道总量小于孔道总空隙量。

(三)多波曲线孔道,特别是竖向多波曲线孔道波峰顶排气孔未冒浆。 (四)压浆增压时,不能保证恒定的压力。

(五)梁体因蜂窝.,孔洞,裂缝等内部隐蔽缺陷而漏浆。 (六)封锚不严而漏浆。 (七)上下或左右孔道串孔。

这些压浆不饱满,不密实的质量隐患,如未被及时发现并进行妥善处理,将直接影响结构物的使用寿命。 1、原因分析

设计方面有以下原因可造成后张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 (1)穿入预应力钢筋后设计孔道空隙狭窄,水泥浆不易压入。 (2)设计孔道曲线长,曲率小,曲折点多。

(3)设计规定的成孔材料材质不佳,孔道内摩阻系数大。

施工工艺方面有以下原因可造成后张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

(1)施工中成孔质量不好,孔道直径粗细不匀或有偏孔、缩颈现象,预应力筋勉强可以穿入,但水泥浆无法通过。

(2)成孔材料材质选用不当,特别是抽拔棒成孔时操作不当,孔壁粗糙,坍落、掉皮,出现波浪等。

(3)孔道串孔,内漏,封锚不严,不能保压持荷。

(4)排气孔设置不当,特别是连续梁,多波段;竖曲线超长孔道若波峰处的排气孔不通,在某些曲段易形成空气滞留穴阻止进浆而造成空洞。

(5)预应力钢筋编束、捆扎时,扎丝过密或松弛,穿束时绑扎钢丝在孔道不畅处受阻,堆积挤压,形成网状塞栓,压浆时此处过水过气而不过浆。 (6)制浆不规范,稀稠失控或过滤不好,有硬块杂物造成孔道堵塞。

(7)水灰比不当,水灰比过大,不但强度降低,而且泌水率增大,当水被吸收或蒸发后,即形成空洞。

(8)外加剂用量不当,如膨胀剂,用量过小膨胀效果不明显,若膨胀系数小于水泥收缩系数,空缺未补实,就会造成压浆不饱满。

(9)压浆机性能不好,压力不够或无法保压持荷,致使孔道内水泥浆不能长距离远送,也无法借助压力使水泥浆充实到孔道各处不易通畅的细微空间位置,从而造成孔道压浆不饱满,不密实。 2、预防及处理措施

治理孔道压浆不密实的措施,就是要针对以上所分析出的原因,对症下药,正确治理。除此之外,对影响压浆质量的重要因素,严密进行控制,并改进施工工艺,方可取得明显效果。

(1)优选配合比。水泥浆配合比是压浆质量的关键。优良的配合比设计是控制孔道压浆质量的前提,优化组合的水泥浆配合比,既能有效地控制泌水率及有效膨胀系数。

(2)慎用膨胀剂。在水泥浆凝固过程中,膨胀剂和水泥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水泥体积产生微膨胀。 (3)适当提高压浆稳压持荷压力。压浆过程中,压力一般应保持在0.4—0.6MPa之间,稳压持荷时间不少于5min,稳压压力应保持在0.6—0.8MPa之间。 (4)采用后期加压补浆法补充密实。对于竖曲线锚固点处在上部的孔道,因泌水无法排出而占据孔道空间,水干后此处形成空洞(此缺陷在封锚前可从进浆孔用探条探测到),可用高压黄油枪或按此原则制手动压力补压充实。对于长线连续结构竖向多波孔,不论锚固点在什么位置,其波峰处(孔道最高点)都有可能因泌水、浆体收缩而形成局部空洞。排除这种隐蔽缺陷的方法是,在孔道波峰处事先设一排气、压浆两用管,压浆时排气,压完浆后,可以此管用探条检测,发现不密实,可从此管接上手动补浆泵进行后期补浆,效果较好。 (5)采用真空压浆。

