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综合干预;依从性;血压控制
高血压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老年时期由于各器官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心脑血管等慢性病高发,且在一个老年朋友身上常合并出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多种慢性病,所需服用药物种类较多,服药时间较长,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或行动不便,忘服、漏服、错服现象时有发生,服药依从性较差,使血压控制不理想,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不仅降低了老年朋友的生活质量,更加重了子女的负担,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1]。本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服药依从性,患者血压控制较为理想。现将研究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3年12月,来我院门诊救治的2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均超过65岁。采用数字表法将21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各108例。常规护理组:男76例,女32例;年龄67~80岁,平均年龄(71.9±7.68)岁;病程8~14年,平均病程(10.6±2.59)年。综合护理干预组:男68例,女40例;年龄68~81岁,平均年龄(73.1±7.45)岁;病程7~16年,平均病程(11.4±2.6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实施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病史长,且合并其他慢性病,疾病困扰加上对预后的担心,常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不利于疾病恢复,还极易导致血压波动,引发不良后果[2]。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精神情绪变化,用积极的语言安慰患者,用身边血压控制理想的事例鼓励患者,为患者提供正能量,帮助患者树立血压必控的信心。并请家属配合治疗。②用药干预:正常人的血压会在一定水平波动,一天内血压会在上午6点~10点、下午16点~20点2个时间段处在波动高峰。因此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应具备科学性。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按时、准确、足量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必要性,并指导患者在血压波动高峰的前30min服药,以达到最佳降压效果[3]。严肃告诉老年患者不可为了图省事而在睡前服用降压药,以免造成严重低血压反应。③行为干预:烟酒刺激可加重血压升高,因此应鼓励老年高血压患者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少吃肥肉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饮食宜清淡,盐的摄入,减少菜肴中烹调油的用量。多食芹菜、香蕉等,保证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大便加重心脏负担引发脑出血。运动可改善心血管功能,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运动。④出院干预:高血压是慢性病,患者症状控制后大多居家休养。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出院指导干预,告诉患者按时服药,定时测量血压,定期复诊,并养成将平时测量血压做好记录的习惯,以便医生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1.3效果评价 参照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4]标准,评价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用药、行为依从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用药、行为依从性观比较 见表1。
干预组患者在用药依从性(90.74%)、戒烟戒酒(77.78%)、适当运动(72.22%)、合理饮食(73.15%)等行为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
2.2两组血压控制情况 护理前两组血压无显著差异性;护理后两组血压均有所改善,但干预组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患者情绪激动时可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如果本身血压较高,但没有按要求服用降压药物,可导致血压不稳定,二者是高血压脑出血的诱发因素[5]。因此,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从稳定患者情绪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着手。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压在一天中会有小幅的波动,日间血压一般135/85mmHg,夜间血压相对较低(120/75mmHg),根据这个血压波动规律,应指导患者在白天服用降压药物,以免夜晚血压降幅过大,重要脏器供血障碍。徐娟[6]指出,老年时期各器官功能衰退,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且常合并糖尿病、慢阻肺等其他疾病,服用药物种类较多,造成降压药物忘服、漏服甚至错服,服药依从性较差,使血压控制不达标,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致残、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本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首先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对患者服药进行正确的指导,告知患者不按时、准确服用降压药的危害,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并对居家修养的患者进行指导和跟踪随访,将血压控制效果扩大化。结果显示,干预组用药依从性高达90.74%,随访6个月血压控制理想程度较高。
高血压病史长,终身服用降压药物是一个治疗方面,另外患者的日常行为也对血压产生极大的影响。烟酒刺激、高盐、高脂食物、缺乏运动可升高患者血压。杨伟民[7]认为,干预患者血压,改进患者日常行为是一个关键的辅助治疗。同时,在行为干预过程中发挥家属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通过家属提醒和督促,让患者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行为依从性,主动帮助并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本研究结果中,干预组日常行为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因而血压控制更为理想。
综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服药、行为依从性,对控制血压有积极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婧,何非,王丽姿,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达标率与知识、行为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17-120.
