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A级 基础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不需要通电就可进行的是( ) A.电离 C.电镀
B.电解 D.工业冶炼铝
解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即可发生电离,不需通电。 答案:A
2.黄铜上镀金时,电镀池的阴极为( ) A.黄铜 C.石墨
B.金 D.铜
解析: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阴极,把镀层金属作阳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解液。 答案:A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 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 A.①②③④ C.③④⑤
B.③④ D.④
解析:①应为电能转变成化学能;②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⑤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B
4.下列各装置中,在铜电极上不能产生气泡的是( )
第1页
解析:装置A和C均是原电池装置,铜作正极,放出H2,装置B是电解装置,铜作阳极,失去电子逐渐溶解,无气体生成,装置D也是电解装置,铜作阴极,溶液中H+得到电子在阴极析出。 答案:B
5.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时,在阳极上不生成O2的是( ) A.NaOH C.ZnCl2
B.H2SO4 D.Na2SO4
-
-
-
-
-
解析:阳极上阴离子的放电顺序为:S2>I>Br>Cl>OH>含氧酸根。A、B、D选项中都是OH-放电生成氧气,C中Cl-放电生成氯气。 答案:C
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
-
+
解析:在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上反应的是氢气;粗铜精炼时,纯铜与电源的负极相连;钢铁腐蚀的负极反应是Fe-2e-===Fe2+。 答案:A
7.根据下列实验事实: (1)X+Y2+===X2++Y
冷水
(2)Z+2H2O=====Z(OH)2+H2↑ (3)Z2的氧化性比X2弱
+
+
(4)由Y、W作电极组成的原电池反应为:Y-2e===Y2
-
+
由此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Z>W
B.Y>X>W>Z
第2页
C.Z>X>Y>W D.Z>Y>X>W
解析:(1)中较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的金属;(2)(3)中说明Z的活泼性大于X;(4)说明Y为原电池负极,Y比W活泼。 答案:C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电电池充电时,发生电解池反应;放电时,发生原电池反应 B.电镀时,应将镀层金属与电源正极相连
C.电解饱和NaCl溶液时,阳极上放出黄绿色气体的同时还产生大量的氢氧化钠 D.利用电化学原理保护金属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在阳极上生成氯气,在阴极上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大题,共26分)
9.(10分)如下图为相互串联的甲、乙两个电解池(电极都是惰性电极),请回答:
(1)写出两电解池中的电解反应方程式: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槽阴极增重12.8 g,则乙槽阳极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3)若乙槽剩余液体为400 mL,则电解后得到碱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解析:甲槽阴极增重12.8 g,说明析出了0.2 mol的Cu,即电路中通过了0.4 mol电子。因此在乙槽阳极上析出Cl2为0.2 mol,由(2)可求乙中生成了0.4 mol NaOH。 电解
答案:(1)2CuSO4+2H2O=====2Cu+O2↑+2H2SO4 (2)4.48 L (3)1 mol·L-1
10.(8分)甲、乙两池电极材料都是铁棒与碳棒(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页
(1)若两池中均盛放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甲池中的________棒;乙池中的________棒。 ②在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两池中均盛放饱和NaCl溶液。
①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乙池附近,发现试纸变蓝,待一段时间后又发现蓝色褪去。这是因为过量的Cl2将生成的I2氧化。若反应的Cl2和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甲为原电池,乙为电解池。
(1)两池均放CuSO4溶液时,甲中Fe为负极:Fe-2e===Fe2,C为正极:Cu2
-
+
+
+2e-===Cu,故C棒上会析出红色物质Cu。乙中由电子流向可知,Fe为阴极,电极反应:Cu2++2e-===Cu,C棒为阳极,电极反应:4OH--4e-===2H2O+O2↑。即在铁棒上会析出红色物质铜。
电解
(2)若两池中均盛放饱和NaCl溶液。则乙池中的总反应为2Cl-+2H2O=====H2↑+Cl2↑+2OH-。由Cl2和I2反应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故I被氧化为+5价,应为HIO3。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l2+I2+6H2O===10HCl+2HIO3。 答案:(1)①C Fe
②4OH--4e-===2H2O+O2↑
电解
(2)①2Cl-+2H2O=====H2↑+Cl2↑+2OH- ②5Cl2+I2+6H2O===10HCl+2HIO3
11.(6分)将洁净的金属片A、B、C、D分别放置在浸有食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右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
金属 A 电流方向 Cu→A 第4页
电压/V +0.78
B C D B→Cu Cu→C Cu→D -0.15 +1.35 +0.30 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其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读数越大。请依据表中数据判断:
(1)________金属可能是最强的还原剂。
(2)________金属一定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3)若滤纸不用盐溶液浸润而改用NaOH溶液浸润,则在滤纸上能看到有蓝色沉淀析出的是________(填字母)。金属对应的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两极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读数越大,表中四个原电池,电压数值绝对值C最大,且C中电子流动方向由C→Cu,故C的还原性最强。 (2)B中电压为负值,证明电流方向应为Cu←B,构成原电池后,Cu作负极。故B不会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
(3)如改用NaOH作电解质,在滤纸上能看到有蓝色沉淀析出,溶液中应有Cu2+生成,Cu作负极,为B。
负极:2Cu+4OH--4e-===2Cu(OH)2↓ 正极:O2+2H2O+4e-===4OH-
答案:(1)C (2)B (3)B O2+2H2O+4e-===4OH-
第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