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感悟“知音”的内涵。懂得知音难求、珍惜知音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四五自然段,明白知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知音为人生带来的美妙享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伯牙跟着名师学琴,三年来勤学苦练,并在老师的启发下领悟到了音乐的真谛,将感情融入到了音乐之中,琴
艺大有长进。可是随着琴艺的增长,伯牙却越来越孤独,因为没有人能听懂他琴声里的含意。大王听说伯牙擅长弹琴,就把他召进宫中为大王弹琴。可是听了一会儿,大王就挥手让伯牙走了,说“叮叮当当弹的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好听,哪有女乐好玩”,随即换上宫女起舞奏乐。伯牙收起心爱的琴,默默地离开王宫,心里充满了悲伤:“天下之大,就没有人能听懂我的琴声吗?”从此伯牙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找知音。伯牙遇到了能听懂他琴声的人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6课《伯牙断琴》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题:伯牙断琴 2、回顾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琴。 师:伯牙为谁断琴? 生:伯牙为钟子期而弹琴。 (师板书:钟子期)
师:伯牙擅长抚琴,而钟子期呢? 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板书:善于听琴)
3、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伯牙称钟子期是自己的——板书:知音
4、质疑:难道仅仅因为他们一个会弹琴,一个会听琴,就成为知音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关于知音的话题,看看课文是
怎样告诉我们: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真正的知音的?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第一板块] 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伯牙与子期在弹琴、听琴时相互理解、和谐默契的生动情节。
(一)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你们边读边用“ ”画出说明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的一句话。 学生汇报
生:我读懂了子期与伯牙之所以能成为知音,是因为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媒体出示:
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1)指名读,问: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的? 生:我从“无论”一词能体会到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指导朗读:“无论”是什么意思 ?
生1:“无论”就是说“不管伯牙弹奏什么曲子,子期都能听懂乐曲的含义,可见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生1朗读。
师:我听出了,你不但强调了“无论”,而且还强调了“很快”和“思想和感情”。你们猜猜看,为什么?
生2:“很快”说明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子期都能不加思索地、熟练地说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从“思想和感情”可以看出,
子期听懂的不仅仅是曲子的表面含义,而是它的深层含义,就连伯牙的心情都能听懂。这足以说明子期特别善于听琴,也能看出他们真不愧是知音啊。
师问生1:你是这样想的吗? 生点头示意。
师对生2:你真是他的知音啊!请你也来读读。 师:我听出了你对子期的本领难以置信呀! 师:让我们带着对子期的赞叹,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过渡:难道钟子期真有这么厉害吗?
(二)学习“高山曲”相关内容,感受伯牙弹琴、子期表“情”的兴奋之情。 1、放音乐:老师给大家放一段伯牙弹奏的乐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听了这段乐曲,你有什么感受?别急着举手,在小组里,先说给你的伙伴听一听。 3、生讨论 4、生交流。
生: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啊!
生:我听了这段音乐后,觉得它是如此婉转动听。
5、师再放音乐:刚才这段悠扬美妙的音乐,就是伯牙弹奏的表现高山的曲子,老师再给大家放一遍,这一遍一定要仔细听哦。
边听边想想:你仿佛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听
生:我仿佛看到一座高高耸立的山峰!
生:听了音乐,我仿佛看见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 生:我好像看见了一座巍峨的高山啊!
师评价:你们也很善于听琴,伯牙的一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想到了一座巍峨的高山! 6、师:那子期到底还听懂了什么,才成为伯牙的知音的呢?请一名同学来读读子期的话。
7、媒体出示:
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1)一读:指名读。 (2)二读:指导读。 指导1
师:兴奋地说是怎样地说?他为何会兴奋?