[2]黄冬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3):155-156.
[3]袁向芳.护理干预对高龄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07:221-222.
[4]Guidelines Subcommittee.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 1999,17(2):151-183.
[5]赵学军,高俊岭,傅华,等.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1181-1184.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住院的320例肝癌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各项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采取中医穴位治疗联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治疗联合护理干预能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 中医疗法;肝癌;术后护理;康复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29
刘琴:女,研究生在读,护士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gzzc1060)
Effect of 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LIU Qin,CHEN Ling,YOU Xue-mei,et al(Affiliated Tumor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53002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urativ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cancer.Methods:A total of 320 patients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care,whil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ime to the start of recovery of bowel sounds,time to anus deaeration,time to ambula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Resuts:There was statis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wel sounds recovery,anal exsufflation defecation time,ambulation time and the rate of postoperative untoward effects(P<0.05).Conclusion:Chinese med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accelerate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herapy;Liver cancer;Postoperative care;Rehabilitation
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1,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2位[1]。肝切除术仍是治疗肝癌首选方法,由于手术操作过程中刺激腹腔和胃肠道、物的应用、术后切口疼痛等因素使肝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受到抑制,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肝胆外科首次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320例,男153例,女167例。年龄27~78岁,平均(49.32±13.32)岁。患者入组条件:(1)肝癌的诊断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诊断标准[3]。(2)首次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3)既往无肝胆胰疾病手术史。(4)患者手术前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或B级经积极的护肝治疗后肝功能转为A级。(5)术前、术中均未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和射频消融等治疗。排除标准:(1)手术前肝癌结节破裂出血。(2)手术前合并感染或术后严重腹腔感染。(3)手术前曾患胃肠道疾病史。(4)术后消化道出血或腹腔大出血。(5)手术后出现肝性脑病。随机将320例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肿瘤最大直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心电监测48 h,吸氧48~72 h,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保持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通畅,持续胃肠减压待询问患者排气后拔除胃管再进食。
1.2.2观察组
1.2.2.1中医穴位治疗(1)电刺激双侧足三里和内庭穴。定位具体方法:患者取平卧位,足三里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外,内庭穴位的定位是在足背第2趾与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穴和内庭穴处的皮肤用95%乙醇脱脂后待干贴上电极片,接上白细胞增长仪的导联线,频率20~24 Hz,电压18~28 V以患者能接受的最强刺激为宜,每天2次,每次治疗时间为40 min。(2)双侧足三里穴位维生素B1封闭治疗:常规消毒双侧足三里穴位,用2 ml注射器抽取50 mg注射用维生素B1按肌内注射的方法进行穴位封闭注射。
1.2.2.2护理干预(1)早期活动。术后6 h协助患者变换,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深呼吸,翻身拍背促进排痰,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四肢,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床旁活动,活动时间与强度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每天制定活动计划与目标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2)早期进食。术后24 h拔除胃管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鱼汤等,每2 h 1次,每次20~50 ml,术后48 h后饮食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为普食。(3)非药物干预镇痛。患者咳嗽时用双手保护切口以减轻因咳嗽引起的疼痛,通过选听音乐、有节律按摩、深呼吸、指导想象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4)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保持乐观自信。
