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书在离婚时的法律效力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双方真实表示且不违法,协商签订的协议有效;保证书需平等自愿,内容实际具体,离婚时有效。对夫妻忠诚保证书需具体判断,法院根据情况裁决。保证书需满足真实、合法、公序良俗。约定孩子抚养权、禁止离婚等人身关系内容无效。保证书具法律效力需真实、合法、公序良俗。
法律分析
保证书在离婚时是否有法律效力,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一般来说,如果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双方协商签订的协议就是有效的;保证书是在夫妻双方平等自愿的情况下,由保证方书写,正文写明事情的的由来和保证的具体内容,内容要实际、具体、实事求是,落款写保证书一方签名并写明了日期的,在离婚时有效;
2、但是在对于夫妻忠诚义务所签的保证书方面却需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判断。因为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并没有对于保证书的效力的明文规定,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的,若是存在以下法定无效事由的,则约定无效:
(1)行为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行为人是虚假的意思表示;
(3)保证书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4)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
3、若保证书中存在对以后孩子抚养权、禁止离婚等人身关系方面内容约定,这些约定也是无效的。人身关基于一定的人格和身份产生,体现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只能由权利人专属享有或行使,不能通过保证书的形式加以约定。
保证书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保证书是一方真实的意思表示;
2、保证书的内容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3、保证书的内容没有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结语
保证书在离婚过程中的法律效力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双方当事人真实表达意愿、内容合法且协商一致的协议是有效的。然而,对于夫妻忠诚义务的保证书,需根据具体内容判断。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考虑具体情况,若存在法定无效事由,约定将无效。对于涉及人身关系的约定,如抚养权和禁止离婚等,保证书约定也无效。保证书具备法律效力需满足真实意愿、合法内容和公序良俗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