生:兴奋就是很高兴的意思,因为子期听懂了伯牙所弹奏的乐曲。 师: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朗读(很兴奋,但是语速略慢)。 师评价:你让我看到了子期兴奋的表情。 指导2
师:立刻兴奋地说该怎么读?(语速略快,而且激昂点)自己练习读一读 指名读
生朗读(情绪激动)。
师小结: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啊。可见感受不同,读得效果就不同。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段话。 (3)三读:(生齐读)
(4)子期除了听懂这是一首表现高山的曲子,还听懂了什么?
生:子期不但听懂了这是一首表现高山的曲子,而且还听懂了伯牙的心声。
评价:你真不简单,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这叫会读书。奖励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小结:伯牙是通过琴声来抒发自己心,而这心声只有子期听懂了。他们俩谁也没有多说一句话,而是以琴传情,从而达到心灵
的默契,真不愧是知音啊!
(5)四读: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赞赏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6)师:如果你是伯牙,当听到钟子期这样的夸奖时,你心情怎样? 生:激动万分。
师:书上描写他此时的心情了么?(没有说)
师(微笑):所以说咱们不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因为咱们仍然没有读懂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就在伯牙听了子期的夸奖后,紧
接着又弹奏了一首曲子,自己去读一读子期说的话吧。(放音乐)
(三)学习“流水曲”,体会伯牙以琴传情谢知音的激动之情。 1、媒体出示:《流水》曲子、句子:
“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 师:这是伯牙听了子期的夸奖后,马上弹奏的表现流水曲子。 2、生自由读句子。
3、师:听着音乐,读着句子,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想到了滔滔江水,一浪接着一浪,奔涌不息。 生:我想到了汹涌澎湃的江水。 师:带着你的感受来读。
4、观看录象;是啊,大江滚滚,那滔滔江水,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5、师:看着画面,听着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伯牙弹奏的仅仅是一江之水吗?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赞赏吗? 生:不是的。伯牙此时是因为遇到了知音,心情非常高兴。他是想通过这首曲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心情。 师:你真不简单,你已经读懂曲子背后所表达的情感,那就请你通过朗读来把那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读出来吧。 生朗读(格外动情)
6、师:是啊,寻觅知音难上难。此时,伯牙的心情就如同那汹涌澎湃的江水,激荡起伏,久久不能平息。齐读。 (四)学习“雨中曲”,深刻感受子期与伯牙以琴传情的感人之情。
师过渡:只有他们这对真正的知音才能达到这样的默契啊!所以,当那天,突然下起大雨,即使是伯牙触景生情,即兴弹奏的乐
曲,钟子期也能一一说出其中的含义。我们就不再感到惊讶了。
1、 媒体出示:
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钟子期听了,一 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指名朗读。
师:什么是“一 一说出”?
生:“一 一说出”就是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子期都能说出其中的含义。 师:所以说,他们真不愧是知音啊!请你来读这句话。 生再动情地读(特别强调了“一一”)
2、师:但是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钟子期对这段琴声的赞赏,就让我们学着子期的样子来夸夸伯牙,看看谁能够成为伯牙的知音?
(播放这三段音乐)想想伯牙弹奏不同的曲子时,子期会怎样赞美他呢?可以选择书上的三种情景,也可以听着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伯牙还可能弹奏什么乐曲?
师出示说话练习:
伯牙弹奏一首表现 的曲子,子期赞赏道:“ !”
1)要求:四人一小组,说给组里的伙伴听一听。 2)指名交流。
生1:伯牙弹奏一首表现大雨滂沱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一场滂沱的大雨啊,那雨仿佛把我浇透,直至灌入我的心田啊! 师:你已经听懂伯牙的内心独白,祝贺你,第一个成为伯牙的知音。奖励你一份“知音小礼物”。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
生2:伯牙弹奏一首表现狂风怒吼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大的风啊!那怒吼的狂风仿佛要把棵课大树,连根拔起啊!” 师:你是伯牙的第二位知音,下课来领礼物。
生3:伯牙弹奏一首表现山崩地裂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大的声响啊!那声音如同高山要崩塌,大地要裂开一般!”你真是伯
牙的知音啊!