1.3观察指标肠功能恢复指标:(1)肠鸣音恢复时间的观察,术后听诊肠鸣音,每4 h 1次,具体方法是用听诊器在腹部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各听诊1 min,在正常情况下,肠鸣音1 min内听到4~5次为肠鸣音恢复。(2)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患者主诉为准,按小时计算。(3)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喉部不适、腹胀。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表2)
3讨论
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患者因手术创伤元气受损,气滞血瘀,气血阻于脏腑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足三里为多气多血之经脉,具有振奋脾胃阳气、调节脏腑气机之功能,激发被抑制之气机从而改善脏腑功能,恢复麻痹的胃肠道蠕动,促使肠腔内积气排出。内庭穴专治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吐酸、腹泻和便秘等肠胃病证[4]。
针刺足三里能够提高血浆胃动素的含量而影响胃肠运动;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减少乙酰胆碱水解,兴奋胃肠道平滑肌,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结合穴、针、药三者之功效,通过腧穴、经络、脏腑的特殊作用,达到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目的[5]。马顺茂等[6]研究表明,维生素结合穴位注射能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的肠蠕动,缓解腹胀。庞永慧等[2]研究显示术后行足三里穴、内庭穴电刺激和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闭注射促进了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加快了术后康复。本组观察组采用白细胞增长仪电刺激双侧足三里和内庭穴,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显示,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术后长期卧床休息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肌肉张力、肺功能及组织氧合能力[7]。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增强上呼吸道生理性防御功能,预防肺部感染,促进患者体力恢复;还可增加肠蠕动,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增进食欲,促进营养素的吸收,增强抵抗力,同时加快创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创口愈合[8]。运动干预还可提高癌症患者心肺、骨骼肌功能从而使整个机体代谢向有益的方向发展[9],曾小燕[8]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了首次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肝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可行的。龙丽珍等[10]研究显示,肝癌患者术后1 d拔除胃管理论上是可行的,患者在术后第1天晨即拔除胃管,减少了由胃管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的发生,术后进食时间和排气时间均提前,说明肝癌术后可提前拔除胃管,且大多数肝癌患者都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拔除胃管可减少因胃管与食管摩擦引起的出血,从而保障手术安全。早期经口进食,食物的刺激兴奋迷走神经,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进食量的增加和患者抵抗力的增强减少了术后液体、抗生素及静脉营养的应用,不仅避免输入过多的液体导致肠功能恢复迟缓,避免菌群失调,还可缩短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任碧芬等[11]研究表明,患者禁食时间过长易发生口渴、饥饿、焦虑、紧张等不良反应,术后早期饮水可缓解口渴,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要,同时通过增加水的摄入量促进患者早排尿、多排尿,加快患者血液中的化疗药物、造影剂和代谢产物的排泄,减轻化疗药物和造影剂对机体的毒性反应,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早期拔除胃管进食,恶心、呕吐、喉部不适、腹胀明显少于对照组。
4小结
肝癌术后采用中医穴位治疗电刺激双侧足三里和内庭穴,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闭注射,术后早期拔除胃管进食,早期活动及非药物疼痛干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且术后恶心、呕吐、咽喉部不适、腹胀明显减少,中医穴位治疗联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韩诗卉.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1,4(3A):135-136.
[2]庞永慧,马良,茅传兰,等.中医穴位治疗联合四磨汤口服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3,20(3A):53-55.
[3]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中化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3):259-269.
[4]郭丽霞.腹腔镜肠道手术后不同方法促进肠蠕动恢复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11,25(8B):2078-2079.
[5]陈月琴,任迎彬,谢秀霞.穴位注射并中药腹部热敷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20):2146-2149.
[6]马顺茂,孟繁杰,刘红磊,等.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7):1615-1616.
[7]Lassen K,Soop M,Nygren J,et al.Consensus review of optimal perioperative care in colorectal surgery[J].Arch Surg,2009,144(10):961-969.
[8]曾小燕.肝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进食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A):1199-1200.
[9]Galvo DA,Newton RU.Review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Studies in Cancer patients[J].J Clin Oncol,2005,23(4):9-909.
[10]龙丽珍,黎秀绿,刘娟.肝癌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后的护理观察和并发症防治[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3):90-91.