三、预应力筋孔道漏浆致使穿束张拉受阻 后张法预应力穿束困难或者无法穿束;已经穿束的预应力钢筋被泄露的混凝土浇浆液包裹,张拉时部分预应力钢筋受力不均,导致断丝现象;由于管道堵塞,压浆困难。

(一)原因分析

由于采用波纹管作为后张法预应力孔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波纹管破裂,或者由于振捣时振动到波纹管导致混凝土浆进入孔道,造成张拉穿束困难。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用于制作波纹管的钢带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其厚度应根据管道直径、形状、钢丝束设置时间而定,一般不宜小于0.3mm。

2、除进场后的有关检验外,安装波纹管时需再次对其外观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检查,要求无孔洞和不规则的折皱;咬口宽度均匀,无开裂和脱扣现象。 3、波纹管的接头连接管应采用比波纹管大一个直径级别的同类型管道,其长度宜为被连接管道内径的5—7倍,同时不小于40cm。在接头处宜设置2处定位钢筋使其定位准确,以免角度变化导致波纹管道不圆顺,造成穿束困难。最后把连接管道两端缠裹紧密以防漏浆。

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避免振动波纹管。

5、对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穿束的孔道,应注意以下两点:

(1)预应力筋安装完毕后,应再次对波纹管进行详细检查,以查出穿束时可能被破坏的管道,并及时进行修复。

(2)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每隔㏑拖拉一次预应离钢筋直至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初凝为止。

四、后张法预应力筋的伸长值产生较大误差

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有较大偏差,出现张拉力不足或超过控制张拉力的现象。 (一)原因分析

预应力钢筋张拉时未采用应力和应变双空法进行控制。正式进行预应力钢筋张拉时,未对钢筋的实际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值的差值超过了±6%,导致质量事故。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工作前,应计算钢筋理论长值,进行试张拉时,要将钢筋理论伸长值与实际伸长值进行校核,如果有较大偏差,应查明原因后再进行大批量张拉。张拉器具应进行检验校正,每半年或张拉200次以后要重新校正。 预应力张拉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使桥梁受到破坏,承载力下降,危及结构的安全,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

在预应力先张梁施工中,钢绞线的张拉一般采用双控原则,即以张拉应力控制为主,以张拉伸长值校核为辅。《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规定:预应力筋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从初应力开始量测,再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一般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当相邻级伸长值出现误差时,在计算实际伸长值的最终结果时会将此误差翻倍,造成更大的误差。因此,弄清导致钢绞线伸长值异常的因素,并采取措施予以预防,对保证钢绞线伸长值误差不超限是很有必要的。

钢绞线的理论伸长值ΔL一般按下式计算: ΔL=PpL/(ApEp)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 L——预应力筋的长度;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从以上公式可知:Pp、 L 、Ap 、Ep是影响钢绞线伸长值的因素,其中Pp属于张拉设备方面的因素,L 、Ap 、Ep属于钢绞线材料自身方面的因素。现结合本人实践,从张拉设备和钢绞线材料自身两方面对钢绞线伸长值误差原因作如下分析:

1、张拉设备方面的原因

1。1 初张拉的千斤顶与控制张拉的千斤顶应力不同步

在整体张拉、整体放张的预应力施工工艺中,初张拉一般采用穿心式千斤顶,控制张拉采用顶推式千斤顶。穿心式千斤顶与顶推式千斤顶可能存在应力不同步的问题。例如穿心式千斤顶的15%σcon可能略大于或略小于顶推式千斤顶15%σcon,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从千斤顶与油表对应关系方面分析:试验检测机构所给出的反映顶表对应关系的线性回归方程,一般情况下在张拉力较大时比较接近线性,精确度较高,而在张拉较小时不太接近线性,也就是通过线性方程计算出的油表的理论读数与通过试验测出的同一张拉力对应的油表实际读数有较大的差异。在施工过程中,油表的读数均按通过线性方程计算出的理论读数进行控制,这就有可能造成不同千斤顶之间应力不同步的问题。对于同一张拉控制应力,穿心式千斤顶的实际控制应力如果大于顶推式千斤顶的实际控制应力,初应力调整完毕,进行控制张拉时,当油表读数达到与理论初应力相同的理论控制应力时,钢绞线本应开始伸长,但由于应力不同步的问题,当顶推式千斤顶的实际控制应力大于实际初应力时,钢绞线才开始伸长,这就造成了实际伸长值比理论伸长值偏小,并很有可能超出误差允许范围。