师:你是名副其实的知音啊。
生4:伯牙弹奏一首表现莺歌燕舞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啊,小莺在歌唱,燕子也在翩翩起舞呢!” ……
师小结:所以说,子期与伯牙是真正的——知音。所以,伯牙放下琴,感动地说(引读,媒体出 示)——
“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5、指导学生读,体会“感动”。 1)师:为何不用“激动”,而是“感动”?
生:因为此时伯牙对子期的情感是由内而发的,真正发自内心地感受。 师:请你发自内心地来读一读吧。 生朗读。
2)师:是啊,子期不但能听懂我的琴声,更能听懂我的心。知我者,莫过子期也!所以,我感动地说(引读):——“子期,你
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3)师:“千金易得,知音难求。”子期,你的欣赏,成了我前进的动力;你的欣赏,让我的音乐生涯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我感
动地说(引读):——“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第二板块]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内心的痛苦。 师过渡: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正当子期的欣赏成为伯牙演奏的动力时,正当他们享受着知音给彼此带来的快乐时,子期却因病
去世了。如果你是伯牙,当你得知这一消息时,心情怎样?那伯牙他有什么样的表现?
媒体出示:
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从此伯牙不再弹琴。 指导朗读: 1、理解“扯” “摔”。 师指名读。
师:扯与拉,有何不同?什么叫“扯”?怎样地“摔” ?从“扯”和“摔”这两个动作中,你们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内心感受?
生:“拉”给我的感觉是速度比较慢,而“扯”的速度则是非常快,动作幅度很大。“摔”能体会到伯牙此时用力之大。从这两个字中,
我能体会到伯牙此时内心非常痛苦。
师:带着你心中的那份痛,读好这句话。
2)师:孩子,你的心情怎样?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 生:我此时很难过,这么好的一位知音就这样离开我了。 师:请你难过地来读一读……
生朗读。
师: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悲痛欲绝。
师:请你悲痛欲绝地来读…… 生:我伤心至极。
师:请你伤心至极地读…… 3)
师一次引读: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而我寻觅已久的知音——子期,就这样离我而去,我悲痛万分地说:…… 师二次引读: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啊?而天下为唯一一位知我心,懂我情的人——子期,永远地离开了我,我伤心欲绝地说…… 师三次引读:子期一去,我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日子里;回到无人倾诉的痛苦中,回到无法忍受的寂寞里去。叫我怎能不悲痛万
分? 让我们带着对伯牙的那份理解,带着那份无法言语的痛苦和遗憾,来读读这段话吧……
2、媒体出示诗歌。
师:人虽已去,但对知音子期的怀念却永远无法从记忆中抹去。当伯牙来子期墓前祭拜子期时,写下一首小诗,来表达对知音的
深深的怀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xī)不复弹,三尺瑶(yáo)琴为君死
生不由自主地齐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给我一个机会好吗? 生点头示意。 师动情范读
四、升华情感,珍惜“知音” 1、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吧。 生齐读。
师:伯牙为谁断琴? 生:为知音而断。
2、课文学到这里,你知道什么是“知音”了吗? 生:我知道了,“知音”就是能知我心,懂我情的人。
生:“知音”就是能想到我心里的人。
生:遇到知音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一旦遇到知音,我一定会用心去珍惜。
师小结:是啊,良朋易得,知音求,(板书:难求)所以当我们一旦遇到知音,一定要倍加珍惜! 师结束语:
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但是伯牙断琴谢知音的这段佳话却一直流传至今,《高山流水》的乐曲
就是人们对这段美好往事的追忆!课文学到这到,你们如何看待伯牙断琴的这件事。
媒体播放《高山流水》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读课文,收集赞美知音的名言名句。
2、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汉阳古琴台游览,了解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 六、板书设计 伯 牙 断 琴
伯 牙 ← 知音难求 → 钟子期 (擅长弹琴) 倍加珍惜 (善于听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