[11]任碧芬,谭李军,蒋春,等.早期进食对预防肝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1):1033-1034.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原发性高血压;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c)-031-02
The effects of general intervention iatreusis on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OUYANG Xuelian1, HE Meihua2
(1.Medical College of Jia Ying University, Meizhou 514031, China; 2.The People's Hospital of Fengshun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Fengshun 514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eneral intervention iatreusis on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Methods: 104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 group received general intervention iatreusis, including hypertension knowledge, knowledge of drugs and self-care guiding, and regularly followed 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conventional guidance, and received no follow-up. After one year, the behavior of 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 was assessed. Compliance included complete treatment compliance, uncomplet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treament uncompliance. Complet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uncomplete treatment compliance were considered as treatment compliance. The rate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two groups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rate of treatment compliance(86.%) and complete treatment compliance (57.69%)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e total rate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65.38%) and complete treatment compliance (28.85%)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general intervention iatreusi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Key words] General intervention iatreusis;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pliance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例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降压药已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降至正常,而自然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控制率很低,主要与患者服用降压药的依从性有关[2]。有效地服用降压药,配合合理的饮食、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当的锻炼、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将有助于疾病全面康复。然而,要使患者按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康复活动,需要定期的强化指导、督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协会(WHO/ISH)制订的高血压治疗指南中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诊断。调查对象为2007年2月~2008年2月,在门诊治疗3个月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可长期随访、愿意配合的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肝、肾、脑、神经、精神、内分泌等方面疾病。其中,男68例,女36例;年龄38~75岁,平均(57.6±6.8)岁;职业:干部43例,工人25例,农民18例,其他18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5例,高中22例,初中31例,小学16例,文盲10例。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血压的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一般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首次进行详细的评估,着重了解患者的生活、饮食、锻炼、习惯、对疾病的认识、药物知识、工作压力、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并建立个人档案。对照组作常规指导,就诊时交代注意事项,随诊。实验组患者首次就诊后由护士继续随访,按本研究小组制订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每次要求患者填写一张病情追踪卡,了解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具体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
1.2.1.1 高血压病知识的干预编写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文字简洁,通俗易懂,发放给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血压的正常范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分期、诱因、症状、并发症、治疗目的、预防措施等,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示范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等,使其转变态度,积极配合。
1.2.1.2 用药知识的干预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并且越早得到正规、及时的治疗,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就越小。首先介绍正规化治疗的重要性,出现副作用及时向医生反映。告诉患者常用的降压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作用,提供书面材料,并教育患者坚持长期服药。反复向患者解释治疗高血压遵医嘱按时、按量、按次服药的重要性及任意停药的危害,使患者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
1.2.1.3 自我保健知识的干预①心理指导:帮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情绪,鼓励其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使其融入社会,融入社区,培养自己广泛的爱好、兴趣,有助于维持血压的稳定。②饮食指导: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避免超重、减轻肥胖是有效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保持大便通畅,以防止因用力排便产生的不良后果。对吸烟者劝其戒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强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轻度高血压患者仅靠控制食盐、适当运动就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③特殊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监测血压在整个血压控制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教育,积极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落实高血压Ⅰ级预防的相关措施,社会支持具有缓解压力、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作用[3]。防止性低血压而跌倒,从坐位或平卧起来时动作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④指导自救: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自救的基本知识,可以大大减少猝死。。
1.2.2 遵医行为评定方法1年后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进行评价,遵医行为评定内容包括坚持服药、合理饮食、适当的锻炼、健康行为(包括戒烟酒、按时作息、保持情绪稳定、病情自我监测等)、定期复查共5项。。完全遵医和部分遵医按遵医计算,统计两组遵医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字2检验进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患者接受护理的顺应性增加,患者和家属对高血压的认识水平普遍提高,基本掌握了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及自我保健能力,在随诊的1年内,血压稳定,无一例患者再次住院,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对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定结果见表1。
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总遵医率及完全遵医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
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是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8]。高血压为慢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需终生服药。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保持血压稳定,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由于高血压并发症多出现缓慢,加之疾病的长期折磨,患者极易产生懈怠情绪;加之遵医行为面临各种困难,导致部分患者不能严格遵医。心理紧张刺激如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9]。。同时,通过及时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有更强的针对性,可以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在客观上为其提供遵医的条件。由于患者年龄、文化、职业、性格、性别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才能提高效果[10]。本文实验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和控制血压有重要作用。
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及其他形式的社区护理干预是必需的,通过本次调查,笔者体会到,社区护理势在必行。我国目前医院决定了医院没有过多的人力、精力、财力将此项工作延伸到社区。本研究仅对52例患者进行了1年的护理干预,即感到精力和时间不足。笔者发现,强调个体行为,应更加广泛地开展患者的自我管理活动,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更多的协助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
[2]刘桂英,吴立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08,12:19.