要解决千斤顶应力不同步的问题,所选择的控制张拉的起算应力应大于初张拉的应力值,使之存在一定的差值,例如初张拉应力值选15%σcon,控制张拉起算应力选20%σcon。

1。2 全部采用单根张拉时由于多次回顶造成的伸长值误差

预应力先张梁施工,80m长的台座,钢绞线的理论伸长值为60cm左右,100m长的台座,钢绞线的理论伸长值可达70cm多,穿心式千斤顶行程一般在25cm左右,实际可用行程也就22cm左右。采用单根张拉的施工工艺时,每根钢绞线大约需要回顶三次。回顶锚固时张拉端钢绞线会产生回缩,多次回顶使误差累积增大。

因此在选择预应力施工工艺时,应尽量选择整体张拉、整体放张的施工工艺。整体张拉与单根张拉相比,具有受力均匀、减小伸长值误差、减小预应力损失、减少滑丝断丝、缩短施工周期等优点。

1。3 张拉设备出现故障

千斤顶长时间使用可能出现油封老化的现象,导致千斤顶漏油,无法进行持荷,难以达到要求的张拉控制应力。油表受到外力碰撞或受热、受潮过度等,可能会出现故障,与千斤顶的对应关系发生改变。

以上情况的出现,都有可能导致钢绞线伸长值误差超限。因此张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爱惜,经常进行保养。当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以后应重新检验。进行张拉设备的检校应尽量到资质等级高、信誉好的试验检测机构。

2、钢绞线材料自身方面的原因

2。1 一根钢绞线由两段捻向不同的钢绞线用连接器连接而成

钢绞线共有两种捻向:左捻和右捻,一般为左捻。在整体张拉的施工工艺中,当一根钢绞线由两段捻向不同的钢绞线用连接器连接而成,进行张拉时,两段钢绞线从连接器处发生转动,原本捻紧的各股钢丝变得松散而伸长,这样当这根钢绞线达到某一伸长值时,张拉力无需达到相应的理论值,多出来的这部分张拉力就分摊到未松散的钢绞线上,使这些钢绞线因实际张拉力增大而导致伸长值增大。这样一方面因捻紧的钢丝松散导致钢绞线伸长,另一方面未松散的钢绞线上分担多余的张拉力而使伸长值加大,两方面一叠加会导致伸长值严重超出误差允许范围。

在施工实际中,不用连接器的各根钢绞线可以捻向不同,但需要用连接器连接的各根钢绞线一定要做到捻向相同。在签订进货合同,应尽量要求厂家提供同一捻向的钢绞线。

2。2 钢绞线截面面积,弹性模量等的制造误差

由于实际材料的制造误差和其他因素,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和弹性模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由于生产批次的不同而略有起伏。目前钢绞线截面面积普遍大于其理论值,而在实际计算中采用的一般是固定的理论值。即使是同一批次的钢绞线,各盘的弹性模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按《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国家标准》(GB/T5224-2003)规定,每批钢绞线抽取3根进行弹性模量试验,因只抽取3根,试验结果可能不完全具有代表性。

钢绞线截面面积,弹性模量的制造误差对伸长值有一定的影响,但一般不足以导致伸长值误差超限。另外,还可以将弹性模量的试验值与厂家提供的质保单上所给出的每盘的弹性模量一起取平均值,作为计算理论伸长值时弹性模量的选用值,使选用数据更具代表性。

3、结束语

当钢绞线测量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误差超出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后,必须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并记录在案,排除原因后才能继续张拉。一旦出现钢绞线的异常伸长,应集中分析工程的实际情况,并考虑施工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以确保预应力效果。

首页上一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