[3]金鹏,雷松蕙,张大梅.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4-6.
[4]张建风,于卫华.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疾病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47.
[5]王苏中,吴永浩,于石成,等.社区高血压“合作管理”干预效果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00,3(4):291-294.
[6]陈梅.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2,11(5):911-912.
[7]郜玉珍,程金莲,杨志明,等.1490例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1,15(5):256-257.
[8]崔小花,汤日晓,李霞.健康教育在断指再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7,29(2):187.
[9]柯月兰,黎观妹,孙小霞.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35.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综合性护理;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1-0100-03
原发性高血压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疾病,是引起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治疗的关键[1,2]。近年来,研究发现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纠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改善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观察了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65例,均选自于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内科就诊的患者。纳入患者血压均达到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4]。排除继发性和恶性高血压患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40~87岁,平均(65.8±6.1)岁;病程2~18年,平均(9.0±2.3)年;高血压分期:Ⅰ期19例、Ⅱ期14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1~岁,平均(65.4±6.5)岁;病程2~17年,平均(9.0±2.1)年;高血压分期:Ⅰ期17例、Ⅱ期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高血压分期等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降压药物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心声,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及心理状态,采用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让患者对疾病的预后保持乐观态度。{2}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向患者介绍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预防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建立对高血压疾病的正确认知,纠正患者以往不正确的认知,同时应使患者认识到遵医用药、饮食控制、合理运动等生活方式在血压控制中的重要性;{3}行为干预: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及营养配餐,低盐、低脂和优质蛋白饮食为主,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嘱咐患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适量进行体育运动,根据患者病情循序渐进进行,避免剧烈的运动和情绪过度激动,适当控制体重,严禁烟、酒等刺激性食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及血压控制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依从性评估[5] 完全依从:治疗中严格按医嘱执行,坚持规范治疗者;一般依从:治疗中基本按医嘱执行,偶尔不规范者;不能依从:治疗过程中时常不按医嘱,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者。定义临床总依从率包括完全依从率和一般依从率之和。
1.3.2 生活方式评估 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和高血压知识认知等生活方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依从性比较
干预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χ2=5.63,P
表1 两组治疗后依从性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方式控制的比较
随访8周后,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和高血压知识认知等生活方式各方面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6、6.85、4.53,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方式控制的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周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t=2.34、2.46、2.87、3.02,P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x±s,mmHg)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6,7]。由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异常升高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从而影响患者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这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还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及负担[8,9]。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但与患者的遗传、环境因素有关,还与患者的饮食结构、生活经济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等方面密切相关[10,11]。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已成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措施,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的重点和关键[12,13]。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在临床上除采用合理应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外,对患者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有效干预也有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提高患者的预后[14,15]。龚凤安等[16]研究发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药物治疗上予以积极合理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饮食及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更有利于患者血压控制,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吴桂芳[17]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更有助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合理控制,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遵医行为,从而提高降压效果,有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发现随访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和高血压知识了解等生活方式各方面的控制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的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
综上,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生活方式的控制,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志明.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6,21(15):65-66.
[2] Yamagishi S, Takeuchi M. Telmisartan is a promising cardiometabolic sartan due to its unique PPAR gamma inducing property[J]. Med Hypotheses,2005,(3):476-478.
[3] 冯秀珠.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70-371.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年修订版)[J]. 高血压杂志,2005, 12(Suppl):1-53.
[5] 刘丽娜. 护理干预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2,21(16):231-233.
[6] 胡大一,王宏争. 高血压流行的全球趋势及对策[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193-195.
[7] 周艳宏,杨期东,许宏伟,等. 综合性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和人群脑卒中发病、死亡的影响[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9(5):275-277.
[8] Kurtz TW, Pravenec M. Antidiabetic mechanisms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d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antagonists beyond the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J]. J Hypertens,2004,22(12):2253-2261.
[9] Smith PJ,Blumenthal JA,Babyak MA,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and weight loss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men and women with hypertension[J]. Psychosom Res,2007,63(5):463-469.
[10] 丽娜,张艳波,师贵文. 高血压与饮食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1):109.
[11] 毛红娟,何丹丹. 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1):50-51.
[12] Padwa1 RJ,Hemmelgam BR,Khan NA,et al. The 2008 canadian hypertension education program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ment of hypertension part one: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risk[J].Can J Cardiol,2008,24(6):455-463.
[13] Dickson BK,Blackledge J,Hajjar IM. The impact of lifestyle behavior on hypertension 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in a southeastern population[J]. Am J Med Sci,2006,332(4):211-215.
[14] 王艳玲.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8):1008-1009.
[15] 肖惠敏,姜小鹰. 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812-813.
[16] 龚凤安,刘红.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 当代医学,2012,18(11):122-123.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糖控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b)-0079-0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临床中主要是指具有夜间反复间歇性低氧血症及睡眠片段化特点的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一直被认为是导致高血压、高血糖等指标紊乱的一个主要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采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筛查患者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情况。结合是否存在该症状将患者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以上因素的影响程度。其中有37例男患者,13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41~78岁,平均年龄(53.4±3.6)岁,病程在4~8年,收集的患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的患者与世卫组织颁布实施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患者糖尿病病程不超过10年,只采取运动、饮食或降糖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将存在神经疾患,甲状腺减退功能,具有脑出血或脑梗死疾病史,上呼吸道感染及梗阻症状明显,心衰症状比较严重及与睡眠监测不适宜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研究方法
对患者采用便携式睡眠监测仪进行检查,在监测前当日受检者不可应用镇静剂、饮茶及酒、喝咖啡。主要监测指标是每小时睡眠发生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次数,低通气次数不小于5可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低通气次数在5~15之间为轻度,15~30之间为中度,超过30为重度[2]。AHI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患者的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采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构成比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平均数,采用χ2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间率,利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上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P
2 结果
该研究收集的50例患者中,病例组有患者24例(其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6例),对照组有患者26例(其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7例)。在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方面,病例组患者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早期观点是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存,而2型糖尿病患者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影响被忽视。。该研究结果显示在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指标方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明显高于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尽管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通气次数及体重指数都能体现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程度,也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指标的危险因素,但低通气次数相对于体重指数而言,对糖化血红蛋白相对具有更大的影响效应[4]。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明显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率。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依然是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并对糖尿病这两个并发症产生显著影响,说明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行早期干预对于糖尿病减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中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糖尿病肾病的程度没法有发现,可能与研究中没有列入微量蛋白尿患者具有一定关系,而收集的患者中发展到肾病期病例不多且组间分布不均。所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糖尿病肾病没有影响的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很多基础研究目前都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糖尿病并发症及血糖指标的影响,可总结为一是增强了交感神经活性;二是间歇性低氧;三是全身性炎症反应;四是改变了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五是影响了睡眠。。
4 结语
综上,该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产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将直接影响血糖指标的控制效果,使产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及存在的各类慢性并发症的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永玲,邓华聪,糜公仆,等.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氧化应激与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杂志,2014,36(5):206-211.
[2] 马玲,侯爱利,杨慧芳,等.老年Ⅱ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J].临床误诊误治,2014,2(18):102-106.
[3] 魏翠英,王慧玲,李静,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24 h动态血糖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5,7(10):69-72.
[4] 郭立新,赵心,潘琦,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糖皮质激素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4(16):162-1.
【关键词】 PACS;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04-02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全称为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是指保存和传输图像的设备与软件系统,是为实现图像数字化管理而用于放射科、医院或医院间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PACS是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是用于医院影像科室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显示医院每天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资料(包括X线片,核磁,CT,超声,各种红外仪、显微仪等设备产生的图像),并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模拟,DICOM,网络)将其存储到磁盘或光盘中,当需要的时候可以像网上查阅文件一样很快的调回使用,能够为影像诊断、影像质量管理、教学等各个方面提供等方面功能。它在各种影像设备间传输数据和组织存储数据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处理、应用、存储、传输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是实现数字化医院的关键。
1 PACS系统的发展
PACS是专门为图像管理而设计的,以高速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高速网络连结各种影像设备和相关科室。并与放射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和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 system,HIS)连接。图像信息的处理由计算机中心完成。计算机的容量、处理速度和可接终端的数目决定PACS的大小和整体功能。。后处理在终端进行,可行图像编组、图像放大、窗技术的操作以及将影屏上的图像行激光照相等。PACS最早用于医院影像放射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PACS已不再是仅仅用于几台放射影像设备之间的图像存储和通信,而是逐渐发展成为涵括医院所有影像设备甚至与其他医院影像设备之间的相互操作。PACS功能是否强大的关键在于同RjS和HIS系统融合程度。未来的PACS将逐渐发展为区域性PACS,形成一个兼容本地区和跨地区广域网的PACS网络,实现全社会医学影像的网络化。
2 PACS的应用价值
传统医学影像资料的存储和管理方式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存储占有大量空间,管理效率低,借阅手续复杂,图像的传输速度慢,不能及时或快速地进行异地会诊,不便实现多人共享等。PACS与传统的医学影像资料的存储和管理相比有很大的优势:
2.1 病人资料智能化: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检查部位、费用等资料的智能输入,检查日期及影像号则为自动生成,防止影像号重复出现。对于复查病人,通过检索RIS号或姓名即可提示原有的病人资料,不用重复输入,而且所有影像资料自动归档。
2.2 电脑书写报告:诊断报告系统提供了各种诊断报告模版及丰富的数据字典,帮助医生书写规范的诊断报告,在打印报告的同时,可将报告储存起来,供以后检索、对照或补发报告使用。另外,批量打印报告程序模块可用于批量打印报告。
数据统计及实时数据监控:可用于各种数据的统计,提供任一时间段的有关检查的统计资料,有助于科研工作开展。
实现影像资料无胶片化。大大降低成本,节省胶片所占据的大量空间,同时提高了图像的储存质量,将数字图像信息用数据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图像数据库中供反复调用借阅。
图像传输速度快,便于开展各科室和多学科的远程会诊,克服时间和地域上的,使医护人员能够为各类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这样从整体上解决了医院诊断质量差,效率慢的问题。
彻底改变了传统影像科与其它科室的运作方式,其广泛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影像放射科的地位,促进其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为医院节省了管理的费用,为患者节省了各种胶片的费用,从此进入数字化时代。以上所述各种优越性极大地改善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在医院的候诊时间,从而为医院和患者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独特的教学模块: PACS系统与DR、CT、超声等主机资源共享,可无损地储存图像资料,利用PP11制作影像教学幻灯片。对图像资料的调阅,系统实时响应。。B、有利于提高实验课的阅片效率:在传统影像教学中,学生只能在实验课上通过阅片来巩固、复习所学理论及提高实际阅片能力。PACS的应用,学生可直接通过与PACS联接的电脑,登录查询功能直接获取所需的各类影像资料,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操作方便,简捷快速,生动 形象,节约大量人力物力。C、PACS教学系统有利于课后知识的巩固,PACS的数字化优势,可以供学生拷贝,这样不仅能够学到相应的影像知识,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实际阅片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实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桂华.PACS环境下医学编码在结构化报告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第一军医大学,2006.
[2]陈双,陈德基.小型放射科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704―705.
[3]王经天,王艳玲.医学影像PACS网络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0 30:91―92
[4]武志红.PACS优势及其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29(12):39.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